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青昊 李士琦
摘要 農村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有效性影響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到廣大村民的生活質量。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相關負責人需要結合農村的實際問題進行防治,積極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共同建設美麗和諧的家園。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農村主要環境污染問題和防治不足原因,探討了生態文明背景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 生態文明;農村環境;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9–0-03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成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建設內容,而其中相對較難的是農村環境污染的防治,關系著農村發展水平的提高。為了更好地展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相關負責人員需要了解農村環境污染類型和防治不足原因,采取可持續的方法治理農村環境污染。
1 農村主要環境污染問題
1.1 現代化農業生產導致的污染
農村的大部分經濟來源是農業生產,隨著當前社會的發展,農業發展逐漸現代化。
第一,農業生產會通過使用溫室、大棚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而溫室大棚建設需要用到的塑料薄膜,在埋入土地后會造成土壤污染。
第二,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化肥和殺蟲劑的使用量也在增加,大量化學成分滲入土地和水源,嚴重污染土壤和水源,揮發后也會影響空氣質量。
第三,秋收后會產生大量的農業秸稈,由于秸稈處理耗費的成本較高,農民會選擇將其隨意丟棄或焚燒,這樣的處理方式會對農村的空氣質量產生影響,嚴重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1]。
1.2 規模化畜牧業導致的污染
畜牧業也是農村生產的一項重要內容。以往通常是農民各自分散性養殖,但近年來逐漸轉變為集約化和工廠化養殖,養殖規模也越來越大,畜禽糞便處理不當所造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對土地、水源、空氣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1.3 城鄉建設的相關生產活動造成的污染
當前,各地農村都開始城鄉一體化建設,生產活動也越來越多,其中有一些錯誤的活動程序會造成環境污染。
一方面,人們在建造房屋時沒有進行地點規劃,與公路和工廠混合,未對工業生產的廢氣、廢水、廢渣進行針對性處理,任意排放,垃圾隨處堆積,土壤和水源受到嚴重污染。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鄉鎮企業突然崛起,一些企業并未經過合格驗證,可能存在生產水平低、環保意識淡薄的情況,導致大量污染物排放不合理。但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企業轉移農村后,農村地區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
1.4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導致環境污染加劇
近年來,農村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生活垃圾也越來越多,如裝飾裝修材料、一次性餐具、廢舊電池等物品,在沒有經過專門的分類回收后隨意丟棄,經過長時間的分解,這些垃圾會逐漸產生對環境有危害的物質。與此同時,農村水源中有毒物質越來越多,直接飲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用污染水域中養殖的生物,可能會中毒或致病,甚至死亡;一些農民用被污染的水澆灌農作物,會造成農作物污染,這些農作物一旦進入市場消費,將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2]。
1.5 農村交通方式和道路水平造成空氣的污染
近年來,隨著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用車、三輪摩托車、兩輪摩托車、汽車等車輛逐漸在農村普及,在使用時會排放出廢氣,影響空氣質量。同時,由于一些農村道路條件較差,汽車行駛時揚起大量灰塵,會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
2 當前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不足
2.1 農村環境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當前有較為完整的環境保護法,但大部分是針對城市環境和工廠生產的,對農村的管理和監管覆蓋范圍不足。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方面的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各種環境污染問題的解決指導方向不明,各部門人員的分工也不明確,易造成多重公務現象。此外,一些農村未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直接復制應用城市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方案。這就可能造成資源浪費,不僅增加污染防治資金成本,還在實際應用時缺乏相關技術支持,污染防治效率極低[3]。
2.2 部分村干部積極性不高
在農村環境污染防治過程中,村干部需要發揮表率作用。然而,一些村干部思想認識不足,工作熱情不高,未充分發揮帶頭作用,沒有根據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有效的環境保護和防治對策,工作廣度和深度不足,導致無法從根本上改善農村地區的整體生態環境。
2.3 農民參與度不高
由于農村缺乏媒體宣傳和環境保護教育,農民很難通過互聯網獨立學習環境法律法規和污染防治知識,在環境污染防治方面農民的參與度不高[4]。加之一些農民環保意識淡薄,未充分認識到環境污染對自己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威脅,將責任推給政府和干部,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2.4 鄉鎮企業生產模式落后
鄉鎮企業落后的生產方式和粗放的管理模式也是造成農村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有些鄉鎮企業管理者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導致在生產過程中出現空氣和廢水污染,影響生產人員的生命健康。盡管一些企業意識到生產廢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但由于生產垃圾的處理成本過高,政府對企業的污染處罰較輕,企業就忽略環境污染問題。
另一方面,我國農村數量多、分布廣,相應的鄉鎮企業也具有布局分散、數量大的特點,大多數企業的生產規模不大,生產模式較為落后,也無法保證生產過程的環保性。這些都阻礙了地方政府在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
2.5 政府的投入有限
