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李昊宇 白炎可 王遠尚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 100083)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對體育賽事興趣的不斷提高,國際體育賽事逐步進入中國,促進了國內體育賽事的發展。與此同時,一系列如《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等利好政策出臺,在我國舉辦的國內外大型賽事逐年增加[1]。為了更好地保障運動員發揮運動能力,并減少意外帶來的傷害,備戰體育賽事所帶來的風險成為研究的重要一環。
體育賽事不僅給運動員帶來了展示的平臺,也給給觀眾帶來了豐富的觀賽體驗。隨著賽事規模的擴大,備戰組織者會面臨來自各方面的問題,如賽事參與者因文化、飲食等差異而產生沖突,場館安全方面遇到緊急突發情況時不能及時處理,等等。隨著參與者人數的增多,風險事件的發生率呈線性增長,會對運動員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加強風險管理是備戰國際體育賽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大學生參加國際體育賽事可以與全世界的優秀運動員同臺競技,學習技術、經驗,促進自身的發展。在陌生的環境和平臺里,面對突發事件如何保護自身的安全,降低受傷的風險,是大學生需要學習的。因此,對體育賽事進行風險管理并提高大學生的風險意識至關重要。不斷完善和提高風險管理,使賽事面對風險達到防患于未然,降低災難發生的概率[2],增加我國大學生備戰國際體育賽事的經驗。
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一般指規模大、影響大的體育比賽,如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等[3]。而風險是指“影響目標實現可能發生的不利事件”,以及“使危險轉變成災難的可能性”[4]。而風險評估指標通常被認為是檢驗大型體育賽事風險管理成果的核心依據和標尺,是全面、精準且客觀評估大型體育賽事風險大小的必要前提[5],備戰國際體育賽事的風險評估對于促進體育賽事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有重要作用。風險評估能夠掌握體育賽事中所存在的潛在風險,制定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改進,降低運動員在備戰體育賽事中的風險,保障備戰體育賽事的正常進行和運動員的安全。同時,風險評估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可更好地促進體育賽事的管理,分析風險并提出對策,強調風險預測的前瞻性、安全風險評估的重要性[6],完善國際體育賽事風險的評價體系。
科學的評估指標體系是一個從多視角和多層面反映被評估對象全貌或重要特征的信息系統[7]。風險識別是風險評估的基礎,也是風險管理的第一步。體育賽事風險識別是根據風險分類,將影響體育賽事預期目標實現的風險因子要素歸類和分層查找出來[8]。風險識別的方法包括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情景分析方法和訪談方法等。國際體育賽事的風險發生具有一定的誘因,具體誘因大致分為兩個因素,分別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是指事件本身包含的風險因素的不確定性,國際體育賽事包含不同的組織活動,由于主觀認知的局限性和信息采集方面的限制,難以及時準確地預測事物的發展情況,從而導致行為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客觀因素是指國際體育賽事的外部環境因素所造成的風險,在外部環境下發生的任何情況,都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自然、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等。由于各種因素的單一或綜合的變化,致使發展成果往往以各種不可預測的方式表現出來,不受人們的主觀意志支配,這些因素往往會成為備戰國際體育賽事風險的潛在誘因。因此,需要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結合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準確識別風險因素,確保運動員在備戰國際體育賽事的過程中能夠減少或避免風險的發生。
