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齋晗??納敏
[摘要] 藝體特長生錄取機制是一種選拔藝體專業素養突出的學生,貫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積極措施,同時也給具有一定藝體專業潛能的普通高中生開辟了一條新的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筆者以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第一中學藝體特長班為例,就藝體特長班級管理方法、發展方向等方面進行探討,試圖為少數民族地區普高學校學生多樣化發展獻計獻策。
[關鍵詞] 藝體特長班;班級管理;發展方向
一、學校藝體特長生培養層面
(一)學校層面
個舊市第一中學創辦于1938年,歷史悠久、底蘊深厚。1957年、1963年、1980年三次被云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中學,1999年晉升為云南省首批一級一等完全中學,歷史上曾先后培養過9名云南省高考狀元。作為曾經的狀元搖籃,是首批“紅河州名校”。自2016年紅河州高中教育政策改革后,學校生源質量嚴重下滑,學校秉承“等不是辦法,干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以不比生源比進步的志氣和干勁,為適應新形勢、新變化,為學生多路徑發展尋路子,加大了對藝體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
(二)學生層面
藝體特長生的培養在個舊市第一中學的發展過程中一直都存在,只是過去生源質量較好時呈現的是分散化、個體化和少數化的特點,而今生源結構發生變化后,學生個性化需求明顯,呈現出聚集化、多樣化和強烈化的特點。在此背景下,為順應學校發展與學生需求,學校在2020年8月組建了首屆藝體特長班,并延續至今。
二、學校藝體特長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性質”不同,班級管理挑戰大
就個舊市第一中學藝體特長班來看,班級學生存在正式生和擇校生兩種類別,且以擇校生居多。擇校生大多在義務教育階段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規則意識,進入高中后,常出現違反校規校紀現象,且藝體特長生本就具有活躍好動、自我意識強等特點,管理任務艱巨。
(二)學情復雜,班級管理難度大
學生“性質”不同,學情必然不同。在個舊市第一中學藝體特長班中,大部分學生均是“半路出家”,以非特長生身份進校,甚至專業零基礎,或是有一定的專業、文化基礎,相對而言文弱專強或文強專弱。復雜的學情,對班級教育教學的開展與管理來說,難度都是巨大的。
(三)文化、專業難平衡,班級管理不順暢
對藝體特長生培養,要采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做法,在抓專業的同時不放棄文化課的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文化與專業的教學時間很難做到合理平衡。個舊市第一中學藝體特長班在高二學年采用“n+2”原則,即在完成文化教學的同時,每天下午最后兩節課均為固定專業課訓練時間。在高三學年,除體育特長生外,美術和藝術類學生均按照自我意愿自行選擇外出專業集訓時間。最終專業考試結束,回校備考時發現,文化課基礎已蕩然無存。
(四)專業方向不明確,班級管理不穩定
個舊市第一中學一直以來都沒有專項藝體招生計劃,因此藝體特長班學生并非是以相關專業特長生的身份進校,而是在高一學年結束后,根據學校發展實際和學生備考需求組建。這帶來的一大隱患就是學生選擇藝體的意愿不確定,學生專業方向的選擇不明確,從而給班級管理帶來不穩定因素。
三、學校藝體特長班班級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生涯規劃顯個性,強化學習內驅力
高中是學生明確未來職業及其發展方向的重要階段,特別是有走藝體特長道路意向的學生,應在這一時期以生涯規劃課為依托,從興趣特長、性格特點、發展愿景等方面進行自我主觀剖析,明確自己“想做什么”。但“想”不等于“能”,還需充分考慮個人能力空間、家庭經濟條件、職業發展前景、地區就業環境等客觀因素,為自己的發展做好定位,明確自己“能做什么”,最終做出科學理性的正確選擇,避免盲從或走懵懂式彎路。此外,在確定藝體專業方向后,教師需指導學生了解對口專業方向興趣學校招生計劃、專業水平要求、文化課歷年錄取線等信息,為藝體特長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指明方向,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親其師而信其道,抓好班風是正道
