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莉
[摘 要] 中外合作辦學作為重要的教育文化交流項目,是應用型大學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中國學生到國外合作院校學習,也包括國外合作院校的國際學生來華留學。通過與國外大學合作,應用型大學開展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對助力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國內高校對海外本土中文師資的培養面臨國際化發展、國別化培養以及學習者的漢語水平等各方面的挑戰。北京聯合大學作為一所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實踐,開發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堅持國際化發展,結合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教師培養的特點和需求,與泰國東方大學聯合培養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為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提供新思路。其培養特點體現為:以泰方需求為主導,中方提供教學資源支持;以語言技能訓練為主,能力培養與知識講授并重。今后,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還可以進一步發揮應用型大學的優勢,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推進中外學生的融合教育,提高培養質量。
[關鍵詞]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師資;培養
[中圖分類號]G 6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310(2023)06-0025-06
Characteristics, Problems and Thoughts of Overseas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aking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HEN Li
(Teacher’s Colleg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bstract: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programs, as an important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exchange project, is an indispensable compon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It includes both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foreign cooperative universiti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from foreign cooperative universities studying in China. By collaborating with foreign universiti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overseas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which can help promote the overseas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At present, domestic universities face various challenges in cultivating overseas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such as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try-specific training, and learners’ proficiency of Chines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as a high-level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gives full play to its own advantages, actively explores, practices, and develops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programs, adher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train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ailand. By collaborating with Burapha University in cultivating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t is possible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verseas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cooperation presents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Sino-Thai cooperation, being oriented by the need of Thai, and Chinese side provid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upport; focusing on language skill training, emphasizing both ability development and knowledge teaching. In the future, the training of overseas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an further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advantages, fully reflect the practic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promote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Key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Overseas local teachers of Chinese;Cultivation
0 引言
文化強國作為我國發展戰略之一,其中的重要內容是推動中國語言文化走向世界。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海外“漢語熱”。據2022年6月28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消息,截至2021年底,中文已經被76個國家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帶動了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中文教師在中國語言文化海外傳播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全球對中文教師需求的急劇上升,中文師資的本土化培養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應用型高等教育領域中的具體實踐。以學生發展為本是應用型大學的責任和義務。順應國家發展戰略,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是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重要職責。中文師資的本土化培養不僅能夠為海外培養中文教師,解決當地的實際需求,而且能夠充分體現應用型大學的特色。北京聯合大學作為北京市屬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較早開展了泰國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我國應用型大學海外中文師資培養提供一定的借鑒。
