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婕 劉凱


摘要: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對職業院校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為強化衛生類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操作,提高衛生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文章以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為例,聚焦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從2018級護理專業隨機抽取6個班,分別編制為A、B、C、D、E、F,共358人,其中A、B、C班共180人,作為觀察組,D、E、F班共178人,作為對照組,從教學模式、學習模式、評價模式等方面實施教學改革實踐。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護理教學;教學模式改革
我國在職業教育制度中引進技能大賽,這是重要的創新。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對職業院校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為了強化衛生類職業院校學生技能操作,提高衛生職業教學質量,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聚焦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構建適應于培養臨床護理實用型技能人才的教學管理體系,改進教學模式、學習模式、評價模式,建立相關課程體系,以適應社會產業發展的新技術和新趨勢為主導編制教材。通過這種方式,護理專業護生(以下簡稱護生)能與時俱進地學習最新的知識和技術,從而實現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協調發展。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從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2020級護理專業隨機抽取6個班,分別編制為A、B、C、D、E、F,共358人,其中A、B、C班共180人,作為觀察組,D、E、F班共178人,作為對照組,兩組護生的年齡、文化程度、知識的接受能力等差異,經統計學處理,各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二)方法
針對對照組,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法,課中講授、示范,護生分組訓練,學期末進行操作考核;針對觀察組,教師采用新模式教學。
1.教學模式改革
(1)混合式教學
課前,護生自主學習,以復習舊知為基礎,熟悉新知,進行前置化學習。課中,教師根據課程知識及技能組成要素,分解知識、技術要點,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化解難點,突破重點,最后整合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全過程中,教師給予護生評價,并進行總結反饋。課后,通過臨床見習,護生的知識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崗位責任意識得到強化,其觀察、評判、探究、信息收集和分析等可持續學習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2)案例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臨床崗位素材、工作案例等資源,引發護生對職業的新奇感和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崗位問題意識和責任意識。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護生明確學習要求,激發學習動力。同時,教師把護理技能大賽標準融入專業核心課程,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使護生能夠更好地掌握和應用護理技能。
教師結合《美國心臟協會的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015版》《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病區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等行業標準,把真實的案例導入課堂,教學對接工作情境、工作過程,課中案例貫穿全過程,讓護生結合案例分析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討論解決方案,體驗實施過程。最后教師針對護生提出的解決方案予以點評和分析。
課后,教師推送拓展案例,要求護生圍繞拓展案例仿真模擬、反復操練、互助互評,鍛煉護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實現各方面的提升。
(3)SP(標準化病人)實訓教學
在我國,SP應用主要包括教學和考核兩個方面。特別是在護理技能大賽中,SP應用于考核的知識要點,如臨床思維能力、人文素質、溝通能力等是考核的重要依據。根據大賽、臨床“三貼近”原則,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應優化教學內容和項目,選擇SP病例,撰寫SP腳本;建立校內外SP平臺仿真臨床工作實景,積極應用SP實訓教學,及時反饋調整;優選SP案例,開展實習前護理技能考核和省市級、國家級護理技能選拔及培訓。通過SP實訓教學和學習方式,護生可以克服臨床教學或考核中典型病例難求的難題,提高臨床考核的可比性、可靠性、客觀性、公正性和可重復性,增強護生的臨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人文素質和自信心。
(4)信息化教學
教師利用超星泛雅軟件平臺采集、上傳教學全過程的數據和信息資料。首先,教師通過此平臺推送資源,布置自主學習任務,平臺記錄護生的學習行為,實現課前學習測評,并分析、呈現成績。依靠平臺監控情況,教師可以尋找共性問題,確定教學難點,發現重點護生,調整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護生明確本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解決普遍性問題,增加針對性測試,開展差異性教學。
其次,教師運用教學微課、臨床視頻、微視頻等多元化信息資源,實現前置化學習,解決課堂時間有限的問題。護生可以反復觀看探究,實現知識的初步內化,產生學習興趣,增強崗位意識,把臨床崗位情景融入課堂,調動肢體活動,實現學做一體,德育、美育貫穿全程。
再次,教師通過模擬仿真實訓系統,利用數字錄播設備,使課程教學更加生動、具體,提高護生的學習效果和技能訓練水平。
