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園園
鋼琴教育在高校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育領域。隨著時代的變遷,鋼琴教育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技能的培養,而更加注重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同時,鋼琴教學中的思政教育也逐漸受到高校和社會的關注。如何將課程思政教育與鋼琴教育有機融合,成為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問題。
課程思政,是指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課程思政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灌輸式”教育,而是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創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程思政的內涵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人文關懷。課程思政的核心是關注學生,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價值,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長。通過課程思政,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關懷與支持,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第二,傳承價值觀。課程思政注重價值觀的傳承,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課程思政也要求教師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信仰和人生追求。[1]第三,促進思考和創新。課程思政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變革,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讓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個性發展和創新創造。第四,強化社會責任感。課程思政強調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熱點和社會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意識,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
鋼琴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思政教育則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高校鋼琴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滲透也是必不可少的。鋼琴教學與思政教育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既體現在教學內容上,也體現在教學方式上。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與價值觀,同時也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奏技巧和方法。這種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指導,更是對學生人格、道德等方面的培養。鋼琴演奏需要學生在演奏的同時表達出音樂作品的情感和思想,這要求學生具備高度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通過鋼琴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人文內涵進行深入的思考,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道德和人性的關懷,從而加強學生的人文關懷和道德教育。鋼琴演奏需要學生具備高度的自我修養和政治素質,只有具備較高的政治素質和修養,才能在演奏中表達出音樂作品中的政治意義和社會價值。通過鋼琴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音樂作品中深入思考社會和政治問題,了解社會發展趨勢,增強學生的政治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啟迪學生思考社會問題,讓學生從中領悟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追求,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偉大民族精神的魅力,從而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2]
在高校鋼琴教育中,教師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他們承擔著教學任務和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因此,構建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鋼琴教師隊伍,對于促進鋼琴教育質量的提高、實現課程思政教育目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精神。鋼琴課程思政教育教學路徑中,首先需要挖掘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精神。鋼琴音樂作品是人類智慧和藝術的結晶,每一首作品都蘊含著深刻的內涵和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認真分析和理解音樂作品的構成要素、情感表達和歷史背景,讓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精神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例如,在教授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該作品的內在含義——對命運的反抗和超越。通過對作品的情感表達、曲式結構、樂器運用等方面進行解析,讓學生深入體驗作品中蘊含的精神和內涵。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選取富有情感內涵的曲目,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情感表達,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在教學肖邦的《夜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肖邦的生平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所表達的憂傷和思念之情,從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情感表達的訓練,提升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音樂表現技巧,如音色、速度、力度等,表達自己的情感,使學生的演奏更加具有情感色彩。例如,在教學舒曼的《夢幻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細膩的音色和流暢的演奏,表達出作品中所蘊含的夢幻和感傷之情。
最后,教師可以通過情感體驗的引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鋼琴演奏不僅僅是技術的展示,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表達。通過鋼琴演奏,學生可以接觸到不同的音樂風格和文化背景,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例如,在教學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貝多芬的生平和音樂創作背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同時也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素質。
一方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鋼琴技巧和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從而更好地完成鋼琴學習的過程。首先,老師需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一些學生可能更喜歡聽老師講解,而另一些學生則更愿意自己探究。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其次,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一些鋼琴比賽、演奏會等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提供更好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在與他人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成長。最后,老師還可以給學生一些探究性的任務,讓他們自主去探究和解決問題,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也可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適時地給予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任務。
提高鋼琴教師專業技能。高校鋼琴專業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演奏技能,只有具備高水平的演奏技能,才能真正做到“以師為范、以師為友”。高校鋼琴專業教師還應具備教學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能夠教授學生正確的演奏技巧和良好的音樂習慣,并能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音樂素養等因素,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注重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在鋼琴課程思政教育中,教師不僅僅是音樂教育的傳播者,更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者,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教師要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引導學生正確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培養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鼓勵教師不斷探索創新。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音樂教育也在不斷創新發展,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專業技能,緊跟時代的步伐,將最新的音樂技術和音樂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該不斷探索創新,以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課程設計和不同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在音樂藝術和思想教育方面的不斷提高。
高校鋼琴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對于推動鋼琴課程思政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高校應該加強鋼琴教師的思政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政素質和能力,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教育視野。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加強思政教育理論學習。高校應該鼓勵鋼琴教師加強思政教育的理論學習,加強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教育學等思想理論的深入了解,提高思想理論素養和能力。其次,組織專業培訓和研討會。高??梢越M織專業培訓和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權威的思政教育專家和鋼琴教學專家進行授課和交流,提高鋼琴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推動鋼琴課程思政教育的實施。再次,注重實踐教學經驗積累。高校鋼琴教師要注重實踐教學經驗的積累,通過教學實踐和教育教學研究,提高鋼琴課程思政教育的實際效果,使學生在鋼琴學習中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最后,倡導創新教學模式。高校應該倡導創新教學模式,推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鼓勵鋼琴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綜上所述,高校鋼琴教學中的課程思政教育滲透路徑是一個復雜而又關鍵的問題。只有在不斷探索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才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滲透路徑。未來,隨著高校鋼琴教學的不斷發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滲透將越來越深入,將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長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