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蘊,張雪霞,王連艷,楊京楠
(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四川 綿陽 621000)
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是將網絡課堂與實體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我國學者于2019 年前后開始探索其在高校公共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1]。近幾年,隨著直播教學的發展,該模式在多個院校得以采用[2-3]。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讓無法到教室參加授課的學生通過課堂實況直播的方式,與在教室上課的學生同步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既能節約師生課后補課時間,又能讓上網課的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課堂教學,不至于出現“落單”心理,對維持正常教學秩序有著積極作用。然而線上教學不同于線下教學,尤其是理實一體化課程,如何設計線上線下同步融合式教學活動成為教學實施的難題之一。
護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是一門融合了護理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性較強的理實一體化人文類護理專業課程,應用范圍廣,學科跨度大,教與學的難度均較大。本文對該課程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研究,并根據現狀及問題提出相應對策,以期對未來信息化教學及學生學習有所啟示。
2022 年9 月,采用整群抽樣法選擇我校2019 級高職護理與助產專業、2021 級普通大專助產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在護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課程伊始發放一般情況調查問卷,在教學結束后發放課程滿意度問卷、課程評價問卷。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自愿填寫。
護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課程為理實一體化課程,安排了16 個教學周,共32 學時,其中理論課18 學時,實訓課14 學時。課程教學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為主要手段,將絕大部分知識性內容放在學堂在線平臺供學生預習,在線下圍繞理論知識開展實訓項目。課程所使用的線上教學平臺有學堂在線、雨課堂、騰訊會議、課堂派。課程設計基于OBE(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以實訓項目為依托、學習成果為目標,通過理論學習結合項目實訓來提升學生的健康教育能力。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設計見表1。
18 學時的理論課中14 學時為理論教學,4 學時為臨床兼職護理教師分享臨床健康教育實踐現況,全部通過線上教學完成。線上教學包括預習、講授、課后作業3 個環節。(1)課前預習采用慕課教學法,所學視頻是授課教師團隊在學堂在線開發的配套課程資源[4],學習完成后,學生在線完成10~20 道相應的測試題;(2)課中采用雨課堂+ 騰訊會議直播方式,運用思維導圖展示、梳理、講解慕課視頻中的重要理論知識點,并運用雨課堂的在線答題、在線發起課堂討論、開麥回答、彈幕等功能實現翻轉課堂教學;(3) 課后給學生以實訓任務形式布置相應的項目作業,以小組形式完成并提交項目設計。
14 學時的實訓課采用線下面授+ 線上直播同步教學模式,包括課堂展示與答辯、修改并提交最終作品兩個環節。學生在課堂上展示與匯報設計的作品,線上與線下上課的學生均以提問、答辯方式參與教學,線下小組代表現場進行互評,教師進行作品點評。課后學生自行修改并提交作品終稿至課堂派,教師通過在線批閱方式進行評分。
本次調查所有問卷均通過問卷星匿名發放,在規定時間內讓學生自愿填寫,統一回收。
(1)一般情況調查問卷:采用自制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專業、年級等。(2)課程教學滿意度評價問卷:采用自制問卷,內容包括課程(整體、學堂在線、同步融合式教學、面授內容)滿意度、喜歡的授課方式、對線上教學的評價、對線上線下同步融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認為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因素、認為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課程內容、最喜歡的實訓項目等。(3)課程評價問卷:采用陳井芳[5]漢化的課程評價問卷(Course Valuing Inventory,CVI),包含課程價值、內容學習、個人學習、行為學習4 個維度36 個條目,每個維度9 個條目。采用4 級評分法,完全不贊同=1 分,不贊同=2 分,贊同=3 分,非常贊同=4 分,滿分144 分。問卷Cronbach's α 系數為0.937。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并借鑒德爾菲法中專家評分協調程度的指標計算變異系數(CV),評價學生評分的內部意見差異,以變異系數>25%作為學生評分意見差異大的標準。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納入研究對象445 名,回收一般情況調查問卷315份,學生參與率為70.79%。學生平均年齡為(18.66±1.25)歲;男生31 名(9.84%),女生284 名(90.16%);獨生子女76 名(24.13%);來自單親或離異家庭的有59 名(18.73%);擔任班干部的有78 名(24.76%);擁有自己專屬網課工具如手機、iPad 等的有308 名(97.78%);有自己的房間以保證居家學習時不受打擾的有237 名(75.24%)。回收課程教學滿意度評價問卷及課程評價問卷各359 份,學生參與率為80.67%。學生平均年齡為(18.74±0.97)歲;男生40 名(11.14%),女生319 名(88.86%)。
以非常滿意和滿意為學生對滿意的評價標準,學生對課程的整體滿意度達84.40%,對學堂在線課程的滿意度達83.56%,對同步融合式教學的滿意度達81.34%,均接近對線下面授的滿意度(84.68%)。以非常滿意=4、滿意=3、一般=2、不滿意=1 進行賦值,計算均數、標準差及變異系數,學生評分均在3.2 左右,且變異系數均<25%,說明學生內部意見一致。參與評價的359名學生中,146 名(40.67%)最喜歡本課程采用線下授課方式,僅54 名(15.04%)選擇本課程所采用的線上錄播預習+ 線下面授并直播模式(見表2)。

