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金融素養、一般風險厭惡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

2023-12-17 10:29:05郭凈王麗媛劉兢軼
財會月刊·上半月 2023年12期
關鍵詞:問卷調查

郭凈 王麗媛 劉兢軼

DOI:10.19641/j.cnki.42-1290/f.2023.23.021

【摘要】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數字+金融”雙重風險疊加使得縣域金融治理難度加大, 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對其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提升的作用重大。本文結合行為金融學視角和新公共治理理論, 構建結構方程模型, 利用372份縣域領導干部調查問卷數據, 研究數字金融素養、 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響機理和作用路徑。研究發現: 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 對一般風險厭惡有顯著負向影響, 且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顯著負向影響; 一般風險厭惡在數字金融素養和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數字金融素養的四個維度中, 直接影響力從大到小依次為技能、 知識、 態度和行為。進一步檢驗發現, 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四個構面能力均有顯著正向影響, 但是一般風險厭惡僅對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兩個構面能力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同時一般風險厭惡僅在數字金融素養和這兩個構面能力之間發揮部分中介效應。

【關鍵詞】數字金融素養;治理能力;普惠金融;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 F832.7?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0994(2023)23-0151-10

一、 引言

金融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完善金融治理體系, 提高風險防控能力事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安全。經過多年的建設, 我國已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治理體系, 但金融監管能力滯后, 金融宏觀調控前瞻性、 預判性和穩定性不足等問題仍較為突出(徐諾金,2019)。相對于國家層面而言, 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剛剛建立, 潛在金融風險巨大(陸岷峰,2020), 與市區相比, 縣域金融治理難度更大?!癆BCD+”等技術融合的數字金融被認為是拓展普惠金融供給的潛在變革性金融模式, 能夠滿足長尾客戶的金融需求(曾剛,2020)。但是, 由于監管薄弱以及社會缺乏準備, 數字金融革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Setiawan等,2022)。我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已卓有成效, 在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作用巨大, 但縣域范圍內依然是最為薄弱的環節, 甚至成為互聯網金融欺詐、 網貸騙局等“兩非”活動的高發地, 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危及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也為縣域金融治理帶來了挑戰和難題。總而言之, 縣域金融治理關系著國家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全局。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中首次提出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這意味著未來縣域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將面臨“數字治理+金融治理”的雙重挑戰, 領導干部金融治理能力的提高更加重要也更加困難。那么, 在大力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的現實和政策背景下, 哪些因素將影響縣域金融治理能力的提升呢?地方金融治理是在現行“中央—地方”金融管理格局和體系下派生出的一系列地方金融管理行為, 在新公共治理范式中, 治理是多元主體共同生產、 共同創造公共價值的行為, 因此, 政府與市場、 社會等各方主體的“共治”是主要模式, 治理的有效性也體現在整個系統的效能上(Osborne等,2013)。

以往對地方金融的研究關注金融監管較多, 而關注金融治理較少, 且大多傾向于對宏觀層面中央與地方權責關系的探討, 而關于中微觀層面地方政府治理行為和效果如何、 受哪些因素影響等的研究較少(向靜林和艾云,2020)。隨著學者們逐漸認識到地方金融治理是國家金融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有關地方金融治理的研究逐漸增多, 但多從社會學、 法學等角度展開, 主要是探討多元治理主體的社會關系以及治理的法律依據等理論性“應然”研究, 缺少在金融數字化大背景下針對監管對象的快速變化而做出的治理理念、 模式、 行為、 能力轉變的驗證性“實然”研究。此外, 治理效能的實現高度依賴個體的制度執行力, 即新公共服務是“通過人來進行管理”的, 地方政府的治理理念、 模式、 行為和能力實際上是領導干部的治理理念、 行為和能力的反射, 領導干部是否具有共治理念、 是否精心設計制度安排、 是否能將制度執行到位等都會直接影響治理效能。但在現有研究中, 對“人”的個體因素有所忽略, 領導干部的金融治理能力受哪些因素的影響以及會產生何種影響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均尚未開展。

從數字普惠金融的相關研究來看, 郭娜和楊德勇(2019)認為, 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 人才是關鍵, 具有較高金融素養和治理能力的領導干部更是關鍵中的關鍵。金融素養是個體做出恰當或者穩健的金融決策, 并最終實現財富保值增值所需要的金融知識、 技能、 態度等要素的集合(李東榮,2020)。數字金融素養則是數字化時代個體所體現出的數字金融基礎設施使用知識、 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技能、 責任能力和權利能力等多方面素養的集合(郝楊,2021)。要想應用好數字普惠金融、 平衡好數字普惠金融創新與風險的關系, 顯然數字金融素養必不可少。

