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東 董慧鑫
[摘 要]紅色資源作為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物質資源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教育性、時代性、實踐性特征?!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以下簡稱“概論”課),是高校培養大學生愛國情懷、提高學生政治素養的重要課程。將紅色資源有效融入“概論”課教學中的意義在于:能夠為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方向保證,能夠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可靠途徑,能夠為豐富課程內容提供寶貴素材。目前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教學內容有待深化,理論研究深度不夠,教學方法有待拓展。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的著力點應該是:深化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內涵闡釋,強化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理論支撐,豐富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紅色資源;“概論”課;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11-006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盵1]“概論”課教學是對高校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講好“概論”課對堅定理想信念教育,厚植大學生愛國情懷至關重要。對于凝聚建設社會主義的青春力量,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有重要意義。紅色資源是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在中國大地上發生的一系列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精神為主題,有代表性的物質資源和精神文化資源的總和。紅色資源承載了鮮活的革命歷史,書寫著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是學習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的生動素材。本文立足于紅色資源基本特征,分析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所能體現的教育價值,探究在“概論”課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紅色資源。通過理論學習、實地考察、社會實踐等多措并舉,用活用好紅色資源,將寶貴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的大講堂,促進“概論”課在新時代煥發生機活力。
一、紅色資源的基本特征
(一)政治性
“紅色”是中國共產黨的底色,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在黨的百年奮斗實踐中形成的獨具中國特色的資源寶庫。紅色精神、紅色故事、紅色革命舊址、革命紀念物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承載著中國共產黨為社會理想和政治信仰而奮斗的光輝歷史,是對“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生動詮釋。運用紅色資源闡述、宣揚黨的革命歷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可以使人民直接與黨的百年歷史對話,與黨的優良傳統價值觀念對話。增強人民對于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認同感,能取得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紅色資源在價值層面具有強烈的政治性??茖W合理有效地利用紅色資源,可以使人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深刻領悟“兩個確立”、自覺做到“兩個維護”,可以使人民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教育性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資政育人是紅色資源體現出的主要功能。紅色資源記載了中國共產黨由最初只有58名黨員的小黨,到擁有九千多萬名黨員世界第一大黨的發展歷史,書寫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偉大變革,也蘊含著中華民族追求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范。運用紅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發展歷史,領悟黨在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和紅色精神,有助于人民直觀地感受紅色資源承載的厚重歷史和蘊含的精神文化。紅色資源蘊含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價值和思維方式,是涵養培育人民的精神沃土,可以讓人民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堅定理想信念,弘揚紅色精神,自覺繼承黨的優良傳統,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使人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推動人類自身及社會的發展,最終取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效果。
(三)時代性
紅色資源是在一定歷史時期形成的客觀物質實體及其承載的精神文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些有形無形的紅色資源,鼓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赴后繼、勇挑重擔,其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豐富,為激勵中國人民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凝聚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是引領時代思潮和主流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創造的紅色資源是具有中國特點的先進文化,具有堅定黨和人民群眾革命信仰、團結人民群眾為中國革命事業向前發展凝聚力量的作用。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文化逐漸成為彰顯綜合國力的重要方面。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方向保證,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支撐。
(四)實踐性
紅色資源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可以為高?!案耪摗闭n提供新的教學場所。以紅色資源為依托開展紅色文化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能夠讓思政課教學活動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上。紅色資源遍布祖國大地各個角落,人民能夠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其接觸。依托紅色資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讓受教育者欣賞到祖國的山川美景,更能讓革命歷史洗滌其心靈。將真實的歷史以一種客觀的方式呈現在大眾面前,能夠使其獲得共鳴,引起受教育者對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濃厚興趣。在依托紅色資源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現場點評、現場互動的方式,讓受教育者近距離地感知厚重的歷史,身臨其境地體悟紅色資源所蘊含的精神文化內涵,讓受教育者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樹立理想信念,將課堂上學習的文化知識和具體生動的客觀實體有機結合。
二、紅色資源對“概論”課教學的價值旨歸
