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姍 白潔 李芳



[摘 要]課程思政是新時期醫(yī)學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協(xié)同育人新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量化評價課程思政效果一直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難點。本研究構建口腔醫(yī)學課程中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評價理論模型,分析、確立并細化相關維度和指標。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該模型及量表和相關理論具有較高的一致性,教師和不同高校不同年級組學生在對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量表的認知理解方面存在不同。基于研究發(fā)現(xiàn)提出了口腔醫(yī)學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評價量表構建的觀點和建議:以心理與社會適應能力為載體構建有效課堂環(huán)境,營造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將“情感”“情景”“知識”交融,提高學生深度感悟能力,助力有效課堂思政。
[關鍵詞]口腔醫(yī)學專業(yè);課程思政;課堂環(huán)境;量表構建;口腔組織病理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11-0064-06
口腔組織病理學是口腔醫(yī)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橋梁學科,是口腔醫(yī)學專業(yè)的核心必修課程,是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是口腔醫(yī)學生對口腔醫(yī)學專業(yè)“思政啟蒙”的重要基礎課。在“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創(chuàng)新協(xié)同育人新模式下,[1-3]口腔醫(yī)學高校教師要用好口腔醫(yī)學教育的特色思政資源,著力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洹⑷姘l(fā)展”的口腔醫(yī)學生。[4]目前,口腔組織病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正處于探索階段,為科學實施口腔醫(yī)學思政建設內容,需要構建口腔醫(yī)學各亞學科的課程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評價量表。本研究以口腔組織病理學為例,通過文獻綜述與模式構建方式初步完成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課堂環(huán)境及評價量表,為口腔醫(yī)學其他亞學科的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一、構建原理
理論依據(jù):本研究依據(jù)Lewis提出的心理動力場理論,這種理論認為“人的行為是個體與其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人類行為的基本規(guī)律可以從個體因素與環(huán)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來判斷。此原理演變到課堂環(huán)境中可以總結為“B=f(P*E)”,其中B代表教學中師生的行為,f是師生(Person)和課堂環(huán)境(Environment)互相作用函數(shù)。
理論原則:首先,課堂環(huán)境是能夠提升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載體;其次,構建有效課堂環(huán)境(包括人文保障、細節(jié)保障、效率保障),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動機、情感呼應與共鳴、自主學習意愿等非智力因素發(fā)展[5-8];最后,提高口腔醫(yī)學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教師引導的有效性,也包括教學軟硬件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與學習氛圍等要素。[9]
(一)口腔組織病理學課堂環(huán)境的評價方法
一般而言,有效課堂環(huán)境評價應該從教學質量標準角度進行評價,讓教學目標實現(xiàn)高度達成,讓學生學習實現(xiàn)高滿意度,同時教學過程具備可操作性、開發(fā)性和引導性,這一特點幾乎適用于所有課堂環(huán)境評價的要求。
同時,根據(jù)以上有效課堂教學理論、參與學習者及課堂環(huán)境的互動理論,我們考慮將口腔組織病理教學課堂的有效因素總結為三個維度:口腔組織病理學知識學習過程;口腔組織病理學知識點師生互動;教學環(huán)境支持(包括師生營造氛圍與教學硬件)。這三個維度共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包括有效記憶與有效學習,以上內容能夠作為口腔組織病理學構建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教學效果評價的實施依據(jù)。