從行為金融學視角來看, 金融素養是決定個體決策行為的重要因素, 現有研究較多地關注一般消費者的數字金融素養, 而對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考量較少。2021年3月, 何廣文教授代表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普惠金融與數字金融研究團隊發布了《縣長數字金融素養調研報告》, 通過對全國17個省131個縣主管金融的副縣長進行數字金融素養調研, 研究其年齡、 學歷、 工作經歷等個人特征對其數字金融素養的影響, 發現“金融縣長”的數字金融素養普遍較高(這與“金融縣長”大多數有金融機構工作經歷或為金融機構掛職干部有關), 但在數字技術及普惠金融認知度、 接受度、 推廣度等方面存在差異。該報告還發現, “金融縣長”的數字金融素養與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 即數字金融素養評價結果越好, 其管理的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速度越快。發展農村數字普惠金融和提高金融治理效能不僅僅是縣域金融辦、 人民銀行等金融管理和政策部門的事, 其是一個系統工程, 需要多部門協同推進, 因此, 除“金融縣長”主管的金融部門之外, 財政局、 農業農村局等相關政府部門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也值得高度重視, 迫切需要深入探討其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響。

本文擬結合行為金融學視角和新公共治理理論, 對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和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關系進行研究, 并探索領導干部個體的一般風險厭惡在兩者關系中的作用機制, 以期為縣域數字普惠金融建設發展、 地方金融治理效能提升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參考。本文的研究貢獻如下: 一是, 將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這一個體因素引入金融治理決策行為框架, 擴展了現有金融素養研究中僅探討其對個人投資、 理財等金融決策行為意向影響的解釋力和影響范圍, 拓寬了現有金融治理單純從傳統金融理論邏輯、 經濟社會層面因素進行研究的范疇。二是, 將一般風險厭惡這一心理因素引入金融“素養—行為”線性關系, 打破了現有研究僅考察金融素養直接效應的局限, 探討不同數字金融素養水平下個體風險厭惡作用于金融治理這種金融風險承擔行為的效應差異, 以及風險厭惡影響數字金融素養與金融治理能力間復雜關系的作用機制。三是, 數字普惠金融疊加了“數字”與“金融”的雙重風險情境, 對行為個體的素質和心理要求更高, 而地方金融治理是基層領導干部的重要工作內容, 其效能是基層領導干部的關鍵決策結果, 本文從個體主觀視角研究決策行為效果, 可為地方金融治理人才的選用及培養提供借鑒參考。

二、 文獻回顧及研究假設

(一)地方金融治理、 治理能力及其影響因素

從定義上講, “治理”是指一種有效的、 開放的、 負責的和受到監督的公共服務體系; 從實質上講, “治理”是一個決策制定和執行(或不執行)的過程, 因此決策過程中的行動者以及達成決定、 執行決定的結構非常關鍵(竺乾威,2016)。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 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是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有力支撐, 要從各個領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治理能力是指一個組織、 政府或個人在制定和實施政策、 規劃與決策方面的能力, 以實現既定目標和應對挑戰。在新發展階段, 必須高度關注如何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這一重大實踐課題(陳振明,2020), 而地方政府將國家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地方治理效能的關鍵在于提升由政策執行能力、 科學決策能力、 管理監督能力和政務服務能力等構成的治理能力(陳訊,2022)。

地方金融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 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統一規則, 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在中央與地方雙層金融管理體制之下, 地方政府面臨著金融治理創新和屬地風險處置的雙重壓力。如何在服務、 管理及發展金融與處置風險之間實現平衡, 是地方政府面臨的重大考驗(黃震,2018)。具體而言, 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創新及優化金融治理的制度安排和環境, 鼓勵和促進地方金融組織發展, 服務于民間資金的供需雙方, 規范民間融資行為和市場秩序; 另一方面, 要承擔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堅守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嚴防死守避免出現金融風險向社會風險甚或政治風險轉化的事件, 扮演好風險“消防員”的角色(向靜林等,2019)??梢姡?地方金融治理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就是“一手抓地方金融機構發展, 一手抓區域性金融風險防范”。

地方政府在金融治理和風險防范方面有著天然優勢, 地緣因素使得地方政府占得信息收集和獲取的先機, 比中央更容易實現風險的事前防范(毛志剛,2018)。地方金融治理必須納入政府治理體系, 綜合利用政府資源, 才能實現治理效果(陸岷峰,2020)。但由于自2019 年省級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才陸續掛牌, 市級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剛剛明確“既批又監”的權責, 縣一級別有些還沒有專門的金融監管機構, 相關職能仍分散在多個部門, 而2023年初的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更加明確了“壓實地方責任”的基調和方向, 地方政府設立的金融監管機構專司監管職責。所以, 地方金融治理還處于起始階段, 機構、 組織、 人員、 能力等各方面還比較薄弱。在此情況下, 對地方金融治理的評價主要考察其是否有利于激發地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活力、 是否能有效控制區域性系統性風險、 是否能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尤其是小微企業和農村的發展(陸岷峰和歐陽文杰,2020)。