(一)紅色資源為培養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方向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盵2]高?!案耪摗闭n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重要課堂和陣地,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將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教學,有效回應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一方面,紅色資源作為百年黨史的承載物,依托紅色資源開展“概論”課教學,有利于學生自覺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另一方面,紅色資源也詮釋著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有利于幫助學生以精神坐標為定位去培養大學生的愛國心、報國志。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高校如何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強調,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高校辦學育人全過程”,[3]揭示了辦學育人之間的密切關系,這也是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認識的深化與升華。將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教學,既有助于激勵大學生為投身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貢獻力量,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紅色資源和“概論”課在教育目的上有高度契合性。
(二)紅色資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可靠途徑
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教學,體現了思政課改革方向和紅色資源發展方向的一致性,一定會產生強大的感染力、說服力與號召力。傳統意義上的高校“概論”課,是教育者在課堂上向受教育者灌輸學習內容,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不過也存在忽視受教育者積極主動性的問題,這就可能導致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內容很難被內化的問題。紅色資源具備成為新穎、開放的大學課堂內容的深厚潛質,立足當地紅色資源開展教學活動,講述黨史人物和紅色故事,用生動鮮活的教育素材充實“概論”課的教學內容,體現“寓教于游”的教學原則,有利于充分調動受教育者的多重感官,使其身臨其境受到紅色精神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其主動接受教學內容,實現紅色文化活動與理論知識的對照。在體驗的基礎上學習感受,在游覽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加深紅色印記,最終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4]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通過“概論”課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亟待創新,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案耪摗闭n,以紅色資源為可靠途徑,作為開展“概論”課教學的第二課堂,有助于實現高?!案耪摗闭n改革、進步和創新,發揮思政課堂和紅色資源二者的最大教育合力,推動“概論”課不斷創新既有的教學模式。
(三)紅色資源為豐富課程內容提供寶貴素材
“概論”課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進而強化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認同感。紅色資源作為百年黨史的生動展示,證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科學性和實踐性。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正確指引下,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都取得了巨大歷史成就,因此將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既豐富了“概論”課的教學素材,也為學生提供了更為生動立體的學習體驗。紅色資源講述了中華民族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體現了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革命過程中形成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最高理想不畏犧牲一切的崇高斗志,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高尚品德。由此,以紅色資源為依托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高度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內容?!案耪摗闭n應該充分注意挖掘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深入推動紅色資源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發展。
三、紅色資源有效融入“概論”課的路徑分析
(一)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教學內容空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紅色紀念設施要恰當,紅色紀念設施不要搞得太形式化,不要把內在精神弄沒了。”[5]要想使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最大化,就需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文化內涵,推動大學生在實踐中踐行紅色資源所倡導的思想理念和精神文化。在將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存在對紅色資源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內涵開發和利用程度不夠的問題,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過程中出現不深入不透徹的問題,沒有達到精神和思想層面的交流,缺乏反思與共鳴,大大削弱了紅色資源教育價值。這就導致在組織大學生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對紅色資源的了解只是局限于表現形式,不能深入內心地接受教育。如教育者在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活動或是觀看紅色影視作品時,應該對其內在的教育意義、具體內容做更詳盡更深刻的解釋,使其內在精神得到更好的升華。
2.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理論研究深度不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數次走訪紅色圣地,表達出對革命歷史和紅色資源的珍視,對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的崇敬。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認識到了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備的積極意義,并且對如何發揮這種積極意義的作用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學界目前在紅色資源融入高?!案耪摗闭n方面的研究時間比較短暫,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專門從事研究紅色資源的專家學者相對較少。在引導紅色資源的發展、發揮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學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對策方法方面,較少從理論層面對具體的對策進行可行性分析。研究紅色旅游資源融入高校“概論”課的路徑方法缺少理論支撐,很有可能使得對某一問題的探討出現無原則、非科學化的問題,進而對實踐的發展無法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
3.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教學方法陳舊
目前,許多高校都注意到了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并逐步開始依托紅色資源進行教育活動。但是在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的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在利用方式上呈現出程序化、簡單化的特點,展示手法多為文字加圖片或者圖片加視頻的單一呈現,如此過多地利用這些靜止的紅色文化資源,方式過于單一,無法有效提升“概論”課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這種簡單粗糙的呈現方式不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很有可能導致大學生對黨的歷史內容了解不夠深入,導致其精神文化未能觸及學生心靈的消極結果,難以同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二)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的著力點
