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模式應與時俱進,作出相應調整和創新。只有不斷創新與發展才能提高對市場多變環境的適應力,提升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首先,文中分析了信息時代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創新的意義,包括充分利用圖書資源等,為廣大讀者閱讀創造便利,提升圖書資料管理水平及實現服務全面化等;其次,闡述了圖書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涉及管理制度及體系尚不完善、信息化管理的基礎條件較差、工作人員能力參差不齊等;最后,以促進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創新為目標,探究創新發展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信息時代;圖書資料管理;管理創新;措施探究
信息時代網絡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圖書資料的發展空間也有所拓展。知識經濟一體化時代,社會群眾學習知識的訴求日益強烈,這在很大程度上給圖書管理與服務帶來一定沖擊,圖書管理部門應積極改變,加大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創新管理模式,通過運行新模式解決過去圖書館藏書量少、知識資源儲量不豐富、搜索書籍耗時較長等現實問題,一方面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另一方面提高圖書資料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打造一個全新發展格局。
一、信息時代創新圖書資料管理模式的意義
(一)更加充分使用圖書資料
對于新時代圖書館內藏書數量、類型、圖書資料的利用度等均是衡量其發展質量水平的常用指標,其中圖書資料的利用率是核心指標。過去各地圖書資料管理部門普遍通過人工手動的形式管理各類圖書資源,經常會出現一些有年代化特質及參考價值的古籍流通率較差的情況。深刻認識到圖書管理模式的不足,積極改革創新,提高圖書資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使館藏資源不單純局限在現代化圖書方面,還涵蓋更為廣泛的歷史資料。創新管理模式主要使館藏豐富度顯著增加,實現紙質圖書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在計算機系統的協助下快捷地完成電子書籍借閱、流通等過程。在全新的管理模式下,允許讀者同一時間借閱多本同類書籍,一方面較好地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館藏資源的利用度。另外,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圖書館為了獲得書籍的圖書版權,應給原創者支付一定費用,這有助于減少盜版圖書在市面上的流通量[1]。
(二)為廣大讀者閱讀創造便利
信息社會,信息科技與網絡終端設備均實現了普及應用,這使閱讀者的閱讀方式出現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眾不再只依賴紙質書刊、電腦顯示屏參與閱讀活動,轉變成用手機、平板等移動式終端,或登錄到圖書數字化網站進行閱讀。同時,新的管理模式下圖書借閱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顯著拓展了信息傳輸渠道,有效瓦解了傳統閱讀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形成的“屏障”。另外,閱讀者可結合現實需要及喜好等進行下載,方便自身后期閱覽有關內容,使閱讀便利性明顯提升。
(三)提高圖書資料管理水平
信息技術是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創新的基礎,利用其完成圖書分類、檢索、借閱等工作,可使管理工作效率獲得大幅度提高。在圖書分類中,可以把現有電子圖書的內容作為憑據,運用數據庫的自動化功能快速執行完分類工作。在圖書檢索環節中,圖書資料管理員僅需將書籍、書名或關鍵詞等輸入到計算機系統,依據檢索信息系統會自動顯現出相應書籍的編號、安置部位等;圖書借閱時,通過運行網絡相應程序就能快速執行一系列借閱過程,將明顯降低管理者的工作壓力,提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增加工作效率[2]。
(四)實現服務的全面化
信息時代,通過創新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在各類先進技術的協助下建立數字化圖書館,使讀者獲得更全面、人性化的閱讀服務項目。比如圖書館能綜合閱讀者的真實狀況、閱讀習慣等適度引導他們調整自己的閱讀風格,還會結合讀者的既往閱讀記錄等推送他們喜歡的書籍資料。這些服務效能的改變使得圖書資料管理工作便捷性、快速性特征更為顯著,其中便捷性主要表現在閱讀過程徹底打破了時間、空間的束縛,在移動終端的協助下能閱覽書籍;快速性表現為讀者投入較少的時間成本能快速、精準地查找到所需書籍資源。