1 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
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能夠增進世界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環節。世界各國在向海外推廣本民族語言文化的過程中,都非常重視本民族語言教育的重要作用。海外中文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語言文化推廣方式,不僅能夠為學習者提供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機會,而且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國際視野、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隨著中國語言文化走向世界,海外中文教育迅速發展,僅靠從中國派出中文教師是遠遠不夠的。海外本土中文教師與中文學習者擁有相同的語言文化背景,更容易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文化背景和教育環境,能夠有效助力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因此,培養合格的海外本土中文教師已成為必然之勢。
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應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綜合職業能力培養、問題驅動學習、實踐教學和社會參與等內容,強調學習與實踐的緊密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在師范類人才培養中,應用型大學注重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教學能力及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不僅限于對國內師范生的培養,也包括對來華留學的海外本土中文師資的培養。應用型大學對海外本土中文師資的培養,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理論和師范教育理念,適應海外中文教育發展的需求,對充實海外中文教師隊伍、促進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面臨的挑戰
為了更好地助力中國語言文化走向世界,國內很多高校都在積極開展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比如,開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培養國際學生;開展海外孔子學院本土教師培養;開發海外本土師資專業培訓項目等。應用型大學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為目標,在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方面具有教育理念和教育資源方面的優勢,但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第一,國際化發展。本土師資的培養需要有較強的國際化基礎,國際化程度越高,國際生項目越豐富,本土中文師資培養才能形成良性發展態勢。近年來,國內高校的國際化發展速度與規模普遍放緩,國際學生人數減少,為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帶來了挑戰。
第二,國別化培養。由于不同國家的政治經濟環境、文化背景、教育環境和教師準入制度存在較大差異,每個國家對中文教育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海外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很難形成全球統一的教育模式和認證機制。如何根據不同國家的需求進行國別化培養,為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帶來了挑戰。
第三,學習者的漢語水平。海外本土中文師資需要具有較高的漢語水平,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并順利開展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然而,在長期缺乏中文浸潤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海外本土中文師資的漢語水平很難達到較高水平,直接影響到海外中文的教育教學和文化傳播效果。海外本土師資來華學習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培養時間內迅速提高其漢語水平,提升培養質量,是應用型大學本土中文師資培養面臨的又一挑戰。
3 北京聯合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隨著中泰兩國友好關系的持續穩定發展,泰國“漢語熱”不斷升溫,促進了泰國中文教育的發展。當地中小學對中文師資的需求急劇增加,泰國政府開始關注對本土中文師資的培養,并尋求與中方合作。北京聯合大學抓住機遇,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和特色,發揮學校的師范教育優勢,利用自身的教育資源,積極探索與泰國高校聯合培養本土中文師資的實踐項目,構建了中泰本科聯合培養模式,為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
3.1 泰國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的特點3.1.1 政府重視、舉措得力
泰國對本土中文教師的培養始于1992年,當時泰國政府對中文教育放寬限制,泰國的中文教學獲得合法身份,中文教育迅速發展。中國為幫助泰國順利開展中文教育,派遣了大量“輸入型漢語教師”,雖然為泰方解了燃眉之急,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中方派遣的教師由于語言文化差異、教育理念差異和任期限制,會產生跨文化適應等一系列問題。“輸入型漢語教師”到泰國后需要適應期才能順利開展教學,適應期過后又面臨任期結束返回中國的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泰國中文教育的發展。本土中文教師在泰國出生和成長,熟知當地的語言文化和風土人情,熟悉當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教學中不會由于語言背景、文化差異而產生影響教學交流的障礙,這些都非常有利于本土中文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培養泰國本土中文教師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漢語熱”帶來的中小學中文教師匱乏的問題,因此,本土中小學中文教師的職前培養開始引起泰國政府的重視。
基于培養高質量本土中小學中文教師的重要性,泰國政府積極尋求中國政府的支持,開展合作培養模式。泰國政府制定了《泰國促進漢語教學,提高國家競爭力戰略規劃》,與中國政府開展了一系列培養泰國本土中文教師的合作項目,如中泰兩國合作培養泰國本土漢語教師項目、外國本土漢語教師來華研修項目、“一帶一路”國家本土漢語教師招聘項目等。這些項目為泰國培養了一批合格的本土中文教師。
3.1.2 開設漢語教育專業,開展職前培養