對有效課堂環(huán)境評價包括主觀法和客觀法:主觀法是應用課堂環(huán)境測量表,調查師生對課堂環(huán)境的真實感受;[10]客觀法是由教師通過量表等方式,記錄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及相關事件。
(二)口腔組織病理學課堂環(huán)境應具備的特點
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要采用“潤物無聲”的隱性模式,在教學互動中,讓口腔醫(yī)學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良好價值觀熏陶,例如救死扶傷、醫(yī)者仁心,為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奠定良好基礎。[11,12] 基于此,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在有效教學環(huán)境中需制定德育目標,以實現(xiàn)立德樹人、醫(yī)者仁心真諦。例如,傳遞“凡為醫(yī)者,遇有請召,不擇高下遠近必赴,就是醫(yī)者的初心和使命” 的觀念。在教學主導過程中,要體現(xiàn)教師的思政素質和教書育人素質相結合的能力,在教學內容上體現(xiàn)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的大思政理念,在教學評價方式上體現(xiàn)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的多元評價模式。
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是口腔醫(yī)學教學過程中有效課堂環(huán)境“概念”在思政領域的嘗試與實踐。在理論模式與初構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口腔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思政教學特點和要求,本研究構建出針對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的理論模式,如圖1所示。
二、實驗方法
(一)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用五級量表法問卷調查和訪談法。問卷調查中,融合課程思政理論模式的相關因素設計問卷問題,全部為正向問題;在研究工具上,采用SPSS AU軟件對調查問卷的信度分析、結構效度進行分析。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了三所醫(yī)學本科學校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專業(yè)均為口腔醫(yī)學五年制本科學生,包括100名2017級、2018級大四、大五學生,其中男生占全體研究對象的38%,平均年齡為22.2歲;口腔組織病理教師為7位。
(三) 量表構建和修正
我們邀請口腔醫(yī)學專業(yè)課程教學督導專家進行相關研討,對量表指標因子和訪談問題進行修訂。最后,本研究在一個班級進行測試,刪除因子負荷小于0.5的選項和問題,確定了12個選項(見表1)和12個開放式訪談話題(見表2),用于進行正式的實證和測驗研究。
三、結果
(一)效度研究
從表3可知:所有研究項對應的共同度值均高于0.4,說明研究項信息可以被有效提取。KMO值為0.674,大于0.6,數(shù)據(jù)可以被有效提取信息。4個因子的方差解釋率值分別是53.467%、25.928%、8.735%、8.105%,旋轉后累積方差解釋率為96.234%>50%。說明研究項的信息量可以有效地提取出來。
(二)信度研究
在測量上,常用的考核指標是克朗巴哈α系數(shù),本研究對應模型中三個教學環(huán)境維度、9個問題因子和9個問題。從表4可知:9個主要因子α系數(shù)數(shù)值在 0.9931和0.944之間,具有較高的信度。同時, 分析項的CITC值均大于0.4,說明分析項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關系,同時也說明信度水平良好。總的α系數(shù)值達到0.943,可以看出,量表的三個維度都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三)教學維度和課程思政效果相關性
我們采用 SPSS AU軟件進行相關分析,對三個維度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對比。研究顯示:三個維度之間的Pearson's相關系數(shù)在0.331和0.403之間(p<0.05)。
以上結果說明,三個維度之間存在互相說明、互相影響的關系。三個維度在對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影響方面,也呈正相關性,最小為0.331,最大為0.953。詳見表5所示。這更加說明三個維度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具有較高相關性,量表內部一致性好、相關性高,具有較好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四、分析與討論
