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霞



[摘 要]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旨在培養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應用型專門人才,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加強實踐教學改革對于該專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依托教學平臺,開展了基于開放教育的專業導論課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從意義、思路、創新、設計和完善方向等五個方面,探索開放教育下實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內容改革,提升導論課程實踐教學內涵,實現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實踐教學;漢語國際教育;開放教育;導論課程;案例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6-0055-04
引言
開展實踐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所以培養滿足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目標的應用型高等學校,江蘇開放大學的實踐教學建設在開放教育下顯得更加必要,也更加迫切。而開放教育教學的難點在于如何有效地實施實踐教學[1]。開放教育實踐教學模式不能照搬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要更新實踐教學理念,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改革與研究,構建具有開放教育特色、科學規范的實踐教學模式,為遠程學習者提供靈活、開放、自主的遠程實踐教學環境,切實提高開放教育教學質量[2-3]。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扎實的漢語基礎知識、具備較強的漢語教學實踐能力、能從事漢語教學或語言文化傳播交流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特殊性[4]。但是,傳統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為教學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講授,存在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教學內容不夠明晰、體系不夠科學等[5],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加強該專業實踐教學建設既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是一門引領性課程,主要通過介紹該專業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歷史、現狀、價值和發展方向等,引導學生形成對該專業的整體性認知,使學生明確學什么、為什么學和怎么學。它是將專業課程聯系在一起的橋梁,是順應時代與教育發展的需要。重視專業導論課程、解決專業導論課程實踐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是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課題。
一、江蘇開放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
作為大學生的啟蒙課程,專業導論課程對于幫助學生快速融入專業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傳統的教學在授課理念和模式上仍多偏重于知識型和講授型,實踐教學目標不夠明確。相對于專業核心課程,目前部分高校對專業導論課程的重視并不夠。因此,加強專業導論課程實踐教學建設對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推進教學研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互聯網+”時代,江蘇開放大學作為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的高校,開放教育下的課程實踐教學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是無法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當前傳統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設計基本上是以單一課程為單位的,在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重疊或缺失、實踐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糅雜、實踐活動和任務與教學內容關聯性不夠、評價方式不夠完善等問題。因此,開放教育下的實踐教學改革應以專業實踐教學一體化建設為基礎,以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目標,制訂多模態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和量化評價標準。
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思路
筆者堅持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學理念,梳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參照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2012 年)》《國際漢語教師標準(2012年版)》以及江蘇開放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和評價體系;對標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和評價標準,制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目標;根據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的實踐教學目標,優化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整理匯總實踐教學過程的資料,撰寫實踐教學反思和改進計劃。
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主要創新點
第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優化多模態實踐教學資源,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探索開放式教育下的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立足專業與課程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目標。第二,突出專業導論課程作為專業啟蒙課的重要性,加強引導學生形成對本專業的整體認知,使學生明確自己所學的專業是什么、為什么學、如何學,切實做好學習規劃。第三,注重學習引導,在課程中加入案例演示,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有例可仿、有法(方法)可尋”。
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設計
(一)江蘇開放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是實踐教學體系的構成基礎,是實踐教學實施與評價的重要依據[5]。在實踐教學改革設計中,筆者制訂了專業一體化的實踐教學目標,包括基本實踐能力目標、專業實踐能力目標和綜合實踐能力目標。基本實踐能力目標是專業通用的基本目標,專業實踐能力目標是專業的核心目標,綜合實踐能力目標是專業領域的職業崗位能力實踐目標[6]。具體實踐教學目標體系結構如表1所示。
(二)江蘇開放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目標
筆者依據江蘇開放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目標以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教學目標,以成果產出、社會融入和專業探索為目標,制訂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目標,如表2所示。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2學分,共48學時,其中12個實踐學時,具體學時分配情況如表3所示。在教學設計中,有3個實踐教學模塊,分別是中華文化闡釋實踐訓練、模擬課堂教學實踐、科學素養實踐訓練。實踐教學模塊與實踐教學目標對應關系如表4所示。
1.中華文化闡釋實踐訓練教學目標
通過中華文化闡釋實踐訓練,提升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意識,培養學生深入學習中華文化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初步了解中華文化的基本內涵,啟發學生領悟中華文化的精神實質并思考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意義,了解中華文化國際推廣在漢語國際教育事業中的重要作用,能思考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生在中華文化國際推廣中所能做出的努力和貢獻,自覺制訂科學務實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
