摘 要:201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頒布《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這標志著我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進入核心素養時代,那么,高中美術鑒賞課堂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至關重要。本文通過與“三維目標”下的美術鑒賞課堂對比,淺析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教學,并且以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教科書中《象外之境——中國傳統山水畫》為例,深入剖析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
關鍵詞:核心素養;美術鑒賞;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0-0-03
高中教學對于美術課不友好,更別說美術鑒賞課了,其他科目的教師占用美術課是家常便飯,而且部分美術教師自身也不太重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成了一大難題。隨著核心素養的深入,高中美術鑒賞課堂受到了重視,因此,深入剖析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也成為美術教師的重要任務。
一、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內涵
五大學科核心素養的“圖像識讀”“審美判斷”以及“文化理解”三大核心素養側重在美術鑒賞這一模塊。其余兩大核心素養“美術表現”和“創意實踐”也隱隱體現,所以美術鑒賞模塊在高中美術教學中是重中之重。那么具體到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它們的內涵究竟又是怎樣呢?在下文中進行著重闡述。
(一)“圖像識讀”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內涵
提到美術鑒賞,必須首要進行的視覺心理活動就是對鑒賞對象(美術作品、美術現象、視覺形象等)的識讀。那么,怎樣識?怎樣讀?在美術鑒賞中體現得比較透徹,那便是學生在進行美術鑒賞時,能對美術作品、美術現象、視覺形象等以科學整體的鑒賞方法,識別解讀鑒賞對象的外在形式以及內在蘊含,學生逐漸具備未來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對鑒賞對象等一切視覺形象的正確辨識和解讀的能力與品格,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
(二)“審美判斷”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內涵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對于各種物品的審美隨處可見,無時無刻不在判斷,小到生活物品的購買,穿著打扮,大到跨學科學習。而美術鑒賞就提高了學生對于美的判斷力,學生通過學習,能逐漸學會根據形式美的法則,對自然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進行感知、描述、分析、評價和判斷,學生逐漸具備未來在學習、自然生活以及工作中善于發現美的事物、對美的事物有領悟辨識的能力與品格。
(三)“文化理解”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內涵
“文化理解”對于高中美術鑒賞教學有更高的要求。美術鑒賞教學要求學生通過藝術家的生活、時代背景去理解美術作品;知道了解美術作品與當時國家、地區、民族以及時代下的當時文化緊密聯系,同時更加認同、理解與尊重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提升文化自信,更自豪地傳播本民族的文化。
(四)“美術表現”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內涵
“美術表現”需要運用傳統與現代媒材、技術和美術語言創造視覺形象。學生通過鑒賞中外優秀美術作品,觀察、學習優秀藝術家的個性特點、獨特的造型手段以及藝術家通過藝術作品表達的情感,借鑒他們所用的媒材、技術、美術語言,加以想象、構思,理解所經歷的現實生活,創造性地表現、創造屬于自己的視覺形象,表達自己的意圖、思想和情感。
(五)“創意實踐”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內涵
“創意實踐”需要在美術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這一核心素養的形成需要與“美術表現”相輔相成。學生在進行鑒賞活動時,要自覺形成關注藝術家是如何形成自己的特點、創造一幅作品,甚至有些藝術家可以自成一派,從而在自己創作作品時,能夠運用學到的創意思維和創造方法,形成自己的創作手法。[1]
二、與“三維目標”下的高中美術鑒賞課堂教學對比
核心素養下的美術課堂教學與“三維目標”下的美術課堂教學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個區別不代表“三維目標”下的美術課堂教學不好,而是在此基礎上,做出了更深入的發展,第一,它們指向不同,“三維目標”雖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更多指向學科知識與技能,在教學的實施中,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相對比較虛,而核心素養更指向人的發展,為了人的終身發展做奠基;第二,“三維目標”相對靜態,知識之間聯系不夠緊密,也不注重學生知識學習的遷移,而核心素養相對動態,強調將知識之間相互整合,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2]
(一)教學目標層面
1.以“美術核心素養”為主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樹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學生整體發展核心素養的背景下,“美術核心素養”為主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也需要尋求高層次的建設,那么就需要立足美術學科獨有的特點,結合“三維目標”進一步發展,主要體現在“圖像識讀”“審美判斷”以及“文化理解”三大學科核心素養,學生未來逐步形成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中必備的美術思維與關鍵能力和品格。它進一步跨越了“三維目標”,對美術教育有更深的思考。