該模型以不同學科有效課堂環(huán)境構建為基礎[8,9,13],把《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內涵與《口腔醫(yī)學五年制本科教學大綱》中對課程思政內容進行深度融合,以口腔組織病理學為例,為口腔醫(yī)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提供參考。從口腔組織病理學這門課程的教學角度出發(fā),好的教學環(huán)境構建包括三項內容:其一,專業(yè)教師課程思政教學技能及活動組織能力;其二,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人際關系是否融洽;其三,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教學任務情景的完整實施,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和心理感知的激發(fā)與提升作用。從課程思政教學效果評價角度,我們考慮多元、動態(tài)和全要素因素,重視外部評價,兼顧自我評價;評價體系需展現(xiàn)來自學生思想深處的反思、變化和提升,以及觀察學生可能的外在表現(xiàn),例如言語、行為等。
在本研究與構建課堂環(huán)境維度和因子指標方面,我們參考周麗敏等構建的相關理論框架,參與因素之一:包括有效課堂環(huán)境的客觀評價、教學過程的客觀評價、教學結果的客觀評價,對以上資料進行收集整理。以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客觀評價合并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參與因素之二:學習行為資料收集、人際關系情況收集、人際關系場景資料收集。以上因素能夠有效推動課堂環(huán)境預定目標的實現(xiàn),[9]這些因素都成為此次量表指定的組成因素。
統(tǒng)計學結果顯示:三個維度(思政內容深入挖掘、心理舒適度、課堂情景)及課程思政效果維度,均存在較高的效度和相關性,相關因子指標較好地歸入其中。在信度研究方面,本研究設計的三個主要維度(思政內容深入挖掘、心理舒適度、課堂情景)和課程思政效果維度之間有好的信度;因子相互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在課程思政維度和思政效果路徑模型分析中,三個維度(思政內容深入挖掘、心理舒適度、課堂情景)和思政效果之間擬合度較高,滿足有效課堂環(huán)境構建的標準,滿足約定標準達成度,符合學生滿意度、課程思政效果良好。因此,我們認為本研究構建的口腔組織病理學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評價量表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時我們觀察到教師與學生之間對課堂環(huán)境感知的差異,孫云梅等早前在大學英語課堂環(huán)境調查與研究模式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類似問題。[14]這個問題說明課程思政的開展也可以成為師生互動內容,同時對教師的思政能力提出更高挑戰(zhàn),教師在價值觀引領方面應該進入“引領-傾聽-再引領”的過程,此過程涉及思政內容深入挖掘與心理舒適度兩個維度。
對課堂因素中有效成分要善于把控,對消極成分進行排除。在“引領-傾聽-再引領”過程中,教師要做到感同身受、情真意切、內容真實,做到首先感動、觸動自己,才能將此思政要素融入課堂中,實現(xiàn)思政內容的深入挖掘。心里舒適度的維度主要涉及教師亦師亦友身份的合理轉換,在思政內容主基調把控方面授課教師體現(xiàn)出權威性,在思政內容互動性方面體現(xiàn)平等對話精神,做到亦師亦友,達成較高的師生心里舒適度。
在課堂情景中,不能忽略的一個要素是口腔醫(yī)學教育中的特色組成成分,即虛擬仿真與智慧教室,這些教育教學手段能夠提供沉浸式授課體驗。這項技術已經覆蓋到口腔解剖生理學、牙體牙髓病學、口腔修復學、口腔種植學、牙周病學和口腔頜面外科學。[15]其優(yōu)勢在于能夠提供臨床情境下的真實反饋,學生的注意力與操作能力能夠得到極大提升。例如在口腔頜面外科中應用正頜手術虛擬仿真系統(tǒng),允許學生探索正頜手術病人的診斷、治療與康復計劃。在增加前臨床階段真實感的同時,能夠激發(fā)口腔醫(yī)學生“醫(yī)者仁心”的真情實感,尤其更加重視手術效果對患者未來生活質量的影響,醫(yī)生的術后隨訪,對增強患者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有重要意義。此外,虛擬仿真教學與智慧教學聯(lián)合應用在理論學習與實訓學習中,是未來全景化教學與學習的載體,這對提升口腔醫(yī)學生在行為與認知層面的能力方面十分重要。
總之,口腔組織病理學作為口腔醫(yī)學的基礎與臨床的橋梁學科,在口腔醫(yī)學生的思政啟蒙中起著重要作用。依據(jù)建立的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量表,圍繞課程思政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挖掘、研究了心理舒適度、課堂情景、課程思政效果評價等,這些內容構成的量表,首先能夠體現(xiàn)口腔醫(yī)學教師思政引領的方向和高度,為口腔醫(yī)學教育教學在課程思政領域提供參考工具;其次,量表充分考慮口腔醫(yī)學生的主體地位與參與感,提出課程思政內容在教學互動中的重要作用,從口腔組織病理學這門學科出發(fā),為其他口腔醫(yī)學亞專科的課程思政教學內容提供參考信息;最后,量表強調課堂情景中智慧教室、虛擬仿真等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這些手段不僅可以提高教學過程中的學習體驗感,也能夠營造輕松自然的課程思政環(huán)境,做到“情感”“情景”“知識”交融,提高學生深度感悟能力,打造有效思政課堂。
參考文獻:
[1] Kai Bartel, Thomas Kempa, 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interkulturelles Management.商務印書館,2016.
