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
外出學習回來上班的第一天,我發現班里的小灰灰同學的頭上綁了塊紗布。我忙與代理班主任——年輕的付老師了解情況。原來,在我出差期間的一個上午課間操結束后,老師讓學生們自由活動,小灰灰不小心被自己的鞋帶拌倒,把頭摔破了。付老師立刻帶他去校醫室,校醫簡單地給他擦了點碘伏。接著,付老師及時地給小灰灰的家長打了電話,讓家長把孩子送到醫院再檢查一下。到醫院后,醫生一說要縫針,家長有些不高興了。縫完針后,家長打電話給付老師,問縫針的費用是否能報銷,同時埋怨孩子受傷是老師的責任。了解事情的經過后,我忙問付老師有沒有給家長說“對不起,沒照顧好孩子”。她說:“沒有。”我又問:“給家長打電話,請家長來學校時,有沒有說自己有課,不能送孩子去醫院。”她再次說:“沒有。”我最后問:“家長來后,有沒有告知家長,學生都有購買意外傷害險,可以報銷。”付老師說:“一著急,忘了跟他們說可以報銷。但他們后來問了其他老師,知道可以報銷。”聽完她的回答,我幫她分析家長不高興的原因。
首先,學生在學校摔倒,家長的第一意識會把責任歸于學校,認為是老師沒把學生看好。如果老師沒有任何道歉的話,只是重復學生是被自己的鞋帶絆倒的,家長的心里肯定不高興,會認為老師是在推卸責任。其次,學生在學校摔破了頭,老師帶去校醫那簡單地處理一下,卻沒有送醫院進行檢查。家長帶孩子到醫院,發現孩子摔得有點嚴重,心里就會認定是老師是不想負責任,是老師想把責任推給家長,才沒送醫院。再次,家長花了一小筆醫療費,不知道找誰負責,老師沒有及時告知可以報銷,是老師不關心學生、不想負責任的表現。遇到這種情況,家長有情緒也很正常。
過了四五天,小灰灰的傷口基本愈合,醫生幫他把紗布取掉。可是,這個調皮的小家伙在第三節的課間不小心把頭磕到了門框上,原本已經結痂的傷口又出血了。等我知道時,第四節的上課鈴聲已響起。作為班主任,我立刻和別人調了課,拿上錢包和手機,匆忙帶著他直奔社區衛生所。路上,我給他的父母都打了電話,可都沒人接聽。來到衛生所,幸好醫生還沒下班,她仔細地看了一下,熟練地擦了擦碘伏,告知稍等一會,若血止住了,應該就沒問題。我提起的心稍微放下了一點。耐心觀察了一會兒后,醫生確定地說:“沒事了,回家擦點碘伏就可以。”我忐忑的心終于完全放下。我問小灰灰家里是否有碘伏,他說有。我就詳細地告訴他一些處理傷口的注意事項。我再次給他的父母打電話,先誠懇地向他們道歉:“不好意思,沒把孩子照顧好。”然后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他們,跟他們說已經帶孩子在衛生所看過,醫生說沒事了,回去若還有滲血的情況,可以擦些碘伏,不要用力過大。最后,我要求送孩子回家。家長聽后,在電話里客客氣氣地向我表示感謝。下午,家長主動打來電話,反復說“孩子沒事,謝謝老師的照顧,老師費心了”。
班主任常會遇到各類讓人頭疼的校園突發事件。此時,千萬不要慌張,而要及時、冷靜、關愛、公正地對待。首先,所謂及時,就是要盡可能地在第一時間來到事件發生現場,及時對受傷的學生進行處理。其次,到了現場一定要冷靜,切忌驚慌失措。冷靜面對、厘清思路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到合理的處理方法。再次,關愛。不管學生的傷勢有多么微不足道,班主任也應放大自己的愛心,要把家長當朋友,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子女,把小事看成重要的事,從細微處關心學生。最后,公正。班主任一定要把事情調查清楚,這樣處理起來才會順利。以上幾點是處理突發事件的幾條妙招,但愿突發事件遠離每一位老師、遠離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