2.模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目標
通過模擬課堂教學實踐,使學生初步了解本專業的特點,初步掌握中文國際教學課堂授課的基本規范和要求,能依據本專業對從業教師的要求,制訂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目標和計劃,以提升中文國際教育教學能力為己任,為今后能在國內外各類學校從事漢語國際教育教學、語言文化傳播與交流等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3.科學素養實踐訓練教學目標
通過組織科學素養實踐訓練,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科研探索精神和素養,鼓勵學生開展科研實踐創新活動。
(三)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課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
本課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采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考核方式,其中線上成績占總成績的80%,線下成績占總成績的20%。
1.線上考核評分標準
(1)線上視頻和文本資源學習時長評分占線上考核評分的60%,考核評分表如表5所示。
(2)主題討論評分占線上考核評分的20%,評分標準包括是否切題(30%)、書面文字表達(30%)、思想內容(40%)。
(3)論文項目評分占線上考核評分的20%,評分標準包括選題(20%)、論文篇章結構(60%)、語言表達(20%)。
2.線下考核評分標準
本課程至少安排2個線下實踐學時,將學生線下教學出勤(20%)、課堂互動(20%)、任務完成情況(60%)作為線下考核標準。
3.線上線下考核評分標準
匯總線上考核得分與線下考核得分,按線上占80%與線下占20%的比例計算出實踐考核的最終得分。
(四)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內容
1.中華文化闡釋實踐訓練教學內容
(1)觀看教學平臺上“什么是文化”的教學視頻,了解文化的內涵。
(2)閱讀教學平臺上的中華文化闡釋例文,總結歸納中華文化闡釋表達的語言風格和特點。
(3)仿照例文選取一個中華文化元素,寫一篇有關中華文化闡釋的小文章并上傳主題討論區。
(4)按要求完成主題討論,要求語言簡明流暢,觀點鮮明清晰,結構邏輯性強。
2.模擬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內容
(1)觀摩教學平臺上國際中文教師的漢語教學課堂實錄。
(2)閱讀教學平臺上國際中文教師或國際中文教師志愿者撰寫的教學經歷以及心得體會。
(3)閱讀教學平臺上漢語國際教育文化課教案設計示例。
(4)按要求撰寫實踐報告。
①內容聚焦國際中文課堂教學,可全面總結概括課堂教學的流程、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與重難點等,也可以選取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重點展開討論。②有述有評,必須有個人批判性的思想和觀點。③語言簡明流暢,觀點鮮明清晰,結構邏輯性強。④遵守中文書面文字的基本規范。⑤拒絕大篇幅直接摘抄。
3.科學素養實踐訓練實踐教學內容
(1)閱讀教學平臺上傳的四類文本資料。
①2021年國際中文教育研究立項課題、2022 年國際中文教育研究課題指南。②與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研究熱點話題有關的優秀樣例論文。③研究性論文寫作建議與技巧。④研究性論文的網絡資料查找建議與方法。
(2)學習教學平臺文本資料后,結合個人搜集到的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科學研究方面的資料以及遇到的問題或困惑,選擇以下任務中的一項完成本次實踐學習。
①選擇一個與專業有關的研究問題,參考樣例論文仿寫一篇小論文,字數不少于500字。②閱讀教學平臺的文本資料,就如何開展國際中文教育相關科學研究寫一篇閱讀心得體會,字數不少于300字。③結合平臺文本資料并參考其他文獻,梳理個人在科學研究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制訂一份具體詳細的科學研究計劃。
五、深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
筆者通過搜集分析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運行中的各項數據,并結合與學生的訪談,發現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課程在教學內容、任務設計與評價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本資料偏多,篇幅較長,學生自主閱讀興趣不高;在視頻資源的趣味性、知識性的統一上需要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資源的表現形式過于單一;教師與學生缺乏及時的互動交流;實踐學習任務形式較單一,存在作業復制粘貼與抄襲現象;實踐考核形式較單一,缺乏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針對這些不足,筆者將不斷深化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改革。
第一,相對于文本資料,學生更愿意觀看視頻。每一個上傳教學平臺的學習主題文本資料數量只需2~3個,要求文字精練簡潔,層次邏輯清晰。
第二,每一個上傳教學平臺的學習主題的視頻資源數量只需2~3個,每個視頻時長5~8分鐘。教學視頻主題要與教學內容匹配,優選一流大學的優質網絡課程資源,充分斟酌教學內容的難易度。
第三,教學資源要求多樣化,教學資源不能僅是文本資源和視頻資源,需要在進一步開發教學平臺功能的基礎上,豐富實踐教學資源形式。
第四,除開展在線主題討論和論文寫作外,仍需要挖掘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以供學生依據個人學習興趣、特長、學習需求、職業崗位需求等進行個性化選擇,爭取實踐考核任務與學生實際需求相關聯。
第五,考核形式取決于教學資源呈現的方式和考核任務的形式,在教學平臺功能開發迭代后,實踐考核形式須與教學資源呈現方式和考核任務形式同步更新優化。
六、結語
筆者在開展實踐教學改革中,重點梳理了江蘇開放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總目標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目標以及實踐教學評價體系,突破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設計因以單一課程為單位而缺少完整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的不足。重新構建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導論實踐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標準。在專業實踐教學目標基礎上,把原先分散在各個單元的實踐學時和實踐任務重新設計再分配,使其更具有整體性和延續性。教學內容上,精選實踐教學資源,文本資源和視頻資源互為補充,兼顧資源內容的學習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導論課程的引導作用,帶領學生邁好專業入門第一步。同時,注重學習引導,側重于方法講解和案例演示,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有例可仿、有法(方法)可尋”。但在開放教育下,學生主動學習動機的獲得、學習方法的有效習得、自我管理方式的掌握情況等都對學生的學習成果產生重要影響。該實踐教學改革在運行過程中,存在部分學生完成任務的獨立性不夠、抄襲作業等情況。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需要繼續探索和嘗試。
[ 參 考 文 獻 ]
[1] 史承軍,陳海建.遠程開放教育學習支持服務體系的構建:上海開放大學的實踐與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5):112-120.
[2] 龔祥國,鄭健民,劉冬旭.開放大學遠程實踐教學:架構、機制及教學改革[J].中國遠程教育,2014(4):62-65.
[3] 趙倩,章玳,侯新宇.自媒體:開放教育實踐教學問題的一種解決方案[J].成人教育,2019,39(11):23-29.
[4] 原新梅,孫小兵.對外漢語專業建設的思考與探索[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12):90-91.
[5] 李琳,李遠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校本探索[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0(4):26-30.
[6] 霍倩倩.應用型本科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研究:基于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的調查結果分析[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2,33(1):133-137.
[責任編輯:蘇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