[2] 侯繼紅. 德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內容的導入[J]. 合肥學院學報, 2004 (4).
[3]杜蘅.跨文化交際與德語教學中文化因素的導入[J]. 中州大學學報, 2010 (2).
[4]張舒,鄧媛媛.北京大學口腔醫(yī)學專業(yè)本科生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導刊,2021(16):128-131.
[5]Anderman, E. M. & H. Patrick.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conceptualization of ability, and classroom climate[A]. In Christenson, S.L.(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tudents Engagement[C]. New York: Springer, 2 013:137-191.
[6]Singh, M. & J. T. McNeil. Do learning environment differ across subjects and nations:Case studies in Hawaii, and Singapore using the WIHIC Questionnaire[J]. Learning Environment Research, 2014 (2):173-189.
[7]徐錦芬.不同結對模式對大學英語課堂生生互動影響的實證研究[J].中國外語,2012(5):66-77.
[8]楊連瑞.課堂環(huán)境構建及評價研究新探索——《大學英語有效課堂環(huán)境研究》評介[J].山東外語教學,2020 (03):132-135.
[9]周麗敏,袁利平,梅明玉.外語課程思政有效課堂環(huán)境及評價量表構建研究[J].中國外語,2022 (04):21-29.
[10]Fraser, B. J. Science learning environments:Assessment, effect & determinants[A]. In B.J. Sandra (ed).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Science Education[J].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1998:1-15.
[11]馮仕猛. 理科課程思政要把握好幾個基本點[N]. 光明日報,2022-01-11.
[12]李向東.在知識傳授中實現(xiàn)價值觀引導[J].中國高等教育,2019(09):18-20.
[13]王彬,崔玉平.高師教育學公共課有效課堂環(huán)境的構建與評價框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07):110-113.
[14]孫云梅. 大學綜合英語課堂環(huán)境調查與研究[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6):438-444.
[15]王振慧,楊宏業(yè).虛擬仿真技術在口腔醫(yī)學教育中的應用[J].口腔醫(yī)學研究,2022 (09):811-814.
(責任編輯:王義祥)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Scal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in Oral Medicine Courses
—— Taking Oral Pathology as an Example
Wang Shan1? Bai Jie2? Li Fang3
(1. School of Stomatology, Hainan Medical University; 2.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Zhejiang University; 3.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Hain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o create a new model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Quantify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oint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This study constructed an effec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evaluation theoretical model of oral histopathology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stomatology course, and analyzed, established and refined the relevant dimensions and indicato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and scale have high consistency with related theories, 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scal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tudents in different universities and different grade group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view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effec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of stomatology cours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cale were offered. It was supported that building an effective classroom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nvironment with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bility as the carrier. It may be effective in by integrating "emotion" and "scene" and would improve students' deep perception ability and facilit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Key words: Stomatology specialty;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environment; Scale construction; Oral histopathology
基金項目:海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一般課題:基于改良后BOPPPS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課堂的設計與實施--口腔組織病理學為例(QJY20221060)。
作者簡介:王姍(1982—),女, 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研究方向:以口腔醫(yī)學為主的醫(yī)學教育教學改革;白潔(1982-),女,博士(博士后),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以眼科為主的醫(yī)學教育教學改革。
通訊作者:李芳(1981—),女, 碩士,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以口腔醫(yī)學為主的醫(yī)學教育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