2.以“三維目標”為主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要求美術教學參考三維目標進行設定,各個維度都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縱觀2001年新課改實施以來,絕大多數教師在進行教學目標設定時更側重于“知識與技能”(“雙基”),設定“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時,往往趨于表面意思,無法在真實教學中實施,可具體操作性難,美術鑒賞這一模塊只注重傳授,而沒有著重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二)教學方法層面
1.以“美術核心素養”為主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①合作探究教學,由各組自由選擇代表當“小老師”講授,教師總結。這種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思考,隨著核心素養的深入人心,高中美術鑒賞課中也時??吹胶献魈骄繉W習,其教學活動流程大致包括:課前先把學生分好組(根據班級人數來定,一般三四人一組);教師給各小組安排任務,各小組成員自行分工;課上每個小組代表依次上臺分享;教師最后對每個小組進行點評指出優缺點,總結補充教學。
②由問題情境導入,注重解決現實中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是由生活問題導入,引出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再由問題理解激發學生對這個問題深刻的、連鎖的甚至是遷移他們的知識的學習,教師講授、學生聽的學習一去不復返,學生通過體驗、辯論、討論,進而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事情來真實地解決問題。
③經歷“像藝術家一樣創作”的過程。這一過程,強調學生關注現實生活,選擇有意義的創作主題,研究藝術家的生平、風格與創作觀,欣賞并鑒賞藝術家的經典名作,學習藝術家的表現技法、構思,尋找自己的表現技法創作一幅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在一系列的教學之下,學生更能體會藝術家的創作,更有感觸,從而對于自己今后的生活學習有更大的啟發。
2.以“三維目標”為主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
①教師傳授式教學,學生接受式欣賞。這種教學方法至今還普遍存在,其教學環節為:相關視頻、畫作作品、圖像等導入→教師引導學生初步觀察→深入分析→評論某種美術現象→學生小組討論→發表觀點看法→教師進行講解分析與總結。
②多采用展示和講述的方法。教師通過展示世界名畫的方式,更多地引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教師通過講述作品背景、畫家生平的趣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受其在創作作品時的思想感情。傳統課堂教學通常是先講后討論。
(三)教學評價層面
1.美術核心素養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評價
①可以采用真實性評價。真實性評價對學生的要求更高,需要學生在美術鑒賞時,不斷反思、驗證并修改自己的問題解決方案,創作出不斷完善的最終作品,學生不只是簡單選擇某個選項或寫出正確答案,而是能形成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復雜、開放性任務的能力。
②多元化動態性評價。它是一種動態的多元評價方法,檔案袋評價、過程性評價就是其中的方法。在每個課時結束后教師都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與分析,提出改善學習效果的建議。
③合理量化質性評價。質性評價可以通過描述性和鼓勵性評語全面而充分地揭示學生存在的問題,而學習檔案袋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在這一階段取得的成果,但也應制定評價量規,相對合理地量化各項評價指標,更真實地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
2.“三維目標”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評價
“三維目標”下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評價方法比較單一,無法測驗,其重點主要看是不是達成了三個目標,往往無法判斷,無法有效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面對復雜的知識結構時無法遷移,無法起到評價改善的作用,忽略了教學評價本來的作用。
三、人教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以《象外之境——中國傳統山水畫》為例
(一)教學目標
在“三維目標”基礎上,設置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如下:(1)通過欣賞不同山水畫家的山水畫作,感受中國傳統山水畫家所表達的濃郁的山水情懷,提升對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鑒賞和識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圖像識讀核心素養能力。(2)通過討論與自主探究,學習山水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規律,并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形成分析與評價,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判斷能力。(3)理解山水畫的意境表達與情景結合,確立山水情懷的審美價值觀,提高對傳統繪畫的鑒賞水平,提升人文素養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4)通過臨摹優秀山水畫家的作品,學習藝術家在表現作品時的構圖、筆墨等技法,不斷培養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在創造性地創作山水畫作品時,不斷形成自己獨特的創作技法,在表達自己創作意圖和思想情感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創意實踐能力。
