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妮



[摘 要]為助力應用型高等院校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文章在分析OBE和PDCA理念、“賽教融合”及創新人才培養三者之間關系的基礎上,按照“計劃—過程—評估”的思路,以東莞城市學院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為例,構建OBE和PDCA理念下的“賽教融合”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改革教學內容及設計,精準提升應用型課程的教學實用性、專業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賽教融合”;專業競賽;人才培養;OBE;PDCA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3)16-0074-04
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全局、面向未來,明確指出:“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教育部在政策引導、理念認同、實際落實等方面,強調要“繼續開展大學生競賽活動,重點支助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和廣泛參與面的大學生競賽活動,激發大學生的興趣和潛能”。《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除了強調創新人才培養方式,還倡導采用探究式、啟發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本科院校對于專業競賽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將“賽教融合”教學模式作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之一,保障學生在“賽前學、賽中教、賽后改”的培養模式下成為高質量高水平人才[1]。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為保證獲獎數量,出現了機械性的“為賽而賽”等背道而馳的發展跡象,賽教銜接有待加強[2]。因此,尋找專業競賽與教學質量提升之間的杠桿關系,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是目前本科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文基于OBE+PDCA理念提出“以賽促教、賽教融合”的教學改革框架,探索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應用型課程與專業競賽實踐結合的“賽教融合”教學模式。對于傳統的建筑理論課程,學生反饋課程難度高、理論知識枯燥、課堂專注度低、理論與實踐聯系不緊密等問題。東莞城市學院基于OBE+PDCA理念,采用“賽教融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按照“計劃—過程—評估”的思路,探索本科院校人才強校戰略的實施路徑,以達到培養多元化的創新型及應用型人才的最終目的,實現學校“強基礎、育特色、樹品牌”的發展戰略目標。
一、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特點
東莞城市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主要包括城鄉規劃與建筑概論、建筑基礎知識、構成基礎、建筑表現技法、建筑方案設計方法入門等內容。本課程主要的人才培養特點是應用性與操作性,旨在讓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城鄉規劃與建筑的概念、理論和相關專業基礎知識,提升城鄉規劃與建筑設計思維和專業繪圖技能水平。
(二)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存在的問題
一是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但實踐教學不足。實踐課時占比小,導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偏弱。專業課程理論與實訓學時及學分比例為2:1,專業課程理論學時為32學時、學分為2分,實踐學時為16學時、學分為1分。理論教學對學生的專業基礎功底影響固然重要,但是項目實踐的機會較少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初學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學生,難以將學習思路從建筑應用轉換到規劃設計上,缺少對規劃行業及建筑行業項目綜合應用的思考。
二是重視思政元素的引入,但缺乏銜接行業熱點的意識。與社會實際項目銜接實操的機會較少,容易出現“紙上談兵”的情況。尤其是國土空間規劃要統籌和綜合平衡各相關專項領域的空間需求,對城鄉規劃人才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作為學科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偏向于理論,缺乏實踐性的內容,容易導致其人才培養方式與行業發展脫離。課程核心內容是以建筑學為基礎的城鄉規劃設計,但對實際方案設計階段的調研及分析內容的講解較少,難以將建筑與規劃實踐相連接。
三是重視專業競賽,但缺少了解專業競賽的途徑。筆者通過問卷對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的118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58.47%學生對于參加專業競賽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并且了解專業競賽對自身學術發展、能力成長和思維培養有極大的幫助,但45.76%的學生表示缺乏對參賽要求和競賽內容的了解和認知,對競賽信息不了解,導致錯過競賽機會。
二、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賽教融合”教學模式
(一)理論基礎
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它遵循“以成果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持續改進”的教育理念,強調教育應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為目的。因此,OBE理念有利于推動人才培養創新性實施,銜接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社會需求。
PDCA(Plan計劃—Do實施—Check檢查—Act處理、改進)循環管理理念的核心是持續改進的過程。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采用計劃、實施、檢查、改進四個流程,形成一個閉環,并在質量提升過程中展現出有序的步驟和相互的協調促進。在這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改進提高,實現各級循環的動態化相互促進[4]。
(二)基于OBE+PDCA理念的“賽教融合”課程教學模式
在融合OBE理念和PDCA循環管理理念的基礎上,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更新教育理念、重構教學要素以及整合教學資源,以提升教學質量為目標,按照“計劃—過程—評估”教育思路,建立“教、學、賽”一體的“賽教融合”應用型課程教學模型(見圖1),以實現理論基礎能力、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三層次遞進的培養目標,實現即使是未參加競賽的學生也能獲得競賽訓練的目的,創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5]。
在計劃環節(P),教師進行學情和競賽情況的調研和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設計項目式教學內容和任務,并根據差異性要求的原則,為學生分配適當的工作任務。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要求,制定項目計劃書,明確任務完成的時間和組員的安排,以便在檢查環節(C)的考核評價中提供精準數據。實施環節(D)必須切合學生發展、競賽要求及就業需求,教學環節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教師在課前發布學習任務單,課中采用案例和問題導入、整合式教學、激勵型教學等多種手段,創新采用“一縱一橫”的教學方法,課后跟蹤學生學習情況。學生在課前完成預習,在課堂上進行觀點交互、學習研究、主題演示和任務分享,課后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并利用教師提供的線上資源進行自主學習。
