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需要更多應用型人才,因此,小學教育更加重視對小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小學實驗教學中,運用微視頻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文章簡述了小學實驗教學的現狀,分析了小學實驗教學中微視頻的制作要點,結合實例深入探析了微視頻在小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實驗教學;微視頻
作者簡介:韓金彥(1984—),女,山東省臨沂杏園小學。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實驗被當作副科,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新課改要求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因而小學實驗教學越發受到重視。但是,目前的小學實驗教學仍存在缺乏實踐性、互動性和創新性的問題,這限制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
一、小學實驗教學的現存問題
(一)缺乏實踐性
小學階段是學生綜合素養發展的基礎階段,小學實驗教學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教師對于小學實驗教學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局限于對操作知識的講授,忽視了知識的拓展和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思想觀念和客觀條件的局限,部分教師很少組織學生動手實踐,而以教師操作演示為主,向學生單向傳授知識。如此一來,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就會受到限制,其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也難以得到鍛煉。目前,小學實驗教學的內容綜合性較強,不僅包含物質科學、生物科學,還包含地球與環境科學。在缺乏實踐機會的課堂中,學生難以理解復雜抽象的知識,難以感受到科學的魅力,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熱情,這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二)缺乏互動性
目前,我國各地區小學課堂設備雖然呈越來越完善的趨勢,但是城鄉學校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農村小學受教學環境限制,尚未配備充足的教學設備,導致教師只能通過單純講解教材來傳授知識,不能借助先進的設備和學生開展良好的互動,這不僅難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難以直觀形象地呈現一些相對復雜的知識。部分科學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在教授學科知識時,無法結合學生的需求進行講解。部分教師受傳統思想觀念束縛,將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維持課堂紀律上,對學生相對嚴厲,導致師生關系比較緊張,課堂互動不足,這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問題的能力。
(三)缺乏創新性
信息技術的進步帶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教育相結合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但是,部分教師對微視頻的運用存在誤解,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部分教師認為微視頻教學就是將網絡上的視頻資源下載下來,而后在實驗課堂上播放,欠缺對視頻資源內容和作用的分析;二是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微視頻,將實驗課堂的全部知識以微視頻的形式呈現,忽視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三是部分教師缺乏創新意識,習慣運用現有視頻資源,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針對班級學生的特點對微視頻內容進行優化調整,導致微視頻的教學價值尚未發揮出來。
二、小學實驗教學中微視頻制作的要點
(一)突出教學重點,控制好時長和運用時機
制作小學實驗課的微視頻的基本要求是保證畫面的清晰度,保證內容層次清晰、有重點。微視頻的內容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突出教學重點。在小學實驗教學中,微視頻主要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教師需要合理控制微視頻的時長。在小學課堂中,時長控制在5—10分鐘的微視頻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實驗教學中的微視頻要有明確的目標,要能在相應的教學環節中對學生起到啟發和引導作用,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深化理解。微視頻的設計需要與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融合起來,如果微視頻在教學中的呈現時機不合適,就很難起到教學輔助作用,甚至可能誤導學生的思路。而微視頻的開頭是否具有吸引力是非常關鍵的一點,因此,在設計微視頻時,教師應注意開頭不可冗長,避免學生看不進去。
(二)以學生為主體,科學設計微視頻的內容
教育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的微視頻時,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情和學習特點進行充分分析,而后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微視頻,盡量讓微視頻符合學生的審美,滿足學生的需要。其次,教師在設計微視頻時應尊循實際性原則,使其貼合實際生活。微視頻的難度不宜太高,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行制作。教師在運用微視頻開展教學時,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并做好相應記錄,從而實現微視頻設計的優化和調整。最后,一個微視頻中呈現的內容不宜過多,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內容過多、過長的微視頻容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影響學生的專注度。微視頻的內容不宜過于復雜和深奧,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儲備有限,過于深奧的內容不利于學生理解。
(三)優化制作方式,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視頻
部分教師只把微視頻制作當作必須完成的任務,沒有深入研究微視頻的制作方法,一味地照搬網絡視頻,沒有充分發揮微視頻的作用。教師需要明確,實驗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觀察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制作微視頻時,要圍繞教學目標優化制作方式,有針對性地設計微視頻。目前,小學實驗教學的內容主要有理論知識講解、實驗探究和觀察探究三種。理論知識講解課的內容偏理論,因此,在制作微視頻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法來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實驗探究課主要是記錄實驗的設計、操作過程和實驗結果,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視頻時,要做到科學剪輯,保證實驗過程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觀察探究課主要記錄觀察的過程和發現的現象,在制作微視頻時,教師需要注意微視頻內容和教學內容的關聯性,以突出重點。