在地方金融治理的影響因素方面, 向靜林和艾云(2020)借鑒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理論, 總結出地方金融治理涉及個體特征、 交易屬性、 治理結構和制度環境等多層次因素, 這些因素塑造了金融治理的具體形態, 也影響著金融治理的具體效果。同時, 他們還結合社會制度理論提出地方金融治理的三個層次, 其中: 宏觀層次的治理關鍵是體系構建和設施提供, 即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多元主體進行制度安排、 制度環境和設施建設等環境治理, 以激發市場活力、 穩定市場秩序; 中觀層次的治理關鍵是橫向連通和縱向貫通, 即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多元主體對主體間結構關系進行結構治理, 以理順各級主體間的橫向、 縱向社會關系; 微觀層次的治理關鍵是創新活力和風險防控, 即以地方政府為主導的多元主體制定合約安排、 支付結算、 信用評估、 風險管理等機制, 進行技術治理, 以順暢交易過程、 有效防范和化解風險。從理論上講, 地方政府在環境、 結構、 技術三個治理維度上同時推進, 才能產生地方金融治理的最優效果, 但三者相較, 偏重環境和技術治理更有利于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及治理效果。

從目前地方金融治理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 學者們對于切實加強地方金融治理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分析已較為透徹, 較為全面地分析了地方金融治理存在的問題, 在強化地方金融治理的對策方面也有一些新的觀點。但囿于多種原因, 對地方金融治理進行系統性研究的成果并不是很多, 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少之又少, 實證研究更是少見?,F有研究多是基于傳統金融理論, 從社會、 經濟、 法律等方面探討金融治理, 個體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因素還未被重視。

(二)數字金融素養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

隨著金融創新日益普遍以及金融風險日益復雜, 個體所處的金融環境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 傳統范式下的經濟社會因素已不足以解釋金融行為, 而心理或態度因素更加能夠深入挖潛和反映金融行為的根源, 因此金融素養正逐漸成為研究熱點。金融素養是消費者所具有的金融知識、 技能、 態度、 行為、 能力等要素的集合, 其能夠確保消費者做出恰當的或穩妥的金融決策并最終實現自身的財富保值增值。經濟金融的全面數字化浪潮改變了金融消費者的行為, 消費者除金融素養外還需具備包含技術性能力及社會能力等在內的數字素養(郝楊,2021)。金融素養與數字平臺的結合, 或者說數字金融科技中的金融素養形成了數字金融素養(Setiawan等,2022), 這是金融數字化下的新維度、 新領域, 包括但不限于數字金融基礎知識、 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技能、 消費者責任能力和權利能力等方面(李東榮,2020)。郝楊(2021)根據《二十國集團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將數字金融素養總結為: 在充分知曉消費者權益和申訴程序的前提下, 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全面接入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 并有效管理數字金融風險的素養。以往有關金融素養的研究更多地強調了其對儲蓄/消費、 借貸、 投資理財等行為的重要作用, 但其對風險意向的作用還未被探明; 而且關于金融素養直接效應的研究較多, 對于其中介或調節等間接效應的研究較少(Aren和Aydemir,2015)。目前關于數字金融素養的研究還處于初始階段, 實證研究鳳毛麟角, 但數字金融素養可以看作金融素養標準的數字化模式(Prasad和Meghwal,2017), 因此可以認為數字金融素養與金融素養具有對金融行為的相同效應(Setiawan等,2022)。

盡管提升消費者數字金融素養是學術界以及實務界的關注重點, 但企業家以及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也開始進入研究視野, 金融監管部門要想持續提升數字金融治理水平和能力, 其管理者及工作人員的數字金融素養也頗為重要。數字金融服務創新具有“雙刃劍”效應: 一方面, 其擴展了金融服務群體, 拓寬了金融服務空間, 改進了金融服務設計和提供渠道, 降低了金融服務成本; 另一方面, 其帶來了“數字鴻溝”問題(郝楊,2021)。政策制定者必須認識到數字創新產生的利益并引導其惠及大眾, 同時也要認識到其帶來的個別的和系統性新風險, 及時有效地識別和處理這些風險, 以增強金融市場韌性, 保護金融體系免受非法活動的侵害(二十國集團,2016)。

與消費者和企業家一樣, 政府領導干部同樣需要在一個包含復雜金融市場的動態環境中運作, 他們需要管理各種機會、 承擔各種風險、 規劃區域戰略和做出明智的決策(Anshika和Anju,2022)。《縣長數字金融素養調研報告》中提出, 地方官員作為我國經濟政策的執行者, 其個人因素, 尤其是數字金融素養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按照新公共治理遵循的服務主導邏輯, 治理(公共服務系統)是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的知識及經驗轉換的結果, 政府等服務提供者為了滿足服務使用者的要求和目標, 不僅需要按照服務使用者的主觀體驗進行有效設計并對其進行治理和回應, 還需要與服務使用者形成互動、 達成合作, 這些都要求政府不僅要具備相關知識與經驗, 還要具備與服務使用者共同生產知識并將知識與經驗轉換為產出輸出的能力。因此, 地方政府作為共同治理主體的主導者, 其領導干部必須充分了解治理對象的運行模式、 規律和風險特點, 其具有良好的數字金融素養, 才能提升金融治理能力, 進而有效治理地方金融。

