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海燕 邵男 王玉英 王鳳
摘 要:標準體系是企業的一項戰略性決策,對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起著支撐作用。結合石油企業在標準體系建設與運行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本文從標準體系的結構、標準選取與研制規劃、體系運行等方面分析探討,指出“業務模塊化”構建標準體系的優點,以及從多層次標準宣貫培訓到標準實施監督檢查、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等保障標準體系運行的手段,為企業優化標準體系、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標準,標準體系,結構,運行,問題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11
Discussion on the Standards System of Petroleum Enterprises
DIAO Hai-yan1* SHAO Nan2 WANG Yu-ying1 WANG Feng1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2.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Abstract: Standards system is a strategic decision of an enterprise, which plays a supporting role in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competition.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in petroleum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standards sele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system ope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of “business modularization” in constructing the standards system, and the means to guarantee the operation of the standards system, such as multi-level standards publicity and implementation training,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standards implementation effect evaluation, etc,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to optimize the standards system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standard, standards system, structure, operation, problems
標準體系是標準在一定界限內根據其內在聯系而形成的科學有機整體,能夠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開展,提高經營效率。石油企業生產流程長,涉及的環節多,技術密集,構建一個可操作性強、適應企業戰略發展的標準體系并不容易。根據標準體系的內容,可將企業標準體系建設分為框架結構構建、標準明細、標準研制規劃、標準體系運行等環節,本文針對以上環節進行關鍵問題分析。
1 標準體系結構的合理性
體系框架是整個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是標準體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礎,是體系中標準組成關系的全貌反映。企業標準體系的目標是構建一個框架結構合理、層次清晰、協調適宜、滿足生產需求的一體化管理體系。標準體系結構不同,功能也就不同。但我國企業的標準體系幾乎全部是按照GB/T 15496《企業標準體系 要求》和GB/T 13016-2018《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中主張的分類層級結構形式[1-2](見圖1、圖2)構建的,石油企業也不例外。
大部分油氣田企業標準體系框架結構主要是按照專業或生產流程進行劃分的,這種分類結構的優點是便于標準的管理。標準體系相當于一個標準庫,標準體系框架就是存放標準的貨架,分門別類地存放標準。但從標準體系的運行效果來看,這種體系結構的劃分方法或許值得商榷。在國家或行業層面這樣劃分也許是合理的,但在企業層面,由于企業內部是按照業務單元進行管理的,某項業務可能涵蓋多個專業,如果按照專業劃分,對于某項業務來說標準等于是分散的,不利于標準的統一管理和執行。另外,在雙碳目標背景下,傳統能源企業均面臨著能源轉型這一歷史使命,除了油氣業務,各公司的新能源業務也如火如荼地快速展開。再按照“全面成套”原則構建分類結構式標準體系框架與企業的業務發展戰略目標已不匹配,無法滿足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快速、融合式發展的業務需求。
因此,企業在對標準體系進行頂層設計時,應以業務需求為導向進行標準體系框架設計。標準體系結構無所謂好壞優劣,關鍵看企業建立標準體系的目的是什么。采用“綜合標準化”思想進行標準體系頂層設計[3],將分類結構改為業務模塊化結構,可以做到既能有效管理標準又能把標準組織起來,產生滿足業務需求的功能,業務模塊化示意圖如圖3所示。與通常標準化管理部門負責企業的標準化管理工作體制不同,業務標準的負責部門應該是業務部門,也就是業務部門既管業務,也管標準,而標準化主管部門只負責標準的協調等工作。
2 體系表中標準的選取
標準體系結構作為標準體系的框架,每個門類中所納入的標準才是標準體系的主體,納入標準體系中的標準應重視標準的實施與應用。在目前分類結構標準體系框架下,標準體系明細表中的標準也體現了全面成套原則。如某石油企業體系表中標準數量多達2000多項,涵蓋了石油行業上游領域幾乎所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以及企業標準。