表2 學生最喜歡的授課方式排序(n=359)Table 2 Sorting of students' favorite teaching methods(n=359)
調查學生對線上教學、線上線下同步融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以非常認同=4、認同=3、一般=2、不認同=1 進行賦值,計算均數、標準差及變異系數。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評價均較高,得分均>3 分,且變異系數均<25%,說明學生內部意見一致(見表3)。但在對線上線下同步融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中,學生對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效果是否一樣產生了較大分歧,該條目均分<3 分且變異系數>30%;在線上學習的學生與線下學習的學生及教師的互動方面的意見也不一致,變異系數均>25%(見表4)。調查中,學生認為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沒有學習氛圍,占43.45%(見表5)。

表3 學生對線上教學的評價(n=359)Table 3 Students' evaluation on online teaching(n=359)

表4 學生對線上線下同步融合式教學效果的評價(n=359)Table 4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and offline synchronous integration teaching(n=359)

表5 學生認為影響線上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Table 5 Main factors that students think affect the effect of onlinelearning
我校在2020 年、2021 年同專業同學歷層次學生護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課程教學中,分別采用純面授教學模式(n=567)和混合式教學模式(n=412),教學后均采用課程評價問卷對學生進行了教學效果調查。同時,2021 年還利用自制問卷對學生進行了教學滿意度、認為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課程內容、最喜歡的實訓項目等調查。
比較純面授教學、混合式教學、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課程評價問卷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同時,比較學生對混合式教學模式、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的滿意度評分,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7)。表明3 種教學模式對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及教學滿意度基本無影響。
表6 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課程評價問卷得分比較(±s)Table 6 Comparison of students' cours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s)

表6 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課程評價問卷得分比較(±s)Table 6 Comparison of students' cours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s)
年份 教學模式純面授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n 內容學習個人學習2020 2021 2022 567 412 359課程價值26.52±3.28 27.41±4.33 27.01±5.67 27.12±3.68 25.92±3.82 26.02±5.27 26.05±3.26 26.67±3.58 26.76±5.33行為學習26.12±3.69 25.01±4.11 25.46±5.44總分105.88±12.55 105.01±14.15 105.26±19.90 F P 0.77 0.46 1.25 0.29 0.74 0.48 0.85 0.43 0.17 0.85
表 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教學滿意度評分比較(±s)Table 7 Comparison of students' teaching satisfaction scor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s)

表6 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課程評價問卷得分比較(±s)Table 6 Comparison of students' course evaluation questionnaire scor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s)
教學模式 n 412 359混合式教學模式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t P課程整體滿意度3.19±0.66 3.21±0.72- 0.50 0.62學堂在線課程滿意度 面授內容滿意度3.23±0.67 3.22±0.72 0.20 0.84 3.15±0.69 3.19±0.71- 0.81 0.42
混合式教學與同步融合式教學中,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課程內容分別是“健康相關行為與健康教育模式”和“健康教育程序與健康教育處方”(見表8),最喜歡的實訓項目分別是案例表演和健康教育小講座的開展(見表9)。