長期以來,我國在環境污染控制方面的大部分投入指向工業和城市,農村地區從財政渠道獲得環境治理建設資金較少,也很難申請專項治污費。在中央財政部門設立農村環境污染專項基金后,覆蓋的農村地區較少,污染控制的重點也放在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無法對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和畜禽養殖的污染控制提供充分的支持,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污染問題[5]。
3 生態文明背景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對策
3.1 增強村民的環保意識
村民環境保護意識淡薄,很大程度上與宣傳教育工作不到位有關。與城市設置廣告牌和定期的環境教育活動相比,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宣傳力度不夠,村民沒有得到全面的教育和普及,缺乏基本的環境保護知識和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了解不深入。村民是享有良好農村生態環境的權益主體,也是保護生態環境、控制環境污染的主體。為了有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相關部門需要注意增強全體村民的環境保護與污染治理的主體意識和責任監督意識。
首先,相關負責人需要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不僅要深入農村群眾,還要積極開展動員會、廣播、橫幅等活動,幫助村民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引導村民今后參與管理和監督工作奠定群眾基礎。
其次,村委會成員和村干部要積極學習國家建設美麗農村的相關政策和方針,做好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可以重點改善村里的基本衛生設施,如清潔傳統廁所、建造垃圾分類和處理站,帶領村民摒棄陋習,進一步改變生活方式,確保農村環境衛生的改善,提高所有村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全體村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環境保護。組織村民積極學習科學先進的生產技術,倡導更加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實際行動為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最后,有必要更好地落實環境保護理念,達到更好的意識宣傳效果,環保宣傳工作可以與教育工作相結合,在農村及周邊學校普及,全面普及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理念,以點對點的方式增強村民的環保意識。可以通過在課堂上為中小學生開設環境保護課程,還可以在業余時間積極組織環保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亂扔垃圾對環境的破壞,從根本上打破環境意識不強和管理能力弱的局限。
3.2 提高基層環境治理水平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相關部門逐漸認識到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并逐漸落實相關政策和指導方針,包括污染源控制、鄉鎮企業的整改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出有針對性的科學指導管理理論,并明確列舉具體的管理方案,可以通過提高基層環境治理水平提高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效率。
首先,加強對基層干部的培訓和指導,提高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普及與執行水平,確保環境污染治理效果的有效性。與城市企業和居民區相對集中的分布不同,農村鄉鎮企業和居民相對分散,基層干部很難協調環境管理工作。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基層干部的工作協調能力,加強對村干部的激勵和支持,使其能夠更加主動地解決農村具體的環境污染問題,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宣傳工作。
其次,在實際實施中,相關部門應根據不同地區農村的具體情況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積極鼓勵個人和團隊參與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在物質獎勵的基礎上,加大媒體報道和宣傳力度,樹立環境管理和污染防治工作先進典型。對于破壞農村環境和造成污染的行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嚴肅處理,還要采取公開、獎懲的方式,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意識、法律意識和道德意識,使其愿意以實際行動建設美麗農村,更好地發揮農村群眾作用。
最后,為了使農民更好地發揮監督作用,相關部門可以定期開展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總結報告,向農民通報當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防治對策。有關部門還可以建立網絡監督平臺,鼓勵農民積極提出對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建議和意見,或者在村委會設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建議箱,更好地增強農民的主觀意識和環境管理主動性。
3.3 建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機制
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完善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機制。目前,我國有關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的機制不完善,未引起農民的重視。通過建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機制將環境保護理念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使農民了解環境問題對自己生活和生產的影響。相關部門需要根據不同地區的情況完善相關機制,從實施、監督、檢查各個方面落實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6]。
3.4 設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
農村環境保護管理離不開行政部門的管理和環境保護綜合管理體系的建立。然而,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大多數基層環境保護機構并不完善,鄉鎮的環境保護職能依賴其他部門,環境保護方面的人才短缺,阻礙我國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的設立。因此,相關部門需要結合我國國情,設立有利于促進我國發展的農村環境保護部門,完善環境保護管理機制,加大環境保護管理策略的實施力度[7]。
3.5 更新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經濟手段
綠色GDP是綜合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在現在的GDP基礎上融入資源和環境的因素。具體而言,綠色GDP是從GDP中扣除由于環境污染、自然資源退化、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數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經濟損失成本后的生產總值。綠色GDP指標不僅評估經濟增長率,還分析實際環境狀況,強調社會生產活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利用綠色GDP的評估機制促進農村環境管理質量的提高,要求各種生產活動在保護環境的基礎上進行[8-9]。
