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亞,刁小衛
(1.伊犁師范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新疆伊寧 835000;2.伊犁師范大學邊疆中華文史研究中心,新疆伊寧 835000;3.伊犁師范大學網絡安全與信息技術學院,新疆伊寧 835000)
鄉村振興是我國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1]。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這一戰略,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鞏固當前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內生動力成為黨的二十大對鄉村振興工作推進的重要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在兩次報告中數次出現“人才”這一關鍵詞,說明鄉村人才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鄉村全面振興又是建立新型城鄉關系的關鍵,新型城鄉關系的構建能夠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提供有效路徑[2]。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提升人才勞動技能和文化科學素養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新疆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交融的重要工具,是講好新疆故事,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載體。馬克思指出:“現代的工人只有當他們找到工作的時候才能生存,而且只有當他們的勞動增值資本的時候才能找到工作。”[3]就業是貧窮勞動力擺脫貧窮最有效的手段。
本調查研究以昌吉回族自治州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調研點,調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的建議,有助于政府及各企業及時調整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的具體實施措施,提升推廣質量,從而在根源上提升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并最終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凝聚不同民族的根本性力量。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現有鄉村人口接近5.1 億,超過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4]。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打破地區隔斷和文化傳播的重要工具,深刻影響著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外界信息的獲取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以傳統行業和教育旅游行業為例,在南疆地區,少數民族群眾通過學習大棚及網絡電商技術,使農業產能翻倍,農作物銷售額翻倍;而在歷史文化濃厚的古城如喀什、和田、吐魯番等地,若有大批精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導游積極宣傳并服務旅客,將會大大增強當地的旅游吸引力,吸引全國各地的游客前去觀光,進而帶動當地的旅游和餐飲行業。從這些事例中我們應該明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提高當地人民的經濟收入、豐富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來源、改變少數民族群眾的收入結構的重要基礎工具。
從西域都護府設立時期開始,中央政權就已經開始使用漢語言文字對西域進行管轄和治理。從古到今,新疆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不僅是新疆各民族的家園,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語言共同體”[5]。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是我國語言文字政策的主導精神,也是各民族相互交流交融的重要的紐帶和橋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新疆各民族群眾增強“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6]“脫貧攻堅期內的成就尚不牢固,如果缺乏持續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就可能存在返貧風險。”[7]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在少數民族群眾中傳遞、接受文化、科技、農業等信息方面不可替代,而且其工具屬性、語言知識體現、信息的承載力都具有絕對優勢。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不論是扶貧、扶智還是扶志都必須建立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深入推廣的基礎之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僅是少數民族群眾學得專業技能、改變收入結構的重要理論基礎,更是新疆各級政府鞏固當前脫貧攻堅成果的保障。
筆者以當地政府、企業及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為調查對象,調查當地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現狀,以期尋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的突破點及工作中存在的短板。
本次收回政府職工的電子調查問卷共37 份。管委會問卷來自準東管委會南轉辦和五個產業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及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分管產業園職工。
表1 為政府工作人員對推普使用教材的了解情況統計。數據顯示有31.5%政府職工表示不清楚這件事,本次參與問卷調查的37 名政府職工工作均為直接接觸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相關服務與領導工作,雖然“不清楚”占少數,但是否表明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工作沒有落到實處,沒有細化到每個政府職工;是否表明基層政府職工不能在每周一次的調研工作中只調不研,對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培養計劃和進程沒有一個清楚的了解。

表1 政府工作人員對推普使用教材的了解情況統計表(n=37)
企業作為用人單位,企業內部良好的語言環境不僅能夠幫助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還能夠加深各民族工人之間的相互交融交流。
2.2.1 企業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重視程度
表2 為企業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重視情況統計。數據顯示,針對“企業是否有相關的領導具體負責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有,且已經劃入領導職責”占到總樣本數的71.4%;“由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自己負責”占總樣本數的28.6%;數據顯示“企業內是否重視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情況”一題中“特別重視”占到總樣本數的57.1%,“不太重視” 和“完全不重視”占到了總樣本數的42.9%。從問卷調查統計的數據來看,準東地區各企業領導很重視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學習,并且大多數企業領導能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納入自己的工作職責范圍。

表2 企業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的重視情況統計表(n=35)
2.2.2 企業中國家通用語言培訓與測試頻率
表3 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頻率統計。表4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測試頻率統計。

表3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頻率統計表(n=30)

表4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測試頻率統計表(n=35)
根據問卷調查統計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與測試頻率數據來看,準東各企業能夠積極協調場地用于長期性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做出努力,積極地承擔起企業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中的責任。
表5 為國家通用語言使用情況統計。數據顯示,除去使用本民族語言的情況較多以外,怕自己國家通用語言不標準被人笑話的人不在少數,因此在國家通用語言教學中老師和企業要幫助少數民族務工人員正視國家通用語言,端正語言學習態度。

表5 國家通用語言使用情況統計表(n=103)
表6 為在工作場景中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統計;表7 為在家庭場景中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統計。

表6 在工作場景中語言文字使用情況統計表(n=103)

