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虛擬教研室建設目的在于打破傳統教研室的壁壘,提高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甚至是不同國家的高校間的校際合作。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是為融合大學英語教學資源,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更好的平臺和更多更好的資源,提升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使教師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該文以哈爾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建設的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為例,介紹虛擬教研室研究的背景、現狀、特點及平臺的組成,為該項研究提供研究基礎和建設實例。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可以有效地進行教研管理,分享教學資源,從而促進教研的交流,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虛擬教研室;大學英語;線上課程;資源共享;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2-0056-0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is to break the barriers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nd improve the intercollegiate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different disciplines and even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College English is to integrat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ources, provide better platform and more and better resources for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improv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and enable teachers to develop their abilities in an all-round way.Taking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College English built by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current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platform of the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so as to provide the research basis and construction examples for this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can effectively man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hare teaching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College English; online courses; resources sharing; teaching resources
基金項目:2021年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外語學科專項)“以問題為導向的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建設研究與實踐”(WY2021005-A);2021年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水平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建設研究與實踐”(STGY20210401)
作者簡介:郭愛東(1972-),女,漢族,遼寧遼中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英語教學。
我國經濟處于轉變發展方式和快速增長的關鍵時期,“四新”經濟是新時代的經濟發展的特征,“四新”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高等教育要助力經濟發展和創新,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理念、內容、標準和方法等。教育部提出的“四新學科”(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和新醫科)強調所有專業、課程的交叉、融合[1]。教研室是高等院校的基層教學組織,負責管理教師,組織教師進行教學活動、開展教學與學術研究,基層教學組織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傳統的教研室無法滿足新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信息化時代下虛擬教研室應運而生。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開展虛擬教研室試點建設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21〕10號)(以下簡稱《通知》)指出:加強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是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撐?!锻ㄖ访鞔_了虛擬教研室在大學英語教學和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積極探索新型基層教學組織建設是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虛擬教研室的出現可以引導教師回歸教學、熱愛教學、研究教學,為高等教育高質量、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可以幫助基層教學組織探索“智能+”時代的建設標準、建設路徑及運行模式等。
