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實施的主體,其是否擁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強烈認同感,直接影響著民族地區學校是否可以留得住老師的問題,也直接關系著民族地區教育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基于此,本文以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群體為例,對其職業認同現狀進行分析,概括了其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所呈現出的特征,并分別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教師個人層面提出了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自我構建的策略,希望可以為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學校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現狀;特點;建議
基金項目:2020年貴州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編號:2020B148)。
職業認同,是個體對其所從事的職業做出的正向評價,是否具有較高的職業認同,直接影響著個體對所從事職業的肯定與熱愛程度,因此可以說職業認同不僅是個體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基礎,同樣也是其專業成長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貴州省位于我國的西南,是一個擁有48個少數民族的多民族省份,但因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其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也受到了極大的制約,故而對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問題進行探究,對于民族地區振興具有重大的意義。而教師作為學校教育實施的主體,其是否擁有對民族地區生態及人文環境的熱愛,是否擁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強烈認同感,直接影響著民族地區學校是否可以留得住老師的問題,也直接關系著民族地區教育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本文以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群體為例,對其職業認同現狀進行分析,進而探究其職業認同自我構建的策略,希望可以為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以及學校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本研究過程中,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貴州省南部地區的三個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563份,收回有效問卷563份。本問卷借鑒周珂等人的《體育教師職業認同量表》,選擇了5個層面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量表問卷。該問卷中,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由能力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投入認同、持續認同五個維度構成。問卷采用的是李克特五點評分法,“1”表示完全不符合、“2”表示比較不符合、“3”表示不確定、“4”表示比較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職業認同水平越高。采用SPSS23.0數據分析軟件,對所回收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1研究結果和分析
1.1基于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齡等方面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現狀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性別比例失衡,男教師明顯多于女教師,這與專業特性密切相關。教師的學歷主要以本科為主,隨著人才引進的實施,有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進入貴州民族地區的中學工作。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力軍,教師隊伍年輕化是該地區體育發展的助推器。在調查的對象中,已結婚的占88.3%,穩定的家庭有助于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整體職業認同水平較高,在職業認同的能力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投入認同、持續認同五個維度上都呈較高水平現狀。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及能力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投入認同、持續認同五個維度在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齡等方面均不存在差異性。
1.2基于學歷特征的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現狀
對貴州民族地區不同學歷中學體育教師進行描述性統計,因為中專學歷中學體育教師只有1人,沒有平均數及標準差,不具有代表性,無法進行差異性分析。所以,對不同學歷層次進行分析只針對專科、本科、研究生。對專科、本科、研究生三個學歷的體育教師在能力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投入認同、持續認同五個維度以及職業認同總分上進行相互間的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專科和本科學歷的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相比在情感和投入認同兩個維度上p值均小于0.001,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在該兩個維度上的認同明顯高于專科學歷的體育教師。本科和研究生相比在投入認同維度p值小于0.01,存在顯著性差異,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在投入認同維度上明顯高于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研究生和專科相比在各個認同維度以及認同總分上的差異性檢驗均不存在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不同學歷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在部分認同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究其原因,專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大多是年齡較大,經歷了較長時間的教學,在教學上產生了厭倦,亦或者是在職稱、收入等找不到目標后,在職業的情感和投入上有所降低。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在投入認同上明顯低于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進入中學工作是近幾年人才引進的結果,大多數是剛剛工作或者參加工作時間較短,中學的體育教師工作與其預想的研究生學歷的工作有所差距,失落感伴隨著前幾年的工作,他們需要一定的時間調整自己,從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在投入認同上明顯低于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
1.3基于收入特征的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現狀
對不同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基本情況進行描述性統計,結果顯示:不同收入中學體育教師總體的職業認同水平還是處于一個較高水平。由于3000元及以下收入的只有3人,樣本量較小,這個分組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對該組各維度的認同以及總認同不再進行分析。分析結果可知:收入在4001-5000元和5001元及以上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顯示:在能力認同和職業認同總分上P小于0.05,由此可見這兩個收入水平的中學體育教師在能力認同和職業總認同上有差異,收入在5001元及以上的體育教師群體能力認同和職業總認同高于收入在4001-5000元的體育教師群體。分析其中的原因,教師的工資與職稱、教齡等密切相關,5001元及以上的中學體育教師具有較高的職稱和較長的教齡,在教學能力上要優于4001-5000元的群體,4001-5000元的群體的教師大部分屬于有一定教齡和一定職稱的教師,由于發展瓶頸的問題,可能存在著對自己能力產生懷疑的思想,由此在能力認同和職業認同整體上,收入在4001-5000元和5001元及以上存在著差異性。而3001-4000元收入的體育教師還保留著剛剛參加工作的沖勁,在能力認同上保持一個較高水平,與另外兩個收入水平群體在能力認同和職業總認同上沒有差異性。