(四)強化問題引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實驗課程微視頻制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問題引導,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首先,教師可在微視頻中提出問題,讓學生明確微視頻的探究目的和內容方向。尤其是對于比較難理解的知識,學生可通過微視頻的引導明確重難點,對知識或實驗現象進行反復思考,積極與其他同學討論,而后逐一解決問題。其次,微視頻呈現的探究過程要對學生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探究精神。最后,注重問題引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提出新的問題,從而充分發揮微視頻在小學實驗教學中的作用。
三、實例分析微視頻在小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一)案例概況
某教師將小學六年級實驗課——“磁鐵的磁力”的相關知識制作成微視頻,用于課堂教學實驗演示。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電和磁的相關知識,對于通電線圈可以產生磁性有所了解,因此,教師將本次的微視頻制作目標定為讓學生充分掌握影響電磁鐵磁性大小的因素。教師的整體微視頻制作思路如下:首先,提出問題——電磁鐵磁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是什么,如何影響?其次,做出假設——電磁鐵磁力大小可能與通電線圈的圈數有關。再次,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即設計和制作微視頻,并在課堂播放和引導學生展開探討。最后,得出結論,即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并進行反思和總結。
(二)微視頻設計
一是明確微視頻的基本信息。該微視頻名稱為“電磁鐵磁力影響因素探析”,視頻總時長5分鐘,屬于小學實驗課中的“能量”部分的內容。微視頻類型屬于實驗探究類,制作方法為攝像。
二是錄制實驗過程。首先,教師準備了實驗所需的材料,包括電池盒、一號電池、開關、導線、長鐵釘和鐵芯。其次,進行電路連接,連接過程中保持開關斷開,在電池連接完成后制作電磁鐵。教師先在鐵芯上將線圈纏繞30圈后再打結固定,通電后將電磁鐵靠近鐵釘并記錄吸附的鐵釘的數量,重復三次。由于在實驗過程中,電池耗電過快,因此,教師在記錄數據時切斷了電源。再次,分別進行纏繞60圈和90圈的實驗,并將三次實驗結果進行對比。最后,實驗結束。
三是進行后期剪輯,并保證實驗過程中每一個步驟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并把握整體節奏,通過特寫或定格的方式突出重點和注意事項。在實驗材料展示環節,教師逐一介紹實驗材料,發音清晰準確,語速適中。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教師將連接后的實物通過特寫鏡頭進行呈現,還給了電源開關一個特寫,提醒學生保持開關斷開。在制作電磁鐵的環節,繞線圈的過程是重復動作,教師可適當加速,而對連接電磁鐵和打結線圈的部分進行慢速處理,讓學生看清楚。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教師分別展示了三次實驗的畫面,體現實驗的真實性和細節性,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后面的重復性操作則簡單帶過,重點進行實驗總結。
(三)教學運用
課堂教學設計分四步走:先進行知識回顧,然后提出疑問,讓學生自主思考并提出假設,接著通過播放微視頻進行驗證,最后得出結論。“電磁鐵磁力影響因素探析”微視頻在實際教學中的作用是代替實驗論證環節,因此運用在教學的第三步。
在課堂伊始,教師將學生分成4人小組,要求學生結合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用提前準備好的實驗材料制作電磁鐵。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知識復習后,教師提出問題:“電磁鐵的磁力為什么大小不一呢?影響因素可能是什么?”學生紛紛展開討論。有學生回答:“電磁鐵磁力確實大小不一,比如大型起重機能吸起很重的鐵,小的電磁鐵只能吸起幾根鐵釘。”教師問:“那你認為影響因素可能是什么?”學生回答:“我覺得應該和電池大小有關。”有學生回答:“應該和線圈有關系。”還有學生說:“我覺得應該和纏繞線圈的鐵芯大小有關系。”教師說:“同學們的假設都非常棒,看得出來大家都認真思考了這個問題,接下來,老師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展開討論,說說哪一個因素的影響最大,并將假設記錄到課堂學習任務單上。”在學生完成小組討論后,教師說:“本節課主要進行電磁鐵線圈數對電磁鐵磁力影響的實驗,稍后,同學們觀看一段實驗視頻。”而后,教師為學生播放“電磁鐵磁力影響因素探析”微視頻,并提示學生注意微視頻中的操作重點和注意事項。在微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讓學生填寫學習任務單上的實驗重點和實驗細節,并進行總結。學生最終得出結論:電磁鐵線圈數越多,電磁鐵的磁力就越大。
(四)教學反思
在上一節課中,學生進行了驗證通電線圈會導致指南針轉動的實驗,了解了電流的磁效應原理,但是部分學生對于電磁鐵磁性的大小存在疑問,加之部分學生不能清楚地看到教師實驗操作的全過程。基于此,教師開展了“電磁鐵磁力影響因素探析”微視頻教學,并通過大屏幕播放微視頻,確保學生能清楚地看到實驗細節。課程結束后,通過對學生課堂任務單填寫情況的分析,教師發現學生對微視頻實驗教學的接受度比較高,且通過微視頻,學生能更高效地掌握知識。相比于傳統教學,微視頻實驗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
(五)學生反饋
課后,教師通過發放問卷的方式對微視頻實驗教學的班級進行了調查。問卷主要調查三方面的內容:學生對微視頻實驗教學的喜愛度、學生通過微視頻學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是否對課堂所學的內容存在疑問。關于對微視頻喜愛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0%的學生十分喜歡微視頻教學,只有2%左右的學生選擇了不喜歡。可以看出,學生對微視頻實驗教學的認可度比較高,微視頻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積極性。關于通過微視頻學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學生認為微視頻實驗教學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其中非常認可微視頻教學的學生超過60%;只有1%左右的學生認為微視頻教學對科學知識的學習幫助不大。關于是否對課堂所學的內容存疑的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表示希望能參與到實驗過程中;部分學生提出了關于電磁鐵磁力影響因素的不同見解。據對學生反饋情況的分析,學生對微視頻實驗教學的接受度較好,微視頻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課堂設計上,教師可以進行優化調整,如在課堂結尾增添學生實驗操作環節。
結語
綜上所述,微視頻實驗教學能有效提升小學實驗教學的質量,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學習熱情。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和性格愛好,結合科學教學的任務和目標,進行微視頻設計和制作。教師需要不斷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的活躍度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文能.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學科融合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3(4):23-25.
[2]張軍.基于STEM理念的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設計探析[J].甘肅教育研究,2023(1):39-41.
[3]洪富強.利用生活資源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J].亞太教育,2023(2):116-118.
[4]江嘉衛.共享課堂資源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觀察,2023,12(2):118-1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