對不同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會產生不同的風險分類,在備戰國際體育賽事中,根據以往產生的不良后果,通常將風險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環境風險:包括自然災害的發生、社會環境、政治環境、衛生環境等。
(2)人員風險:主要指與賽事有關的人員死亡、殘疾、醫療費用、護理及遣返費用[9]。
(3)商業風險:備戰國際體育賽事過程中的預算風險、支出風險等。
(4)場地風險:因場地、器材等實物準備不充分或不恰當,導致備戰人員受到傷害等。
(5)組織風險:指在備戰期間,由于活動組織者沒有設計恰當的備戰規劃,如未考慮日程安排、交通出行、日常食宿等,最終導致運動員無法安全準時地參加國際體育賽事,或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等。
雖然備戰國際賽事的風險分類眾多,但縱觀國內外文件或文獻,并未有統一的分類標準。因此,在進行備戰國際體育賽事風險劃分時,應結合主、客觀因素,預期,實際因素等多種因素,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能動的”劃分,這樣才能提高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從而提升大學生備戰國際體育賽事的質量。
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又稱專家調查法,它起源于20世紀40年代,是一種非見面形式的專家意見收集方法和“一種高效的,通過群體交流與溝通來解決復雜問題的方法”[10]。其主要優點在于,當面臨充滿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問題時,傳統的決策和預測方法往往難以應對,而德爾菲法能夠聚集專家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通過多輪的匿名反饋和修訂,得到最終觀點。
自從德爾菲法首次被引入,它就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包括商業、科技、教育和政策制定等。在該研究中,將其運用在大學生備戰國際比賽的相關風險因素方面的研究中。
在構建該研究的專家咨詢組時,考慮到教師家校合作素養指標建設的獨特需求和特點,以及避免由于專家中途退出可能導致的人員不足,總共邀請了來自體育競賽領域的33 位權威性高且見解獨特的專家參與德爾菲法的調查,其中包括內地的28 位專家,香港地區的5位專家。他們在學術職稱上也有所不同,8名具有正高級職稱,13名具有副高級職稱,12名具有中級職稱。專家具體來源、篩選條件和人數詳情見表1。

表1 德爾菲法調查專家背景信息
在該研究中,專家的積極系數和權威系數是衡量專家參與度和專業水平的兩個重要指標。專家的積極系數是專家咨詢表回收率的度量(即參與專家數量與邀請專家數量的比例),這反映了專家對研究的關注程度。該文總共進行了2輪的德爾菲法專家咨詢。第一輪共發送了33 份問卷,收到31 份的回復,回收率為93%,回收效率較高。第二輪同樣發送了33份問卷,并全部收回,回收率達到了100%。
專家的權威系數(Cr)通常由專家對決策方案作出判斷的依據(Ca)和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Cs)決定。其中,該研究采用的專家判斷依據量化情況見表2。

表2 專家判斷依據量化表
這項研究采用了一種量化專家判斷依據的方法,專家對問題的熟悉程度進行量化:非常熟悉為1,熟悉為0.8,一般為0.5,不太熟悉為0.2,非常不熟悉為0。專家的權威程度可以通過計算判斷依據系數和熟悉程度系數的算術平均值來獲得,計算公式為:
在此次研究中,計算得到的專家權威程度為0.89。而在衡量專家的權威程度(Cr)時,0.7通常被視為一個評價標準,意味著如果計算得出的權威程度大于或等于0.7,那么可以認為專家的權威性是高的。由此得出,此專家組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在此次研究的初步階段,采用3個一級風險指標,即組織風險、商業風險和人員風險,這些指標被進一步細化為11個二級指標和54個三級指標。對于這3個一級維度,專家的主要建議涉及一級維度順序的調整,以及對“風險”表述的修訂。
