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奇
【摘 ?要】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課程,對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實踐性教學環節、忽視學生個體差異等.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求的變化,我國實施了新課改,旨在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首先分析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重點提出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優化策略,以期為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 ?新課改;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個體,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同時,教師還要深刻理解新課改對初中物理教學的要求,能夠在講解物理學知識的同時,促使學生形成自主思考的意識與能力,不斷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深入研究和探討初中物理教學環境、方法、策略,對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進一步了解,努力探尋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破解制約物理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一步提升學生物理核心素養.
1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理念滯后,忽視學生個體差異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缺乏教學理念的創新,是制約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一些教師不重視深入研究和探索新課標理念,沒有牢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初中物理教學缺乏科學性.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式存在差異,傳統教學模式未能充分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重視分層教學,一些學生基礎薄弱,不能達到綜合應用的目的.教師不應該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為了促使學生對知識理解,而將自己對知識的心得體會直接告訴學生.雖然教師是想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習內容,但是會讓一些基礎差的學生感覺到學習物理知識是非常困難的.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被教師牽著走,而且學生還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學生會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喪失學習信心,產生自己不適合學習物理的想法.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當遇到新的題型時,無法舉一反三,學習能力得不到鍛煉與提高.
另外,不能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也是初中物理教學理念缺乏創新的表現.教師對學生指導不到位,導致一些學生自主學習少,不能有機地結合課前、課上、課下的學習,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1.2 ?教學模式單一,缺乏教學方法的融合運用
教學方法的采用是否合理、有效是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互動和參與的機會,教師極少設計互動探究的活動,學會缺乏親身參與、體驗的機會,難以從物理學習中獲得快樂.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使用多媒體.但是過度使用多媒體會促使學生被多媒體上的東西吸引注意而眼花繚亂,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導致無法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堅持固有思想,缺乏先進教育理念的融合,例如無法將生活教育思想與物理教學進行有機地整合,導致學生盡管掌握了大量的物理知識,但卻不能在實踐中有效運用.另外,還有一些教師缺乏和學生的有效互動,在教學中較少運用實驗教學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
1.3 ?學生學習被動,缺乏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應試技巧的訓練,但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缺乏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和探究的教學環境和機制,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初中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選擇直接詢問老師,而不進行獨立思考尋找解決辦法.這種現象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所學的知識點,導致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只是以做題的準確性作為標準,即使做大量的練習題,成績也沒有明顯的提升.學生盲目性地抄寫,對知識沒有理解性記憶地背誦,無法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養成了不善于思考的習慣.
一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過多地追求標準答案,讓學生對標準答案進行模仿,學生不得不服從教師的要求,隨著教師的想法而走.久而久之,學生遇到問題不再進行思考,直接將教師的想法歸為自己的想法.長時間對知識點的死記硬背,也會對學生靈活使用知識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產生阻礙作用.
2 ?新課改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2.1 ?創新教師教學理念,注重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因此在新課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采用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思想是行為的先行者,在物理教學的創新之路上,教師應積極地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創新教育理念,為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實現提供保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深入研究“新課標”,還要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對教學形式持續優化、教學內容靈活安排,教學方法科學設計.由于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要對學生因材施教,采取針對性措施.為了培養學生成為社會需要型人才,要開啟學生的思維之門,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對學生的學習基礎的不同,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生自信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得知識,提高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由于物理知識具有較強的邏輯,教師可以對學生采用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對解題產生興趣.
例如??以電路教學為例,初中物理電路題既是教學難點,也是教學的重點.一些學生在解電路題時會覺得壓力很大.作為教師,要立足于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層次性的教學,不斷拓展學生解題思路,通過多元化的訓練,突破學生在列式、分析和審題方面的局限.如果題中出現“有一串聯電路……”說明電流相等,如果是“有一并聯電路……”則說明電路兩端電壓相等.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支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
2.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優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
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教學方法,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缺乏互動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在新課改下,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問題導入、小組合作學習、實驗探究等,突破教學方法的互動性、滲透性和融合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采用啟發式教學,科學地預留思考與探索的時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教師也要合理設計教學方案,為科學、高效地教學打下基礎.為了能使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師還要在融合應用方面,不斷加大力度持續優化教學模式,不斷完善傳統的教學方法.
例如 ?在培養學生電路題解題思路的過程中,教師可綜合運用列方程法、不等式和識別電路圖等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歸類,探索更多的解題方法和思路,尋找最優的解題方案,提高學生解題思路、強化解題技巧.在開展“杠桿”實驗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引導學生對于“杠桿”原理深入認知和了解,并重點開展實驗教學.
2.3 ?開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物理是一門富有大量實驗的學科,教師可以通過開展物理實驗,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這可以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在觀察實驗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科學態度,感受到物理科學的魅力,能夠形成自覺探索物理科學的意識.物理實驗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合作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合作學習中,可以引入物理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合作探究,加深對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過共同參與實驗,學生可以相互協作、相互學習,共同探索物理現象和規律.
例如在“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電流”中,教師可以確立實驗目標:驗證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并探究電流的分布規律.每個小組可以自主討論并設計一個實驗方案,驗證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的特點.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如分別負責擔任實驗器材準備工作、實驗數據與現象記錄任務以及實驗操作任務等.在實驗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相互合作和交流,共同進行實驗操作.他們可以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并探究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中電流的分布規律.在實驗結束后,小組成員可以共同討論實驗結果,并形成結論.他們可以分享自己的實驗觀察和數據分析,解釋電流分布規律,并探討其中的物理原理.
2.4 ?開展合作教學,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合作任務.合作任務的設計應既考慮到學生的個體發展,又注重團隊合作.任務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問題或需要進行討論和合作解決的問題,以問題為驅動,促使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實現交流個體的思維碰撞.任務的設計應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可行性,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例如在“光的折射”中,合作任務的目標可以是讓學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現象及其原理,并能夠解釋實際生活中的折射現象.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需要設計一個實驗,驗證光在不同介質中的折射規律.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交流和討論實驗方法、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共同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能夠明晰折射現象的原理,并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和合作.
其次,強化小組互動學習,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核心環節.在小組討論中,學生可以共同交流和討論問題,相互學習和啟發.教師應起到引導和促進的作用,讓學生在討論中深入思考和理解知識.同時,教師可以提供適當的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例如在“溫度與物態變化”中,教師首先將學生分成小組,并告知他們討論的主題:不同物質的熔化和凝固過程.每個小組可以自主討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角色分工進行討論.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和引導,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思考,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
3 ?結語
新課改下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教師不斷優化策略來適應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學生的需求.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引入實踐性教學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構建高效物理課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為學生后續的學習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欣炯.基于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及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8(12):120.
[2]徐娟.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考試周刊,2016(69):127-127.
[3]張雪峰.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創新發展探究[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06):47.
[4]鄧書祥.淺談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書文摘,2017(14):300.
[5]李爽.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書文摘,2016(32):172.
[6]張國良.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