2.學習模式改革
(1)自主學習與團體合作學習相結合
現代教育理念提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幫助護生掌握課堂中的知識技能,還要讓護生具備未來職業生涯所需要的可持續發展力。學會運用資源和技術,學習知識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才是新時代教育的終極目標。從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個風向標可以看出,如何讓護生擁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引導護生分析自身的優點和缺點,通過網絡平臺、專業雜志等途徑提高專業能力及信息分析、數據處理等能力。同時,教師應積極開展小組討論式教學、問題驅向教學,建立操作技能訓練小組,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通過團隊合作,訓練護生組織、溝通和執行能力。
(2)基礎知識與案例分析、SP實訓相結合
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應以真實案例的護理工作流程為路徑,運用護理考試理論案例為模板,學習模式改革充分體現“三貼近”理念,做好工作過程、行動導向課程的開發和應用。在護理基礎理論和專業理論教授中,教師應緊跟護理考試考點,開展年級階段式案例分析和討論,提高護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臨床工作思維水平;在護理操作技能訓練中,教師應堅持開展“三位一體、能力進階”護理實踐教學體系,仿真臨床護理場景,提高護生的臨床護理技能操作水平和評判性思維。
(三)評價
1.階段式綜合評價
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可以制作護生綜合素質手冊,納入護生的職業素養、批判性思維能力、臨床護理基本技能與操作水平等指標,技能與操作水平考核成績由組內互評及組間互評兩部分組成,各占一半,采用教材中專業評分標準進行評分。三項指標滿分100分,分別占25%、25%、50%。
2.“四維”評價
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可以納入實習醫院、學校、病患、自我“四維”實習評價,實習階段實施由實習醫院帶教教師、學校教師定期巡查,病患及時評價,自我整體評估進行系統性評價。
(四)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階段式綜合評價成績
兩組護生的階段式綜合評價成績如表1所示。對照組與觀察組職業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主要因為護生在入校后,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對每個護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及素養教育,故護生都能養成正確的職業素養。但護生的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創新和批判性思維,這也局限了護生的個人發展。對觀察組護生,教師給予新模式教學,護生技能與操作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二)滿意度系統性評價
筆者通過實習醫院帶教老師、學校教師、病患三方的及時評價與護生自我整體評估相結合制訂表格,對照組和觀察組進行滿意度評價如表2所示。兩組數據相比,觀察組滿意度評價均高于對照組,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由此看出,教學改革實施后,護生操作技能顯著提高,技能考核的平均分由79.39提升至87.25,合作醫院普遍反映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的護生技能水平有所提高;護生在臨床工作中的團隊協作能力、計劃組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也有所提高,具備較強的崗位勝任能力,合作醫院滿意率達96.63%,部分優秀實習生被三甲醫院留用后,表現優異;優秀護生作為大賽選手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并優先推薦就業,護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明顯。
三、結語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教賽結合”真正讓產學結合在一起,護生的專業理論、操作技術均得到了提高,綜合護理能力、可持續學習能力有所發展,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進步顯著,值得在各系部推廣。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筆者也發現一些問題。如部分教師的能力稍有欠缺,需進一步提高;SP培訓中,物資人員的保障需及時跟進;校院協同培養協作性有待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在病人治療與護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合作醫院的協同作用逐漸凸顯。在今后的工作中,江西省南昌市衛生學校應繼續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教學及科研能力,強化人力、物力保障,密切聯系合作醫院,強化協同培養機制,確保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陸一春,沈維清.從護理技能大賽看護理技能教學改革[J].河北醫藥,2012(19).
[2]美國心臟協會.基礎生命支持實施人員手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
[3]方露燕,泮昱欽.職業技能大賽對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作用的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5).
[4]張娜,劉雨佳,呂巖.學生標準化病人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5(23).
[5]劉俊英.早期分階段肺康復鍛煉技術在ARDS重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J].心理月刊,2019(19).
基金項目: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2019-2020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課題,項目編號:19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