綜上,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 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

(三)一般風險厭惡及其影響效應

一般風險厭惡被認為是一種個體差異或傾向, 一種在不同情況下相對不變的冒險態度(Qualls和Puto, 1989), 可以將其定義為個體對結果不確定性引起的對風險的消極態度程度。這種基本的風險傾向或態度, 是經濟學和金融領域的一個關鍵概念(Xiao 等,2001), 其對各種決策行為(包括行政決策)的影響一直是學者們關注的重點。個人的認知能力會影響其風險厭惡, 那些被認為經濟能力較差的人不太可能承擔風險, 而有著豐富知識的人(風險尋求者)往往更容易容忍風險(Nguyen等,2022)。一些研究發現, 金融知識和風險厭惡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Fur和Outreville,2022)。金融知識越欠缺的人往往對風險的容忍度越低, 對于他們不理解的問題所感知的風險越多(Rose和Rose,2008)。傳統上, 更厭惡風險的個體對教育和咨詢的需求更多, 以更好地了解與特定類型的數字金融服務相關的風險和回報權衡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相關風險。可見, 掌握關鍵金融知識非常重要, 有利于個體建立長期的金融安全感(Lyons和Josephine,2021)。

以互聯網金融為開端的網絡金融(數字金融)作為地方金融治理的主要對象, 其虛擬性無疑增加了交易安全風險、 技術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其隱蔽性也增加了風險識別和評估的難度(毛志剛,2018), 為地方金融治理帶來了困難?;ヂ摼W金融等數字金融具有多變性、 風險集聚度高、 擴散性強的特點, 傳統地方金融監管的硬法治理模式可能不完全適合。鑒于數字金融這一治理對象尚處于快速發展中, 還沒有完全定型, 其治理模式也需要具有靈活性和超前性, 以及時回應出現的新問題、 防范出現的新風險, 因此創新軟法治理模式勢在必行。同樣, 規則導向的監管理念使得監管者對數字金融自覺或不自覺地抱持保守甚至排斥的態度(毛志剛,2018), 不利于“真正的”數字金融創新, 也催生了逃避監管的另類風險。對于承擔金融治理職責的基層領導干部也是如此, 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越高, 對風險(結果的不確定或負面結果)的認識、 計算甚至防范能力越強, 風險容忍度也就越高。因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 數字金融素養對一般風險厭惡有顯著負向影響。

避免承擔風險(規避風險)是人類心理學中的一種偏見(Hoffmann等,2010)。在金融投資中, 行為偏見會影響投資決策, 教育被認為是克服偏見的重要工具(Pompian和Wood,2006), 投資者接受教育有利于其容忍或承擔更大的風險, 從而增強投資意圖并能夠接受風險更高的金融產品。一些對公共部門進行的研究表明, 盡管公共部門需要創新和創造力來提高其效率與有效性, 但風險規避文化導致該部門的創新變得困難、 創造力減弱(Karyotakis和Moustakis,2016; Flemig等,2016)。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風險規避在公共部門流程中根深蒂固(Chang和Lin,2015), 這使得其治理效果大打折扣(Turyahikayo,2018)。隨著數字金融服務的發展, 地方金融治理面臨越來越多與風險和創新相關的決策, 一般風險厭惡作為領導干部內在的、 固有的風險傾向, 將會促使領導干部規避風險、 抑制其創新, 不利于實現有效的地方金融治理。因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3: 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顯著負向影響。

Jonsson等(2017)提到, 早期的心理學工作通常假定風險態度, 即一個人在從風險厭惡到風險尋求的連續體上的地位, 是一種人格特征。這種特征與其他特質共存, 并可能與情境因素強烈地相互作用。Aren和Aydemir(2015)通過實證研究發現, 一般風險厭惡在個人金融素養與風險投資意向之間發揮部分中介作用。Aydemir和Aren(2017)通過實證研究發現, 個人金融素養會調節一般風險厭惡與風險投資意向之間的關系。由前文的研究回顧和理論推演可知, 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越高, 越能夠降低風險厭惡、 提升風險容忍度, 進而增強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本文認為, 一般風險厭惡作為影響個人金融決策的重要心理因素, 可能是數字金融素養影響縣域領導干部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重要介質。同時, 數字金融素養是領導干部的一種個人情境因素, 其水平也將影響一般風險厭惡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的關系。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4: 一般風險厭惡在數字金融素養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發揮中介作用。

H5: 數字金融素養在一般風險厭惡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發揮調節作用。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 總結出本文的理論模型, 如圖1所示。

