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璐熙 李怡嵐 王景信 張安琪 吳孟嬌 靳雅楠



摘 要:目的:分析LBL(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方法)+PBL(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T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方法)+CBL(案例教學法)四種教學模式結合在康復臨床實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康復醫學科進行實習的40名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教學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傳統教學法)和觀察組(LBL+PBL+TBL+CBL聯合教學法),20名/組。結果:實習結束時觀察組實習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考核成績都高于對照組實習生且高于入科時的成績,同時帶教老師對觀察組實習生各方面能力的評分值更高(P<0.05)。結論:康復臨床實習中采用LBL+PBL+TBL+CBL多模式教學法可提高實習生的實習質量,提高綜合能力。
關鍵詞:康復臨床實習,教學,LBL,PBL,TBL,CBL,標準化應用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3.02.069
基金項目:本文受河南省醫學教育研究項目“LBL+PBL+TBL+CBL多種教學模式結合在康復臨床實習中的應用”(項目編號:Wjlx2021415)資助。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LBL+PBL+TBL+CBL Multiple Teaching Modes in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ractice
MAO Lu-xi LI Yi-lan* WANG Jing-xin ZHANG An-qi WU Meng-jiao JIN Ya-nan
(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four teaching modes including LBL (lecturebased learning method) + 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 TBL (team-based learning method) + CBL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40 interns who practic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of 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hey a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LBL+PBL+TBL+CBL), 20 people in each group.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internship,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skills and operation assessment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at the time of admis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teachers scored higher on the interns abilities in all aspec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LBL+PBL+TBL+CBL multimodal teaching method in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ractice can improve the practice quality of intern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y.
Keywords: rehabilitation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LBL, PBL, TBL, CBL, standardized application
康復醫學科是醫院的重要科室,很多疾病在治療期間都需要轉入康復醫學科接受專業化的康復治療[1]??祻椭委煂W屬于新興學科,學校內的教學情況常有課時不足、師資力量不足等問題,臨床實習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為實踐的關鍵階段,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模式,培育出專業技術強、綜合能力高的人才?,F有的教學模式較多,各有優劣[2],本文為分析多種教學模式結合在康復臨床實習中的標準化應用效果,共選入40名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詳情見下文。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選擇在本院康復醫學科進行臨床實習的40名實習生參與此次研究,入科時間:2020年1月-2021年12月。根據教學方法不同分為兩組,組間資料對比,P>0.05(見表1)。入組標準:在校期間無重大違紀事件,各科成績良好,精神狀況正常。
1.2 方法
對照組: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大綱教學要求備課,通過講課和技術操作示范的方式,完成教學計劃,具體流程是:帶教老師先確定教學計劃,再根據教學計劃來編寫教案,之后準備課件,教學時首先簡單概括本節課學習內容、目標等,再介紹疾病的診斷方法和康復治療方法等,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
觀察組:多種教學模式結合的教學方法。(1)LBL: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方法。結合實習大綱確定講座內容,以課內小講座的形式介紹專業知識和相關的技能操作,每周一次;(2)PBL: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帶教老師總結實習生容易發生的一些問題,找出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結合具體病例來引導學生去分析并解決問題;(3)TBL: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方法。將實習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發放課題并通過小組模式完成課題;(4)CBL:案例教學法。選擇一個非常典型的病例資料,討論其康復方案的制定方法、注意事項、實施準則等。在實習期間需應用到上述四種教學方法,由帶教老師安排各種教學方法具體落實情況。
兩組實習時間均為六個月。
1.3 觀察指標
(1)考核成績。在入科時、實習結束時進行考核,分為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技能操作考核,各100分。(2)綜合能力評估。實習結束時,由帶教老師和科室主任來評價每位實習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實踐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各10分。
1.4 統計學
2 結 果
2.1 考核成績
如表2所示,兩組實習生入科時的考核成績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實習結束時,觀察組實習生理論知識考核成績、實踐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實習生,且均高于入科時的成績,P<0.05。
2.2 綜合能力評分
對照組實習生團隊合作、實踐操作、自主學習、問題分析解決能力評分分別是:7.03±1.15分、6.69±1.10分、6.57±1.24分、6.58±1.13分;觀察組依次是:7.86±1.05分、7.54±0.23分、7.41±0.28分、7.36±0.52分。
帶教老師對觀察組實習生各方面能力的評分值更高,t=2.384、3.383、2.955、2.804,P=0.022、0.002、0.005、0.008。
3 討 論
康復治療學是集預防、保健、康復、醫療為一體的新興學科,調查發現,我國這方面的人才比較缺乏,實習是學生畢業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社會經歷,作為醫學生來說,這個階段可以直接接觸到真實的患者,并參與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等過程,實習階段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可能終身受用[3],帶教老師在這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帶教老師自身的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以及所用的教學方法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帶教質量。
LBL屬于傳統教學模式,由帶教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式的吸取知識,因此又被稱為“填鴨式教學法”,其優點在于可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并構建知識框架,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整體教學質量偏低。PBL教學法將學生作為中心,拋出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并提高多方面能力,但無法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TBL教學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以小組模式去解決問題完成課題,可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團隊協作的能力。CBL教學法是通過分析典型案例的方法,來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的能力,貼合教學大綱,并圍繞專業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臨床診療思維??祻椭委煂W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故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通常無法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上述四種教學方法各有優劣,將其結合應用,可獲得較好的帶教效果。
文章結果數據顯示,觀察組實習生實習結束時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操作考核成績都高于對照組實習生,可見多種教學模式結合可促進學生掌握更多更全面的專業知識,并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帶教老師對兩組實習生的評價對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帶教方法能夠提高實習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LBL+PBL+TBL+CBL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康復臨床實習帶教中的標準化應用效果確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陳繆存,夏菁.Team會式實踐教學聯合傳統實習帶教法在康復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J ]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1,2(18):170-174.
[2]甘振寶,甘煒,王開龍,等.實習生評價體系在康復專業臨床教學中應用的效果研究[J].蛇志,2020,32(1):128-130.
[3]賈功偉,程黎,王三榮.雙導師帶教教學在康復治療技術專業臨床實習階段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6):668-671.
作者簡介
毛璐熙,本科,康復治療師,研究方向為神經系統病損及顱腦損傷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等方面的康復,重癥康復及康復教育。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