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宗艷 張永正
[摘 要] 城市導視系統是塑造城市形象和體現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青島城市傳統文化特征入手,概括、提煉其設計所需的紅、綠、藍等色彩符號,并以最能體現青島地區特點的青島本地海洋生物、民俗藝術等造型為例,挖掘其中蘊含的海洋文化、發展歷史、場景應用等,抽象化為設計所需視覺符號。在此基礎上結合傳統設計技法、思想以及現代的審美需求,提出一系列青島景區導視系統設計思想、原則、方案,達到易識別、易記憶、易宣傳的設計目的。
[關鍵詞] 景區導視系統 傳統文化 城市意象
[中圖分類號] J59[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642(2023)05—0125—04
導視系統源于英語“sign”,具有導視、導覽之意。因為文化、歷史等原因,其譯意不盡準確。導視系統廣泛應用于交通、商場、學校、醫院、景區、寫字樓、商業街等場所,就其功能來說,主要是可以使游客在一個陌生場所能夠快速定位,迅速看明白指示信息,找到并抵達目的地。導視系統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標牌設計或者信息看板,而且是一種品牌和文化的展示,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受眾,達到風格營造、文化宣傳的目的。因此,在導視系統設計中,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要特別注意與文化元素尤其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為探討優秀傳統文化在城市導視系統設計中的應用,本文以青島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為例,從加工、提取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入手,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設計思想、原則與技法,將城市整體風格與景區個性特點相結合,對青島城市導視系統提出設計建議。
一、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應用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思想基礎、道德根基和重要精神支柱。優秀傳統文化應用于城市導視系統設計,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為導視系統提供文化價值
青島作為一個海濱城市,是黃海之濱的一顆明珠。其自開埠以來,飽經滄桑,承載了中國近代歷史之厚重。其文化的發展傳承,也是中國沿海城市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利用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色彩和造型,能夠使城市特點得到視覺展示,表現出青島城市的優秀傳統文化,完成青島城市文化的印象建設。導視系統結合青島景區相關的文史、名人、傳說、民俗等方面的獨有亮點,以歷史典故為載體,以文化為靈魂,能夠賦予景區魅力和活力。游客在游覽的同時,了解景區的淵源,進而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底蘊。
(二)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形成公眾認可的美學價值
豐富多彩的色彩搭配和多樣的造型設計,能夠在視覺上給人以美的享受,還可以提高藝術品味和陶冶性情,從精神上給人以滿足。傳統文化和色彩、造型的有機結合能夠讓人對城市的導視系統產生認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提高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景區導視系統除了實用導覽功能,還需滿足人們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的需求。景區導視系統在審美上與景區相適應,對其進行藝術設計,與景區環境、主題定位融為一體,強化塑造景區的美感,利用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很好地做到這一點。
(三)優秀傳統文化能夠產生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
導視系統作為城市規劃、公共建筑、景區景點、交通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文化、色彩、造型的復雜組合,讓導視系統能夠實現功能價值,而且可以進一步用于文創產品、旅游紀念品開發,能夠產生大量經濟效益。利用傳統文化設計一個好的景區導視系統,可以提高游客的游覽效率和滿意度,提高景區的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提升景區的品牌形象和競爭力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通過多個渠道進行營銷、推廣和廣告宣傳,增加景區的收入來源,提高景區的經濟效益。
