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棟
中國農業大學網絡高等學歷教育69歲的學生胡陵,經過8年不懈努力,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本科學業。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網絡學院)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個性化的學習支持服務,使得像胡陵這樣的老年學生也能實現“老有所學”,利用網絡圓夢高質量的學歷教育。
關鍵詞 終身學習 繼續教育 網絡教育 教學管理
“恭喜你,順利畢業!”2023年9月初,中國農業大學的校園內舉行了一場特別的畢業儀式,69歲的學生胡陵莊重地接過她奮斗了8年的成果——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本科畢業證書。時值金秋,正是收獲的季節,她也收獲了這份沉甸甸的“果實”。
“胡陵是終身學習理念的真正踐行者,可以說是活到老、學到老、用到老的榜樣和楷模。你身上表現出來的好學、利他精神以及堅韌意志,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希望你能夠繼續發揚這種美德,去影響更多的人。”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網絡學院)院長任金政在畢業儀式上對胡陵說。當天,任金政與副院長吳志剛一起為胡陵頒發畢業證書,并發放了畢業紀念品。
從興趣出發 跨專業報考中農大網絡教育
2004年,胡陵從會計行業退休。當時,為照顧患有糖尿病的父親,她經常翻閱各種健康類期刊,這日漸激發了她對食品、健康領域的興趣。那時,兒子正讀大學,雖然家庭經濟不太寬裕,但她心中對學習的強烈渴望促使她毅然選擇了營養師進修班。此后,她又參加了中國營養學會營養師職業水平認證考試與國家首次公共營養師考試,均順利通過。憑著對知識的更高追求,她于2015年報考了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開始了她的網上求學之路。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是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的王牌專業,有著農大食品專業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加持,曾入選北京市特色專業,師資一流、資源豐富。網絡教育這種形式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這些優秀教師的精品課程資源,并能夠實現時時處處可學。在教育信息化、數字化背景下,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順勢而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教學質量。“網絡學院持續建設體系完整、形式多樣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了現代化的網絡教學軟硬件支撐體系。同時,學院依托流程設計、平臺開發和系統構建,建立了全面有效的網絡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把好入口關、過程關和出口關,最終實現全員、全過程和全流程的‘三全育人目標。”吳志剛表示。
網絡學院的課程全部為在線授課,對于時年61歲的胡陵而言,這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為順利完成學業,她按照學院為學生制訂的學習計劃,認真學習每一門課程,參加討論,完成作業。除了學習的壓力,每個期末的集中考試是又一道難關,一方面因為自幼患有小兒麻痹癥導致行動不便,另一方面她要從濟南的最西邊趕到最東邊,到校外學習中心參加線下集中考試。即便如此,她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花甲之年能有機會接受農業最高學府的學歷教育,只要能學到真東西,任何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經過兩年半的努力,胡陵以優異的成績在最短修業年限內順利完成了專科學習。
求學路上 見怪打怪
“學無止境,終身學習是我畢生所追求的。”胡陵說。通過專科階段的學習,她對網絡教育這一模式從開始的生疏到現在的適應,已逐漸接受并喜歡上了這種學習方式。因此,胡陵63歲時選擇了在學院攻讀食品質量與安全本科學業,繼續她的學習之旅。但本科學習要克服的困難顯然更多,她也遇到了學習路上新的絆腳石——畢業論文和計算機統考。
撰寫畢業論文時正值夏天,腿腳不便的胡陵在老伴的陪伴下,多次騎車到濟南圖書館查找參考資料。“有時候找一上午都找不到合適的資料,急得想哭。”她說。第一次寫畢業論文,并非易事。于是,她虛心向食品學院范老師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張老師請教,在老師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畢業論文最終圓滿完成。
相較于畢業論文的一次通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統考可謂歷盡波折。對于胡陵來說,計算機類課程本來就生澀難懂,加上她在2020年到2022年期間先是由于嚴重脊髓性頸椎病動了手術,之后又因為腦梗進了急癥搶救室……身體的諸多病痛導致她記憶力下降且無法長時間學習,備考過程變得異常艱辛。“出院回家后,很多時候只能半躺著聽課,學習起來更加費勁了。”胡陵說。
