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森
摘 要:為落實“立德樹人”“以體育人”的目的,體現體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這一重要載體,發揮體育文明禮儀教育對學生文明禮儀養成的重要作用。指出目前學生存在的文明禮儀問題,以及對文明禮儀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通過借助體育禮儀來增強學生的文明禮儀規范,體育教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利用優良傳統體育文化進行熏陶,最后創造良好的家庭、社會教育氛圍,讓學校、家庭、社會一起攜手促進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健康開展。
關鍵詞:體育禮儀;文明禮儀;融入養成
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我國保留了豐富的精神文明財富,一直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2019年《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到:“禮儀禮節是道德素養的體現,也是道德實踐的載體”,2020年,相關文件也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明顯提高。
如今,體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而體育禮儀成為體育文化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體育運動過程中要遵循的規范、準則。規范儀表、莊重的服飾和文明、謙遜的舉止言語,成為體育禮儀的外在表現;良好的道德修養與文化素養是體育禮儀的內在表現。體育禮儀的傳承文化與道德信仰的展示,也突出了育人的價值,還有文化的價值。為了實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目標,筆者對本區域體育禮儀情況進行了調查、原因分析,提出了體育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從而發揮體育的“育人、育心、育德”作用,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一、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文明禮儀存在缺失
學生和教師在校園里相遇打招呼的情況,多數學生能夠主動、有禮貌地問好,但也有些學生見到其他班年級的教師就不理睬、不打招呼。參加升國旗儀式的時候,個別學生低頭沒有行注目禮,甚至極個別學生遲到了,也不原地佇立向國旗行注目禮。還有,少數學生上課鈴響了之后還在教室外走廊吵鬧、追逐,對于一些違規行為熟視無睹。當然,學校存在部分文明禮儀缺失的學生,原因在于他們的文明禮儀意識比較淡薄,要通過努力才能改變。
(二)教師文明修養有待提高
現實當中,教師都知道教書育人,要做到以身作則。但是,部分教師在師范學校沒有接受過專業、系統的文明禮儀訓練,所以不太熟悉文明禮儀的規范知識。還有,個別教師覺得交代部分學生去完成文明禮儀的教育與學習,學校對教師平時的文明禮儀沒有規定。
(三)家庭缺失文明禮儀教育
目前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部分農村地區的孩子成了“留守兒童”,而且家庭作為學生的“第一所學校”,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很多在讀書之前就已養成。家庭環境對于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往往家長的知識水平高低和文明禮儀教育意識的強弱,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文明禮儀行為。有的家長存在追求功利,忽略甚至缺失對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
(四)文明禮儀教育零碎單一
由于學校沒有專門設置文明禮儀的教學內容,所以學生的言行舉止等文明禮儀的行為,展現出來的素質水平就參差不齊,有迫切提升改善的必要。多數學校針對學生文明禮儀的管理教育,單單依靠學校政教管理部門負責,人員力量嚴重不足,造成在日常管理方面為學生提供文明禮儀教育的知識非常零碎,學生大多不了解“文明禮儀”到底是什么。學校的年級會、班會偶爾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但是也由于次數、時間問題,顯得形式很單一。
二、學生文明禮儀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從年齡特點分析身心規律
中學生在思維上已經具備有相對邏輯推理、抽象想象的能力,有強烈、沖動的情感,又缺乏情感的控制,而且穩定性較差。所以,在中學生這個心智發展不健全、不成熟、易受影響的階段,卻有著非常強的可塑性、易變性和反復性,顯示出文明禮儀的認知不健全,難辨是非。另外,遇到文明禮儀教育內容不一致時就反映出文明禮儀行為的波動性很大。
(二)從家庭教育分析缺失原因
有不少留守兒童或單親兒童本來就欠缺家庭關愛,加上家長平時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提高,在這種“重智輕德”的情況下,就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文明禮儀教育。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處于叛逆期管教不了,以后隨著年齡逐漸長大會有所改變。
(三)從學校管理分析教育短板
作為教育者多少知道文明禮儀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組成部分,現實卻經常被忽視。部分學校管理者不重視文明禮儀教育。在上級有通知檢查的時候,簡單對學生進行臨時的“全面”“專項”文明禮儀教育,沒有真正理解處于德育首位的文明禮儀教育。
(四)從社會環境分析誘惑影響