藝體特長班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個性特點較鮮明,抓好班風就成了班級管理的關鍵,這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彼此信任。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尊重學生個體的多樣性,多些“我們”而非“你們”,讓學生感受到彼此“命運共同體”的關系;多些善意的相信而非藝體特長生“成績差”“違規違紀多”等標簽式的猜忌,讓學生感受到被信任的力量與溫暖;多些“小秘密”式的傾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理解與尊重;多些“這事你來”,讓班級事事有人做,讓學生人人有事做,從而感受到責任的力量。二是大問題要小說,小問題要大說。藝體特長班學生個性張揚、崇尚自由,要認識到班級管理中問題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遇到大問題時,只要學生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并承擔了相應后果,就可一筆帶過,切勿“為你著想”或“你應該”式的“碎碎念”;遇到影響班級氛圍的小問題,要善于由虛設的隔壁班學生向班級存在的問題延伸,往大的方向說,強調問題的嚴重性和細節的重要性。
(三)巧花心思聚人心,注重儀式匯力量
一個班級,首先是一個集體,如果說班級管理中班風是關鍵,那么增強班級凝聚力就是抓好班風建設的重要途徑。一個凝聚力強的班級,學生集體榮譽感強,自我管理的意識就會更強。作為藝體特長班班主任,要多花心思,關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一些“別有用心”的活動。例如,抓住運動會、藝體節等難得的學校活動展示機會,引導學生群策群力,各抒己見,帶領學生齊心協力,勇爭第一,以活動聚人心;統計班級學生及科任教師生日,對應的時間由同桌和科代表送上美術生代表班集體手繪的祝福卡片,抑或藝術類學生表演專業相關節目;學期末,進行班級頒獎典禮,由傳媒學生策劃主持,設置多種不同的、覆蓋面廣的、充滿趣味性的獎項,進行精神肯定;設置學年班級“自由日”,征集學生意見,集中表決,給予適當滿足;開展班級不記名吐槽大會,疏解學生情緒的同時,了解班級學生的真實情況;寒暑假、國慶等假期,布置諸如看一部電影、拍一張風景照、做一道拿手菜、學唱一首歌、發一條朋友圈等個性化班級作業,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分享。
(四)細化分層明目標,師生堅守共奮進
藝體特長班學生專業方向與水平不同,文化課上線要求不同,學生文化基礎不同。備考過程中,藝體特長班文化課教學要與普通班級有明顯區別,課程的設置、計劃要與班情相符,這就需要教研組群策群力,獻計獻策,做好“智慧錦囊”;而科任教師在備好課、上好課的基礎上,要舍得花時間“守”,特別是專業課考試結束后,在一百多天的沖刺時間里,要“守”好課堂效率,“守”好基礎記憶,“守”好鞏固練習……作為藝體特長班班主任,在“守”好班風、做好師生溝通的基礎上,要根據學生專業方向及其文化要求,依托藝體專業課教師反饋的學生專業水平與實際情況,進行細化分層,明確重點院校、一本院校、公辦本科院校、本科院校等詳細目標,進行各層次學生文化課達標學科貢獻值任務分解,讓師生心里有目標,眼里有計劃,促使行動有落實。
四、學校藝體特長生培養發展方向
(一)貫通早培體系,構建選拔機制
在藝體特長生培養體系中,高中階段因發展需求而介入、選擇、備考明顯是滯后的,沖擊高層次、高水平院校的概率不大,個人未來職業發展也會有所局限,因為藝體類專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技術性,“速成”教育是在批量“制造”,而非“創造”符合社會與個人發展需求的專業化人才。藝體特長生的專業化培養與發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各類學校解放思想、多措并舉,貫通早培體系,建構選拔機制。所謂早培,是一種針對在某方面有突出特長的學生進行選拔,挖掘其潛力的早期培養模式。幼、小、初、高的一體化早培銜接各有側重,幼兒園階段側重于嘗試與感知,小學階段側重于興趣與認知,初中階段側重于選擇與固基,高中階段側重于專業與發展。體系化的培養模式,既有利于學生及其家長在教師的指導下,盡早結合自我實際做出正確選擇,并在成長過程中分解階段任務要求,逐步落實,從而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也有利于高中學校做好藝體專業“苗子”選拔,完善“一生一策”培養方案,從而在藝體特長生培養道路上走得更穩。
