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基礎保障,是高質量推進立德樹人工作的現實需要,也為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指明了目標和方向。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論述詮釋和體現了師德高尚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業務精湛是教師育人實踐的立教之基、結構合理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和充滿活力是教師隊伍生態的總體展望等內容。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實踐進路是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素質考評的第一標準,以終身學習促進教師職業發展,努力提高教師的“三個地位”,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
關鍵詞: 習近平;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實踐進路
中圖分類號: G451.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05-0004-05
教師是貫徹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根本目標的忠誠實踐者,是高質量推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力量,肩負著培養可堪大用和能擔重任的時代新人的歷史重任。時代新人要向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看齊,而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大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1],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提供了重要理論遵循,指明了實踐方向。
一、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價值意蘊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重要論述,不僅回答了新時代要建設什么樣的教師隊伍,也為如何建設教師隊伍提供了實踐指南,對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高質量推進立德樹人工作以及促進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
黨的二十大將建成教育強國納入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這既是對當前教育形勢的有力應對,也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路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用“戰略先導、重要支撐、有效途徑、基礎工程”概括了建設教育強國在推進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重要事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1]。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功在當代而利在千秋,需要一批又一批棟梁之才投入建設大業,教師既是其中一員,又是培養棟梁之才的主力軍。因此,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是黨和國家長期重視的核心課題。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在建設教育強國過程中,教師隊伍建設應當要“作為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1],既肯定了教師在人才培養、國家建設和民族振興方面的突出貢獻,又強調了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二)高質量推進立德樹人工作的現實要求
立德樹人不僅可以作為檢驗學校的教育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也是評價一名教師教學水平和育人能力的重要指標。新時代趕考路上,黨和國家、社會與人民對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作為貫徹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需要深刻把握育人和育才的辯證法,打開育人格局,才能有效回應多方期望,做好“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答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了人才培養過程中育人和育才的辯證統一關系,強調“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教師是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先鋒模范,是引導廣大學生立社會主義之德的重要角色,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棟梁之才的有力促成者,在各級各類學生成才途中都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德”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源頭,教師要將“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并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注重以德領才、以德蘊才、以德潤才”[3]46,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人才。
(三)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的實踐路向
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既要有職業化專業化的教師個體,以提升師資發展深度,也需要教師之間研討互動,以拓展師資隊伍廣度。第一,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在職業領域的本能呈現。馬克思在論述個人的全面發展時,強調“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等”[4],教師個體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能為教師隊伍整體持續的高素質專業化發展提供有機養料。第二,教師之間的良性研討互動有利于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4]515,教師隊伍建設質量取決于教師個體發展、隊伍建設等情況。高素質專業化則為教師職業化專業化發展提供了生長環境,規范了發展范式,使教師職業發展有跡可循、有向可依。
二、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基本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重要論述,指明了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教師育人實踐的立教之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并以“充滿活力”展望了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生態面貌。牢牢把握其基本內涵,有益于推動教師隊伍內涵式建設。
(一)師德高尚是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把“德”放在了首位,彰顯了道德修養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核心作用。教師在職業發展中也要將師德作為職業素養的核心要素,以高尚的師德修身、治學和施教。第一,教師要堅持以德修身。教師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筑夢人,要積極加強道德修養,主動汲取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崇德修身的力量,打好師德根基,并用以指導各方面素養提升。第二,教師要堅持以德治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師要“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5]6要求教師既要有夯實的專業基礎,又要有崇高的道德品性和品行,堅持以德治學,潛心做學問,遵紀守法,不去觸碰學術不端、師風敗壞等不正之事。第三,教師要堅持以德施教。教師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實踐者,一言一行都是學生觀察模仿的對象,影響著學生的為學、為事和為人。廣大教師要以崇高的師德情懷實施教育,做到以德修身、治學、施教過程中自育和育人。
