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悅紅
摘? 要:虛擬教室中的混合式教學能保證學生有效學習,是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混合式學習的核心在于根據不同的問題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媒體與信息傳遞方式進行教學,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又能保證整體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虛擬教室;混合式教學;信息技術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獲得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在這種環境下,傳統教學模式浮現出了諸多不足,無法適應當前教育發展趨勢。因此,遠程教育順勢而生,且朝著多樣化飛速發展。教師在教學中也應積極運用多種設備和技術,將文字、符號、圖片和聲音等多種信息融為一體,制作成電子課件,并借助虛擬教室供學生線上學習,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運用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一)助力教學目標的實現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以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為目標,期望將學生培養成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公民,且能適應信息化環境中的壓力。在實際教學中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助力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落實。
(二)充分挖掘學生創造潛力
混合教學模式能大幅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為教師教學提供新的思路。在多樣化設備和資源的支持下,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組織學生采用個人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互聯網學習等多種形式,豐富的教學形式和學習方式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充分的開發和發展。
(三)推動信息技術課程改革
傳統教學理念中,信息技術并不屬于高考科目,教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缺乏相應的重視,多是將信息技術作為單純的技術操作課程,甚至還有部分學生將其視為娛樂的過程,導致教學目標的實現受到阻礙。在這種教學環境下,課程改革應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序開展,合理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主動完成對知識的探究,并在隨后的實踐環節中進一步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掌握。這一過程中,學生帶著明確的問題去探究和學習,進而增強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并促進了多方面能力的發展。
二、虛擬教室中混合式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創新設計理念
虛擬教室中混合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是特殊時期培養人才的新型手段,教師應以新時代人才工作培養的新要求為指導,注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信息素養,突出教學中的實用性原則,幫助學生具備高中階段所必備的能力和素養。具體而言,教師應以構建主義為理論指導,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虛擬教室教學,以搭建學生更感興趣的情境化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二)創新教學方式
1. 課前任務引領
虛擬教室中的混合式教學雖然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但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有序設計教學活動,在課前做好任務引領工作。在線上學生自主學習階段,教師應重視情境的設計,不僅要重視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還應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教學:第一,教師應設置目的明確的任務單,任務單中不僅要包含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任務,還應包括檢測自評等環節,學生在科學、明確且具體的學習目標引導下,在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增強了課堂學習的目的性和實用性;第二,教師應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源,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并在其中插入彈出式測試題,只有通過測試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值得注意的是,學習視頻的選擇應遵循有序、合理的原則,結合知識點的排列,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安排視頻,讓學生在觀看中系統化地掌握信息技術知識。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根據視頻資源難度的不同,賦予其不同的分值,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解決問題獲得相應的分值。通過這樣的設計方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激發,并在課堂中主動學習知識,杜絕了“應付式”學習的出現。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監督者的身份,及時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借助線上平臺的大數據功能,通過歸納和統計查看學生學習的各環節表現,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若發現學生在線上學習中存在問題,則要及時診斷問題,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并利用分層式教學有效指導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選擇性必修一“組建局域網”教學為例,高中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網絡基礎知識,但學生對于如何組裝局域網和為什么要這么組裝了解得不是很深入。首先,教師在教學中應利用網絡學習平臺向學生分享視頻課件,讓學生利用線上資源展開自主學習,再利用平臺中的督學功能,監督和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督學功能是網絡學習平臺學生端的重要功能之一,具有提醒功能,能讓教師精準認識到學生學習中的不足,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從而明確后續努力的方向。
隨后,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后進生和基礎較差的學生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如部分學生無法掌握網絡協議的配置過程,在局域網的組建中遇到較大的困難。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督學功能,分析學生在組建局域網時遇到的具體問題,并深入分析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將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歸類,并錄制相關的講解視頻,讓學生在觀看中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最后,教師為學生設計自測習題,并利用督學功能分析學生的解題過程,對于學生完成較好或完成較差的題型有清晰的記錄。同時,教師也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于沒有達到要求的學生,應發送督學通知,通過線上一對一聊天,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可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在后續教學中查缺補漏,以及時解決學習問題。基于此,在混合式教學中通過督學指導,各個層次學生都能取得相應的進步,在學習任務單、督學功能的輔助下,實現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精準指導。
