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海蘭
新時期,教育部強調師范院校要強化對特殊教育和融合教育人才的培養,這對師范專業師資培養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筆者思考了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背景及內容,從多個角度探索了構建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策略,以期為新時期的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提供思路。
一、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背景
融合教育是一種讓特殊需要兒童進入普通學校,與普通兒童一起學習的教育理念。融合教育倡導平等、自由及多樣化的價值觀念,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強調“零拒絕”的教育原則,旨在改變傳統教育中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隔離現象,使任何類型的受教育者均能夠步入普通學校,接受適合的、高質量的教育。在大力推行融合教育的背景下,高等院校師范專業加強融合教育師資的培養有很大的必要性。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學校的教育對象可能包括特殊需要兒童,這就決定了教育工作的復雜性、多樣性及艱巨性。為確保融合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普通學校不僅要擁有具備高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學科教師,還需要具有專項技術能力的言語矯正師、康復訓練師及心理咨詢師等。當前,因特殊教育對象的發展需求,普通學校、康復機構及特殊教育學校都急需具備特殊教育教學能力、學生管理能力、康復能力、專業自主發展能力的專項教師,這需要高等院校師范專業培養復合型特殊教育人才。
同時,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要比普通教師更具有指向性和專業性,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師范專業培養的師資不僅要具備普通教師所具備的基本能力,還要具備從事特殊教育工作所必備的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及職業道德,能夠根據特殊教育內容、特殊教育對象的特點,在普通學校中開展融合教育實踐,引導特殊教育對象與普通教育對象一起進行正常的在校學習。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面對的教育內容和服務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素養及教學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應強調特殊教育師資的專業性結構,并優化師資培養類型和結構,為人才輸出提供質量保障,使師范專業師資培養工作更科學。
二、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內容
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高等院校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應積極開展學科建設和課程體系建設,優化師資培養結構,保障評價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康復師資,開展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的融合師資培養,做好融合師資的職后教育和培訓工作,具體如圖1所示。
(一)康復師的培養內容
在特殊教育中,教師需要對特殊需要兒童的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讓特殊需要兒童的語言、聽力、身心或社會適應能力得到發展。因此,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要增加培養康復師的內容。康復師的培養內容主要集中在扎實的康復理論、嫻熟的康復技能、熟練操作各類康復設備與儀器、制訂康復訓練計劃等方面。基于此,在康復師師資培養的課程體系中,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要打造“康復理論+康復技能+職業資質”的培養結構,確保學生在接受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后具備教育教學和康復訓練融合的職業資質。
(二)義務教育階段融合師資的培養內容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義務教育是國家關注的重點。因此,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要關注義務教育階段特殊兒童的教育需求,構建相應的專業課程體系,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和教學組織能力。在師資培養目標方面,要實現“特教理論+特教技能+特教管理”綜合發展,以滿足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需要兒童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需求。
(三)高中階段融合師資的培養內容
在促進特殊教育對象向高層次發展的過程中,高中階段教育承擔著十分重要的使命。但當前,高中階段缺乏專業性較強、能夠開展融合教育的教師,這不利于特殊教育對象的全面發展。在此背景下,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課程內容要致力于改善高中階段融合教育師資匱乏的問題,在課程體系中設置“專業知識+特殊教育基礎知識”的課程模塊,為我國融合教育培養更多高水平的教師。
(四)融合師資的職后教育和培訓內容
除了上述提到的內容,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還要注重融合教育師資的職后教育和培訓。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要構建科學完善的職后教育師資培養體系,形成系統的培訓機制,充分利用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及校級培訓等多維特殊教育培訓項目,幫助新入職教師和骨干教師學習特殊教育的前沿理念、創新手段、創新標準及創新技術,確保融合教育師資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以推動融合教育的持續發展。
三、構建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模式的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制度
制度是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基石與保障。當前,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的培養尚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特殊教育需求群體的專職師資培養水平不高和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流程體系等問題。因此,高等院校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需要構建完善的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制度,加強對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完善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頂層設計,著力構建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管理機制,為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在此基礎上,高等院校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還要分別制訂短期、中期、長期的培養計劃,使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建設向著標準化和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二)強化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課程體系建設
課程體系是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主要載體,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課程體系的建設水平決定了融合教育師資人才培養的質量。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需要基于融合教育的根本需求及特殊教育的師資要求,不斷優化和完善課程體系,打造通識類、學科大類、專業類、技術類、職業資格類及輔修類六個課程模塊,涵蓋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各個階段,并充分考量融合教育師資課程體系與職業資格等級認證標準的對接,以滿足新時期特殊教育師資培養的客觀要求。
(三)強化師范專業相關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
從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內容來看,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要不斷強化自身的實踐教學技能,提高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教學能力,以更好地培養融合教育師資人才,滿足其職業需求和應用需求。具體來說,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構建理論課程的實踐導向模塊,不僅要開展關于特殊教育的知識與技能教學,還要基于融合師資的職業需求和理論課程體系,構建與之匹配的實踐教學體系;二是打造貼合真實情境的校內實踐教學環境,增強實踐操作的真實性和體驗性,利用更切合實際的實踐教學活動提高自身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
(四)構建校外融合教育實訓模式
融合教育對從業人員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因此,要想使融合教育師資培養達到理想效果,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就不能將發展目光局限于校園內部,而應依托相關部門和社會第三方機構等,構建校外融合教育實訓模式。這樣,師范專業學生在完成特殊教育理論知識學習及校內實踐之后,就能到學校對接的專職機構的實際崗位中進行融合教育實習,在真實的教育環境中應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獲得真實的職業體驗,提高實踐教學能力,從而實現師范專業教育師資培養的目標。
(五)加強師范專業相關教師的培訓
為了切實提高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質量,高等院校要不斷加強師范專業相關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師范專業融合教育專業師資團隊的整體教學水平。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堅定專業教師和行政管理人員開展融合教育師資培養的信念,為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創造內生動力;另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國家級培訓、省級培訓及校級培訓等多維特殊教育培訓項目,構建科學完善的教師培養機制,讓師范專業的相關教師掌握更多的特殊教育前沿知識和多樣化技能,進而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提高他們開展融合教育的能力,增強融合教育師資培養效果。
結語
融合教育不僅能改善特殊需要兒童的社會功能,促進特殊需要兒童的社會化發展,還能幫助普通兒童更好地理解平等、尊重、接納、包容的含義,這是一種特殊需要兒童和普通兒童相互理解的“雙贏”教育模式。但當前融合教育師資緊缺,不利于融合教育的順利推進。對此,高等院校師范專業應加強融合教育師資培養,輸出高質量、復合型的教育人才到普通學校,以支持融合教育的深入推進,促進特殊需要兒童的社會化發展。
(作者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