表8 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課程內容排序Table 8 Ranking of course content that students consider to be the most helpful to themselve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表9 不同教學模式下學生最喜歡的實訓項目排序Table 9 Sorting of students' favorite training projects unde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ls
疫情防控期間全國高校經歷過多次線上教學,許多教師對線上教學效果非常擔憂,認為難以達到面授的教學效果。本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最希望本課程采用的授課方式是純面授,占比達40.67%,說明學生更傾向于線下面對面授課。雖然如此,但從表6、7 可以看出,不同教學模式對學生對課程的評價及滿意度沒有影響;從課程結束后的總結中也發現,3 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測驗習題正確率、實訓項目完成率、作業完成情況、期末考試通過率等均保持一致。2022 年約80%的學生認同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在課程回訪意見中表示“因為能無限次回放,在任何時候重聽重學,更有助于學習”“能夠幫助無法面授的同學跟上教學進度”,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線上教學的時空優勢。提示線上教學中可以通過對課程內容與實訓項目的設計,達到與面授相同的教學效果。
雖然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對學生課程知識學習與技能掌握的影響有限,但對學生素養培養有一定影響。學生在課程回訪意見中表示“直播教學、學堂在線等慕課學習對于知識性教學內容影響不大”“這種教學形式對職業素養的提高、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技能技術的學習有較大影響”。說明有的學生只在意知識學習,而有的學生還關注在課程中情感、素養的培養,這可能也是學生對“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效果一樣”一項評分變異系數高、產生較大分歧的原因之一。在學生專業課學習中,知識與技能只是課程內容的一部分,職業素養、價值觀、職業觀等的培養也是教學目標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踐,還要通過實體課堂以榜樣的力量影響學生,提高其對學科知識、專業高度甚至職業形象的認知,這種隱性教育在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對未來學生從事專業工作、提高職業認同等有深遠影響[6]。提示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者,更應將“教”與“育”相結合,而單純依靠線上教學可以實現“教”的目的,卻難以達到“育”的高度。
在教育部對在線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政策的推動下,線上教學平臺與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本次調查發現,97.78%的學生擁有自己專屬網課工具如手機、iPad 等,75.24%的學生有自己的房間以保證居家學習不受打擾,占比較高。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家長對學習的普遍重視,學生已基本具備網絡學習的硬件與環境,但這不代表能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高達43.45%的學生認為線上學習最大的影響因素是家庭沒有學習氛圍。學生在回訪意見中表示“不適應居家學習是網課學習的難點”“居家學習沒有同學的學習行為作為參照”“家庭的環境應該是玩耍與放松的,無法營造學習氛圍”。這些因素導致學生在進行線上聽課、完成作業等自主學習時難以進入學習狀態從而影響學習效果,與李悔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王君[8]的研究也表明自我感知是影響學習者在線學習滿意度的主要原因。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發現,學生對線上教學的積極性普遍偏低,在進行課堂提問等環節需要學生上麥互動時,總有學生難以保證周圍環境安靜,尤其是來自邊遠山區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家長認為只要沒返校就不是在學習,這些學生對線下授課的愿望最為強烈。雖然直播或錄播網課均有不限次數回放功能,但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廣大農村或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及家長對學習的認識可能僅停留在面授層面,導致網絡資源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發揮。從這個角度來說,持續的線上教學可能會造成一種新的教育不公平。直播、慕課等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地區經濟、教育發展不平衡所產生的教育不公平現象[9],提升了教學效率[10],但這種模式暫時不能替代教師面對面講授。課程組教師在教學中也發現,當學生在學校寢室進行線上學習時,無論出勤、直播時教學活動參與度還是線上實訓參與積極性等,均好于居家學習階段。學生的意見反饋也表示“在校有同學、同伴的行為參照,比家庭更容易營造學習氛圍”。說明線上教學形式并不是影響學習效果的根本原因,怎樣營造居家學習氛圍可能是關鍵因素。