一? 研究現狀
互聯網的發展給教育的變革帶來極大的便利,高校教師可以打破傳統界限,與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同行進行科研教研、學術前沿、教學相長的溝通和交流。在保留傳統的教研室格局、原有的教學團隊和教研室成員的基礎上,虛擬教研室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幫助同一學校、同一學科、不同學科和不同學校的教師進行協同辦公,為有相同意愿的教師解決某些教學和學術上出現的問題,進行互助研究而組成虛擬的教研室。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包括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課程都可以上傳到網絡平臺,讓所有能夠接觸到網絡的學生不再有地域限制,學習到更多更好的課程。
教研室為主要形態的基層教學組織,形成于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先后經歷了初創期、定型期、恢復和轉型期及虛化期四個基本階段[2],最開始的任務是指導完成教學工作,之后升級到教學和科研的雙重發展,并逐漸成為高校的基層管理組織。
華南師大未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和順德一中的潘華東[3]在2001年發表了一篇文章——《虛擬教研模式的構想與實踐》,提出通過E-mail的方式、網絡尋呼+聊天室的方式、BBS(學科論壇)方式、NEWS(新聞組)方式和E-post(電子郵局)方式開展跨時空的教研活動,這是虛擬教研室的最初設想。2021年桑新民等[4]發表的《高校虛擬教研室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文章深入地探討了虛擬教研室建設的理論基礎和建設思路。
2016年初,北京交通大學的“雙培計劃”開啟了虛擬教研室建設,立項建設了信號處理系列課程虛擬教研室。該項目聯合北京工業大學、北京建筑大學等多所高校從事相關研究的教師共同建設虛擬教研室,并在如何依托慕課共享共建教學資源、依托教材建設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及探索虛擬教研室交流互訪機制等方面開展實踐研究[5]。
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間,全國所有學校都開展線上教學,如何實現“停課不停學”是各個學校積極探索的目標,中北大學建立的虛擬教研室,通過教學研究、線上培訓、教學示范等方式幫助老師完成線上教學任務。疫情之下傳統的教研室功能無法滿足線上教學的需要,急需轉型和創新,虛擬教研室是順應時代而產生的新形態、新形式的基層教學組織。
虛擬教研室聯合不同學科、不同學校、不同國家的教育工作者,打破傳統壁壘,通過互聯網組成團隊,為了解決高等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而共同努力。虛擬教研室以網絡平臺、直播平臺等作為載體和媒介,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互聯網為依托,打破了原有高校教學中的地域界限、學科界限,為有共同教學理念的教師搭建了交流的平臺。
二? 研究的特點
虛擬教研室建設的開展,符合我們國家當代的教育發展戰略,可以打破傳統教研室的壁壘,極大地豐富教研室建設,夯實教學理論研究。同時融入跨學科師資配置,促進不同學科的交流,通過理論指導實踐,發揮虛擬教研室作用,提升教學效果。
虛擬教研室平臺的建設可以高效地整合相同學科的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地域的教師進行教學研討活動,共同修訂培養方案、制訂教學計劃、撰寫教學大綱和教案等的需要。同時可以解決不同學科教師工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教學未來發展的問題。促進多個部門、不同學科、各類學校甚至不同國家之間的聯合,讓所有學生都可以享受平等的教學資源,不再受到時間、空間、人員和資源等方面的限制,這種資源共享可以推動教學質量建設,培養能力全面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對國內外虛擬教研室現狀進行對比分析,為我國虛擬教研室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充分利用線上平臺,充實課程內容,校、企、師和生多方互動,協調發展;探索信息時代課堂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助力教師教學。虛擬教研室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 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有效管理教研活動
通過網絡平臺,虛擬教研室可以把不同學校的教學資源:教學大綱、電子教案、PPT、教學設計和微課等整合到一起,進行匯總,統一管理,實現共享機制。開放式的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整合,也可以避免重復開發和建設,造成資源和人員的浪費。
在不改變原有教研室的組織結構、承擔任務的基礎上,區別于傳統教研室,虛擬教研室的研究對象更具有廣泛性,以問題為導向,重在找出不同學科、不同學校之間的共性問題,聯手加以解決。虛擬教研室平臺可以匯聚所有的教學活動,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成員可以查看通知,下載教學文件,分享教案PPT、教學視頻、教學設計等。通過網絡,實現對教研室的活動進行有效管理。
(二)? 方便開展教學活動,構建新型師生關系
虛擬教研室平臺可以使得不同地域和時間分散的老師共同制訂教學計劃、開展教學研討、分析教學案例和進行教學反饋。教師在開展教學和學術活動時,不再受到場地的限制,無須面對面地進行。活動的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可以使用線上會議、微信群、QQ群等。