三、 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及變量測量

為了檢驗以上理論模型, 本文借鑒國內外相關文獻, 梳理現有測度數字金融素養、 一般風險厭惡和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工具, 設計出本文的測度問卷。按照量表開發步驟和標準, 本文充分考慮問卷涉及的專業術語及國內外語言表述習慣進行雙向翻譯, 并咨詢金融監管領域專家和學者后反復修改, 形成初始問卷。然后基于預調研的數據檢驗初始問卷的適用性, 并對具體題項進行篩選, 進而修改形成正式問卷, 包含35個題項(如表1所示)。本文采用李克特(Likert)五分量表法, 具體做法是: 將每個測量題項的答案從消極傾向到積極傾向依次設計為“非常不認可”“不認可”“不確定”“認可”“非常認可”五個等級, 并依次賦值為1、 2、 3、 4、 5, 以表明受訪者對測度題項的認可程度。

1. 數字金融素養?!犊h長數字金融素養調研報告》從縣長數字金融知識、 數字金融行為和數字金融態度三個維度設置了“金融縣長”數字金融素養評價指標體系; Setiawan等(2022)從數字金融知識、 數字金融經歷、 數字金融意識、 數字金融自我效能感四個維度測度印尼千禧一代的數字金融素養; 在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消費者金融素養調查問卷中, 將G20定義的數字金融素養涵蓋的四個維度轉化為一系列具體調查問題, 將數字金融風險意識納入金融態度矩陣, 將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知識、 消費者權益及申訴程序知識納入金融知識矩陣, 將數字金融風險管理納入金融技能矩陣, 將新增數字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使用狀況納入金融行為矩陣(郝楊,2021)。本文在借鑒現有量表的基礎上, 結合我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實際及領導干部應該具有的素質要求, 對數字金融素養的量表進行了適應性調整, 從知識、 技能、 態度、 行為四個維度進行測量, 共設置13個問項。

2. 地方金融治理能力。陳訊(2022)認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分為政策執行能力、 科學決策能力、 管理監督能力和政務服務能力。本文參考以上研究, 并結合陸岷峰(2020)對地方金融治理的研究以及領導干部個體研究視角, 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劃分為政策制度執行能力、 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履行社會責任能力四個維度, 共設置18個問項。

3. 一般風險厭惡。風險厭惡反映了個人在生活中避免冒險的程度(Aren和Aydemir,2015)。本文對于一般風險厭惡的測度主要參考Aydemir和Aren(2017)的量表, 共設置4個問項。

(二)數據采樣

本文以我國縣域領導干部為總體, 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 通過發放網絡電子問卷收集數據。為降低抽樣誤差, 使之更接近于概率抽樣, 本文從中部、 西部、 東部省份中各選取了一定的樣本縣, 向69個樣本縣的386位縣域領導干部發放調研問卷, 共回收調研問卷386份, 刪掉缺失值過多和前后回答自相矛盾等無效問卷14份之后, 獲得有效問卷372份, 問卷有效率為96%。調研對象來自各縣的金融辦、 財政局、 農業農村局、 政府辦、 人民銀行等, 其專業背景涵蓋金融類專業、 經濟類專業、 農業類專業、 信息類專業等。根據 Gorsuch(1983)的觀點, 題項與受試者的比例最好為 1∶5, 受試樣本總數不得少于 175 人。本文量表題項有 35 項, 最后獲得的有效樣本數為 372份, 符合理論要求。

(三)建模方法選擇

基于偏最小二乘方法的結構方程(PLS-SEM)是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模型估計方法。其優勢在于: 一是將主成分分析、 典型相關分析和多元線性回歸相結合進行迭代估計, 便于估計多元變量間的因果關系; 二是應用非參數推斷方法, 對數據分布沒有要求, 可以對非正態分布樣本數據進行處理, 在小樣本條件下也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結果; 三是PLS-SEM 的外部模型既可以是反映性模式, 也可以是形成性模式。通過對問卷樣本數據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可知, 調查數據的分布有偏, 且不能驗證觀測變量服從多元正態分布, 根據Hair等(2014)總結的模型選擇經驗規則, 本文選擇 PLS-SEM 方法構建實證模型, 采用SmartPLS 2.0路徑建模工具來進行數據分析, 以檢驗本文提出的理論模型。

四、 檢驗結果分析

PLS-SEM檢驗包括測量模型的檢驗與結構模型的檢驗。測量模型的檢驗包括信度與效度檢驗, 結構模型的檢驗主要包括結構模型的擬合優度和路徑系數顯著性檢驗。

(一)測量模型的信效度檢驗

數字金融素養、 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和一般風險厭惡均是反映性變量, 變量的變化引起指標的變化, 任何一個條目都是變量的實質性體現, 單個測量變量的多個測量條目之間存在相關性, 可以相互替換。因此, 本文將遵循反映性指標信效度評估方法對測量模型的信效度進行檢驗。

1. 信度檢驗。反映性指標的信度檢驗主要觀察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 一般認為該系數達到0.7以上則說明量表信度較好; 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也可進行信度檢驗, 一般認為CR值達到0.7以上則說明量表信度良好。表2中的檢驗結果顯示, 數字金融素養、 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和一般風險厭惡的內部一致性系數與組合信度值均在臨界值0.7以上, 滿足信度要求, 說明測量變量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和可靠性。

