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摘要】高階思維以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為主要構成要素。倡導深度學習可以有效改變時下淺層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探究、辯論等,真正沉浸于課堂教學,讓學生在高階思維的助推下實現深度學習,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著力于真實、生長、反思課堂的打造,讓學生經歷邏輯、辯證和創新等思維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關鍵詞】小學語文;深度學習;高階思維;培養
深度學習是相對淺層學習而言的,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引領下,圍繞著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展開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具有復雜的思維能力,這種復雜的思維能力指的就是高階思維。高階思維是指具有批判性,可以創造性解決復雜問題的一種思維過程,是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必要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度學習不僅是對學生高階思維培養的根本追求,也是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過程中的關鍵素養,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用聯系的、發展的理念來對高階思維的概念進行解讀,采用適合學生深度學習的思維形式,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真正發生。
一、通過真實學習來激發學生深度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真實的學習是學生深度學習的不竭源泉。對學生來說,高階思維的培養與深度學習分不開,教師可以通過體驗探究、項目學習及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1.在體驗探究中實現深度學習
體驗探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學生自行學習的過程。在這個學習活動中,離不開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直接參與,教師可以借助體驗性活動將學習內容串聯聚合,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如教學三年級下冊《蜜蜂》時,作者為了驗證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特意做了一些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作者的實驗過程,并想想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與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通過體驗探究學習,學生得出了如下結論:
(1)法布爾捉自家花園的蜜蜂是為了便于觀察。
(2)做上記號,是為了方便與其他蜜蜂區分開來,確保試驗的真實性。
(3)叫小女兒等在蜂窩旁,是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
(4)捉20只蜜蜂是為了比較分析,得出比較準確的結論。
(5)走“兩里”多路,使實驗結果有說服力。
在學生交流學習結果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的一個步驟,為什么?”本課教學中,如果學生對課文的體驗探究不夠,那么他們對作者的實驗目的、實驗結果的認識也不會有多么深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探究學習,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邏輯更加縝密,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深度。
2.在項目推進中實現深度學習
項目化學習是指學生圍繞著一個共同的學習項目進行研究,它可以讓學生直面真實的問題情境,將學生的探究、體驗等學習融為一體,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重要知識或者關鍵能力的理解,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以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訓練內容為“講民間故事”,教師結合單元課文與口語交際特點,可以采用口語交際教學前置的方法,以“如何才能講好中國民間故事”為學習項目的主問題,然后結合《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一、二)》兩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民間故事的基本特點有哪些,最后再讓學生梳理歸納出講好民間故事的技巧有哪些,并以項目的形式對民間故事的相關知識內容進行歸類梳理等。這樣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學生收獲的就不再是單篇課文的閱讀技巧,而是運用了邏輯思維對本單元課文進行梳理、總結、歸納等,使學生的高階思維得到了發展。在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基于文本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適切的項目化問題,并能夠對學生的項目化學習提出合理化的建議與意見,注重對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的發揮,把學生引入到語文學習的深處。
3.在合作共學中實現深度學習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共同問題,形成學習共同體的一種學習方式。合作學習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體現出生活情境的“隨機性”,呈現出的是一種動態的學習過程,在這個動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然地調動了高階思維,實現了深度學習。如教學四年級上冊《西門豹治鄴》一課,課后閱讀鏈接中要求學生把這篇課文改寫成課本劇,再演一演。基于課文特點及學生情況,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帶領學生共同創編故事,改編故事。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閱讀鏈接中的劇本形式,確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進行全面多個維度的思考,這個過程其實也是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訓練的過程。其次,解決“角色該怎么分配?”“如何安排演員與工作人員的角色?”“怎樣才能把故事中每一個人物的角色演好?”等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先試演,再點評,最后再確定重要演員的方式引領學生全員參與,共同商討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發揮,讓學生能夠圍繞合作學習內容共同探討、商量、改進等,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就合作學習內容充分地獻計獻策,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讓學生的語文學習走向深度。
二、通過生長學習來實現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狀態下的學生是一種高度自覺的學習狀態,并不是隨機訓練所能起到的學習效果。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著眼于對學生知識能力的獲得,還要關注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問題,關注學生素養形成階段的連續性和持續性等問題,從而實現終身育人的學習目標。
1.關注邏輯思維,強化學習的自主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對語言現象進行歸納、概括等,并依據文本中的關鍵信息進行推演,得出觀點,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以教師為主,而是能夠主動對文本中相關信息展開推理、思考等,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以四年級下冊《飛向藍天的恐龍》一課為例,課文主要講了科學家對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中一系列解釋與說明,還原了恐龍時代的社會變遷,文章最后表達了科學家的美好心愿等,整個課文理論依據充足,文本邏輯結構關系緊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就要把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引導學生梳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從而將散落在文本中的邏輯思維培養聚合在一起,并通過學生的解說和介紹培養學生用邏輯思維思考的意識,長此以往,學生已有的思維模式將會改變,促進了學生高階思維的自然形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特點,教師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方面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從科學嚴謹的視角思考和回答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邏輯縝密的思維意識,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生成。