2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特點
由上可以看出,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其職業認同上體現出以下方面的特點: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整體職業認同水平較高,職業認同及能力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投入認同、持續認同五個維度在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年齡、教齡等方面均不存在差異性。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專科和本科學歷的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相比在情感和投入認同兩個維度上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在該兩個維度上的認同明顯高于專科學歷的體育教師。本科和研究生相比在投入認同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本科學歷的體育教師在投入認同維度上明顯高于研究生學歷的體育教師。
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收入處于4001-5000元和5001元及以上兩個水平的在能力認同和職業認同總分上有差異,5001元及以上的體育教師能力認同和職業總認同上明顯高于收入在4001-5000元的體育教師。
3貴州省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的構建策略
要提升民族地區體育教師職業認同感,應該重視從國家層面、社會層面以及教師自身共同努力,才能夠營造出其發展的良好氛圍。
3.1國家層面:完善政策保障,優化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發展空間
首先,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來說,要對于民族地區的縣鄉中小學給予更多的支持與幫助,對鄉村中學體育教師的發展空間與從業環境加以進一步的優化。要確保民族地區,特別是鄉村地區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不但要從編制、住房以及工資待遇等現實方面給予物質上的幫扶,還應該積極幫助其將職稱評審以及子女入學等發展性問題進行解決。例如,從物質環境方面給予其良好的環境支持,設置與其發展相符的評價機制,構建和年限相關聯的職稱評聘制度等等,從而真正地促進其職業認同度與工作滿意度的提高。
其次,要對民族地區特別是鄉村地區政策保障體系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對民族地區,特別是鄉村體育教師發展的長效機制進行構建,還有對《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相關文件精神進行認真貫徹落實,把政策文本像實施效果轉化,并有針對性地從政策上向民族地區,尤其是鄉村地區的教師進行傾斜,有針對性地建設專項社保以及養老、醫療保障制度等,提升廣大教師的職業幸福感。
3.2社會層面:合理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的尊師氛圍
3.2.1對體育教師資源和崗位進行合理分配和優化
考慮到民族地區間發展的差異化,確保體育教師資源能夠優化,就必須重視對體育教師資源的優化配置。首先,作為學校來說,要重視師資的分配,關注教非所學的現象,對教師所學專業背景給予充分尊重,使體育教師可以在自己所學的專業領域施展所長。其次,作為主管部門來說,應該做好體育教師的合理分流,確保體育教師教學權益得到保障,使其崗位更為穩定,從而增強其職業認同感。
3.2.2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增強體育教師的價值感和幸福感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個體只有自身的尊重得到了滿足,才能促進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氛圍對于體育教師的尊重與認可,直接影響著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尊嚴。近些年網絡中常常出現關于體育教師的一些負面影響,造成社會公眾對體育教師帶著一種有色眼鏡看待,而使得體育教師的地位明顯欠佳,加之初中階段,學習壓力相對較大,不論是學校還是學生,以及家長來說,都更為重視語數外等主要科目學習,對于體育課程隨意占用的現象常有出現,這些都造成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受到一定沖擊。只有當社會群體對體育教師給予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才會讓體育教師產生獲得感與歸屬感,才能增強其話語權,彰顯其自我價值,這是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得以發展的內在動力。
為此,要增強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除了教師自身要對價值觀念進行轉變,提升職業認同感外,全社會還應該營造一種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對優秀體育教師的典范進行大力宣傳,盡可能地讓體育教師的職業成就感、幸福感得以增強,擁有良好的職業聲望,促進其職業認同感提高。
3.3教師自身:轉變觀念,強化反思
3.3.1對自身價值觀念進行轉變,促進職業認同感的提高
身份認同感不高是造成民族地區部分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不高的主要原因,為此要促進體育教師職業認同感自我構建,就要使其在思想上對價值觀念進行轉變,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從而對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加以充分調動,使自身的內驅力得到激發,提升職業使命和責任感,只有如此才能夠安心從教,為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3.3.2強化反思意識,促進專業發展
體育教師職業認同度的轉變,不單單需要外部環境的積極創設,更為重要的是教師本身。為此,作為體育教師來說,應該經常性地對自我進行反思,積極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換言之,體育教師要運用批判與審視的視角對自己教育教學加以總結,要善于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和自我批判;善于從專業發展和成長需求視角,對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特別是民族地區縣鄉中學的體育教師,更要善于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充分運用,自覺擔負起專業成長的職責,努力對自身的專業基礎加以夯實,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更新,抓住一切可以發展和提升的機會,在不斷的學習當中獲得展,增強職業認同度。
4結語
由上可知,教師作為學校教育實施的主體,其是否擁有對民族地區生態及人文環境的熱愛,是否擁有對自己所從事的教師職業的強烈認同感,直接影響著民族地區學校是否可以留得住老師的問題,也直接關系著民族地區教育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問題。要增強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不單單要從教師自身做到轉變觀念,強化反思,促進專業發展,還應該從國家層面完善政策保障,優化民族地區體育教師發展空間,并從社會層面合理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營造良好的尊師氛圍,只有各個層面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增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情感認同感,進而提升其職業認同感,為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俊生,蘇德.沖突與認同民族地區職業院校教師身份的建構[J].教師教育論壇,2017,(5):33-33.
[2]凌娜.民族地區鄉村青年教師職業認同現狀——以甘孜藏族自治州小學教師為例[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108-114.
[3]曲靜,陳祖學.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特征與分析[J].安徽體育科技,2019,(6):59-63.
[4]陳祖學,曲靜.貴州民族地區中學體育教師職業認同總體特征的實證與分析[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20,(2):96-102.
[5]呂紅梅.邊疆地區中職教師職業認同的實證研究[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5):91-96.
[6]茍晴.許昌地區農村初級中學體育教師職業生存狀態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21.
[7]張英.民族地區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認同調查研究——以紅河州民族師范學校為例[D].云南師范大學,2016.
[8]張桂穎,徐圣楠,胡岳.吉林省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2,43(1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