在檢查環節(C),OBE理念主張使用多元真實性評估任務來進行評價,考核評價焦點放在學生的能力提升度上,通過學習成果評估體系反復比較計劃環節(P)實施的程度和效果,確保學生達到預期學習目標。在改進環節(A)中,教師會利用學習成果評估體系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和優化,并反思課程內容是否滿足競賽要求和企業需求,是否能讓學生在賽中學、學中創。學生根據同伴的建議和教師的反饋意見,對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和調整。在改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需不斷總結和回顧,以提升學習效果。
三、融合OBE和PDCA理念的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教學實踐
(一)“項目化”課程教學設計,強調方案實操和熱點銜接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關鍵的一步是解決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需求之間的矛盾。因此,教師應基于OBE理念,幫助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設計工作任務,再運用PDCA循環管理理念,重新構建和優化教學內容,以突出其實踐性、創新性和前沿性。根據建筑方案設計的工作流程和重點,重新設計課程計劃,涵蓋“開發認知、需求分析、計劃制定、效果評估”四個項目(見表1)。這四個項目涵蓋了規劃師、建筑設計師職位所需的關鍵技能點,并包含典型的工作任務。學生通過完成這些任務,不僅可以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競賽技能,還可以大幅度提高學習興趣、自我驅動力和學習投入度。同時,課程將結合學術前沿、社會話題和發展趨勢,強調以組織開拓和職業規劃為導向,根據PDCA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基于OBE理念對項目方案應用效果進行評估,并及時改進和優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及競賽技能。
(二)創新“一縱一橫”教學方法,突出專業教學和思政育人
針對競賽所涉及的應用知識點,結合課程教學大綱,對現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拆解、重塑,使課程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模塊與競賽主流相吻合。以專業競賽的流程及時間順序對教學內容及程序進行調整,遵照雙育人要求進行教學理念和思路布局,構建基于OBE+PDCA理念的“項目化”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一縱一橫”的教學體系框架(見圖2)。
“一縱”是指將項目化實踐教學引入課程,讓項目與項目之間有所差異但又前后聯系。通過不同的設計專題,分別突出人文、科技的課程項目教學,從專業角度提高學生在設計中對歷史、人文、社會、科技等各要素的綜合運用能力,從課程思政角度增強學生的人文情懷、文化自信,以及作為新時代年輕人的自信心、自豪感、使命感等。“一橫”是指課程與“藝術”和“技術”兩翼相互支撐,與人文地理學、城市規劃原理課程協同教學,更強調理論與實踐的轉化、以技術和藝術為兩翼的育人模式,提出了分級培養人才、多元共生的思想。因此,項目一和項目二將“藝術”翼傳授的理論知識通過實例分析轉化為設計實踐,讓學生通過實地探勘、訪談了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走進生活,了解民情,強化對中國傳統建筑和西方古典建筑的建筑與規劃關系認知開發和需求分析;項目三和項目四為“技術”翼專題提供建造實施環節的理論指引,對規劃、建筑、結構等多方面的技術進行主題說明,并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全流程方案制定,讓學生合作參與,增強使命感、自豪感。通過四個項目布置不同的工作任務,將理論轉化為實際,讓學生在學以致用的過程中明確學習的目標和職業方向,加深對比賽要求及項目流程的理解。
(三)構建學習成果評估體系,強調多元評價和持續改進
OBE理念聚焦于學生能力的產出,因此,評估應以學生和教師作為評價主體。為此,以“知(KNOW)/做(DO)/為(BE)”框架作為評估工具和指標,從11個方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這11個方面包括通識性知識、學科知識、跨學科知識、持久性認知、低階技能、學科內技能、跨學科技能、高階技能、態度、信念和行動[6]。在評價方法方面,可以結合量表評價法和表現性評價法。其中,量表評價法通過設計等級量表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該評價方法會考慮任務描述、評價標尺、評價維度以及每個表現水平構成要素的描述等因素。而表現性評價法則能夠檢驗學生在特定真實或模擬情境中,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任務或解決問題[7]。最后,對于學習成果評估體系,應該遵循PDCA理念,不斷進行檢查和改進,以確保評估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四)效果分析
通過對城鄉規劃與建筑基礎課程采用基于OBE+PDCA理念的“賽教融合”教學模式,初步實現了將“教、學、賽”有機結合。初步實踐表明,該教學模式使得實驗班級參與市級及校級競賽的學生比例增加了近47%,獲獎率高達62.5%。這反映出基于OBE+PDCA理念的“賽教融合”教學模式初見成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及專業素養水平,讓學生能更精準地識別核心問題,從專業理論角度制定更具可實施性的方案。
四、結語
基于OBE+PDCA理念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優化和重塑,不僅使傳統應用型課程的授課模式有所改變,還為“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提供了發展平臺。然而,要想在實踐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還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和完善,尋找并總結出更加實用、可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以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達到學生能力提升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 雷金華.大學生學科競賽管理體系研究:以浙江大學為例[D].杭州:浙江大學,2013.
[2] 王建濱,劉晶晶,劉寧.基于賽教融合的反向倒推式教學改革實證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6):198-204.
[3] 鄭紅娟,商哲,張淑媛,等.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下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石家莊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為例[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2,24(3):134-139.
[4] 胡雅琴,何楨.論六西格瑪管理的本質屬性[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10):137-139.
[5] 潘雙利,鄭貴軍.OBE理念導向下“賽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23):28-29.
[6] 史蒂文斯,利維.評價量表:快捷有效的教學評價工具[M].陳定剛,譯.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7] 彭湃.為高階學習而評價:表現性評價及其在高等教育學習成果評估中的應用[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11):55-63.
[責任編輯: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