很多學校認為線上教學時只要教師打開攝像頭,就可以解決教師形象方面的問題。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無法看到教師的臉及肢體動作”對線上學習效果的影響較小,學生仍希望通過實體課堂來接觸教師,這與中小學線上教學調查結果不一樣[11]。中小學生作為未成年人,其學習習慣、學習思維等均未達到成人狀態,在學習中更需要教師與家長的持續監督,教師打開攝像頭等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學生學習。除此以外,中小學主科教師基本上保持不變,師生之間的熟悉程度、了解程度更勝于高校,打開攝像頭授課對師生而言更有親近感。而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基本上每門課都會更換教師,師生在課前并不熟悉,學習更多依靠學生的主動與自律。加之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網絡條件參差不齊,打開攝像頭等可能會對部分學生的硬件設備、網絡速度等帶來新的問題。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打開攝像頭教學會造成部分學生因網速問題無法進入課堂或手機等硬件設備死機,而網速延遲、卡頓等也是造成線上教學效果不佳的因素之一[12]。因此,應根據課程教學需求與學生情況來綜合判斷是否需要打開攝像頭,不必“一刀切”地認為線上教學必須這樣才能保障教學效果,更不能妄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替代線下授課,影響學生對教師職業形象、教學反饋等的認知。
本研究可以看出學生從整體上是接受線上教學的,但具體到學生認為對自己幫助最大的課程內容及最喜歡的實訓項目,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與混合式教學模式還是有一定差異。
護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課程中教學難度最大的章節是“健康相關行為理論”,這部分內容能為護理專業學生奠定行為分析與需求分析的重要理論基礎,章節學習效果是判斷學生具有健康教育核心能力還是低水平健康宣教能力的重要標準。但由于理論抽象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直以來是教學的難點。在線下授課占比較高(約占50%的課時)的混合式教學中,學生在課前利用學堂在線進行充分預習,教師在線下通過翻轉課堂、小組討論、敘事教學等多樣化教學方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一教學難度最大的章節反而學生收獲最多。在同步融合式教學中,線下教學活動由于教室人數有限、網絡溝通效率不高等原因難以充分開展,學生收獲較少,說明同步融合式教學模式對部分內容的教學效果有一定影響,這在學生最喜歡的實訓項目選擇上得到進一步印證。
案例表演是本課程的實訓項目之一,該項目讓學生基于教師提供的案例,以小組形式進行分析討論并撰寫劇本,再以情景劇方式展現從健康需求評估到干預實施的全過程。這種融合了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法的綜合性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綜合利用所學各種理論知識與信息查詢方法,全程自主學習與探究,同時學習如何與患者共情并獲得情感體驗。雖然該項目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長達2~3 周的準備,但歷年來都是本課程備受學生歡迎的項目。學生在往年的回訪中表示“沒有上過臨床,但是通過這個項目感受到了患者的不容易”“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讓學的東西更牢固了”“深刻理解了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更懂得了患者的需求”“因為每個人都要參加,所以增加了互相之間的了解,提高了小組團隊合作能力”。說明涉及情景設置、角色扮演等的實訓項目,仍是網絡教學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與曹海艷等[13]的研究認為“線上教學的優勢在于知識性教學,線下教學的優勢在于情景互動”的研究結果類似。因此,研究者認為雖然線上教學對課程整體教學效果影響有限,但教師仍可以通過具體分析實訓項目的特點與要求,選擇能充分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的彈幕、提問、討論、投票等功能的實訓項目,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設計對學生更有幫助的教學模式。
從護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課程教學實踐總結來看,可以考慮對難懂、復雜的知識點進行網絡慕課資源建設,以供學生在課前預習或課后復習使用,在課堂上設計更多具有互動性、趣味性、展示性的實訓項目,圍繞知識難點開展實訓,以引導學生思考,訓練深度學習思維以及理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實訓項目要適用于線上教學平臺,既能利用線上教學跨越時空的優勢,又能彌補其無法實現情景互動的不足,同時也能豐富課程內容與形式。
當代大學生基本具備線上學習的硬件資源,但學習氛圍可能是影響線上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應作為保障遠程教育教學效果的要點。線上教學對學生知識性內容學習的影響有限,但對素養培養及實訓項目的開展有較大影響。建議教師進行課程設計時,對適合網絡教學的知識點與適合面授的實訓項目進行分析融合,以打造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