體系表中的標準僅是對企業業務相關標準的分類擺放,建立體系之初對標準的選取缺少針對性選擇;體系運行之后體系表中標準之間的協調、配套適用性等問題缺乏分析研究。另外,對于體系表中相同標準化對象存在不同層級的標準也給標準的執行帶來不便。如標準體系表中油氣儲量計算相關的標準有17項,其中行業標準9項,企業標準8項。在行業標準層面有《石油可采儲量計算方法》《天然氣可采儲量計算方法》《裂縫性油氣藏探明儲量計算細則》等,在企業標準層面有《石油天然氣控制儲量計算方法》《石油天然氣經濟可采儲量評價規范》《石油天然預測儲量計算方法》等。又如關于地震資料采集的國家標準層面有《陸上石油地震勘探資料采集技術規程》,企業標準層面有《陸上地震資料采集技術規范》。這些標準內容基本相同,但部分指標和要求又存在些許差別,該企業下屬單位有十幾家,不同單位執行的標準不完全統一,標準體系未能真正發揮其協同作用。
企業的標準體系應致力于用標準解決實際問題,列入標準體系中的標準應該是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因此,在選擇納入體系的標準時應充分開展標準的適用性分析研究,本著最少最有效的原則,用較少數量的標準、較低的成本達到標準化的目的。如在已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前提下,企業應該對現行標準的適用性進行分析,如果確實能夠滿足生產需求,無需再另行制定企業標準,避免標準制定工作的重復浪費。另外,對于同一標準化對象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應對其指標及要求進行分析,確定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是否需要納入企業標準體系中。在滿足生產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體系中推薦性標準的數量,明確標準實施要求的統一性。
3 新制定標準的規劃
標準體系一方面歸納梳理了現有標準情況,另外還起到未來標準制修訂的規劃作用。目前,企業對標準體系缺乏規劃性,標準的制修訂工作隨意性較大。如有的企業未做標準需求分析和標準制定的規劃研究,在每年標準立項申報過程中未認真做需求分析。只是把制修訂標準作為工作考核的指標之一,為了提高立項申報成功率,甚至同時申報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哪個能立項做哪個,或者在雙方技術委員會不知情的情況下同時立項,同時編制。
在石油企業的標準體系中,技術標準占了絕大部分,技術標準應體現企業的技術進步和發展趨勢。但目前標準的研制仍滯后于技術研發步伐,標準與科研之間還存在兩張皮現象。比如在非常規油氣、節能降耗、新能源等領域,在標準供給上仍有較大缺口,但在企業標準體系規劃中,相關技術標準的研制仍然比較少見。企業應該根據新的發展重點和方向,積極搜集外部相關標準,并根據自身特點及時提出新的標準制修訂規劃,補充納入到標準體系明細表中,體現標準體系的先進性和前瞻性。
4 標準體系的運行
標準體系建立后,需要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措施將標準貫徹到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中去。標準的實施是整個標準化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標準體系只有通過具體的實施才能體現出標準的作用和效果。標準體系的實施可分為發布、宣貫、實施、監督檢查、反饋和改進5個環節。過去,石油企業存在“重制定、輕實施”的現象。標準體系成為粉飾公司管理的“擺設”,標準未真正落地,進而也造成標準復審工作的不真實不嚴謹,以此形成惡性循環。為改善這種現象,企業應加強標準實施監督檢查的力度,通過政策引導,強化下屬企業對標準實施的認識和重視。
企業標準體系在發布后,應針對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分層次、分需求組織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并對培訓內容進行考核,確保崗位人員在工作中執行和維護標準。在標準執行過程中,企業還應為標準實施提供必要的經費、設備、設施、工具等條件,并做好相應的技術準備,提供崗位手冊、標準實施涉及的新的工作方法或流程等。而標準實施的監督檢查是保證企業標準體系有效實施的重要手段。標準實施監督檢查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對標準實施情況進行檢查;二是對企業實施標準的組織保障能力進行檢查。對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企業應分析產生的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企業還應定期進行標準實施的效果評價,對標準實施中應用的技術和方法進行總結,對下一步或后續實施提出意見,為標準的復審工作提供基礎使用資料。
5 結 語
企業標準體系應服務于業務發展戰略,標準體系不斷優化完善對石油企業來說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做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企業應結合生產、經營和管理現狀,建立具有自身特點和行業特點的標準體系,并通過加強標準實施監督等手段切實將標準體系落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中國標準化協會. 企業標準體系 要求:GB/T 15496-2017 [S].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7.
[2]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標準體系構建原則和要求:GB/T 13016-201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3]李春田.現代標準化方法——綜合標準化[J].中國標準導報,2011(8):4-7.
作者簡介
刁海燕,博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工業標準化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