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將“經營者思維”運用于學校治理,可以促使教職員工基于學校現實和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判斷其行為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品質等方面是否科學、合理,從而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培養教職員工的“經營者思維”,需要激發其主動作為的意識,為他們創造獨當一面的機會,動員并組織他們完成富有挑戰的任務。
關鍵詞:學校治理;經營者思維;團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20-0040-03
收稿日期:2023-08-22
作者簡介:王文英,太倉市高新區第二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不同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會直接影響教師自身的發展,進而影響學校的整體發展。研究教師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行為是學校治理的重要內容。目前,部分教師的工作行為存在被動、機械的特征:或按部就班、等待指令,從不積極主動地行動;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關注跟自己無關的工作;或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盯眼前事。這些行為背后的原因是教師乃至學校管理人員缺乏“經營者思維”。
一、“經營者思維”的內涵與特征
“經營者思維”是企業管理學的術語,指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思考問題、判斷自己行為的合理性、使企業得到更好發展的思維方式。“經營者思維”運用到學校治理中,有相似的含義,也有其特有的內涵。學校治理中的“經營者思維”可以理解為基于學校現實和長遠發展的角度思考問題,判斷個體行為在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辦學品質等方面是否科學、合理,從而促進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一種思維方式。這樣的思維方式,學校管理者需要,一線教師同樣也需要。
“經營者思維”具有三個視角:第一,全局視角。即站在學校全局的角度,思考學校的價值和使命。從“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價值定位,到“如何培養人”的教育行動,都是擁有“經營者思維”的個體關注并經常思考和討論的話題。第二,管理者視角。學校各級領導理應站在管理者的角度,發現學校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思考對策,完善管理策略和措施。一線教師同樣需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完成培養人的任務,怎樣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等問題。第三,自我視角。即無論是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師,都需要立足本職崗位,思考如何創造更大價值,在不斷完善自我的同時,為他人的發展帶去積極影響。
在學校治理中,“經營者思維”具有以下四個特征:一是前瞻性。“經營者思維”是一種既關注當下生存,又著眼于未來發展的思維方式。擁有“經營者思維”的個體,必然會基于當前的表象、趨勢和邏輯,放眼未來,進行推理和分析,并作出合理決策。二是協同性。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每一事物都是整體中的一個成分或環節。培養學生、發展學校,需要協同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力量。三是自燃性。日本的稻盛和夫將人分為自燃型、可燃型和不燃型[1]。自燃型的人是指最先采取行動,將活力和能量分給周圍人的人。具有“經營者思維”的人能自我賦能,面對工作和生活有著由內而發的熱情,而且能把熱情與力量帶給他人,激發整個團隊的活力與智慧。四是創新性。學校教育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個體和不斷變化的環境,唯有在傳承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創新教育教學方式,才能找到適合當下學生特點和時代特征的發展路徑。
二、“經營者思維”在學校治理中的價值
學校治理是基于學校現實和長遠發展而采取的整體性決策、謀劃和推進的行動,是對學校辦學理念、教育實踐和管理方法等持續不斷地進行調節的過程。只有全校上下人人參與,形成合力,才能凝聚起發展的強大力量。
(一)調動各方參與治理的積極性
“經營者思維”強調大局意識,從全局利益和長遠利益的角度思考學校發展的若干問題,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太倉市高新區第二小學自2006年8月起提出“自己的學校自己建”,大到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決策和施行、學校環境的規劃和布置,小至活動主題的擬定、活動過程的策劃等,都由教師集體討論商定。這一治校策略,促成了“自治共同體”的構建,形成了“人人參與治理”的良好局面。
(二)增強教師團隊的凝聚力