(二)業務精湛是教師育人實踐的立教之基
教師要持續躬耕教壇,業務精湛是必要基礎,也是其專業化發展的重要前提保障。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要廣大教師以高度的理論自覺提升政治理論水平和專業理論基礎,創新育人手段,以滿足新時代學生發展訴求。第一,教師應有牢固的政治理論基礎,推動課程思政服務育人格局。馬克思強調:“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6]教師要善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剖析教育教學的難點和痛點,深入學生,啟發學生,提升抓手事物本質的本領,引導學生在“守正”中全面成長。第二,教師應有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啟發培養學生。專業理論基礎是教師從教的必備條件,好教師不要僅做搬運書本知識的“教書匠”,更“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盵7]第三,教師應在潛心育人中不斷創新育人手段。教師的育人手段包含教學方式、教學技巧、媒介運用等內容,高超的育人手段能增添教學魅力,提高學生專注力。教師要在勤修業務中不斷創新育人手段,在以教治學、以學促教中提升三尺講臺的深度與厚度。
(三)結構合理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專項政策和計劃,教師隊伍發展短板得到一定補齊,各地區各級各類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建設進入精準化階段,均衡化水平進一步凸顯。根據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公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2022年全國學前教育、小學階段、初中階段、普通高中、高等教育、特殊教育專任教師分別為324 .42萬人、662 .94萬人、402 .52萬人、213 .32萬人、197 .78萬人、7 .27萬人[7],各階段教師規模達到歷史之最。教師隊伍學歷和職稱比例更加平衡,結構更為合理。一是幼兒園教師數量持續增加,普惠性幼兒園教師隊伍更為壯大;二是民辦教育師資隊伍更加多樣化,較合理填補了學生對多樣化教育的市場;三是特殊教育體系和師資隊伍進一步完善;四是高等教育研究生以上學歷的在職教師迅速增加,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但也要看到,教師隊伍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比如區域性師資不平衡等,需要提升定向培養和定向就業等政策力度,強化線上師資服務和教學保障,讓線上線下“兩個教師隊伍”在相互補充中合理化發展。
(四)充滿活力是教師隊伍生態的總體展望
教師隊伍生態是教育生態現狀在教師隊伍建設領域的重要呈現,反映了當前階段教師隊伍的建設成果和總體面貌。“充滿活力”可謂教師隊伍生態的總體展望。其中,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和結構合理都是教師隊伍的活力源頭。第一,師德高尚是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的內在要求。師德是廣大教師職業態度、道德品性、言行舉止等的總體概括,規范和指引教師朝著好老師方向發展。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優良的師德師風,從而形成‘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的引領效應”[8],營造良好的教學研討、學術科研、育人交流的內環境,為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活力基礎。第二,業務精湛是強化教師隊伍活力的技能基礎。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3]212,不斷推動自身朝著業務精湛的方向發展。此外,教師還要將政治理論納入終身學習范疇,引領各方面業務在守正中創新,形成強化教師隊伍活力的合力。第三,結構合理是穩固教師隊伍活力的組織保障。教師隊伍結構越合理,教師的權益就越能得到保障,教師職業的吸引性就越強,有效激發教師潛心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教師隊伍建設也能在相得益彰中愈發欣欣向榮。
三、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的實踐進路
在習近平總書記諸多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講話中,“高素質”和“專業化”多次出現頻率最高。這一重要論述為新時代建設什么樣的教師隊伍以及如何建設教師隊伍厘清了思路。
(一)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隊伍素質考評的第一標準
教師是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傳播者,也是鑄魂培根、立德樹人的忠誠實踐者,需堅持“立德樹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必先鑄己。”[9]第一,以新時代德育觀念加強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教育。積極開展師德師風教育引導,分過程、分階段組織各級各類教師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重要內容,涵養積極健康的師德師風。鼓勵教師結合教育對象特征、現有條件和發展需求等開展勤勉自學,將師德師風修養納入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在勤勉自學中牢固職業信念和提升品行修養,樹立高尚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升華師德境界。第二,創新師德師風評價機制,將師德師風作為考評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推進師德師風考核科學化和常態化。首先,以“四個統一”引導廣大教師以德修身、以德治學和以德施教,規范和約束教師的言行舉止、學術科研和教育教學工作,形成立己達人的隊伍生態效應。其次,將互聯網信息技術引入師德師風考評體系,公開和透明考評的方式、過程與結果,以公正科學的考評維護教師隊伍的純潔性。最后,表彰師德師風模范人物和建立負面典型清單。榜樣引領的力量是無窮的,要深度挖掘模范教師的光榮事跡,將榜樣力量傳承下去;同時,有關部門也要加強師德師風敗壞案例的警示教育,共筑抵制負面道德現象的防護陣地。
(二)以終身學習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教師承擔著莊嚴而神圣的育人使命,強教必先強師。“強師”即學問之師和品行之師,要求教師將求學問道、思想道德修養、育人育才等納入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從“堅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養扎實學識、勤修仁愛之心”[1]四個方面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實踐路向。第一,教師應當堅定理想信念。教師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模范先行者和忠誠實踐者,要有堅定政治信仰、政治定力和政治擔當,才能保證教育不變質,進而在積極傳播理想信念的過程中育人和自育。第二,教師應當陶冶道德情操。道德情操反映了教師職業生涯的內在品質和價值追求,要堅持以德修身、以德治學、以德施教,樹立正確的是非得失觀,以身作則抵制低俗內容,做一個情趣高尚的人,在率先垂范中提升道德水平。第三,教師應當涵養扎實學識。扎實學識是教師成長為學問之師的先決條件,教師的學識來自專業知識、通用常識、跨學科視野等積累,也包含熟練的教育技巧、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過硬的教學能力。教師要不斷扎實學識,爭做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學問之師。第四,教師應當勤修仁愛之心。教育是播種愛、傳遞溫暖的事業,教師是這項事業的“愛心天使”,應積極學習和掌握愛的真諦、方法與藝術,引導學生用愛的眼光分析和擁抱世界,在熱愛偉大祖國、珍愛生命、溫暖他人的過程中自覺走上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之路。