二、青島景區導視系統的現狀
青島位于山東半島東部沿海,是一座具有時尚浪漫色彩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無論是“綠樹、紅瓦”“藍天、碧海”的城市印象、“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嶗”的嶗山、堪稱“萬國建筑博覽”的八大關建筑群、奧帆基地,還是“與世界干杯”的青島國際啤酒節,都顯示著青島海納百川、兼容并包的獨特魅力,吸引著國內外游客。這些特有的標簽不僅構成了青島魅力四射的城市意象,更是青島城市導視系統設計元素的重要來源。
目前青島各景區的導視系統設計,大致可分為幾種情況。景區一級導視系統和交通指示系統融為一體,交通指示系統為長方形標牌,采用藍底白字顏色,景區導視系統標牌采用棕底白字顏色,個別與交通指示系統相結合顯示,在同一標牌上既顯示交通引導信息,也顯示景區導視信息。各景區二級導視系統風格各異,奧帆中心對其導視系統進行了整體設計,以海洋文化為主題,融合了魚鰭、帆船等造型,以藍、白為主色調,分布在奧帆基地、情人壩等景點;嶗山景區的導視系統標牌主要以不銹鋼為材質,銀底黑字,點綴以中國傳統“祥云”圖案,飽含道教文化的意蘊,并加入鏤空的山、濤造型,與景區地理特點非常符合;沿海一線、八大關一帶景區,以平面立體標志牌為主,間雜直觀的地圖顯示作為導視系統,也出現了比較抽象的幾何造型導視牌;北宅等傳統采摘、農家宴景區采用了水墨山水及文字造型,融合山、海為一體的意象。同時,作為北方有名的海濱旅游城市,青島景區導視系統還存在表現形式單一、無固定風格、應用面狹窄、文化內涵不夠深刻等問題,與其國際化大都市、國內著名旅游城市、文化名城的地位不相稱。
(一)導視系統基本功能不全
導視系統設計隨意性強,有些景區的導視系統標牌只作為指示使用,使用的材料也是各種各樣的,沒有進行系統的規劃。導視系統內容不連續、不統一,這樣旅客不能夠統一識別,尤其是有些景區的導視系統中使用的信息符號不符合國家標準,描述也不專業。導視系統位置設置不當,其位置、大小與方向沒有充分考慮觀賞者的舒適度和審美要求,文字圖案的排版設計不符合人們的閱讀習慣,可讀性差。不能清楚地反映景區內景點周圍的情況,不能使人們在一瞥之間就能捕捉到所需要的信息,不夠鮮明突出。
(二)導視系統審美價值不足
青島許多景區設置的導視系統僅以實現設計的使用功能,即完成引導為最終目標。這些指示牌上有基本的信息,但是缺少系統設計和特色,制作粗陋,不具備藝術美感,欠缺高水準的藝術化的設計和應用,這對于景區實現差異性的品牌建設、營造獨特的旅游氛圍和激發游客的旅游體驗而言是遠遠不夠的。
(三)導視系統缺乏文化內涵
景區中所營造的視覺環境和空間氣氛,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活動。因此,導視系統的設計影響游客對空間的感知。青島景區導視系統的設計存在多種問題,大多數景區文字的設計以黑體為主,材料主要采用木頭或仿木頭的材質,色彩大多數為褐色,圖形符號主要遵照了國家的標準化公共信息圖形規范,形態設計以長方形為主。其設計的語言單一,表現手法單純,無法體現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
(四)導視系統未體現差異化設計
景區按旅游資源構成分為自然類景區、人文類景區及復合型景區三大類型。部分景區存在未根據不同類型和服務方式的差異確定導覽標識的設置系統、種類和數量的問題,以及未解決與周圍環境的聯系、過渡和協調,未形成結構完整、功能齊全、點線連接順暢、區域相互呼應的有機整體等問題。
三、應用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城市導視系統設計的對策思路
破解青島導視系統存在的問題,需要在導視系統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元素,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對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加工與創新
青島的城市導視系統設計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尤其需豐富其色彩和造型,增加意象和表現力。導視系統設計可以從色彩、造型等方面吸收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1.對導視系統進行色彩定位
在導視系統設計中,設計者可以利用具有青島地域特色的色彩元素,使導視系統與環境有機融合,幫助人們了解該導視系統所要體現的價值觀、文化觀及審美觀,進而理解城市文化背景以及所蘊含的情感。
首先,青島在歷史上是一座道教氣息比較濃厚的城市。嶗山是道教文化名山,有上清宮、太清宮等道教建筑。秦始皇曾三次登臨瑯琊臺求仙,更派遣徐福從瑯琊臺出發尋仙。漢武帝曾在不其城(今城陽)女姑山祭海。道教文化還體現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比如膠東地區有“埋石鎮宅”的風俗。道家常著青、綠之色,此外紫色也是道家視為吉祥的顏色。