1.深化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內涵闡釋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紅色革命老區并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明確指出了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和運用紅色資源的方向性問題,為我國保護、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提供了思想指導和方向引領。保護、開發和利用紅色資源,推動紅色文化活動向健康有益的方向發展,需要與時俱進地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發展的重要論述,努力創新紅色資源開發、運用和保護的新局面?!案耪摗闭n是每一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習這門課程有助于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的正確認知,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了然于心,對中國當代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心中有數。這就要求賦予紅色資源以時代價值,對紅色資源的內容進行與時俱進的解讀。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思想,加強歷史文物和文獻資料的保護、挖掘和整理,用歷史文物和文獻資料呈現歷史發展過程,講好歷史故事,把黨的歷史上發生的感人事跡和精神風范生動地展現出來,以保持紅色資源的底色,營造紅色精神文化氛圍。要充分發揮“概論”課與紅色資源的教育合力,切實增強大學生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大學生能在此過程中發揮主體能動性,將外在情境、內在情境認知和情景體驗自覺地結合起來,達到認知提高和思想情感的升華。
2.強化紅色資源運用于高?!案耪摗闭n的理論支撐
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為指導。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將紅色資源運用到“概論”課堂需要以理論為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需要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突破,堅持以現實問題為導向,以便為紅色資源發揮育人價值更新完善理論指導?!案耪摗闭n教學的開展需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共產黨對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領導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的理論成果對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的思想指導和理論支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解決紅色資源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才能進一步強化其在“概論”課運用過程中的理論支撐。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紅色資源同屬于“概論”課的教育資源,體現了百年黨史所蘊含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二者具有歷史同源性和時代耦合性,共同的理論特性是紅色資源能夠有效融入“概論”課的保證。以“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一內容為例,紅色文化資源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實踐促進作用,更有利于其融入高?!案耪摗闭n。明確開展紅色文化活動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舉措,明晰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和社會使命,以此為依據開展紅色文化活動,為紅色資源融入“概論”課提供有益借鑒和理論支撐。
3.更新紅色資源運用于“概論”課的教學方法
紅色資源是大學生開展學習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因此,在“概論”課中依托紅色資源開展相關文化活動,為“概論”課提供了有效的教學方式,豐富了“概論”課的教育內容??梢試L試推動高校與當地紅色文化陳列館、展覽館和博物館等開展合作,共同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利用雙方優勢資源開展學術研究,定期舉辦師生文化主題交流活動,并通過多種形式豐富相關文化成果,將紅色資源有效融入“概論”課教學中,提升其在高?!案耪摗闭n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以“概論”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內容為例,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按照就近原則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文化基地,比如在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史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領悟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價值追求、社會激勵作用,以及肩負的開拓創新歷史使命等方面有深刻的內在聯系。有效運用西柏坡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在聯系,增強大學生民族自尊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精神力量。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重要節日、重要歷史紀念日、入團入黨等特殊的時間節點,營造莊嚴肅穆的氛圍環境,引導大學生開展相關的組織活動,激勵大學生不忘歷史、面向未來,激發愛國熱情,凝聚前進力量。還可以舉行“重走長征路”“唱國歌升國旗”等具體的儀式和活動,讓大學生進一步體驗黨的精神和革命歷史,強化集體觀念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推動紅色資源有效融入“概論”課,保證紅色資源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實現紅色資源育人功能的最大化。
總之,紅色資源是百年中共黨史崢嶸歲月的歷史見證,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階段璀璨精神圖譜的生動展現,也是彰顯中國文化軟實力的珍貴文化寶藏。將紅色資源運用到“概論”課教學中,為發揮紅色資源的資政育人作用開拓實踐渠道,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走深走實,無疑能有效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在大學生心靈深處燃起信仰之火,鐫刻理想之光。教育引領新時代大學生培育愛國情感、踐行愛國行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1).
[2]習近平.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4-26(01).
[3]習近平.習近平首次點評“95后”大學生[N].人民日報,2017-1-3(02).
[4]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3-19(01).
[5]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2-16(01).
(責任編輯:王義祥)
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南開大學)2020年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在‘概論課上提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研究”(NKSZJYKT2020-Y006);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 (高校輔導員研究):“網絡短視頻場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路徑研究”(22JDSZ301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孫海東(1984—),男,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董慧鑫(1998—),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