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超
三亞學院,海南 三亞 572022
近幾年,高校教師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在線教學活動。《會計實操》課通常包括單據處理、賬務處理、財務分析等內容,需要緊密聯系企業的實際工作。因此,《會計實操》課程通常需要輔以會計軟件進行講解,配備機房等設施供學生上課使用,采用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模式是現階段的新型教學模式[1],結合《會計實操》課的特點以及課程的開展情況,了解《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開展的方式,分析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現存的不足,剖析影響《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實效性的因素,構建線上線下課堂深度融合教學實效性評價體系,提出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效果時效性提升的實施保障。
《會計實操》課程知識點繁雜、抽象、難理解,且業務處理過程中操作量較大,且有些知識點難以快速掌握,需要大量反復記憶與操作,加上線上授課本身缺乏對學生上課紀律的管理,會使教師線上授課過程中感覺學生學習興趣不足,參與性不高,學習完以后課后很少有學生會去繼續加深鞏固,造成線上線下教學出現銜接性不足的狀況[2]。在此情況下需要對《會計實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會計實操》課程是一門集計算機知識、會計基礎理論于一身的邊緣課程,融合了數據庫技術、財務軟件原理、管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內容[3]。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計算機的使用對財務工作中原有的手工做賬理論及方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會計方法有了相應的改變,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能化等技術的開展應用,會計實操也在發生著迭代,尤其是財務軟件的應用,直接影響學生模擬實操效果以及是否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基于此,本文結合《會計實操》課的特點以及課程的開展情況,通過搜集財務軟件的技術維度,構建線上線下課堂深度融合教學評價體系,借助于Excel 分析工具,反思研究過程,對線上線下教學方法實施效果進行評價,解析《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應有的提升策略,優化教學設計和優化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達到線上線下教學效果一致的目標。
財務軟件是比較常見的企業管理軟件[4]。財務軟件主要立足于企業財務賬目,企業資金賬戶,企業收支狀況等方面的管理,用途明確,使用很簡單。現如今財務軟件種類眾多,有金蝶、用友、速達、浪潮、管家婆、億企贏、新中大、云賬房等,而多數高校財經類教學使用中以用友教學版軟件為主。隨著科技的引領,財務軟件也會在內容上迭代變更,以“大智移云”為例,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智能化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使財會辦公豐富、安全、穩定,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財務管理新世界,雖然會計信息系統課程依托于財務軟件教學版的使用,但同樣具備先進技術的財務教學軟件也會對于《會計信息系統》課程產生助推,因為數字化的教學會讓學生有更真實的實操模擬環境,通過大數據進行數據整合,借助于云計算對數據處理,移動互聯網為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實踐操作創造可能,智能化連接起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不至于和真實的企業管理相脫節,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關鍵在于可以促成較好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不再拘束于校園機房和課堂。
目前,我國通用的財務軟件種類豐富,涉及各行各業,通過對整理出來常用的40 家軟件公司①包括用友、金蝶、思愛普、浪潮、甲骨文、東軟、Infor、航天信息、暢捷通、鼎捷軟件、新中大、速達軟件、金算盤、管家婆、賽捷軟件、博思軟件、久其、云帳房、悟空CRM、百望云、云快報、智邦國際、海克寶、慧穗數字科技、關衡、易磐科技、GrantTarget、織信Informat、花瓣兒、遠方軟件、賬王、點實科技、恒德、FlexSystem、校盈家、多啦財稅、潤衡軟件、天智數據、檸檬云數據、機巧科技40 家軟件公司。進行分析,包含從軟件介紹及經營范圍,搜索出財務軟件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制造研發方向,以“大智移云”為范疇,摘取出有關內容分類為信息技術中的一項,并且匯總出相應的信息技術詞頻,整理結果如圖1 所示:

圖1 財務軟件包括的信息技術詞頻
通過統計發現,多數財務軟件在發展上傾向于智能化,并且在大數據的研發上占有優勢,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還在不斷研究開發中,有較大的潛力。
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實效性分析首先需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開展《會計實操》課程實效性評價的核心依據,以《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教學實效性為評價對象,基于現有關于《會計實操》課程教學的理論內涵和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充分咨詢從事《會計實操》課程教學與科研的教研人員。