二、圖書資料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制度及體系尚不完善
管理制度及體系尚不完善是圖書資料信息化發展中的常見問題,也是一個客觀的現實問題。我國大部分圖書館是公立性質,在管理上依舊采用傳統守舊的模式,存在部分內容和現實情況脫節、職工能動性較差、管理懈怠等不完善之處。傳統落后的思想理念對管理工作的提升過程會產生制約作用,特別是步入信息時代后,圖書資料管理制度創新,迫在眉睫,應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緊隨時代發展腳步,但是很多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程度不完善,以致很難推進圖書館的信息化管理進程[3]。
(二)信息化管理的基礎條件較差
各類通信、電子計算機設備等是圖書資料管理創新的重要支撐,也是當前提升圖書館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水平的前提條件。就實際推廣情況而言,因為創建電子系統、數據庫及電子閱覽室等的投資均較大,以致很多圖書館沒有足夠的經費引進信息化管理系統、設備設施等,既有軟件升級更新進度也遲緩,最終圖書館信息化管理工作推進過程步履艱難。
(三)圖書資料管理人員工作能力參差不齊
信息時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圖書資料的發展狀態及模式,且對圖書管理員的素質及技能水平等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受自身思想觀念、工作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很多管理人員在短時間內很難掌握大量的信息化專業知識與技能,既有能力又很難滿足工作崗位要求,不能有效應對突發狀況等。另外,圖書資料管理隊伍人員還呈現出老年化特征,年輕人占比較低,隊伍人員工作能力良莠不齊,一些人甚至沒有掌握計算機及基礎操作技能,缺少足夠的能力輔助提升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水平[4]。
三、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創新的思路和策略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信息時代,“以人為本”依然是圖書資料核心發展理念,始終將滿足廣大讀者主觀需求作為工作的始發點與落腳點,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群體對館藏信息資源的需求;給予人才足夠的尊重,創建出良好的工作及人才發展環境,深度挖掘管理人員的潛質,打造出管理人員各盡其職、和諧共處、協同管理、持續創新的大好局面。管理理念的創新是管理模式改革創新的驅動力。信息時代,圖書資料要追求實現信息化、現代化發展,確立并堅守“以人為本,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基于開放的形式組織書籍資料借閱活動,為廣大閱讀者提供最優質、最周到的服務,真正做到“精、準、細”?!熬?,即圖書服務始終追求精益求精,摒棄粗放化服務模式,使服務工作細致入微,這樣讀者在享受優質服務過程中才會產生更深刻的感觸,給予圖書服務模式高度的肯定和評價?!皽省?,是廣泛推行標準化服務,自始至終要維持信息、數據及文獻傳送的精準度。“細”對應的是圖書館內部各項業務操作、管理、服務的“三細化”。圖書館推行管理工作過程中要高度重視細節性問題,各項服務周到化、精細化,善于站在讀者的視角思考問題,深入推進各項工作流程,持續改善管理及服務模式,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開辟更為寬廣的未來發展空間[5]。
(二)建立健全圖書資料管理制度,落實責任機制
在創新圖書資料數字化管理模式過程中,要以科學且完善的管理組織機構作為基礎,結合現實情況建立健全相配套的管理制度?,F階段,圖書館運營組織機構內管理人員之間年齡差距很大,管理實踐中工作人員溝通不順暢,導致信息共享率差。為了改善以上狀況,圖書館在人員管理上要追求實現“幫帶”的策略,即資質老的人員“幫”年輕管理者及時掌握圖書的管理經驗,年輕管理者要“帶”年紀較大的管理者學習電子計算機技術。圖書館領導結合技術優勢、經驗豐富度及性格特點等為其工作人員安排適宜的崗位,全面提升圖書館工作效率,盡早把圖書館數字化服務整合至既有的管理系統內,明確管理人員職責和任務,以績效為基礎建立獎懲機制,真正落到實處,做到獎罰分明,最大限度地提升職工的工作積極性[6]。
(三)持續完善信息化管理的軟、硬件基礎
1.打造網絡圖書館:現如今,網絡已經充分融合到人們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手機、平臺等為人們隨時隨地進行閱讀創造了便利,各種閱讀App軟件的開發應用,借此方式更有效地拓展了人們的閱讀渠道。建成并科學運營網絡圖書館,能幫助閱讀者不用奔波往返于圖書館就能順利地借書、看書,滿足讀者隨時隨地閱覽電子書籍、材料的主觀需求,這些書籍無需用傳統紙張進行印刷,實現了綠色環保、資源節約的目標。創新圖書資料管理模式時要加大網絡圖書館的建設力度,開發網站、手機App等高新技術,把圖書館的館藏資源轉變成電子文檔,在互聯網上實現集成化,允許廣大用戶結合主觀需求下載資源。
