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軒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廣大一線教師不斷探尋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應運而生,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其協作意識,運用集體的力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文章通過兩個教學片段總結出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主要存在如下問題:選擇的合作內容不恰當、合作學習時分組過于隨意、組內成員分工不明確、小組評價制度不完善等,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措施: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合理選擇合作內容、捕捉合作時機、完善合作評價機制等.
【關鍵詞】初中數學;合作學習;問題;應對措施
21世紀是一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激烈,而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想要在某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離不開團隊的力量.因此,中學階段的教學應尤其關注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交流的方式,將不同的知識、方法與思想交織在一起,共同進步,協同發展.然而,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仍存在一些不足,筆者對此進行了研究,分享給大家.
一、實例觀察與分析
片段一:一位教師在執教“平行四邊形”的復習課時,設計了三個練習供學生合作交流,觀察發現各組交流情況各有特色:第一組,組內3人的認知處于同一階段,合作時為誰作為小組代表發言而爭執;第二組,組內成員4人,其中有一名學生思維敏捷,快速完成了解題,教師設計的三個練習都沒有難倒他,組內其他成員沒有經過思考與討論就直接將答案抄下來;第三組,組內4人認知水平都不高,對其中一個問題初步討論無果后就開始自由說話,放棄對問題的探索.

步驟五 各組代表展示合作成果,分享經驗,教師組織學生總結合作全程,進行解題方法的提煉.
分析:片段一的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有:(1)在分組上并沒有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基本原則,分組缺乏科學性,導致合作流于形式;②組內成員分工不明確,無法達到培養合作技能的目的;③教師指導不夠深入,師生缺乏溝通.
片段二中雖然教師提供了明確、具體的合作方式,使得整個合作學習組織有條理,內容與方法較明確,但過于頻繁的交流讓合作很難真正落實到位,學生的思維一直在就題論題上,無法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二、常見問題總結
通過對現實教學中合作學習情況的調查,結合對以上兩個典型教學片段的分析,筆者認為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選擇的合作內容不恰當
合作學習雖好,但并非所有問題都適合用合作學習方式解決.合作學習隸屬于教學模式的一種,卻不是唯一的,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根據學情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來開展合作學習,切忌為了合作學習而毫無針對性地濫用合作學習,不恰當的合作模式會導致合作學習流于形式,讓學生無法達成應有的目標.
(二)合作學習時分組過于隨意
任何教學模式的實施都要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同樣,小組合作學習也要從學情出發,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認知水平與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調查發現,一些合作失敗的課堂,往往是因為教師分組過于隨意,有些教師為了圖方便,就將前后桌設為一組,也有教師直接按照成績或花名冊上的名單進行分組,完全忽略了學生的特長、性格、能力水平等因素,導致各組學生能力差異較大,無法進行“公正、公平”的合作與交流.
(三)組內成員分工不明確
合作學習需要有明確的計劃與實施策略,然而,有些學生領到學習任務后,并不知道自己需要完成什么,以至于整個合作過程都處于迷茫的狀態,有些小組只有個別學生完成了整個合作任務,其他學生干脆坐享其成,這也是導致學生無法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的重要因素.
(四)小組評價制度不完善
完善評價制度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內容包含了組內每名成員的表現、合作成效等.然而,當前有些教師完全忽略了評價這部分工作,當學生呈現出正確結論后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其已經掌握了教學內容,已經達到了教學目的.殊不知,合理的評價往往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合作熱情,增強學生合作的積極性,讓學生對自身行為產生客觀的認識.
三、應對措施
(一)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是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教師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性格特征、學習習慣等差異,組建“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學習小組,能有效發揮學生的潛能,實現學生間的優勢互補,為更好地攻克難題服務.
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一名成員都要發揮其相應的作用.拿四人小組來說,教師可為每一名成員編號,分別賦予他們組織者、匯報員、控制員、糾錯員等職責,讓每名學生都能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成效.
(二)合作內容的選擇
并非所有的問題都適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教師在合作內容的選擇上應把好關,具體可從如下幾點出發:
1.將教學重點作為合作內容
教學重點是一節課的核心,也是容易使學生出現思維卡頓的內容,尤其是新課標引領下的數學教學,要求學生對教學重點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這就需要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互相啟發,在思維的交流與碰撞中攻克教學重點與難點.如“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有多種類型,是課堂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師就可以將這部分內容設定為小組合作探究的內容.