設計《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實效性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由教學主體、教學客體、教學組織與實施維度、教學效果4個一級指標構成。其中,教學主體的二級指標包括:教學準備、教學能力和教學態度;教學客體二級指標為:知識掌握情況、參與程度和注意力集中。教學組織與實施維度由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指標構成;教學效果包括知識效果、能力效果和總體滿意度。綜上,共包含4 個一級指標和12 個二級指標構成。
將上述體系轉變成調查問卷,發放給20 位專家評審打分(最終15 位專家數據有效),對每一項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實效性二級指標中選擇出相對應最重要的技術維度,合計分值代表著對于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的影響權重,分值如表1所示:

表1 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實效性
從表1 中可以看出根據專家的評審,影響教學主體的主要技術維度是移動互聯網,影響教學客體的主要技術維度是大數據,影響教學組織與實施、教學效果二者的主要技術維度均為智能化。智能化技術在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中最為重要,其次是移動互聯網,再者是大數據,最后是云計算。通過以上結論,分析出智能化是現如今財務軟件的必要信息技術方法之一,也是作為提升今后《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教學效果的方式之一。
“大智移云”是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技術載體和推動力。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交融,不僅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有望掀起新一輪產業變革。在教學方面也如此,可以通過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軟件,現在采用智能化教學,打破課堂時間、上機操作的束縛,利用移動互聯網設備,可以實現線上指導操作,彌補學生線下操作的缺失,滿足教學目標,符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能夠實現《會計實操》課程的線上線下融合式教學,增加教學滿意度。
應用新型信息技術不僅能增強實務性,教師在進行指導操作時還要總結出實務中可能的常見問題和解決辦法,增加企業業務流程模擬的真實程度,將會計學理論和財務管理理論緊密聯系公司生產實際應用,提升教學能力。在教學中既要體現會計學專業知識的應用,也要體現對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強調專業基礎知識與計算機網絡知識、程序設計模式等知識的整合與貫通,并密切關注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智能化等新技術對會計業務流程的影響。例如會計做賬時如何采用最新的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全自動無紙化記賬和申報服務。
《會計實操》課程采取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延展了教學時間和教學空間,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變得更加富有彈性,可以跟進教學計劃。眾所周知,《會計實操》課程通過學生自身不斷強化練習才能將知識點熟練掌握。基于此,線上授課時教師在課堂內容設計環節,應當更加注重線上教學資源的豐富與完善,線上教學內容可以科學指導學生線下自主練習,通過在移動互聯網下安裝軟件或者虛擬機實現課后操作。另外,教師可以將線下課堂教學內容提前以視頻推送的方式發給學生,要求學生將線下課堂教學內容先期進行預習,等到線下課堂教學時教師針對共性問題進行統一講解、示范,也可以進行單獨性指導。更多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自身練習,提升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特別是智能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普及應用,也為實操課程教學提出了創新性要求,充分利用微信、微視頻、公眾平臺等網絡媒體載體,豐富教學方法,才能更加便捷地為學生學習提供便捷,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
《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正是一次全新大膽的嘗試。《會計實操》課程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模式可以整合教育資源,形成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共建,形成數據庫,同時可以與財務數據網站合作,形成數據搜集平臺,供學生實踐操作,從而縮短學生在簡單冗繁的基礎信息錄入所占用的時間,將更多功夫用在財務數據的理解和分析上,也更容易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數據拷貝更輕松,防止數據物理丟失造成學生無法跟進教學安排。
云計算是對于所需要的資源,通過付費即可獲得額外的資源來處理相應的請求。對于教學中的數據資源的存儲,虛擬公司財務的管理都可通過云計算實現。不僅可以將存儲在云服務器中的財務數據進行整合、利用,以更加直觀地反映企業經營動態,同時增加云計算下實時做賬,實時報賬,實時審賬知識,適當增開云存貨、云報銷、云存儲等相關最新課程,保證課程體系緊跟時代潮流。讓學生有意識去了解、嘗試和運用這些信息技術,積累豐富的實操經驗,迎合市場需求,獲得用人單位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