2. 效度檢驗。效度包括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問卷中部分問項改編自現有文獻, 部分問項結合本文研究問題及調研對象特征而設計, 因而具有較強的內容效度。結構效度分為收斂效度和區別效度, 收斂效度的評價指標包括因子載荷系數(Indicator loadings)、 平均方差抽取值(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 區別效度的檢驗方法包括Fornell-Larcker's criterion檢驗等。一般認為, 若因子載荷系數達到0.7以上且至少在5%的水平上顯著, 則說明量表具有較高的指標可靠性; 若AVE達到0.5以上, 則說明量表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若Fornell-Larcker's criterion檢驗中的AVE平方根大于該結構與模式中其他結構之間的相關性, 則證明量表具備良好的區別效度。在本研究中, 所有問項的因子載荷系數均在0.7以上, 且T值均大于1.96, 即在5%的水平上顯著(見表2), 表明指標的可靠性較高; 三個變量的平均方差抽取值均在0.5以上(見表2), 說明該模型具備良好的聚合效度; 三個變量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對應的其他結構的AVE平方根(見表3), 說明該模型的區別效度良好。

(二)結構模型分析

1. 模型擬合與評價。采用SmartPLS 2.0得到的結構模型運行結果如圖2所示。R2的評判標準在不同領域存在較大差異, 在個體行為研究領域, 若R2值大于0.2, 模型就被視為擬合較好。本研究屬于個體行為研究領域, 通過 PLS-SEM 回歸計算得到的地方金融治理能力R2值為 0.36, 說明研究結果具有較好的擬合優度, 模型可用于分析影響縣域領導干部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相關因素。

2. 假設檢驗。表4列示了假設檢驗結果, 部分路徑的標準回歸系數顯著, 表明部分研究假設得到了支持。

(1)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響。由表4可知, 數字金融素養對縣域領導干部的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561,T>1.96), H1成立。結合圖2可知, 在數字金融素養的知識、 技能、 態度和行為四個維度中, 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直接影響更多地反映在縣域領導干部的技能方面, 其次是知識, 再次是態度, 最后是行為。

(2)一般風險厭惡的中介作用。由表4可知, 數字金融素養對一般風險厭惡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274,T>1.96), H2成立; 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路徑系數為-0.129,T>1.96), H3成立。接著檢驗一般風險厭惡在數字金融素養和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的中介效應, 通過Sobel檢驗得出中介效應較顯著(p<0.05), 說明一般風險厭惡在數字金融素養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起到部分中介效應, 支持H4。

(3)數字金融素養的調節作用。由表4可知, 數字金融素養能夠正向調節一般風險厭惡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的關系, 但是該調節效應并不顯著(T<1.96), 拒絕H5。

3. 進一步分析。為進一步探討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和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響, 本文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四個構面能力作為因變量, 分析對比數字金融素養和一般風險厭惡對縣域領導干部的政策制度執行能力、 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履行社會責任能力的影響機制, 以期得出更具針對性的結論和建議, 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 數字金融素養對縣域領導干部的政策制度執行能力、 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金融履行社會責任能力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其中對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的促進作用最大, 其次是金融履行社會責任能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最后是政策制度執行能力。一般風險厭惡對縣域領導干部的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其中對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的負面影響更大, 對政策制度執行能力和金融履行社會責任能力的影響不顯著。通過Sobel檢驗分析一般風險厭惡在數字金融素養和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四個構面能力之間的中介效應, 發現一般風險厭惡僅在數字金融素養和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之間發揮顯著的中介效應。

五、 結論與啟示

農村數字普惠金融是實現鄉村振興、 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與手段, 同時也是縣域金融治理的重中之重。在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機制尚不健全的情況下, 縣域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群體的專業素養和風險傾向更是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重點環節, 通過研究, 本文進一步證實了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和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一)研究結論

第一, 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即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越高, 其地方金融治理能力越高。從影響大小來看, 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直接效應大于一般風險厭惡作為中介變量的間接效應, 因此, 數字金融素養是縣域領導干部提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前因變量, 提高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至關重要。在分維度的路徑關系檢驗中發現, 數字金融素養的四個維度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影響有所差異, 影響力從大到小依次為技能、 知識、 態度和行為。這表明加強領導干部數字金融相關的技能和知識培訓能夠更直接、 有效地促進縣域金融治理能力的提升。

第二, 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會顯著抑制其一般風險厭惡, 同時一般風險厭惡會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數字金融素養、 一般風險厭惡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共同影響路徑為“數字金融素養→一般風險厭惡→地方金融治理能力”。在這一路徑中, 一般風險厭惡在數字金融素養與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之間發揮部分中介效應。因此, 提升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能夠有效降低其一般風險厭惡, 進而促進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提升。

第三, 數字金融素養對地方金融治理能力的不同構面能力均有顯著正向影響, 但是一般風險厭惡僅對重大風險事項處置能力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這兩個構面能力具有顯著負向影響, 同時一般風險厭惡僅在數字金融素養和這兩個構面能力之間發揮部分中介效應, 而不能在數字金融素養和政策制度執行能力、 金融履行社會責任能力之間發揮中介效應。

