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姍姍
[摘 要]在新時期經濟體制改革背景下,各類企業的發展如火如荼。一方面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諸多風險。而企業會計準則的出臺,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有利于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保障企業的綜合效益,促進企業發展。本文就企業會計準則下財務和稅收風險的防范展開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企業會計準則;財務風險;稅收風險;防范;策略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17.007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17-0025-04
0? ? ?引 言
對于各類企業來說,其本質目的都是為了盈利。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給企業帶來諸多風險。這些風險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會在不同程度上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企業應基于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和稅收風險進行把控,以保證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1? ? ?企業發展中的財務風險來源
1.1? ?企業經營中的風險
“競爭”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企業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就需要不斷擴大利潤目標,提高企業自身的綜合實力,從而實現企業發展的常態化。一般來說,想要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有效控制成本。在企業會計進行工作核算中,企業需要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會計工作人員作為人才保障,而對于具有這類綜合素質的會計工作人員來說,不僅是要掌握較為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還要掌握綜合知識,比如新技術知識、技能等[1]。這本身就是一項較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有部分企業會選擇較為一般或者是收費較低的財稅記賬單位或者是機構,甚至有些企業在進行財務核算中,為了節約成本不按規定進行核算,雖然這樣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會節約企業的成本開支,但是企業是不斷發展的,在企業發展中這類風險就會逐漸顯現。這類風險時常會直接威脅企業的整個財務管理體系。
首先,企業為了謀求發展,把所有精力和財力都投入到生產和運營中,忽視了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以及風險把控,造成企業的實際經營利潤和所投入的成本呈現出一種“倒掛”的趨勢。一方面企業內部財務管理制度會“形同虛設”,另一方面會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其實這類風險也不都是突然出現的,而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完全可以在風險初步顯現時就及時解決,但是有部分企業并沒有及時解決這一問題,導致風險系數越來越高,形成了一種倒掛。
其次,企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部分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發展的自身需要,另一方面是因為社會發展的要求,企業會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比如口碑這類的社會效益。所以不難發現,很多企業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關注點就發生了偏移,主要表現就是忽視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2]。
1.2? ?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人才不足
只要是有經濟活動,必然會有財務風險。對于一些顯性風險和可控風險,企業財務管理部門是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把這些風險把控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之內。而對于一些不可控的隱性的風險來說,就需要企業具備前瞻意識,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者是借鑒其他企業的經驗進行風險分析和把控。但是有一些企業的內部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有限,不能完全發揮財務內部風險管理的積極作用,比如一些工作人員只把企業利潤最大化作為根本目的,沒有從戰略的角度進行規劃控制,導致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
除此之外,現階段是信息時代,諸多企業都在朝著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轉型,傳統的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已經不能滿足其實際的發展需要,企業需要掌握先進信息技術的新型財務管理人才加強企業風險管理,以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就現階段來說,許多企業在培訓中忽視了對先進信息技術的培訓,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缺乏高素質人才作為支撐。
1.3? ?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混亂
有一部分企業在經營的初期忽視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為財務管理是審計檢查的一種形式,所以沒有單獨建立財務管理部門。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部門并不僅僅是一個單位這樣直接和純粹,而是貫穿整個企業經營過程的重要部門。尤其在企業重大經濟決策中,更是會發揮出重要作用[3]。但是就現階段來說,我國有很多企業的產權關系是非常混亂的,尤其是在財務資金運行的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約束力就會造成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制的失效,長此以往,企業財務風險越來越大。
2? ? ?企業發展中的稅收風險來源
首先,部分企業對依法納稅沒有正確的認知,也沒有意識到規范會計核算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尤其是部分企業在創業的初期階段,對依法納稅的認知更是存在諸多的局限性。如果沒有足夠的認知,想要立足于云譎波詭的市場是非常艱難的。想要實現企業的常態化發展,必須把利潤作為企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但也不能忽視依法納稅和規范財務會計工作的重要性。企業納稅以及財務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否合法合規,主要是由財政部門監管。