泰國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的另一個特點是高校開設漢語教育專業,專門培養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2004年初漢語教育專業創立,2007年之后進入專業建設階段,并逐步發展成熟。泰國的漢語教育專業依據、漢語教學相關的專業大綱和泰國教育部的學士學位學術標準制訂培養方案,目前,該方案是每5年修訂一次,學校按照培養方案開展本土中小學中文教師職前培訓。2008年,泰國高等教育委員會制定了《本科漢語教學專業(五年制)大綱》,對本土中小學中文教師的職前培養提出了專業指導意見,要求課程設置分為4大類:教師專業課、漢語專業課、通識課(人文學、社會學、科學技術)和選修課。2019年,泰國教育部出臺了教育和教育領域(四年制)學士學位的學術標準,對包括漢語教育專業在內的外語專業提出了專業建設要求:培養過程中能夠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培養學習者使用目的語進行交流的能力;能夠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外語教學,解決學習者的問題,評估學習者的外語學習效果;能夠進行教學創新,開展教學研究,促進學習者的外語學習和發展。對培養目標也提出了要求:培養的學生應具有語言、文化、文學、外語翻譯等方面的技能,能夠深刻理解目的語及其文化。
目前,泰國綜合性大學開設的漢語教育專業對中文師資的培養還缺乏統一的全國評估標準,培養方案的制訂沒有參照中小學中文教師準入制度的內容,培養過程與教師準入制度的關聯性不大,未能真正做到按需培養,存在培養目標無差別、師資隊伍無標準、人才培養無方向等問題。
3.2 北京聯合大學的培養特點
國際學生教育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由之路,北京聯合大學自1996年起就在努力發展國際學生教育。2020年之后,學校原本專門開展國際學生教育的國際交流學院被撤銷,不同專業的國際學生開始入系學習,學校逐步推行中外學生趨同化管理。雖然國際學生的規模縮小了,但是學校通過開展各種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繼續開展國際學生教育,積極應對國際化發展放緩所帶來的挑戰。與泰國東方大學開展的聯合培養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項目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培養特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3.2.1 以泰方需求為主導,中方提供教學資源支持
由于不同國家的經濟、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中文教育基礎和發展各不相同,對海外本土中文師資的培養無法做到全球統一,國別化培養是必然趨勢。泰國的中小學教師有公務員教師、政府雇員教師、協議教師、任職教師和特聘教師5種類型。公務員教師享受公務員待遇,是多數漢語教育專業學生希望獲得的職位,但是入職要求較高,申請者除了要有教師資格證之外,還要通過各省基礎教育委員會的考試。考試內容一般分3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教育專業相關知識、教學能力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知識;第二部分包括特定職位的學術知識、能力和專業知識,如本土中文教師入職考試會考核申請者在中國語言文化方面的相關能力和知識;第三部分包括專業能力和執教能力面試,主要考核申請者是否能夠勝任教師工作。
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是師范教育的一部分。師范教育作為專門培養教師的教育,是職業教育的一種形式,應能夠體現其應用性特色。北京聯合大學作為北京市屬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在師范教育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為培養海外本土中文師資提供了條件。北京聯合大學自2007年與泰國東方大學建立合作關系之后,遵循國別化的培養原則,在培養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方面形成了獨有的特色。培養過程以泰方需求為主導,針對本土培養的特色和問題,充分發揮應用型大學的優勢,為泰國東方大學提供師資培養的教育教學資源支持;在遵守外方教育教學制度的前提下,表現出尊重國別特色和按需培養的特點。雙方主要依據泰國相關標準,制定師范類本科生聯合培養方案,開展師資培養。依照泰國“五年教師計劃”,師資培養采用“2+2+1”模式,即泰國東方大學漢語教育專業學生的第1、2年(課程學習)和第5年(教育實習)在泰國培養,第3、4年(課程學習+教育見習)在中國培養。學生在泰國學習的課程包括通選課(英語、通用技術、科學、數學、心理健康和團隊領導力培養等)、教師專業必修課(教育心理學、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理論和教育實習等)、漢語專業必修課(漢語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漢語專業選修課(中國文化等)、漢語專業教學課(漢語二語習得等),這些課程全部對應《本科漢語教學專業(5年制)大綱》的課程要求;在中國學習的課程以漢語專業必修課和漢語專業選修課為主。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的教師專業相關課程都按照專業大綱要求在泰國完成,在中國學習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提高漢語水平和能力,課程內容與專業大綱要求相匹配。中方認可泰方教師專業的相關課程,泰方認可中方漢語專業的相關課程。截至2023年,北京聯合大學和泰國東方大學聯合培養了15屆漢語教育專業學生,為泰國培養了大量本土中小學中文教師。據統計,大約50%~60%的漢語教育專業畢業生到泰國中小學中文教育教學一線崗位工作,他們運用自己所學的中國語言文化知識和教育教學技能為泰國的中小學中文教育事業做出貢獻。其余40%~50%的畢業生,有的從事翻譯、中外貿易等工作,有的開辦中文培訓機構,有的繼續深造后到大學工作,在泰國的社會發展和中國語言文化傳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體現出應用型人才的實用性。
3.2.2 以語言技能訓練為主,能力培養與知識講授并重
中文教師漢語水平的高低、對中國文化的熟悉理解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中文學習效果,因此,中國語言文化是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的核心所在。中外聯合培養模式能夠為學生提供中文沉浸式學習環境,對學生整體中文水平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北京聯合大學在培養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漢語水平的提高和中國文化知識的掌握。課程設置以漢語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課為主,并增加了語言學相關專業課程和中國文化課程。語言技能課的開設旨在幫助學生短期內迅速提高中文水平,語言學相關專業課程的開設旨在提升學生漢語第二語言教學能力,中國文化課程的開設旨在促進學生深入了解中國語言文化,培養過程體現了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的統一。能力培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漢語語言能力的培養。通過入學漢語水平測試,北京聯合大學把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分入不同層次的語言課班級,進行全方位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訓練,使他們有機會與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接觸,體驗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魅力,促使他們在提高漢語語言能力的同時,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并獲得跨文化成長。另一方面是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通過開設畢業論文寫作指導課程,指導泰國本土中小學中文師資在中國的第2年完成8 000~10 000字的全中文學士學位論文。在對學生進行基礎學術訓練的基礎上,指導他們在中文學術網站查找文獻,提高他們閱讀中文文獻的能力和中文學術研究能力,全方位提升他們的中文運用能力,為他們學成歸國后進行漢語第二語言的教學奠定了良好基礎。漢語語言能力和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成為提高聯合培養質量的重要保障。在知識傳授方面,注重專業基礎知識與中國文化知識的結合。通過開設中國概況、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簡論、現代漢語、語音學基礎、詞匯學、漢語語法理論與實踐、漢泰翻譯等課程,幫助學生夯實專業技能,豐富中國文化知識儲備,為未來在泰國從事漢語第二語言教學打下堅實基礎。此外,北京聯合大學還利用豐富的應用型大學教育教學資源,與簽約的教育實習基地聯系,為泰國本土中文師資提供到中國中小學教育見習的機會,幫助他們充分了解中國中小學的教學情況,了解中國基礎教育體系,提升他們的教學實踐能力。