在所有的二級維度中,“商業風險”這一指標引起了較大的爭議,其重要性的變異系數為0.4。這里,變異系數(CV)是一個統計概念,它的值等于標準差除以均值,主要用于衡量數據點相對于平均值的離散程度,一個高的變異系數意味著數據點之間的差異大,所以,這意味著專家們對商業風險的重要性看法存在一定的差異。同時,這一指標的適應性評分相對較低,僅為2.5。然而,其他的指標在適應性和重要性上得分都較高,且專家們對這些指標的看法基本一致。專家們的主要建議包括調整各項指標的排序、刪除重復的指標以及基于實際情況降低某些指標的要求等。接下來,通過這些建議對三級指標進行了相應的修改,以更好地反映研究的實際需要。
在第二輪德爾菲法調查中,基于第一輪專家的反饋,確定了4 個一級指標,即“組織風險”“商業風險”“人員風險”和“其他風險”,并且在此輪研究中,還包含了8 個二級指標和71 個三級指標。其中,“組織風險”和“商業風險”引發了專家間的較大爭議,其重要性的變異系數分別為0.39 和0.35,并且這兩個指標的適應性評分也相對較低,均值分別為2.58和2.42。
在71個三級指標中,專家們在其中17個指標的重要性或者適應性上存在較大的分歧,并且提出了若干建議,包括刪除或合并部分含義重疊的指標,刪除過于苛刻的指標,以及調整部分指標的表述,使其更加易懂、應用范圍更廣。
根據這些反饋,對問卷進行了相應的修改,最終形成了用于調查的問卷。
在第二輪調查中,共發放了300 份問卷,最終收回了267份有效問卷。通過對這些問卷的綜合分析,專家普遍認為,大學生備戰國際比賽所面臨的風險主要可以歸納為4 個方面:組織風險、商業風險、人員風險和其他風險,其具體的比重,經統計分別為組織風險34%、人員風險26%、商業風險22%、其他風險18%。
基于問卷調查的結果,對大學生備戰國際比賽所面臨的風險因素進行了歸納總結。
備戰國際體育賽事中的“組織風險”為國際比賽過程中涉及的時間安排、場地的協調,以及相關工作人員的指揮和調度等各個方面的風險。比如,比賽時間的延誤、場地設施的缺陷等,都可能對備戰的正常進行產生影響。
“商業風險”主要涉及在備戰賽事期間所面臨的財務風險,包括籌集資金過程中的困難,以及因企業未能按約履行贊助協議等導致的經濟損失。這類風險可能會影響備戰體育賽事的預算。
“人員風險”涉及的是大學生運動員、相關的管理層以及指導教師等人員會產生的風險。其中包括運動員在備戰過程中可能發生的身體傷害,以及由于環境改變而出現的健康問題等,或由于參賽的大多數大學生未經過專業訓練,甚至有的學生在體質和心理素質上并不適合參加高強度的比賽,這些都可能加大賽事風險。
“其他風險”類別為不歸屬上述風險主題的其他類,如運動員出圈引發網民爭議、網民因賽事產生網絡對抗等[11]。
運用德爾菲法對大學生備戰國際賽事所面臨的風險進行了深入研究和討論。首先,采用兩輪德爾菲方法進行了專家問卷調查。在第一輪調查中,確定了組織風險、商業風險和人員風險為主要的風險一級指標,并由此發現,商業風險這一指標的爭議較大。基于第一輪專家的反饋和意見,在第二輪調查中對一級指標進行了調整,新增了“其他風險”。
通過兩輪的專家問卷調查和反饋,最終確定了大學生備戰國際賽事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組織風險、商業風險、人員風險和其他風險,為大學生備戰國際比賽的風險管理提供有效數據。
該研究中深入探討了大學生備戰國際體育比賽的風險因素,并運用德爾菲法來量化、評估和排序這些風險因素。通過收集和匯總專家的意見來確定相對風險的準確性,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風險因素進行了精確的評價,得出了各因素對大學生備戰國際體育賽事的影響程度。
在風險評估中,識別了由人為原因、氣象保護以及新聞媒體引發的高風險因素,對大學生備戰國際體育比賽具有顯著影響。另外,還發現了一些發生頻率較高但損失較低的風險,如醫療健康風險、運輸安全風險和技術通信風險,以及發生概率較低但可能帶來較大影響的風險,如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
此外,風險評估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隨著環境和條件的變化進行適應性的調整和更新。還應更加重視體育賽事的風險管理,并加強對體育賽事風險管理的研究。只有通過更好地分析大型體育賽事的風險類型,正確地進行風險評估,才能更好地預防和規避風險,并幫助建立國際體育賽事的風險預警機制,從而降低大學生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的風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