2.關注辯證思維,培養學習的獨立性
辯證思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比較廣泛,在了解作品背景時需要辯證思維,在了解文章主要內容時會用到辯證思維,在對文本語言現象進行分析時同樣要用到辯證思維。運用辯證思維可以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更加全面系統的了解。教師可以借助辯證思維來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以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訓練內容都是要求圍繞學生的思維訓練進行的。教學《自相矛盾》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說說這位楚人既夸矛又夸盾的原因是什么?他是怎樣想的?你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你想對他說些什么?這些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去審視矛盾的人當時的內心活動,從而使學生可以真正受到教育,促進學生辯證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文本教材為基礎,找到對學生進行辯證思維培養的培育點,把閱讀教學與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結合起來,從而使學生的高階思維得到發展,讓學生的閱讀走向深度。
3.關注創新思維,拓展學習的發展性
創新思維是高階思維的一種形式。小學生對文本原有的語言文字進行加工并以一種新的形式表現出來的過程其實就是創新思維在學生閱讀與表達中的體現。這個過程主要涉及了審美感悟以及對文學作品再創造的過程,教師可以以文本教材為基礎,通過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來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大都跟想象有關,在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創造性想象的指導來幫助學生梳理常態的事實景象,以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課時,一方面,教師可以依據課后練習引領學生對文本的省略處大膽想象、補白,以豐富故事內容。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通過讓學生繪制連環畫的形式把文本中的語言文字還原成畫面,通過繪制連環畫,再現人物形象,可以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極大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活動等與學生語文學習的融通教學,要能夠依據學生興趣愛好特點等設計出有意義的語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從而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三、通過反思學習來實現深度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結合學生學習需要引領學生反思可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既要依托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習得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也要引導學生對自身的學習過程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深度學習的層次系統。
1.通過多維評價來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實現深度學習
評價可以使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也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走向深度,傳統的教學評價側重于對學生書面及學習結果的評價,而指向深度學習的高階思維則側重于對學生評價體系的多維構建,致力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學實踐表明,結構越復雜的思維結構所處的思維層次也越高,如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等都屬于多層次聯結的復雜的思維結構。以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情感的方法”,該語文要素要求學生運用辯證思維對文本內容進行全面梳理,提取出文本的關鍵信息,并對其進行整合,發展學生思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如《桂花雨》一課的教學,需要學生先運用邏輯思維來理清文本內容之間的關系,再運用辯證思維引領學生體會母親的話的真正含義,最后再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評價內容要緊扣本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來進行,這樣可以從知識結構到過程性表現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聚焦了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反思自己的學習效果與行為,使學生對自己前進的目標和路徑更加明確,使學生的學習逐步由淺層走向深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維評價來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可以使學生獲得對學習內容全面系統的了解與認識,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真正走向深度。
2.通過整合教材來發展學生高階思維,實現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要以教材文本為基礎,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材料的整合、開發與利用,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和整合,創設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基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以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的習作要求是圍繞著人物描寫進行的。在本單元的導語頁,教材插圖中為學生呈現了諸葛亮、黃繼光、織女等人物,這就意味著在本單元學習如何描寫人物的時候,不僅要關注本單元課文內容,而且要注重與學生學過的人物形象的描寫整合起來,讓學生從這些課文的整合閱讀中學到更多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基于此,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采取“回頭看”的形式,讓學生從學過的《海的女兒》《軍神》《黃繼光》《草船借箭》《景陽岡》等課文中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恰當的方法來具體表現一個人物的特點的。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辯證地分析,還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創新想法。需要指出的是在以教材整合為主的學習過程中,其學習重在讓學生在有限的空間內做加法,并依此創生出有意義的學習內容等,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實現深度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知識與能力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教師注重對學生學習材料的關聯整合,可以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一件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幫助學生積累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的反思學習,從而實現深度學習。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對學生高階思維的培養,其內在目標其實也就是指向素養導向的深度學習。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高階思維培養的時候,要能夠從真實性、生長性與反思性的特點出發,設計出具有可操作性強的學習策略,讓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在循序漸進中得到提升,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斷走向深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譚梅,范月.推進多元統整,指向深度學習——探索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有效路徑[J].四川教育,2023(10).
[2]張夢姣.深度學習在小學語文大單元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教育界,2023(14).
[3]林麗敏.“雙減”背景下基于深度學習視域下的高品質學習單的設計與運用[J].天津教育,2023(15).
[4]高艾玲.核心素養背景下如何促進小學語文深度學習[J].遼寧教育,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