(二)實踐啟示

整體而言, 我國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水平不高且差異化明顯, 導致其存在較高程度的風險厭惡, 地方金融治理能力也尚不盡如人意。因此, 若要在促進縣域數字普惠金融健康發展的同時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除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外, 還必須充分重視“人”的重要性, 尤其是領導干部這一關鍵少數主體的能動作用。

1. 健全地方金融監管機構, 構建縣域金融治理體系。地方金融監管機構作為縣域金融治理的組織保障和主要力量, 應遵循服務主導邏輯, 樹立新公共治理理念, 形成多維治理機制; 納入多元主體, 形成金融監管部門、 政府相關部門、 金融機構與投融資者(企業、 個人)等“政府—市場—社會”多主體聯動的協同治理模式; 重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將政府領導干部理解企業與個人的當前需要和未來期望作為治理的出發點以及共同創造價值的戰略取向; 注重金融治理績效改革, 以多主體共同生產創造的外部效益替代以往行政管理組織的內部效率。

2. 實施數字金融素養提升計劃, 打造金融治理干部隊伍。結合地方實際開展數字金融素養測評, 在普遍調查、 充分摸底的基礎上, 了解金融監管干部以及其他部門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水平, 從而制訂多元系統、 針對性強的領導干部數字金融素養提升計劃、 培訓方案和工作細則, 以知識和技能培訓促進態度和行為, 從而全面提升縣域領導干部的數字金融素養。將數字金融素養納入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及考核評估體系, 建立縣域領導干部數字金融素養提升獎勵機制, 對數字金融素養水平高、 提升快的典型縣區進行嘉獎和宣傳, 打造懂金融、 通數字、 善治理的縣域領導干部隊伍。

3. 調整風險傾向、 強化風險意識, 提升領導干部的危機治理能力。金融風險是客觀存在的, 領導干部的過度風險厭惡不利于風險潛伏的“常態治理”, 更不利于風險爆發的“危機治理”。長期習慣于常態治理的領導干部, 往往忽視金融風險, 看不到風險爆發的苗頭, 由于思維慣性、 行為惰性, 在金融風險突發時陷入領導行為困境, 不知如何應對。因此, 作為金融風險高發地帶縣域的領導干部, 應該在學習金融知識、 提升金融素養的同時, 有意識地調整自身風險厭惡傾向, 以對風險的正確認識強化風險意識; 將不確定性、 逆境、 風險、 脆弱性、 危機等作為金融治理的基本構成因素及一般或共有主題, 促進危機治理常態化、 常態治理危機化, 在常態危機中鍛煉治理能力; 變被動的“反應式治理”為主動的“前瞻性治理”, 避免消極的“風險規避”, 采取積極的風險應對策略, 不斷提升金融危機治理能力, 以增強地方金融治理效能。

【 主 要 參 考 文 獻 】

陳訊.數字化普及、大數據應用與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J].貴州社會科學,2022(1):128 ~ 134.

陳振明.新場景與新思考:新發展階段的公共治理前瞻[ J].國家治理,2020(33):18 ~ 23.

二十國集團.二十國集團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EB/OL].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142307/2016091419074418496.pdf,2016-07-20.

郭娜,楊德勇.貧困縣域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踐[ J].中國金融,2019(7):88 ~ 89.

郝楊.提升數字金融素養的前沿探討[ J].福建金融,2021(4):50 ~ 54.

黃震.地方金融監管的法理問題[ J].中國金融,2018(3):43 ~ 45.

李東榮.提升消費者數字金融素養需多方協力[ J].清華金融評論,2020(6):23 ~ 24.

陸岷峰,歐陽文杰.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職責、痛點與監管方向研究[ 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20(1):11 ~ 18.

陸岷峰.新時期地方金融“本土化”問題研究——以地方商業銀行為例[ J].海南金融,2020(2):26 ~ 33.

毛志剛.地方政府參與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法律問題研究[ J].西南金融,2018(9):51 ~ 57.

向靜林,艾云.地方金融治理的三個維度:基于經濟社會學視角的分析[ J].學術論壇,2020(2):60 ~ 67.

向靜林,邱澤奇,張翔.風險分擔規則何以不確定——地方金融治理的社會學分析[ J].社會學研究,2019(3):48 ~ 74+243.

徐諾金.金融制度優勢應加快轉化為金融治理效能 關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考[N/OL]. https://www.financialnews.com.cn/ll/sx/201912/t2019 1216_173440. html,2019-12-16.

曾剛.“十四五”期間的普惠金融發展[ J].當代金融家,2020(12):108 ~ 110.

竺乾威.新公共治理:新的治理模式?[ J].中國行政管理,2016(7):132 ~ 139.

Anshika A.,Anju S.. Financial literacy of entrepreneurs: A systematic review[ J].Managerial Finance,2022(9-10):1352 ~ 1371.