其次,青島位于山東,在歷史上也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儒者積極入世,經世濟民,其態度是積極的、熱忱的,與紅色淵源頗深。正紅色,亦即“中國紅”,是儒家文化色彩的代表,同時也是中華民族最喜愛和崇拜的色彩。它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被賦予了民族形象的標志性色彩,它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色彩傾向和使用習慣,使中國色彩在當今全球化和時尚化的進程中,在表達方式上個性鮮明[2]。現在“中國紅”已經滲透到中國設計的每一個環節,把喜慶、吉祥、和諧的情緒傳遞給全世界。
再次,青島地處齊地,瀕臨黃海,自古就帶有海洋文化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氣質。齊國民風開化,能夠包容各種人和思想。在人們的認知中,海洋的色彩為藍色,所以藍色也可以作為青島的代表色彩。
最后,青島境內有大沽河、膠河、墨水河等河流。青島有著豐富的農業資源,盛產糧油、果木、畜牧、海鮮產品,膠州大白菜、平度大澤山葡萄國際知名[3]。綠色或者黃色用作農耕文化的代表顏色最適合不過。
綜上,能夠代表青島城市優秀傳統文化的色彩,以紅、青、紫、綠、黃、藍等顏色為主。綜合考慮,我們可以選擇紅、綠、藍三種顏色作為青島城市的代表顏色,這恰恰與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城市形象相吻合。
2.對導視系統進行造型定位
對于導視系統來說,造型設計是借助一定的材料、結構和形式來實現的,可以選擇動物、植物、圖形、文字等類型。
首先,我們可以結合青島城市的海洋地域文化來進行造型設計,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設計師可以從沿海地區的神話傳說、傳統節日、服飾、建筑等方面入手,挖掘色彩、圖形、材質、造型等設計元素。比如當地獨特的建筑造型或者服飾的紋理、顏色都是很好的切入點。這就要求設計師運用現代設計理念,充分發掘海洋文化并進行提煉,形成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設計元素。在青島地區的大部分景點,設計師需要以具象的圖案形式來設計海洋文化主題的導視系統。在設計海洋文化造型時,可以將圖像抽象化再進行創作,這樣設計出來的圖案更簡練、更能體現事物的本質和內涵[4]。海洋生物的流線型優美體態,可以為設計師提供設計參考。以海豚、鯨魚等造型為例,設計師可以提取海豚、鯨魚這兩種有海洋特色的動物形象進行抽象處理,形成代表魚鰭、魚尾等元素的線條。海豚、鯨魚各種形態的改變都會產生不同的情景,生動地展現出生物的流線形態,白色的肚皮、藍色的背鰭,會給人一種可愛、靈動的感覺。將這些元素運用到海洋文化的造型設計中,將海洋文化與導視系統的功能和外觀融為一體,在提升海洋文化價值的同時也讓游客感受海洋文化的魅力。
其次,在進行創意設計時,設計師可將民俗文化作為突破口。設計師應該挖掘和梳理民俗文化元素,并從中尋找設計思路,再以獨特的地域文化為基礎,結合民俗觀念、生活智慧和民眾情感,構思出創意設計,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消費功能需求。這種設計承載了民俗文化并將其物化,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有機融合,然后對其視覺形象進行再設計,形成新的視覺形象。視覺是受眾最容易感知的一種表現方式,是最直觀、最外在的表現,由此進一步融入美學觀念,并結合現代設計思想進行創新,運用視覺符號的提取和再設計,借助現代化的設計手法表現出更豐富、更多元的視覺形象。就青島地區來說,具有悠久歷史的膠州秧歌“紅絲帶”藝術造型和“剪紙”鏤空藝術造型可作為典型案例。除此之外,膠州地區的龍山文化陶罐、即墨地區的“花邊”“磕子”,紅島、西海岸地區的漁網造型元素,都可以用在設計中。值得注意的是,對傳統造型元素的運用,并不是對傳統圖案的簡單復制,而是要對傳統造型元素所蘊含的文化底蘊進行深入的理解,對傳統符號進行改造和提煉,用現代的審美觀念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從而使作品更具人文性。
(二)將整體風格與個性特點相結合進行設計
對于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來說,景區導視系統的設計風格是城市形象、城市文化的直觀體現,影響著人們對一個城市的總體認識。因此,在進行導視系統設計時必須做好頂層設計,使各個景區的整體風格統一、協調。
首先,鑒于青島城市的傳統文化元素眾多,設計時要對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符號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挖掘其背后所隱藏的深刻意蘊,然后進行概括和提煉,選擇最能代表城市內涵的元素進行延伸與重構,設計出符合時代審美觀念的具有青島傳統文化特色的好作品,創造出一套地域文脈傳承內涵豐富的景區導視系統。