2.ATM借書機:眾所周知,圖書館自身是一個固定的場所,很多閱讀者工作地或者居住地和圖書館相距較遠,可能因路途遙遠或交通不便等而不愿意前往圖書館。為了改善以上狀況,圖書館在創新管理工作模式過程中應加大ATM借書機的應用投放,這些借書機如同ATM取款機一樣具有便捷性,用戶可結合主觀需要借還書籍,一方面為讀者閱讀創造便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全民閱讀素養。圖書館可以嘗試加大這類設備的投資,在商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化的區域布置借書機,定期翻新借書機內部的書籍,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3.檢索空間:過去圖書館檢索空間的檢索功能單一,無法滿足讀者多樣化需求,以致檢索機的使用率長期未見提高。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創新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拓展檢索大廳的檢索功能。圖書館檢索空間能提供書目、電子及網絡源檢索服務,依照不同類型的檢索空間去增加相應的檢索功能。開放式檢索空間可以更為有效提供書目檢索功能,增加了檢索機的使用頻率;封閉式檢索空間能提供上文提及的三大檢索功能,建造學習共享空間;半封閉式檢索空間則提供了書目、館藏電子資源的檢索功能,通過這種方式較好地滿足了廣大讀者在圖書館電子數據庫方面提出的檢索需求。
(四)做好讀者管理工作,推行個性化閱讀服務
提升管理、服務水平是圖書資料管理模式創新追求的終極目標,要持續摸索全新的圖書資料管理模式,提升工作效率,引領服務水平更上一層樓,增加讀者的滿意度。首先,圖書館在建立健全軟、硬件設施的基礎上,要加大移動式服務平臺的投資建設力度,與智能手機相結合,研發移動應用程序,幫助讀者隨時隨地都能運用無線網借閱圖書館館藏資料[7]。其次,持續提升圖書館服務的人性化水平,充分考慮讀者閱讀習慣的差異性,為他們提供多種資源下載方法,比如,為視力障礙者提供聲音資料,盡可能地滿足特殊讀者群體的學習訴求。要精準描述讀者心理偏好,合理地對讀者進行分類,實現對圖書館資源的合理利用。最后,積極摸索公共圖書館的合作、共享和創新發展路徑。例如,唐山市公共圖書館將文旅融合作為契機,選址南湖公園,創建24h自助書房—“智慧書屋”;舉辦“唐山文旅”系列性活動,將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目標,充分整合地方特色資源,塑造品牌文化活動;加大現代信息技術的利用力度,創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服務平臺,拓展服務內容,全面提升服務效能;將“閱百年歷程傳精神力量”設定成主題,對外推出了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與各縣區圖書館聯合創辦市公共圖書館首屆“頌歌獻給黨”演講比賽;組織送書下鄉,文化志愿服務等活動項目??傊?,信息時代下圖書館要實現自主化管理,應積極從讀者的視角分析問題,持續創新管理模式,提升服務的個性化水平,提升讀者的滿意度。
結束語
對于圖書資料管理而言,信息時代的到來是機遇,也是挑戰,創新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這是圖書資料管理未來發展的主流趨勢。圖書館要積極創新管理理念,加大管理制度的完善與落實力度,提升各類信息化管理的硬、軟件基礎,為廣大閱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多措并舉,最大限度地提升圖書資料利用效率,更有效地服務于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孔錚.信息時代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研究[J].文化產業,2022(31):96-98.
[2]李江.論圖書資料管理信息化建設[J].文化產業,2022(25):22-24.
[3]張鳴雨.基于信息化背景的圖書資料管理方法與措施——以河南博物院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42(08):125-126.
[4]賈艷紅.淺析信息化技術在圖書資料管理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21,22(12):57-58.
[5]李英娜.信息時代下圖書資料管理的優化路徑研究[J].傳媒論壇,2021,4(06):139-140.
[6]王菲.圖書資料管理的創新與優化[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1,41(01):115-116+140.
[7]詹永.基于信息技術的圖書資料管理路徑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20(12):108-110.
作者簡介:馮會平(1987— ),女,漢族,河北玉田人,唐山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館員,本科。
研究方向:圖書資料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