區別于傳統教研室人員固定的特點,虛擬教研室成員可以是跨學科、跨學校甚至可以跨國界,成員的身份具有動態性、靈活性等特點。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學習任務,分享學習資源,建立與教師的溝通機制。學習者可以得到平等的獲取知識的機會,不受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實現自主學習,在線學習可以讓學生和教師建立一種新的師生關系,形成“共同體文化”[6]。
(三)? 促進教師合作發展,加強交流互訪機制
虛擬教研室平臺可以解決師資配備問題,將不同學校的教師和專家聯系在一起,建立起溝通機制,打破原來的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共同組織教學活動,進行學術交流、專題講座,加強校際合作,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虛擬教研室平臺還可以打破學科的限制,不僅僅局限于本科大學英語教學,網絡平臺可以整合通用英語和學術英語,整合大學英語和專業英語,甚至是研究生英語教學,促進多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傳統的教研活動要在傳統的教室或辦公室等實體場所完成,虛擬教研室的教師等人員可身處不同學校、不同地區。同一學校的教研活動受疫情的影響也大部分轉到線上完成,不再需要聚集到學校。通過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組織名師進行示范課程,專家專題講座,實現經驗交流,成果展示。平臺還可以定期組織跨學科、跨院校的交流、講座,構建一個虛擬的學習共同體,使得老師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對話和深入研究。通過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加強教師的交流和合作,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更新和完善;推動教研科研立項,系統深入地進行研究,使教師深化認知、提高自身能力。
三? 建設案例
本文以超星平臺建設的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平臺為例介紹虛擬教研室的組成和操作。哈爾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部教師80人,團隊負責人為教學院長,各門線上課程負責人為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及骨干教師。哈爾濱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學外語部(以下簡稱“我部”)開展在線課程建設多年,課程遍布學銀在線、智慧樹平臺、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為網絡教學提供了足夠的支持。新冠疫期環境下,哈爾濱理工大學(以下簡稱“我?!保┮恢惫膭罱處煼e極進行課程建設,希望能對教學改革起到促進和指導作用。教師具有多年教學經驗,隨著學生群體的不斷更新,思維不斷更新,教師也希望通過虛擬教研室平臺的搭建來提高教學效果。
(一)? 線上課程建設
2015年開始,我部正式在學校立項開始大學英語線上課程建設,通過線上資源整合、錄制微課等方式逐漸完成大學英語課程的建設并投入使用,學生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完成大學英語的學習。2018年該課程獲評黑龍江省精品在線課程。該課程一直服務于我校大學英語教學,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完成過程性考核、課前學習、課后練習,同時可以進行在線測試,上交作業,師生互動等。
2018年立項大學英語四級強化O2O課程并在當年完成線上課程建設,課程開課平臺包括學銀在線、智慧樹、中國高校外語慕課,到目前為止選課人數超過八萬人,選課學校超過600所院校。該課程實用性強,直接為學生四級備考提供幫助,課程測試每學期更新為四級考試真題,同時提供課題組成員錄制的微課,內容涵蓋四級聽、說、讀、寫、譯、詞匯和語法等方面,助力學生四級考試。
(二)? 線上教學實踐
2017年開始,我部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已經使用在線平臺完成過程性考核任務,并逐步實施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式,教學效果良好。
2019年開始,大學英語四級強化在線課程作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輔助平臺,通過晚自習時間安排學生在線完成四級備考內容,提高了學生四級通過率。
2020年新冠感染疫情期間,我部教師開展全面的線上授課直播。從如何使用線上平臺進行教學,分享教學示范、教學案例等多方面入手開始建設“大外一部云端虛擬教研室”,圓滿完成一個學期的在線教學。
2020年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團隊獲批校級團隊,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課程獲批省級示范課程。
(三)? 虛擬教研室組成板塊
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組成如圖1所示。
1? 課程資源
虛擬教研室平臺鏈接哈爾濱理工大學自建的相關在線課程:大學英語、大學英語四級強化、大學英語六級強化、大學英語口語實踐、大學英語聽說實踐、商務英語口語和英文電影賞析等課程。虛擬教研室平臺需要整合現有課程,不斷更新和完善,同時我們積極篩選其他院校的優質課程,進一步完善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2? 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包含內容較多:教案、課件,按教學課型分成視聽說和讀寫譯兩大類,同時上傳了老師們自己錄制的微課和課堂實錄,方便老師們互相學習。原有的教學材料比較分散,不成體系,收集之后整合到虛擬教研室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進行實操,不斷修改,將之系統化、理論化,最終升級成可推廣的教學成果,實現資源共享。