其次,景區導視系統是一個系統的、協調的工程,在景區的開發、規劃、創建過程中要進行系統考慮。對于某個具體景區,要根據其歷史、地域等各方面因素,尊重其地域、文化特色;同時立足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尋找特殊性,將細節設計融入導視系統的整體規劃中,體現出景區獨有的特色;這樣可以與其他景區有所區別,避免“千景一面”。比如,青島西海岸新區城市色彩專項規劃以“金沙暖岸、紅彩新章”為主題,根據西海岸新區山、海交融的自然景觀特點,將西海岸新區的海岸帶、主要山體和重要道路,劃分為海景軸、山景軸和城景軸三種類別的風貌軸進行色彩控制,達到了很好的整體效果,又與青島主城區的風格有所區別。
再次,借鑒國內其他城市重點景區導視系統的先進經驗。北京故宮博物院標識導視系統設計考慮融入故宮古建筑整體環境,傳承了宮殿景區造型簡潔、風格統一的設計理念。其導視系統采用灰、白、紅色調,與故宮的整體色調吻合,充滿了文化氣息和歷史滄桑感。西安景區重點融合秦俑文化、大雁塔文化和古城墻文化,而且三者之間互相借鑒,巧妙融合。此外,各大城市重點景區均先后啟用智能導覽系統,包括電子導覽、語音講解、手繪地圖等功能。充分發揮現代科技聲、光、電的感染力,弘揚傳統文化,如北京天壇公園、頤和園等景區。
(三)傳承發展優秀傳統設計思想、設計原則與技巧
在導視系統設計中應用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并不僅僅是在色彩、文字、造型和材質上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借鑒,其更深入的傳承,是對中國優秀傳統設計思想、原則和技巧的繼承和發揚。
首先,我們要發掘優秀傳統創作技巧、經驗,并認識其寶貴價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大量的藝術創作技巧和經驗,有些還被稱為創作原則,如“不似之似”“脫形寫神”“氣韻生動”“傳神寫照”“形神兼備”“平衡對稱”“疏而走馬,密不透風”等。中國傳統設計技法對于設計創作具有重要影響,是設計師進行創作的重要技術基礎。
其次,要對優秀設計原理和技法進行繼承。例如,對立統一原理是我國古代哲學原理,也是我國古代藝術創作原理。很多設計采用對立統一原則,抓住其精神實質和內涵,在設計中融入對立統一理念及其變化,彰顯中華傳統藝術神韻。
再如,中國傳統藝術構圖手法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如“留白”“藏境”“造勢”“山不喜平”等也很常見。如果我們能夠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靈活地運用這些創意經驗和原理,無疑可以在設計上讓導視系統實現新的超越。
最后,要注重傳統審美意境的塑造。中國傳統的審美意境,講求的是真實自然、情境交融、言之有物、言之有情。比如,中國哲人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的“天人合一”思想,體現在將設計主題融入景區導視系統中,帶來經濟和社會的雙重收益。此外,在設計中運用中國古典詩詞繪畫的意境學說創設導視系統的題材,能夠達到言之有物、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
總之,本文以青島景區導視系統設計為例,論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城市導視系統設計中的應用。結合青島海濱城市、旅游城市的特點,基于青島城市優秀傳統文化,提煉出紅、綠、藍三種顏色作為基本色;基于地域文化,采用海洋生物、傳統民俗藝術等造型,構建青島景區導視系統的色彩、造型系統;采用頂層設計,實現青島景區的整體導視系統風格。我們可以通過對傳統設計思想、設計原則和技巧的深度繼承,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和色彩、造型的組合與創新,體現青島城市的文化素養,塑造青島寧靜安逸、新潮靈動的海濱城市形象,提升導視系統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1] 蘇青山.論小型城市導視系統的規范與設計[J].現代經濟信息,2014(7):396.
[2] 王志鋮,吳瓊.中國紅在產品色彩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工業設計,2022(5):53-55.
[3] 付炳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研究:以青島為例[D].青島:青島大學,2008:8-9.
[4] 張上華,吳靜.海洋旅游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J].規劃與設計,2019(4):106-107.
責任編輯:顧迎新
*本文系青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島城市導視系統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研究”(項目編號:QDSKL2001324)的部分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3-06-09
作者簡介:袁宗艷,青島工學院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張永正,青島大學科研成果轉化中心正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