其次,部分企業的稅收風險意識也較為薄弱,對稅收政策的變化漠不關心。如果企業不能立足于實踐,依托稅收政策的變化完善自身的財務管理制度,那么企業的經營環境就會不穩定,再加上市場的變化是復雜的,就會出現稅收統籌規劃脫節的情況。國家的稅收政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現階段社會發展的特征、需求以及經濟形勢等及時更新。因此,各類企業想要有效把控稅收風險,必須實時關注國家各類稅收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實現企業自身的穩定發展。如果不具備一定的超前意識,那么企業在市場發展當中就會非常被動。
最后,企業不能營造良好的稅企關系,從而造成企業財務管理當中的稅收風險。部分企業在實際的發展中沒有建立健全相關的稅收風險管理機制,導致對國家所頒布的稅收政策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從而在執行的過程當中會出現不符合甚至違背國家稅收政策的情況。所以企業想要規避各類稅收風險,必須和當地的稅務機關進行友好的交流,保證其執行的稅收政策與國家所頒布的稅收政策一致,這樣才不會出現較大的偏差。尤其是對于一些初創公司來說,只有依托于國家的稅收政策和國家稅務機關建立良好的關系,才能保證企業在創業初期穩步運行。
3? ? ?企業會計準則下財務和稅收風險的防范目標
廣義來說,企業基于會計準則進行財務風險控制和稅收風險控制,主要目的就是獲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實現企業常態化發展。
3.1? ?財務穩定性
在企業資金運行的過程當中,時間的合理性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的籌資分為長期籌資和短期籌資,在企業使用資金或者是償還資金的時間方面有明顯的不同。想要保證企業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那么就要保證長期籌資和短期籌資的合理性。否則,無論是哪一階段出現偏差或者失誤,都會直接影響企業下一階段的決策。
而對于投資來說,大多是先計算投資所帶來的回報,看新投資計劃是否和原投資計劃存在項目的沖突或者是計劃的沖突,再進行權衡利弊的決策。在進入投資回收期后,穩定的資金流對企業的實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保證企業財務資金流的穩定性,才能為企業下一步發展奠定堅實的資金基礎。
從空間上來說,企業的內部控制和外部財務的運行是一體化的,因此企業首先要穩定其自身所經營的各類業務,把資金運用到內部提升和外部控制上。在有閑置資金時,要主動出擊,尋找可以為企業獲利的投資機會,通過外部投資實現資金價值的最大化。而在內部資金與外部資金的安排上,更要統籌規劃,保障內外部資金空間上的合理性與平衡性。
3.2? ?財務效益性
財務效益是指企業在資金運動的過程當中所產生的各類增值利潤。做好企業財務效績的分析和統籌規劃,也是現階段企業提升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企業財務效績的分析、總結和評價,一方面可以摸索出企業財務活動的大致規律,從而為企業后期的決策以及經營管理提出更加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這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企業的財務效益會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發展的整體水平,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盈虧、償還債務的能力以及資產運行等綜合能力等,以此范疇內的各項綜合實力,以保證財務效益的最大化,從而為企業的長久發展奠定堅實的財務效益基礎[4]。
4? ? ?企業會計準則下財務和稅收風險的防范策略
4.1? ?確定財務風險和稅收風險的防范目標
新時代背景之下,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收政策都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對于企業來說,想要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根據企業會計準則以及財務準則的變化,進行科學合理的決策,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常態化發展。在開展財務統籌工作當中,需要綜合考慮企業所要面對的財務風險以及稅收風險,使企業在生產、經營、銷售等過程當中,有效規避各類顯性風險與隱性風險。如果不能有效避免財務風險以及稅務風險,那么也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將損失降到最低。
4.2? ?增強管理者的財務、稅收風險意識
企業的管理者對企業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其自身的認知、格局、眼光等,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在企業的發展過程當中,管理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財務與稅收風險管理意識。隨著現代企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企業想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提高其規避風險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小企業來說,在初創階段想要存活下來,就必須全面防范財務與稅收風險,避免或減少各類風險對企業造成的損失。除此之外,也要和當地的稅務機關進行友好交流與溝通,依托于依法納稅的基本政策,借助優惠政策的扶持,實現企業自身的發展。
4.3? ?加強相關制度建設,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當中,因規模、類型以及經營活動不同,所受的限制也是不一樣的,那么內部控制機構設置也要根據具體的職責進行有效的劃分,其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在遇到企業財務風險或者是稅收風險時,能及時應對風險解決問題,把風險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因此,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當中,一定要建立健全相關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以及稅收管理風險機制[5]。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并完善企業的內部審核制度,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打下基礎。企業在發展當中要規避各類財務風險以及稅收風險,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在國內外市場當中站穩腳跟,實現高質量發展。
5? ?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企業所面對的各類風險也逐漸增多,因此,企業需要掌握財務風險以及稅收風險的主要類型與來源,盡可能掌握可控的風險。對于一些不可控的風險來說,需要企業管理者提高其自身的財務風險管理意識以及稅收風險管理意識,建立健全相應的財務風險和稅收風險管理機制,以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吳福喜. 新會計準則對稅收的影響及稅收籌劃分析[J]. 今日財富,2020(10):187-188.
[2]劉園. 新會計準則對房地產稅收的影響及稅收籌劃分析[J]. 當代會計,2021(24):7-9.
[3]孫紅霞. 小企業會計準則下財務和稅收風險的防范分析[J]. 中外企業文化,2022(6):85-87.
[4]韓瀚.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稅收的影響研究[J]. 投資與創業,2022,33(18):78-80.
[5]張娟. 新會計準則對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8):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