擁有“經營者思維”,就意味著教職員工將“學校榮譽”放在首位,將“促進學校發展”作為共同目標。太倉市高新區第二小學是一所政府定點吸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小學,學生來自二十五個省、市、自治區。學校根據生源特點,提出“百川文化”的辦學思路,以“百川競流 浪花朵朵”作為辦學追求,引領學校發展。十多年來,全校上下向著這一目標努力前行,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百川精神。“善于思考、追求真理的獨立精神”“執著向前、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相互尊重、彼此包容的團隊精神”激勵著全體師生不斷突破,學校被人社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三)彰顯學校活力
“經營者思維”以追求更好發展為目標,用于學校治理,也要求全體教職員工探索不止,精進不怠。“百川節”是學校特有的文化節,也是家校合作互動的一個項目。以美食環節為例,家長現場制作美食,學生在攤位前吆喝推銷。為了讓攤位更具特色,家長們常常提前兩個月籌備,試做美食,設計攤位。學生不僅要提前設計“營銷策略”,學做美食,還要接受志愿服務培訓。自2015年舉辦至今,“百川節”完成從“美食節”到“文化節”,再到“育人節”的蛻變,成為激勵學生養成好習慣、參與志愿活動、遵守文明禮儀、掌握勞動技能的有效活動,也提升了教師、家長和學生參與學校治理的積極性。
三、“經營者思維”在學校治理中的應用路徑
“經營者思維”不是管理者的“特權”,凡事事以集體為重,時時為學校發展出力,處處愿為學校發展思慮,都可視作“經營者思維”的表現。而所有人都凝心聚力朝向一個目標,學校發展必然邁入快車道。
(一)激發教職員工主動作為的意識
主動作為的意識和行動是“經營者”的必備素養。激發教職員工主動作為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計劃在先。工作開展前要確立目標、路徑、措施、階段安排等。學校給全體教職工安排的寒暑假的必修功課之一是做計劃,為新學期的個人規劃與教育教學工作做規劃,包括研究什么主題、帶班需做哪些改進、教研課執教什么內容等,都需要進行必要的準備。二是思考在前。面對任務,不是等待指令,而是主動思考應該怎么去做。學校有一個約定成俗的慣例,會議前每個人對議題需有充分的思考,開會討論時分享各人的思考,然后從中擇優,確定方案。因此,遇事先自行考慮成為教師的工作常態。三是行動在線。“經營者思維”不是停留在頭腦中的思維活動,而是強調將計劃和思考付諸行動,用行動去檢閱計劃。比如,為了錘煉教師的口頭表達能力,學校成立“百川講壇”,教師以講故事、主題演講、分組辯論、沙龍分享等方式進行自我展示。“百川講壇”經過13次升級迭代,共組織了370期,成為學校教師培訓的品牌項目,提升了教師的思維能力。
(二)為教職員工創造獨當一面的機會
企業管理中的“阿米巴經營”,可以簡單理解為將一個大的組織細分為相對獨立的小集體,組織內部選拔出阿米巴領導來領導各自的小集體,各小集體自行制定計劃,依靠集體成員的智慧努力完成目標。這樣的做法成功激發了每個員工的工作熱情,讓每一個員工成為經營者。這一經營手法運用到學校治理中,即創造機會,讓每一個教職員工成為管理者。首先,學校需要提供管理平臺,讓教職員工有機會參與管理。多年前,太倉市高新區第二小學就以“項目承包”的方式,將紅領巾電視臺、學校環境設計、開放式閱覽室、《百川故事》編輯部、學校視頻號推送等工作以項目的方式“承包”給有一技之長的教師。學校給每個項目撥付一定的經費,在遵守財務制度的前提下,項目負責人可自由支配。學期末,學校根據工作完成情況再予以一定的獎勵。此舉極大激發了教師的潛能,學校涌現出一位位“能人”,為學校各條線的高質量運行提供了保障。其次,學校需要構建支持系統。學校要信任教職員工,充分授權,不隨意插手;教職員工遇到困難,學校點撥相助而不大包大攬;教職員工取得進展,學校要及時肯定。學校要給教職員工充分施展拳腳的機會,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讓他們始終擁有前行的動力和勇氣。
(三)組織教職員工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學校教育和企業經營一樣,如果一成不變、貪圖安逸,就會失去辦學特色,影響辦學品質的提升。學校全體教職員工要順應時代發展,保持思考與探索的熱情,做好接受挑戰的準備。首先,要理解新事物并積極嘗試。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教育實踐中也涌現了一批新探索,如個人定制學習、混合學習、項目化學習、主題式學習、自適應學習技術等等。這些都是新課標頒布后變革教育教學方式的重要概念和策略,學校要適時組織教師討論并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嘗試。其次,要學習新技術并及時運用。隨著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變革的需求顯得越來越迫切。如何應用大數據科學地評價學生學習、通過評價系統記錄學生的成長歷程、借助新技術落實“雙減”要求、通過媒體更好地服務學生學習,都是教育面臨的挑戰。為此,學校要及時組織相關培訓,讓教師接觸并逐步掌握新技術。最后,要迎接新任務并積極探索。面對新任務,教師需要查閱資料,學習思考,商量對策。
新事物、新技術、新任務,是撬動教師們主動學習、實踐探究的重要抓手,也是促成“經營者思維”形成的有效路徑。以“經營者思維”的理念推進學校治理能力提升,必定會在促進學校發展、幫助教師成長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稻盛和夫.干法[M].曹岫云,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50-52.
責任編輯: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