經歷了前幾次的計算機統考不利,胡陵并未退縮。人常說事不過三,在第六次考試還是失敗時,她確實有些心灰意冷。因為還有不到一年時間,她的學籍就要期滿,如屆時還未通過考試,就意味著這幾年的辛苦付出都將付之東流。“說實話,我那會兒開始有‘耍賴的心理了,就想讓學校給我‘湊合通過,但學校始終堅持原則、嚴格要求,我只能用剩下的時間繼續準備參加下一次考試。”她說。
千淘萬漉 終圓本科夢
在聽聞胡陵的實際情況后,學院領導深深地為她的學習精神感動,并安排專人跟蹤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困難,不放棄任何一個熱愛學習的學生。學院安排了教學答疑老師一對一進行學習指導,幫她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查漏補缺,并為她提供條件進行遠程模擬考試……負責統考管理的馮穎老師給了她極大的鼓勵與支持。“‘攻讀本科是您自己的選擇,所以您要堅持到底,有志者事竟成,要有信心!馮老師的這句話,可以說是醍醐灌頂,激勵我重新下定決心,努力復習,通過考試。堅持到底,這才是我的人生信條。”胡陵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參加第七次計算機統考,她終于通過了。
胡陵通過考試、取得學分、完成學業的背后,離不開中國農業大學網絡教育優質的教師隊伍、管理團隊以及全方位、全過程的支持服務。據悉,在教育教學方面,學院實施“名師團隊工程”,采取完全學分制,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選課學習需求;配備充足的課程輔導教師,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開展周導學,引領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專題討論課、BBS學習互動等學習活動促進協作學習。在學生服務方面,建立了以“首問負責制”為核心的咨詢服務管理制度,為學生提供從入學到畢業的支持服務,并通過導學、助學、促學等服務,督促學生按時學習、積極應考。“對于胡陵這樣確有困難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用更大的耐心支持她克服困難,助其完成學習任務,這也踐行了我們始終堅持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學院教學管理負責老師說。
求學這些年,無論是病痛的折磨還是學習的艱辛,都給胡陵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在雙重壓力下,她沒有放棄,學院老師更沒有放棄。最終,胡陵在2023年7月以平均分87分的優異成績圓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本科夢。“能夠通過所有考試,我真的非常感謝學院領導和老師們。如果沒有他們給我制訂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沒有他們給我的熱情鼓勵和耐心指導,我肯定拿不到畢業證。”她說。
學以致用 做有用的人
“學生胡陵能圓本科夢,拿到畢業證,確實不易。面對這樣的特殊學生,我們會竭盡全力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幫助和輔導,但絕不會開一個綠燈、‘放一滴水。這是對中國農業大學頒發的畢業證書負責,也是對學生本人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提到胡陵這位歷屆年齡最大的學生,學院副院長吳志剛說道。
誠然,相比他人,由于年齡和身體原因,胡陵的求學之路尤為艱難。但在學院的這段學習經歷為胡陵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讓她做事特別有底氣。多年來,她退休不褪色,堅持為身邊有需要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她曾被聘為濟南公共營養師協會常務理事,擔任濟南社區科普大學營養講師,向中老年朋友科普健康與食品相關知識;還創建了食育課堂,編制了50多套健康實用的帶量食譜……由于她經常為孩子們提供營養配餐,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狐貍奶奶”。“我做這些,也沒有什么理由,我就是覺得學了這么多年,應當學以致用,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說。而這,也是網絡教育的初衷——盡心盡力為社會培養有用之人,切實服務于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建設。
在胡陵看來,能在全國農業大學最高學府的優勢專業中完成本科學業是非常幸運的,這也成為她送花甲、迎古稀的最珍貴禮物。在畢業儀式上發表感言時,說到求學之難,她不禁潸然淚下。回望這段經歷,對胡陵來說,彼時的困難與艱辛在此時都變成了收獲與滿足。而對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教育來說,送走胡陵這位優秀畢業生是一個短暫的結束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服務三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教育體系的構建,“解民生,育英才”是時代賦予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