(三)努力提高教師的“三個地位”
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需進一步提升教師地位。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深深根植于炎黃子孫血脈基因。習近平總書記既是尊師重教好風尚的積極倡導者,又是優良傳統的模范踐行者,他在全國教育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會議等重要場合多次提出,要“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1],提高廣大教師的職業滿意度、生活幸福感和社會聲望。第一,應提高教師的政治地位。教師的政治地位是指教師在政治關系中的重要性或所處的位置,包含教師政治形象、政治待遇等方面。一方面,要堅決維護教師的政治形象。教師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任務,有著無比光輝的政治形象,維護教師政治形象就是支持國家教育事業。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教師政治待遇。提高教師參政比例,幫助教師獲取更多政治資源,充分發揮教師在政治建設、現代化建設等中的作用。第二,應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要進一步提升教師收入待遇,健全教師服務社會的機制,讓全社會了解教師工作的差異性、優先性和重要性。優化教師表彰制度,積極宣傳教師中的“最美教師”和“時代楷模”,營造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第三,應提高教師的職業地位。強化職業關懷,活躍教師職業發展與晉升通道,讓教師在工作中體驗到職業帶來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榮譽感,“讓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盵3]216
(四)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
我國是全球教育強國指數進步最快的國家,僅用10年時間,教育強國指數便躍升至第23位,成功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以及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的正確性。然而,我國教師教育體系仍存在一定程度上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問題,需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盵1]推進各級各類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第一,優化教師教育布局。“健全以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范院校參與、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9],培育能勝任新時代教育要求教師隊伍。在各行各業遴選領軍人物、時代楷模等樂教適教善教人才兼職任教。同時,探索不同層級、不同區域之間教師流動機制,構建協同育人的教育共同體。第二,創新教師系統培訓與實踐鍛煉。加強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學習公社等互聯網平臺在教師系統培訓與實踐鍛煉的應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需求。第三,夯實教師專業發展體系。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由許許多多的優秀教師組成的,也是經過許許多多的優秀教師傳幫帶培養出來的,要充分發揮優秀教師、教學名師對各階段教師專業發展的示范帶動作用。完善教師終身學習的專業發展機制和獎勵制度,讓教師普遍成長為職業化專業化的“雙師型”教師。
參考文獻:
[1] 加快建設教育強國 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N].人民日報,2023-05-30(001).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 2018-05-03(02).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515.
[4]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王滬寧陪同考察[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No.458(05):4-6.
[5]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
[6]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7]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01).
[8] 楊超.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輔導員隊伍精準化建設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23(02):17.
[9]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N].人民日報,2019-02-24(01) .
The Value Implication, Basic Connotation and Practice Approach of the Important Discourse of Xi Jinping on the Team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Yang Chao
Abstract: The team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powerful education country, and it is the practical need for promoting the wor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with high quality,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goal and direction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The important discussion of Xi Jinping on the team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terprets and embodies the Content structure that noble ethics is the core element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professional excellence is the foundation of teachers education practice, reasonable structure is the important standard of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full vitality is the overall prospect of teacher team ecology.The practical approach to build a team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teachers is to take teachers ethics as the first standard for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teachers,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lifelong learning, strive to improve the “three positions” of teachers, and improve the teacher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Xi Jinping;High-quality specialization;The teaching staff;Practical approach
基金項目: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醫學院2022年度校級科研項目(課題編號:CYZX22-05).
作者簡介:楊超,男,成都醫學院教師,研究實習員。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