2. 課堂探究互動
在構建虛擬教室中教學,為促進學生知識內化,教師應注重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探究和互動。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應從根本上認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問題,并以“學生”為中心,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通過前期的線上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掌握基礎性知識,再通過課堂中師生面對面互動,減少教師對基礎性知識的講解,以減緩教學上的壓力,學生也能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重難點中,進而有效培養高階思維能力。
構建高效課堂離不開兩個問題,即“學生怎么學”和“教師怎么教”,對此,師生應明確自身的任務,學生的任務為:充分表達課前自學階段的收獲和困惑,在交流中確認信息,明確課堂學習中的焦點;積極配合教師參與課堂活動、完成課堂練習。而教師在課堂中擔任著多重角色,教學任務相對較為復雜,不僅需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指導、啟發學生思維,還應指導學生在課后練習中深化對知識的掌握,對此進行必要的輔助和修訂。但特殊情況下,師生線下無法面對面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只能自行在家中進行學習。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借助應用軟件為學生構建虛擬教室,并利用網絡共享平臺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以此組織學生開展線上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中應及時關注學生學習中的情況,并重點啟發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整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無線局域網的組建”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無線局域網的硬件設備及功能,了解互聯網的接入方式,教師應組織學生展開互動,在討論中加強對知識的掌握。首先,教師在課堂中用電腦端打開騰訊課堂極速版,點擊全屏分享,作為虛擬教室和傳輸工具平臺,建立班級會議并向學生發送邀請碼。學生利用電腦或智能手機進入騰訊課堂,并打開學習軟件,并結合教學需求來回切換線上、線下不同模式,為課堂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隨后,教師打開教學軟件的手機端,并利用教室中的電腦進行投屏,此時,電腦就成了投影屏幕,借助投影中的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并與學生展開互動,使知識都呈現在電腦屏幕中,通過騰訊虛擬教室將知識傳輸到學生手機端中,構建真實、生動的場景,如教師利用虛擬教室展示局域網的局部詳細圖片,結合圖片中的問題與學生展開討論,著重分析局域網鏈接失敗的原因,在糾錯、識錯中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趣味性較強的課堂互動形式,也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增添活力。
3. 課后拓展鞏固
課后復習也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應借助信息化平臺,利用課后實踐、調研等方式展開,這類活動環節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最主要是鍛煉學生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課后復習的重要性,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課堂知識講解中,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對知識的鞏固。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指導學生完成課后復習,經過課后拓展環節,少數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在反復實踐中,可以找出自身知識體系中的薄弱點,進而鞏固知識,完成知識內化和吸收。
以教科版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一“周而復始的循環”教學為例,for語句是課堂學習中的一大難點,教師在課后鞏固環節中應重視利用虛擬教室對學生的指導。首先,在虛擬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利用SenseStudy平臺指導學生學習函數產生的數列,讓其理解range()函數序列產生的范圍,并理解for語句執行過程,掌握正確的語法格式,使學生在平臺練習中能正確選擇并使用。
隨后,在教學結束后,教師要求學生練習寫出完整的range()函數格式,通過教師端對學生編寫的函數展開分析,歸納學生編寫函數中出現的錯誤,并探究背后的原因,發現大部分學生存在拼寫和思維兩個部分的錯誤,教師從這兩個方面指導學生,并設計兩個教學活動:(1)“我是糾錯師”,教師以虛擬教室為載體,向學生呈現編寫函數中出現的錯誤片段,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找出其中的錯誤并進行修改;(2)“編寫明星”,教師向學生展示一段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再設計相關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強化自身的知識和技能。最后,學生通過反復地練習能有效加強對知識的掌握,教師也可以觀察學生編寫函數的過程和成果,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性地設計后續教學方案,不斷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
三、虛擬教室中混合式教學模式應用效果
(一)學生方面
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在虛擬教室中采取混合式教學法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線上途徑參與到虛擬教室課堂學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意識。同時,學生在學習中可以主動在網上查詢資料,或是與師生展開互動,以解決遇到的問題,進而活躍課堂氛圍。教師通過線上大數據技術,對比學生前后學習能力的發展,發現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習效果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教師方面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理借助虛擬教室開展混合式教學,還能有效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信息素養也能得到有效加強,師生之間的遠程溝通也會更加便捷、順利。而將這種現代信息化教學理念推廣到其他課程和班級中,能使教學在實踐中得到創新和發展。在不斷創新和實踐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合理運用虛擬教室對學生進行遠程教學,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進入虛擬教室后感覺與實際課堂一樣,而虛擬教室在功能上更加豐富。通過模擬幾乎可以完成所有實際課堂中的教學活動,這無疑能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便利。
參考文獻:
[1]侯曉麗. 在虛擬教室中培養真相的捍衛者[J]. 上海教育,2021(14):10-11.
[2]趙鋒. 基于Unity3D的VR特色教室的設計與實現[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16(33):222-223+226.
[3]翟潔,顧春華,郭衛斌. 基于SIP協議的微課平臺設計[J]. 中國新通信,2020,22(21):53-54.
[4]田嫻. 聲情并茂的虛擬教室:在線授課教學效果思考[J]. 品位經典,2020(07):135-136.
(責任編輯:張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