Aren S.,Aydemir S. D.. The moderation of financial literac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factors and risky investment intention[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2015(6):17.

Aydemir S. D.,Aren S.. Do the effects of individual factors on financial risk-taking behavior diversify with financial literacy?[ J]. Kybernetes,2017(10):1706 ~ 1734.

Chang C. L.,Lin T. C..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process[ 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5(3):433 ~ 455.

Flemig S.,Osborne S.,Kinder T.. Risky business — Reconceptualizing risk and innovation in public services[ J]. Public Money & Management,2016(6):425 ~ 432.

Fur E. L.,Outreville J-F.. Financial literacy,education and risk aversion: A survey of French students[ J]. Managerial Finance,2022(9):1530 ~ 1543.

Hair J. F.,Hult G. T. M.,Ringle C. M.,et al.. A primer 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PLS-SEM)[M].New York: SAGE,2014.

Jonsson S.,S?derberg I.,Wilhelmsson M..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literacy, risk attitude,and saving motives on the attenuation of mutual fund investors' disposition bias[ J]. Managerial Finance,2017(3):282 ~ 298.

Karyotakis K. M.,Moustakis V. S.. Organizational factors,organizational culture,job satisfac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J].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2016(1):47 ~ 59.

Lyons A. C.,Josephine K-H.. A methodological overview to defining and measuring “digital” financial literacy[ J]. Financial Planning Review,2021(2):1 ~ 27.

Nguyen L.,Nguyen P.,Tran Q.,et al.. Why does subjective financial literacy hinder retirement saving? The mediating roles of risk tolerance and risk perception[ J]. Review of Behavioral Finance,2022(5):627 ~ 645.

Osborne S. P.,Radnor Z.,Nasia G.. A new theory for public service management toward a(public)service-dominant approach[ J].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3(2):135 ~ 158.

Pompian M. M.,Wood A. S.. Behavioral finance and wealth management: How to build optimal portfolios for private clients[M]. 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6.

Prasad H.,Meghwal D.. Digital financial literacy: A study of households of Udaipur[ J]. Global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2017(5):23 ~ 32.

Qualls W. J.,Puto C. P.. Organizational climate and decision framing: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nalyzing industrial buying decisions[ 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9(26):179 ~ 192.

Rose A. M.,Rose J. M.. Management attempts to avoid accounting disclosure oversight: The effects of trust and knowledge on corporate directors' governance ability[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8(2):193 ~ 205.

Setiawan M.,Effendi N.,Santoso T.,et al.. Digital financial literacy,current behavior of saving and spending and its future foresight[ J].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22(4):320 ~ 338.

Turyahikayo E.. Bureaucratic rigidity,risk aversion and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utiliz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Reality or illusion?[ J]. Organization Studies,2018(3):9 ~ 16.

Xiao J. J.,Alhabeeb M. J.,Hong Gong-Soog,et al.. Attitude toward risk and risk-taking behavior of business-owning families[ J].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2001(2):307 ~ 325.

(責任編輯·校對: 喻晨? 陳晶)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互聯網銀行信貸數據高位集聚水平測度及其系統性風險預警研究”(項目編號:22BTJ06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農戶感知風險對數字普惠金融參與度的影響機制及紓解策略研究”(項目編號:21YJC630134);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金融科技‘負責任創新及其監管體系研究”(項目編號:ZD202019)

【作者單位】1.河北金融學院金融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 河北保定 071051;2.河北省數字金融治理與數據安全研究基地, 河北保定?071051;3.馬來西亞英迪國際大學, 森美蘭州汝來 71800。王麗媛為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問卷調查
學生對翻轉課堂綜合評價的調查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3:00
江蘇省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調查與思考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22:58:06
江蘇省產業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相關性分析
價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39:40
日語本科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機制的基礎性問卷調查分析
文教資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1:50
銅仁市學前教育專業新生科學素養現狀的調查
航海體育教學與公共體育教學的對比研究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26:06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基于問卷調查的防護頭盔佩戴熱舒適性研究
城中村改造問題及對策研究
現代園藝(2016年17期)2016-10-17 07:04:29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今傳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37:2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爱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欧美色香蕉|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成人片 | www.亚洲色图.com|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2023| 亚洲综合天堂网|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1| 性欧美久久| 另类欧美日韩| 91精品国产一区|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69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欧美国产菊爆免费观看| 在线精品自拍| 无码内射在线| 日本欧美午夜| 亚洲成年人网|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亚洲欧洲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二区| 不卡视频国产|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午夜a级毛片| 青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av手机版在线播放|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自在线拍| 青青草原国产|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亚洲动漫h|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国产黑丝一区| 九色在线视频导航91|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在线国产你懂的| 免费a级毛片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免费播放毛片|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a级毛片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色九九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九色综合视频网|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网站免费看|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制服无码网站|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女高中生自慰污污网站| 国产探花在线视频| 国产久草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 日韩国产另类| 亚洲色欲色欲www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