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 張焱夏
2022 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鼓舞人心,為小學“大思政課”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徑。如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思政課”?本文探討通過“三導向三優化”等路徑,講好黨的故事,傳遞黨的新征程新使命。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要想上好思政課,教師就要用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注重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啟發引導學生開展研討,減少灌輸式教學。達成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相統一的前提,是教師必須熟悉黨的二十大報告,通過觀看視頻、參加專題培訓、撰寫體會等方式,提升個人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把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除了個人自覺,學校應該采用多種激勵機制推動思政教師主動學習,在課堂教學或是組織活動時發揮其創造力,豐富教育教學手段,使黨的二十大精神能夠深入學生的內心。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課程的指導思想之一,“大思政課”有其獨特的課程思想引領作用,因此,無論采用何種方式推動思政建設,我們都應堅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生命安全與健康等重大主題教育中,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道德與法治課程,完善思政課程體制機制,培育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教學的出發點、落腳點和著力點,學校應直面道德與法治學科所面臨的課改困難,堅持科研先行,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科實踐為抓手,構建新型的學習中心課堂,通過有深度、有溫度的思政課,引導學生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我們可以基于學校、教師、學生所面臨的問題,通過課例研討、撰寫論文、課題研究等科研方式解決,選題多樣,如研究如何將黨的二十大報告與小學五年級黨史教育題材相融合、探討小學德育活動如何融合黨的二十大精神等。
“大思政課”要體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高度融合,可以基于分層培養、豐富形式、多方協同的原則,開展“主題班會引領+思政課堂深化+學科課程滲透+少先隊活動輔助+社會實踐拓展”多維融合的德育實踐,構建“大思政課”長效機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播好中國聲音。學校可深度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本土嶺南水鄉特色文化等各類文化資源,在德育主題活動中多途徑推動“立德樹人”落地,同步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共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例如,科學課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通過介紹名人事跡和偉大建設成就,在教學內容、科學實驗中充分滲透思政教育,通過舉辦“科技節”,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信息技術課堂以“培養未來信息社會的合格公民”為主題,深入體會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隨著《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實施,我們要積極應對新時代背景下的課改挑戰,推進思政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將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補充、豐富教學內容,優化道德與法治教材體系。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從公共設施聯系到為人民服務的意義,從合理消費引發學生思考個人行為對國家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從民間藝術感悟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從鄰居間的溫暖體會到國與國友好相處的道理,使思政課達到應有的高度和立場。
強化體驗感悟是我們深化道德內涵一個有效教學手段,而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又不能時時刻刻、事無巨細地讓學生親自去體驗、去感悟,要用學生聽得懂的話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巧用數字化學習資源是重要路徑之一。例如教師在教學中運用“智慧學習卡”,可以即時得到反饋,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人工智能的運用,課堂上有機器人協助,為師生提供所需服務,將來我們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可以直接生成學習資源包;運用“班級優化大師”“粵教翔云教學平臺”等,建立班級空間,學生可以隨時上傳作品,教師可以寫實記錄課堂表現,家長可以隨時查看學生的檔案袋,這就實現了協同育人的大思政課效果。
我們還要緊密結合時事、節日、社會關注重點問題,堅持以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社會經驗背景、興趣愛好等為基礎,充分利用社會、家庭與校內資源,開展各種形式、體驗感強的主題活動,實現活動育人目的。例如帶領學生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紅色基地,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參加志愿服務參與社區小農田、中草藥勞動基地等,用心靈感應時代脈搏。
在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上,我們要堅持以評促學、以學促教,深入推進教學評一體化課改行動,從大作業觀的視角出發,做好作業設計工作,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生頭腦,首先要讓學生產生親切感,而通過優化作業設計可以達到這個目的。
例如,在學習六年級上冊第2課《憲法是根本法》內容中的《感受憲法日》時,融入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課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場“我為憲法代言”的社區宣傳活動。通過開放靈活的作業設計和學習評價方式,增強學生學習憲法的積極性。采用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兩種方式對各組宣傳活動的質量進行評定,不僅有利于促成該課時學習目標的落實,而且還能讓學生了解憲法的基本內容,激發對憲法的興趣,樹立學習憲法的觀念從而從中感知黨的二十大精神與人們生活的緊密關系。
實踐證明,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和德育主題活動,可以很好地發揮育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