(二)重視生涯規劃,做好選科指導
2022年秋季學期,云南省正式啟動新高考模式,即“3+1+2”的選科走班模式。與傳統“3+X”模式相比,新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固定搭配,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文理分科的弊端,使得原本兩種組合方式拓展為12種,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了更廣闊的選擇空間。依據云南省發布的《關于公布2025年擬在滇招生普通高等學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通知》,全國各院校藝體類相關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95%以上的選考科目要求均為“不提科目要求”,但“原始成績+賦分成績”的計入方式有變化,僅憑“絕對分數高低”“喜好”選擇未必正確,組合位次的理性分析才能將“利益”最大化。與純文化考生不同,藝體特長生專業方向明確,對于選物理還是歷史,筆者認為具備沖擊藝體名校能力的考生,首選物理;中分段的學生,物理和歷史成績差異不大,選物理上好學校的概率較大,二者差異較大,則選歷史;低分段的考生,具體參考兩個學科的提升空間來選擇。剩余四選二,則在二選一的基礎上,進行學科組合優化,但因學科底層思維邏輯的一致性特點,要盡量避免出現諸如“歷史、化學、生物”一類的“文理反選”現象。
(三)給予大力支持,優化資源配置
1.加大重視力度,在“政策”上給予支持
在非傳統專業藝體高中學校,藝體特長生多是少數群體,藝體特長班多是個別班級,其高考成績的貢獻值卻不亞于普通純文化班級,甚至在生源質量較差的情況下,重點院校的突破往往也來自藝體特長班。然而,因藝體特長生的“復雜性”,導致社會、家長,乃至文化課教師對其存在偏見,認可度不高,這就需要學校在班級建設、專業規劃等頂層設計上加大重視力度,在藝體特長班班級考核與獎勵、教師職稱評聘、評先推優等方面有所“政策”傾斜,多舉措落實藝體特長班建設的高水平,讓教師安心。
2.完善師資配備,加大專業教師培訓力度
在非傳統專業藝體高中學校,藝體因不是傳統高考課程,受重視程度不高,以致學校相關專業教師儲備不足,且一線藝體教師與藝體專業特長考試相脫節,整體專業素養不高,這就導致多數藝體特長生在高三上學期選擇花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外出進行為期半年的專業集訓。為滿足學生在校就可安心上好專業課,強化文化課,需要一線藝體專業教師走出既有舒適圈,更新教育理念,緊跟發展方向,學習新知識,創造新課堂。學校針對體育、美術、音樂、傳媒等大專業方向,細化專業小方向,多渠道補足相關專業課教師,多形式量化考核專業課程教學。同時,多舉措、多途徑解決實際課程設置困難,保證學生專業課訓練時間與強度,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在專業實力上讓家長放心。
總之,藝體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途徑,也是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找尋的一條道路。普通高中學校只有準確把握新時代藝體人才培育的新要求,才能真正跨越藝體人才培育的窠臼,培養適應新時代發展需要、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藝體新人。
[參考文獻]
[1]譚艷華.淺談藝體特長班班級管理[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21(07).
[2]趙英杰.淺談藝體特長班的班級管理[J].甘肅教育,2020(10).
[3]蔡仲穎.“六接”管理構建“特色化”班級建設——以建筑裝飾設計專業為例[J].山西青年,2022(12).
馬齋晗 納 敏?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個舊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