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楠
摘要:以非遺文化的傳播為背景,非遺類App的使用展現出其獨有的優勢,改進傳播方式的同時增強用戶的體驗,能夠促進人們對非遺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助力非遺傳承。本文基于用戶體驗對非遺類App交互設計進行研究,通過對目標人群的分析,第一時間了解用戶的精神和情感化需求,并按照用戶體驗的實際需求進行設計,從非遺類App交互設計的要素、基于用戶體驗的非遺類App交互設計原則、步驟和方法進行闡述,為非遺類App的設計開發提供借鑒和思路。
關鍵詞:用戶體驗;非遺類App;交互設計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速,萬物互聯成為現實,智能手機App的不斷研發滿足并豐富了人們日常生活。智能手機App更加注重用戶的使用體驗,根據用戶的需求不斷更新其使用功能,從而使得用戶的數量及黏度大大提高,如人們日常使用的微信等App,均體現了服務的生態性特征。[1]
在設計非遺類產品時,應考慮用戶體驗。用戶體驗的提出與交互設計這一觀念密切相關,指的是用戶在使用產品時會產生的多種感受,包括用戶的情感、心理變化、行為體現等。因此,應將用戶的各種需求作為設計的基礎理念,不脫離生活這一主體,同時也要考慮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多元化使用價值,發揮出它的特色價值。
一、非遺類App交互設計的要素分析
(一)聚焦非遺特點的智慧交互服務
設計非遺類App交互時,要同時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和非遺文化的價值,滿足用戶的行為習慣和生活需求,也要發揮出非遺文化的內在價值和發展能力。[2]在用戶體驗方面,非遺類App應當向用戶展示多樣化的非遺文化,介紹其特點和傳承歷史,優化服務的引導流程,帶給用戶更好的使用學習體驗;在設計方面,應當合理規劃交互服務層次,可以開發圖像識別、語音助手等多種智能化形式。比如非遺類App可以優化登錄注冊功能,讓用戶不用登錄注冊也可以學習非遺文化,同時App也可以與網購相結合,為用戶提供跨地區購買文創產品的功能,非遺文化服務應當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聯,這樣能夠有效提高用戶的體驗,便于人們接收非遺文化的知識,從而加快非遺文化的傳播。
(二)圍繞人工智能優化智慧交互設計
以人工智能技術為背景發展的非遺類App給用戶帶來了良好的感官體驗,并且以人工智能為基礎發展而來的語音助手、圖像識別等功能更加優化了用戶的服務體驗,[3]大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例如,非遺類App在語音功能上可以根據人們的喜好,開發明星主題和個性化主題閱讀,提高用戶的交流體驗。
(三)立足用戶行為開展智慧交互優化
在進行非遺類App智慧交互設計時,要準確把握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心理愛好,分析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人群的需求。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了解用戶訪問非遺類App的時間、地點等,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行為規律,從而大致了解用戶的愛好偏向及需求。[4]比如,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術,了解用戶在購買瀏覽、文創產品時的偏好,并結合其下單時間、交付的費用等進行分析,算出用戶在相關方面的需求及使用規律,從而預測用戶未來的使用需求,同時也可以借此了解用戶的其他相關情況,以便為用戶推薦其喜好的相關產品信息,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基于用戶體驗的設計原則
(一)確保設計的中心化
在研發非遺類App 的過程中,應當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這就要求設計師應當適當將關注的重心放在用戶的喜好上,在設計時始終考慮到用戶的需求,將用戶視為主體。可以為用戶重要功能頁面設置一鍵幫助的按鈕,防止用戶在使用時遇到各種不便。[5]