4 關于應用型大學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的反思
4.1 發揮應用型大學優勢,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的實踐性
應用型大學一般為地方高校,有著地域、資源等方面的辦學優勢,在人才培養方面始終把適應社會需求放在第一位。在海外中文師資培養方面,應用型大學還應進一步完善和提高,如:參照海外的教師準入制度,精準設置培養目標,開設實踐性強的課程,充分體現應用型大學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色等。
教師準入制度是教師教育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在教師職業專業化過程中出現的職業管理制度。該制度對即將進入教師行業的人員提出了職業要求,在專業知識和技能、道德水平、理解能力、價值觀導向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自19世紀以來,泰國從師范教育開始,對準教師進行了嚴格系統的職前教育,師資培養歷經多次改革。師范教育的發展是催生教師準入制度的重要因素,教師準入制度應成為師資培養的風向標,從宏觀上指導培養計劃的制定和培養過程的實施。但實際上,如前文所述,為培養泰國本土中文師資而設立在綜合性大學教育學院的漢語教育專業,由于師資培養過程和教師準入制度關聯性不大,造成其培養目標模糊。應用型大學強調實際應用與職業技能培養,我國應用型大學在與國外高校合作開展海外本土中文師資聯合培養時,在國內培養階段盡力彌補國外培養階段的不足:把海外教師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融入培養過程中,更加充分地發揮應用型大學的辦學優勢;注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針對當地教師入職考試的要求與內容,增加了教育教學實踐課程;把本土中文師資培養與當地教師準入制度聯系起來,按照準入標準修訂國內培養階段的教學大綱,依據大綱修訂培養方案,加強中文師資培養對當地教師準入制度的適切性,使培養目標更加精準化,從而提高培養效率和培養質量。培養過程應進一步探索適合本土中文師資學習需求的教學方法。
4.2 促進中外學生融合教育,提高培養質量
應用型大學注重培養與實際需求緊密契合的應用型人才,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也應關注目標地區的中文教育需求,根據實際需求制定培養方案和課程安排。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中外教育文化交流,推動了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帶動了高質量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的需求,留學中國的經歷對提高本土中文師資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中外聯合培養模式能夠為準中文教師提供了解中國語言文化、社會生活、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的機會,增加他們對中國語言文化及中文教師身份的認同感。語言技能訓練對提高學生的中國語言文化水平固然重要,但在中國語言環境中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來提升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理解力更為重要。2019年,泰國教育部對教育專業本科學制進行了再一次改革,師資培養時間從5年縮短為4年,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已經沒有畢業即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優勢,漢語教育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總學制的改變勢必影響聯合培養模式,這為漢語教育專業的中泰聯合培養帶來了挑戰。以泰國本土中文師資培養為例,按照中方高校的規定,學生經過兩年的中國留學,必須撰寫中文論文。如果縮短培養時間,論文撰寫將很難完成,勢必影響他們獲得中方大學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進而影響他們來華留學的動力。為促進中外學生的融合教育,幫助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在接受專業培訓的同時,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對中國語言文化的運用能力,是提高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國內高校通過與國外高校密切合作,使學生獲得外方特定的課程學分認可和留學證明,也許可以成為一種新的培養模式。
5 結束語
教育國際化是應用型大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外合作辦學作為重要的教育文化交流項目,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應用型大學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包括對中國學生的培養,還包括對國際學生的培養;不僅要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培養國際化應用型人才,服務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還要開展中外合作,聯合培養熟知中國語言文化、理解中國精神的海外本土應用型人才,進而助力中國語言文化的海外傳播。海外本土中文師資培養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積極探索。
[參考文獻]
[1]楚國清.關于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戰略思考[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21,35(4):1-5.
[2]蘇志剛.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校科技,2019(6):4-8.
[3]吳勇毅.海外漢語教師來華培養及培訓模式探討[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7(5):4-7.
[4]張軍廣.非洲孔子學院發展中的本土漢語教師培養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9.
[5]馮忠芳.泰國中小學本土漢語教師發展的歷史考察與標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1.
[6]邵力敏.泰國本土漢語師資培訓現狀綜述與思考[J].中國學研究期刊·泰國農業大學,2022(1):168-184.
[7]鄭婷.本土化中小學漢語教師培養模式探析——以泰國師范生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8(22):185-187.
[8]潘佳盈.泰國漢語教育本科專業建設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8.
[9]何麗英.泰國教師培養的現狀、問題與思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2):220-223.
[10]汪明帥,謝賽.基于教師入職標準的教師準入制度:國外的經驗與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1,31(8):53-58.
[11]張清雅,王中岱.教師資格制度與教師教育制度之辯證關系[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5,31(7):128-129.
(責任編輯 柴 智;責任校對 白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