(二)教學方法
本課可以創設問題情境導入,通過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的作品,提問學生:為什么中國傳統山水畫有著濃郁的山水情懷?畫中的山水是真實的富春江兩岸的景色嗎?學生通過觀察、欣賞、分析,得出中國傳統山水畫家描繪的山水畫并不真正描繪了真實的山水風景,而是通過山水畫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通過分析《溪山行旅圖》與《踏歌圖》不同的意境,了解山水畫是情與景的統一,因為不同畫家的不同情懷所表現出不同的情景,又因畫家不同的構圖、筆墨等技法展現了不同的情景。通過對比不同時期的山水畫作品,了解這一時期的文化背景,進而能更進一步了解山水畫作品背后所傳達的藝術情懷。通過一系列的鑒賞方法的學習,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看到不同的繪畫作品時,能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去鑒賞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
(三)教學評價
(1)學生知道《富春山居圖》的作者是黃公望,描繪了富春江兩岸的景色以及能從構圖、筆墨等角度談論《富春山居圖》的創作特點,達到了培養學生圖像識讀能力的目標。(2)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山水畫不是對景寫生,中國傳統山水畫與畫家的心境有關,能根據畫家的人生經歷,明白畫家通過山水創作來抒發內心情懷,達到培養學生審美判斷能力的目標。(3)學生了解到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山水畫作品有不同的特點,畫家受不同時期的文化背景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作品,達到培養學生文化理解能力的目標。(4)學生能夠在鑒賞活動中,參與討論,發表意見,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并能積極表達自己獨特的想法,達到培養學生美術表現、創意實踐核心素養能力的目標。[3]
四、結束語
核心素養時期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要做到從面貌到實質的突破,就需要美術教育工作者不斷創新,在“立德樹人”的基礎上,注重培養學生動態的變化。作為深入教學一線的美術教師,要擔當起一定的職責,對于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出創造性的轉化,創新性的發展,不斷提升對于核心素養的理解。首先,要抓住學科的知識本質,做到培養學生動態的知識遷移;其次,要注重知識的整合與融通,引導學生將知識、方法與學生的表達、社會生活之間進行聯系;最后,要通過學科核心素養,注重培養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美術鑒賞作為高中美術課程的必修課程,探析美術鑒賞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因此,在進行美術作品鑒賞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心理,循循善誘,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對同一作品的理解存在異議,這樣學生才能在鑒賞中產生不一樣的想法,產生獨特的觀點。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堂中,教師要積極轉變自身教學角色,在課堂中以引導為主,尊重學生的觀點,自由合作探究,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自由的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積極地開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討論。[4]
美術教師在高中美術鑒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不再是一個傳授者,而是教會學生如何通過鑒賞教學提升探究能力。美術教師應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特別是在學生欣賞一幅藝術作品時,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時間,感受,查詢相關資料,而不是設定從構圖、顏色、筆觸等方式去分析,教師并能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真正去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及藝術風格,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有思想的個體,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鑒賞教學。美術教師也要不斷深入學習核心素養,真正做到在核心素養下進行教學,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在不斷學習中逐漸形成個人特色,畢竟教師的幽默語言、神態表現、獨特的教學特色等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影響。所以,美術教師要想讓學生對自己課堂的教學感興趣,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給予學生源源不斷的“水”,才能在教學中逐漸形成具備獨特性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尹少淳.核心素養大家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
[3]張敢,張俊娟,譯.普通高中美術教科書·美術鑒賞[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4]尹少淳.尹少淳談美術教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翁鵬瑞(1993-),女,山西大同人,碩士,助教,從事美術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