(二)確保設計的一致化
在設計非遺類App時,應將一致性原則貫徹在結構、操作、反饋、色彩、文字等多方面,如在非遺類App的結構設計上,應當確保其結構的一致性,并采用流暢規則的板塊排列;在操作設計上,保持操作的一致性,應當保留最普遍、最基礎的操作,讓用戶能夠更快地適應。[6]
(三)確保設計的交互化
用戶選擇使用非遺類App是為了更加高效快捷地查找到想要了解的信息,所以設計師應當最大限度地縮短用戶對非遺類App應用的學習時間,幫助用戶更快地體驗非遺類App的便捷,如可以開發較為簡單的交互模式,優化操作步驟,讓用戶能夠更快地獲取信息。
(四)確保設計的個性化
設計的本質就是在作品中追求個性化、差異化,非遺類App的設計應當最大限度地考慮用戶的需求,遵循用戶的使用習慣。
App設計的個性化是為了增大受眾人群,讓新老用戶在使用時都能夠迅速掌握,向用戶傳遞視覺信息,增強用戶印象,以此為基礎,分析用戶的使用數據和使用偏好,設計出更能符合用戶心理的非遺類App。非遺類App的個性化主要表現在用戶體驗的個性化、功能的個性化方面。在體驗個性化方面,App既符合用戶個人的使用習慣又能提供給用戶非遺的相關知識,用戶能夠通過易于上手的操作,領會復雜的知識要點;在功能個性化方面,App能夠直接向用戶推送其喜愛的內容,吸引更多的用戶瀏覽。從服務個性化來看,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個性化、人性化的關懷,包括溫馨提示等,用戶能夠在使用中感受到情感的傳遞,從而提高用戶對非遺類App使用的興趣。
三、非遺類App交互設計步驟
(一)非遺類App用戶需求分析
非遺類App應該根據用戶的功能需求、情感需求和交互需求來進行交互設計,在功能需求上,加入對應非遺文化圖片做詳細解釋,將歷史背景分為不同版本 (如簡易版、完整版、終極版等),增加篩選功能,顯示多條文友推薦非遺信息;在情感需求上,設計符合大眾審美的視覺界面 (古風、簡約風、水墨風等),劃分用戶群體,建立偏好推薦系統,適當增加一些人性化的功能,如啟動頁的問候語、定制化的功能可以大大提高用戶的好感;在交互需求上,合理布局頁面內容,簡化操作以及整合頁面層級。通常來說,非遺類App的功能與用戶適應該App的時間成正比。因此,設計該類App時應當合理安排功能的開放,根據用戶的需求設置不同等級的功能,讓用戶在打開App時能馬上瀏覽到最需要的內容,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其他功能。
(二)非遺類App功能分析
非遺類App的設計分析指的是分析用戶信息、時間、地點、用戶使用心理等,以便設計更為全面的App使用功能。通過分析用戶的需求和使用習慣,非遺類App的主要功能設計得到引導,同時也要借助人工智能總結出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喜好,讓用戶能夠更快地適應交互形式和App的功能升級更新。
(三)非遺類App維度層級分析
2008年詹姆斯·加勒特出版了 《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一書,在書中他首次提出了用戶體驗的五大要素:
戰略層。作為最基礎的環節,戰略層影響著產品的整體研究方向。戰略層環節中,首先要確定兩個關鍵:一是產品的研發目的;二是用戶的需求。所以,在設計非遺類App時,首先應當確定用戶對非遺文化的需求,從而確定研發目標。
范圍層。明確戰略層兩個關鍵后,范圍層開始展開設計,應當對App的整體功能和內容進行規劃,通過一系列信息和人工智能技術確定產品的研發內容,明確產品具體功能,對App的設計進行整體的規劃。
結構層。結構層就是明確功能設計的詳細規劃,準確地表達出產品的類別、內容、信息等,將產品的整體通過結構圖的方式表現出來,讓用戶在尋找信息時能夠得到明確的引導。
框架層。框架層主要是對主界面、導航等的功能設計。該流程中要將內容進行合理清晰的排版,帶給用戶舒適的瀏覽體驗;同時也要結合個性化設計導航欄,在用戶搜索信息時提供產品的文案介紹。
表現層。表現層是展示給用戶的一個界面,設計時應當關注其設計的審美,包括字體大小、界面色彩協調和美觀等,將美觀、舒適的界面呈現給廣大用戶,帶給用戶良好的視覺體驗。
四、非遺類App交互設計方法