如今網絡時代許許多多的信息平臺,面對這些信息往往難辨真假,對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又有著極大誘惑力,讓學生容易陷入網絡的虛擬世界,無心向學,性格突變。有的自媒體內容低俗,毫無文明規范,給學生造成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
三、體育禮儀教育融入養成的策略
學校管理層面應該把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作為一項長效機制來對待,把平時文明禮儀教育的責任落實到各個部門,齊心協力、同抓共管。鑒于當前中學生禮儀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我們可以試著借助體育禮儀的融入教育,幫助學生的禮儀行為文明起來,學校文明禮儀教育規范起來。首先要明確“體育禮儀是體育相關人員在體育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了體育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生理學,甚至是民俗學,所傳達的積極觀念都會對受眾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長期而穩定的影響,具有強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體育禮儀是體育相關人員在體育活動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對外它主要表現為儀表的規范、服飾的莊重、舉止的文明和言語的謙遜,對內主要是道德修養和文化素養的表現”。
(一)通過體育禮儀增強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體育禮儀有禮儀規定、莊重服飾、文明舉止、謙遜言語的外在表現,以及道德修養、文化素養的內在表現。也可以按照物質、實踐、精神等表現形式分為體育禮儀服飾、體育禮儀行為、體育禮儀精神。服飾往往展示一個民族文化、精神、物質的體現,例如中華武術服“正衣冠”,就表達習武之人的剛正不阿、忠誠樸實與堅強隱忍的性格。體育禮儀行為就是相關人員參與體育實踐活動的時候該做什么、怎么做,要保證自己的形象,更要維護國家、民族尊嚴的形象。而體育禮儀精神具體表現可以用武術的“尚武精神”來說,尚武精神是一種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一種舍己為人的俠義精神、一種勇于擔當的責任精神、一種同舟共濟的團結精神。
(二)體育教師為學生樹立正確禮儀行為表率
教育要落實“立德樹人”,教師就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體育教師文明禮儀的修養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文明禮儀。為此體育教師應該加強相關文明禮儀知識的培訓,自覺提高文明禮儀的教育意識,切實轉變文明禮儀教育的陳舊觀念,在工作和生活中體現出良好的文明禮儀修養,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文明禮儀,來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提高。
體育禮儀的言傳身教通過教師的“言”和“行”來影響學生。“言”就是通過語言來傳授體育運動中所涉及的禮儀知識,“行”就是通過將體育教師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以此來影響學生。體育禮儀貫穿于體育活動的始終,包括預備、開始、進行和結束。
(三)借助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
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體育傳統文化是寶貴遺產。武術文化展現出獨有的角色魅力,其中“武禮”以特有的內涵、規范,呈現出其道德修養和知識素養。
傳統的體育武術包含了民族文化內涵、思想教育元素。例如,傳統的學藝拜師,必須有“行拜師禮”,表達尊師重道。還有武術的“抱拳禮”,傳遞了謙虛不自大、以武會友、團結互助,四海武林本是一家的文化理念。
(四)加強家庭正確引導和美化社會和諧環境
文明禮儀教育在家庭教育當中應當從小抓起,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念,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文明禮儀行為導向,懂得怎樣與人和諧的相處。家校平時需要定時聯系,進行學生文明禮儀行為的情況交流,增強家庭文明禮儀教育的緊迫意識。
在社區方面,應該大力弘揚普及體育知識,宣講我國的體育名人故事,傳播優良的體育精神和禮儀常識。應用宣講優良體育精神,激勵國人奮發圖強,建設國家。了解體育禮儀常識,做到文明觀賽、文明出行,共同建設精神文明城市。
另外,利用快速、普遍的現代媒體技術,通過新媒體的影響力、滲透力為學生在各領域進行正確的規范引導。大型運動賽事的體育禮儀進行傳播,提高學生的儀式禮儀欣賞水平,傳播弘揚體育禮儀的正能量。
四、結語
為落實“五育”并舉,把文明禮儀教育得到進一步改進,必須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三者有效的結合,相信“體育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利用體育文明禮儀有效融入,彰顯出體育“育人、育心、育德”的教育功能,促進學校文明禮儀教育的發展,提升學生文明禮儀素養的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妍.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D].合肥:合肥師范學院,2022.
[2]董方燕.淺談農村幼兒文明禮儀教育的有效策略[J].農家參謀,2022(14).
[3]陳寶珠.亞運會背景下體育禮儀培養路徑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21(06).
[4]曹書芳,李霞.體育禮儀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1).
[5]郭玉.體育禮儀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