表7 在家庭場景中語言使用情況統計表(n=103)
數據顯示,在交談場所和對象不同時,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頻率都不相同。在與家庭成員交流時,與孩子交談時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人數多于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人數;在與丈夫/妻子/父母等交談時,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人數遠遠多于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人數; 在工作時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人數也高于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人數。以上幾種情況說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選擇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還是本民族語言文字,很大程度上受環境和交談對象的影響,這表明,在企業中好的語言環境能夠加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
經過調查,筆者發現在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群體中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主要問題集中以下幾方面:
由于準東各企業人員流動性較高,與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產生交集的同事大多來自四川、河南、安徽等內地的各種工程隊,這些務工人員在與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交談時,一口方言常常使得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一頭霧水,因此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在企業缺乏一個學以致用的國家通用語言環境。
根據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聽說、閱讀、書寫能力進行差異分析可以看出參與本次調查問卷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聽不懂也不會說” 的人占總樣本數的8.7%,認為自己在日常交流中“能聽懂但不太會說”“能聽懂一些但不會說”“基本能交談但不太熟練”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占據總樣本數的63.1%,說明他們認為自己聽、說能力中等,可以聽懂但自己表達不夠流利。由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年齡層次相差較大,少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好的青壯年想要在課堂學習與專業技能相關的知識,但相當一部分45 歲左右的中年人自己本身學習能力較差,且認為自己已經過了學習的年齡,不能很好地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
根據數據可知參與本次調查問卷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能閱讀圖書報刊的占據總樣本數的9.7%,只能看懂便條或留言條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占據總樣本數的45.6%,基本看不懂與完全看不懂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占據總樣本數的44.7%。參與本次調查問卷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中只能寫便條和留言條的占據總樣本數的37.9%,完全不會寫和基本不會寫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占據總樣本數的62.1%。由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文化層次良莠不齊,在學習進程上無法統一,且企業內部通常只有一到兩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因此沒辦法做到分班分層次培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只能照顧到大部分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因此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進程較為緩慢,多數企業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注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字音字形的糾正,而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文本書寫能力不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
由于大多數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外出就業,其目的主要是學得技術,或是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來改善家庭收入情況,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少數民族外出務工人員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深深地影響著其是否能夠學得技術或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因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在人員流失的背后,體現了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缺乏技能崗位培訓體系。企業作為用人單位,培養一名合格的產業工人要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所以企業需要更加完善專業的技能培訓體系,迅速提升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更快地為企業創造效益,為企業減負。政府可以對想要學習專業技能的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群體進行分類技能培訓,在技能培訓的期間,引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認識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重要性,使得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能夠更快地學得一門專業技能,在企業干得下去,回到家鄉富得起來,在少數民族務工人員中正面典型豎得起來。另一方面,“鼓勵外出能人返鄉創業,鼓勵大學生村官扎根基層”[8]。
企業需要營造好的語言環境,制訂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師傅或工友陪讀計劃,因為在企業中,不僅是少數民族員工需要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來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師傅也應該學說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從而營造好的語言環境,幫助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張口說,動筆寫。并且漢族工友進入課堂之后,能夠打消少數民族人員參加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時的自卑心理,同時也能加強企業中漢族工友與少數民族務工人員的交流,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融合。
由于調研點企業行業門類復雜,師資力量薄弱,而且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大多來自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因此,對調研點企業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有極高的要求,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首先要對少數民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擁有一定的教學技巧和教學理論基礎,才能更好地兼顧到每一位學員,因此本地高校要和各企業積極對接,建立師范人才合作關系。
首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師要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在日常工作學習交流中,張開嘴,勤說國家通用語言,讓其正識國家通用語言是技能學習的工具。要讓少數民族務工人員認識到少數民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少數民族可以借助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載體功能,打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將民族文化傳播傳承到更為廣闊的地理空間[9]。要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得技能,掌握一門手藝,回到家鄉能夠帶動家鄉其他的少數民族同胞用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要積極引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學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得技能,掌握一門手藝,回到家鄉能夠帶動家鄉其他的少數民族同胞用雙手改善自己的生活。
其次,習近平同志強調:“實行積極有效的人才政策,打好‘鄉情牌’,念好‘人才經’,激勵各類人才以推動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己任,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10]企業要引導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從語言態度上重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運用,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作用越來越大,從最日常的衣食住行到學習生活工作,如果不能熟練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無法與他人正常交流,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便。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少數民族務工人員學習職業技能的重要工具,每一位少數民族務工人員都應該熟練地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樣更加有利于自己的職業發展。
由于長期的二元經濟結構及城鄉發展不均衡,我國鄉村振興任務依然繁重,人才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成為如何發展鄉村內生動力的重要突破口,不僅改善外出務工人員家庭經濟收入結構,而且能夠帶來多元化的技術和發展思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是外出務工人員學習新技術的重要工具和抓手,政府應和企業共同助力外出務工人員新技能的學習,幫助少數民族務工人員開拓新的視野,為企業帶來高素質人才,為鄉村振興工作培養有思路、有理想、有技術的復合型榜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