2.將個人難以完成的任務設定為合作內容
教學中常會遇到一些個人難以解決的任務,如測量旗桿或教學樓的高度等,就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各組進行分工合作,每名學生擔任不一樣的角色,再通過協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班級交流時,會發現各組學生所采取的測量方法各異,這無疑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發散了思維,最后可從多種測量方法中篩選出更便捷、合理的方法,如影長測量法、相似測量法、銳角三角函數法等.整個合作過程對組內成員的配合度有較高要求,對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大有裨益,因此這是一個上好的合作素材.
3.將探索性內容設定為合作主題
數學學習離不開探索,一些探索性強的內容需要學生協作才能更好地掌握.同樣,高質量的探索性問題常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探索發現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有利于積累學習經驗.
例1 求證:若順次連接任意四邊形各條邊的中點,可獲得一個平行四邊形.
此為一道典型的探索性問題,大部分學生拿到本題后,將問題轉化為:如圖1,已知四邊形ABCD,點E,F,M,N分別為四條邊的中點,求證四邊形EFMN為一個平行四邊形.
探索1 如果改變四邊形ABCD的形狀,那么每條邊中點連接而成的四邊形的形狀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深入探索會發現當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與BD相等時,各邊中點連接而成的四邊形EFMN為一個矩形.
探索2 其他條件不變,若四邊形的對角線AC與BD垂直,那么四邊形EFMN為一個菱形.
探索3 同等條件下,四邊形對角線AC與BD垂直且相等,那么連接各邊中點得到的四邊形EFMN為一個正方形.
觀察此例,發現將具有探索價值的問題作為合作交流的內容,不僅進一步深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協作能力與創新意識.
4.將開放性問題設定為合作內容
為了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教師可將一些具有不確定性的開放性問題設置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充分發散思維,提高合作成效.
例2 如下表,此為某租賃公司大巴車的載客量及租金情況.
問題:(1)若某中學準備帶438名學生出去春游,需要租幾輛車?
(2)請給出最優的租車方案.
表格提供了大量有用的信息,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表格所呈現的信息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使處于不同思維水平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進行交流,從真正意義上提高了思維水平與探索能力.
(三)合作時機的選擇
1.強化記憶時
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定理、法則等,雖說教師已經帶領學生經歷了這些內容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但有些學生仍需進一步完善對定義的理解,才能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教師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交流、互相背誦,可達到較好的成效.如垂徑定理、乘法公式等,組內成員互相背誦檢查,可有效提高記憶效果.
2.鞏固訓練時
結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人的記憶遵循一定的規律,即使當時記得很牢固的知識,過一段時間也會出現遺忘,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強化學生的記憶,課堂中常出現技能型的訓練內容,小組合作學習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方法.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知識的學習就可選擇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進行,組內成員通過交流提高認知程度,為知識的應用奠定基礎.
(四)完善合作評價機制
合作學習并非獲得結論就結束,而應有配套的評價機制,如對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交流結果以及解題效率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讓學生在激勵性評價中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與協作能力.教師也可通過積分評價的方式對各組進行評價,并對表現較好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獎勵,從真正意義上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結 語
總之,當前初中數學課堂中的合作學習仍存在一些問題.一線數學教師應擁有一雙慧眼,嘗試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發現這些問題,并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積極開展合作學習,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選擇合適的合作學習內容及時機,不斷完善合作評價機制,以從真正意義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云舟,楊金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11):50-52.
[2]修麗榮.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新課程,2021(45):108.
[3]陳建平.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分析[J].學周刊,2021(32):153-154.
[4]吳瓊.基于小組合作學習視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策略分析[J].教育界,2020(25):46-47.
[5]張長宏.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6):79.
[6]田家慶.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8(46):125-126.
[7]黃兆蘭.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研究[J].教育界(基礎教育),2018(10):105-106.
[8]凌群豐.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5(14):164-165.
[9]唐懷萍,都日娜.探究小組合作下初中數學糾錯能力實施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7):86.
[10]李庾南.數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