3.6 增加農業環保扶持投入
首先,政府要加大對農業生產綠色發展的投入,完善農民和鄉鎮企業參與環境污染防治的獎勵制度,鼓勵各個企業參與投資,使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工作不再只是政府的工作。
其次,重視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包括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農業和畜牧業生產垃圾的處理,做好垃圾處理規劃,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避免廢水隨意排放、垃圾隨意丟棄、秸稈隨意焚燒的現象。在制定方案時,結合當地的生產情況,確保其可行性和針對性。
最后,加大對農村生產技術支持力度,在農業、畜牧業等生產活動中引進天然無害的技術,提高生產垃圾的處理能力,做到從源頭上控制污染[10-12]。
3.7 加快企業綠色發展轉型
鄉鎮企業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撐,是發揮農村勞動力價值的重要平臺。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鄉鎮企業不僅要確保生產活動中不會存在破壞環境的行為,還要做好對生產廢物、廢水污染防治的工作,嚴格進行廢物、廢水的監測,符合相關標準后才可以集中丟棄或排放[13-14]。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改變現有以經濟效益為導向的發展模式,積極引進更先進、環保的綠色生產技術和高層次、高素質的人才,積極與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的專家和企業交流學習,進一步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消耗,避免資源浪費。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加快向高質量發展過渡[15]。
4 結束語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可持續發展和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村環境制定合理的農村環境污染防治方案,實現農村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張淑艷.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研究[J].價值工程,2022,41(9):54-56.
[2] 王文豪.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環境治理滿意度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
[3] 王成.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環境問題及對策的若干思考[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1,2(4):19-20.
[4] 王海兵.生態文明建設視域下農村環境污染防治研究[J].鄉村科技,2022,13 (12):143-145.
[5] 詹鑫.農村生態文明建設中環境污染問題與治理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2021, 15(11):216-217.
[6] 張娟,鄭春華.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村環境治理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 2019,44(1):157-161.
[7] 伏森,陳懷遠,林文哲.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研究[J].鄉村科技,2020,11(5):110-111,113.
[8] 蘇杰思.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研究[D].南昌:華東交通大學,2018.
[9] 劉姝,徐兵念,鐘搏.湖南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對策研究:以煙溪鎮為例[J].農場經濟管理,2022(11):34-37.
[10] 劉吉寧.淺議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措施[J].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 2021,2(5):32-33.
[11] 暢俊.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農村環境污染類型及防治對策探究[J].時代報告,2022(5):131-133.
[12] 張國強.農村生態環境污染防治的法律研究[J].農業經濟,2022(3):51-52.
[13] 劉霜.淺談我國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與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1(8):103-104.
[14] 楊志芳.淺談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防治保護措施[J].山西農經,2021 (15):129-130.
[15] 王廷麗.農村飲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與水環境污染防治[J].內蒙古煤炭經濟,2021(14):176-177.
Discussion on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Yuan Qing-hao et al(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Abstract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aff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majority of villagers. The relevant responsible pers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need to combine the actu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ctively solv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and jointly build a beautiful and harmonious home. On this basis, the mai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and the reasons for insufficie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ere analyzed,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ere explore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ur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