除了整合現有教學資源:教案、PPT、微課和課堂實錄,該板塊還集中哈爾濱理工大學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比賽的教學設計和比賽視頻,同時分享各類各級別相關比賽資源的鏈接,老師們可以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課程思政是近幾年國家大力倡導的,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大學英語課程中同樣也必須融入課程思政,虛擬教研室里專門開設思政教學素材板塊,將思政內容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 學術交流
由于資源的限制,目前我部只有部分教師有過國內、國外的訪學經歷,不是所有教師都能享受提升交流的機會。學術交流板塊包含訪學交流和校際交流,有國內、國外訪學經歷的老師和參加過各類培訓的老師會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心得和體會,讓其他老師了解訪學、培訓的體驗和收獲。校際交流中積極引入與教學和科研相關的講座,同時組織校內外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給教師提升自身素質和教學科研水平創造便利的平臺。
4? 科研教研
很多高校教師不進行教學研究,多年沿用一成不變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無法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求。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旨在找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共性的問題,引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把握高校教學改革的前沿問題,對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進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虛擬教研室中的科研教研板塊包括文件管理,大學英語相關的立項文件,學校對科研教研的管理文件等都匯聚于此,方便老師查閱。同時板塊中包括同行立項的經驗分享,為老師搞好科研教研提供支持。
在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要注重教學成果的固化,通過教研、科研立項,進入深入的研究,將成果系統化、理論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教材建設,優化試題庫、資料庫,豐富課程素材,進行科教融合。虛擬教研室做好帶頭引領的作用,積極推進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的開展,組織團隊進行項目申報。推進教材建設,豐富教學素材。分享前瞻性的優秀論文。在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的經濟發展中,有些老師對信息化教學、課程思政等新挑戰有畏難情緒。虛擬教研室應該承擔起引領作用,積極推廣新的教學理念。通過推進教研科研項目、一流課程、思政課程等教學成果申報,鼓勵教師以發表教學研究論文、出版專著等方式將教學成果固化,促進教學組織的創新和教師的發展培養[7]。
通過平臺上的資源,老師們明確所教授課程的內涵,不斷地優化各種課程體系,找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依據各專業的培養方案,明確大學英語的課程內涵和教學目標,反向設計教學大綱、教學過程,驅動大學英語教學,實現培養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達到學生的畢業要求。同時,其他學科、院校的成果也可以引進來,結合實際,在本校進行反復實踐,將有效的教學理念、技術方法進行轉化,以適應教學的需求。
四? 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虛擬教研室的背景、研究現狀、研究特點,通過虛擬教研室的建設實例,為高校大學英語虛擬教研室的建設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參考。虛擬教研室建設完成之后,將應用于大學英語及相關課程、相關學科、相關學校的教學、研究中??梢蕴娲鷤鹘y教研室工作,有效地管理教研活動,分享教學資源;并且將資源推廣至其他學科,探討學術英語、專業英語教育教學,聯合省內、省外其他院校共同使用、建設平臺,實現學科、學校的交叉融合;促進教師學術交流,教學成果可以系統化、理論化,引領教師進行教研、科研立項,撰寫教學論文,傳播先進教學理念,提升教師自身素質;在大學英語和相關課程的教學中實踐應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提升教學質量,構建完整的課程體系,實現預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達到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 戰德臣,聶蘭順,唐德凱,等.虛擬教研室:協同教研新形態[J].現代教育技術,2022(3):23-30.
[2] 洪志忠.高?;鶎咏萄惺业难莼c重建[J].大學教育科學,2016(5):86-92.
[3] 桑新民,潘華東.虛擬教研模式的構想與實踐[J].人民教育,2001(8):17-20.
[4] 桑新民,賈義敏,焦建利,等.高校虛擬教研室建設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21(11):91-96.
[5] 胡建,陳后金,張菁.依托虛擬教研室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以北京交通大學“雙培計劃”為例[J].北京教育·高教,2018(5):56-58.
[6] 胡付領,呂滋建.輔助教學系統中虛擬教研室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8):110-113.
[7] 曾建潮,吳淑琴,張春秀.虛擬教研室:高校基層教研組織創新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20(11):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