方法要點1:建立強烈的視覺層次,運用統一配色方案。在設計非遺類App時,要運用簡潔明了的設計風格,將App通過簡單的風格呈現出來,直觀卻不缺乏美感,重點在于凸顯非遺類App的功能。對于非遺類App而言,重點在于將各自非遺文化直觀地展現給用戶,幫助用戶很快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扁平化的設計風格無疑是非遺類App的最佳選擇。同時還要實現視覺上的簡約化,對界面的設計應當帶給用戶舒適的體驗,并且操作也應當簡單方便。非遺類App的界面與內容應當保持一致,但要突出內容,通過界面風格與內容的視覺對比,突出最主要的信息。要保持界面與內容色彩的統一性,保證App內色彩的協調,對非遺類App界面進行設計時,應當突出其個性化,設計多種風格的主題界面,同時要使各大功能組件的風格和外觀盡可能地保持一致。
方法要點2:帶給用戶和諧統一、干凈整潔的視覺效果。以用戶的視覺需求為基本設計要求能夠更好地提高用戶的使用滿意度,在界面設計中合理搭配色彩,保持界面色彩與內容的和諧統一、主題的簡潔,要采用適當的設計方法,如在設計App主題界面時,注重色彩和內容的和諧搭配,確保界面色調與大眾審美的一致性,非遺文化內涵厚重、氣韻深華,可以采用黑白水墨、紅藍經典以及黃棕大氣等進行設計,確定標準色,并結合系統的操作,保持界面的色彩協調。突出重點色,使界面中重要圖標的使用更加突出,包括按鈕、圖標、文字重點等,將重點色突出在小面積色塊的重點信息上,從而主觀地引導用戶使用,并且能夠增強手機界面的層次感,畫龍點睛,突出重點。
方法要點3:把握界面適中的比例,適當提高圖版率。圖版率就是圖片在整個界面中的面積比,這會大大影響用戶的瀏覽體驗。界面的圖版率高,則會更加生動,吸引用戶閱讀;界面的圖版率低,則會使整個界面的文字更多,看起來更加枯燥。所以在設計時應合理設計并提高圖版率,從而吸引用戶的閱讀興趣,先要設計個性化的界面基礎色,設計幾種用戶易于接受的顏色作為基礎色,然后對界面的版式節奏進行優化,增加圖形的占比,最后可以在界面中增加色塊、圖片等提高界面的圖版率。
方法要點4:信息排布的方式應該注意合理性與有效性。對界面中的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布局設計,要注重其合理性和美觀性。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用戶的視覺感受,讓用戶能夠舒適地瀏覽界面,帶給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在非遺類App的信息排布上,第一,要明確信息的主次,通過大數據對信息進行分類組合,在界面上顯示并區分出信息的主次,強化重要的信息,采用對比的設計手法,引導用戶瀏覽重要的信息,從而帶給用戶良好的體驗感;第二,讓重要信息放在重要的位置,考慮人視覺焦點的位置,把重要信息放在中間靠上的位置,可以保證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看到,提高信息傳遞的效率。
五、結束語
以智媒時代為背景,人工智能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從而產生了更多的服務產業,并且會加快各行業間的融合發展,帶動優化非遺類App的交互服務發展。本課題以用戶需求為出發點,探討了非遺類App在交互設計上出現的問題和優化方案,并且在內容方面結合了動態文化特征和靜態文化特征,構建起以用戶需求為基礎、結合非遺文化特征的非遺類App用戶體驗要素模型,為其他類別非遺類App的設計與開發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文莉,杜偉,李潔璞.基于用戶體驗的移動MOOC平臺UI交互設計:以國開移動MOOC平臺為例[J].內蒙古電大學刊,2022(04): 72-77.
[2] 馬中華,郝曉峰,喬雅煊.基于用戶體驗的智能家居終端交互設計研究[J].工業設計,2022(06):106-108.
[3] 伍海翔.手機攝影App的交互設計研究[J].鞋類工藝與設計, 2022,2(10):122-124.
[4] 郭魏巍,曾文風,戢旭東.基于用戶體驗的“微旅游”云播App信息交互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1,33(19):121-123.
[5] 黃天瑤.基于用戶體驗的侗族刺繡App交互設計研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4(03):81-84.
[6] 秦漢帥.基于用戶體驗的檔案館App交互設計[J].山西檔案, 2018(0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