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利衡 陳敏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教師能力和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教學內容難度和教學環境是影響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的關鍵因素。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
一、引言
科學實踐活動作為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動手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小學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于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本研究試圖從多角度、多層次探究影響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的因素。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課堂觀察法進行研究。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2022 年版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探究實踐”的重要性,作為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教學中要十分注重學生的探究實踐能力發展,具體實施,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一)以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1. 激發學生興趣和好奇心,通過設計有趣的實驗、探索活動等方式來吸引學生。
2. 引導學生探究,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 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教師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但不要代替學生去完成實踐活動。
4. 鼓勵學生表達,可以通過組織小組討論、匯報展示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表達。
(二)以教促教、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1. 開展教學研究,可以結合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探究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術。
2. 組織集體備課,共同研討科學實踐活動的方案、教材,互相交流和分享。
3. 參與專業培訓,學習更專業的科學知識和教學方法。
4. 觀摩優秀案例,學習其他教師的優秀經驗和教學方法。
5. 實踐反思總結,應該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問題。
(三)以校為點、帶動實踐活動多元化
1. 開設多樣化的科學實踐活動課程,例如自然探索、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等。
2. 結合校內外資源:組織學生參觀科技館、博物館、自然保護區;邀請科學家、工程師等專家來校為學生開展講座;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創新大賽等活動。
3. 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成立科學探究社團、科技制作社團,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實驗探究、科技制作、創新項目等。
4. 開展校際科學實踐活動交流:學校可以與其他學校、地區等開展科學實踐活動的交流與合作,共享資源和經驗。
(四)以探促學、讓學生在活動中樂學、收獲
1. 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以讓學生面臨實際問題的挑戰,從而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創設問題情境。
2. 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應該讓他們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方法來獲取信息和數據,進而發現規律和解決問題。
3. 注重實踐活動的過程:教師應該讓學生親身體驗探究的過程,感受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4. 鼓勵學生交流與分享:教師應該讓他們通過互相交流、討論和分享經驗來拓寬視野,了解其他人的觀點和想法。
5. 注重實踐成果的展示與應用:讓學生通過舉辦展覽、開展應用活動等方式來展示學生的實踐成果。
五、結論
本研究從雙減背景出發,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等方法,深入探討了影響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的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發現,教師能力和教學方法、學生參與度、教學內容難度和教學環境等因素對實踐活動有效性具有顯著影響。在此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提高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有效性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參考文獻:
[1]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策略. (2021).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 教育研究, 10(4), 14-20.
[2] 徐海燕. 淺談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2020).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 8(2), 34-38.
[3] 陳恩泉.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2018).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 5(3), 45-50.
[4] 王勇.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 (2019).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研究, 6(4), 67-7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基于“雙減”背景下的小學科學實踐活動有效開展的研究》(課題批準號:XJK22CJC07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