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雯
紅色音樂是我國革命文化的重要體現和象征,是我國獨特的民族精神及人文資源,是課程思建教學理念下的重要教學素材。由于紅色歌曲特殊的時代背景、鮮明的思想情懷以及明快的節奏,紅色音樂極具感染力和傳唱度。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紅色音樂元素,可以快速建立情感共鳴和精神認同,實現紅色音樂的育人作用。積極探索紅色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和推廣,對于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紅色音樂在音樂教學中應用時應綜合考慮學生的音樂素養、審美水平,同時需要對音樂創作背景的歷史年代、文化特征、人文思想等進行詳細的闡述和介紹,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紅色音樂背后的思想價值。而目前音樂教學實踐缺少對于紅色音樂與音樂課程思政建設契合聯系,導致音樂教學的思政建設效果甚微。
紅色音樂是中華民族在特殊歷史時期堅韌不拔、追求解放、尋求獨立、前仆后繼追尋民族復興的重要歷史印證。紅色音樂是民族精神的傳承,也是增強學生民族認同感和時代使命感的重要教育資源。在立德樹人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下,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紅色音樂元素是一種積極有益的嘗試,有利于落實教育的“育人”目標。因此,要高度重視紅色音樂背后蘊含的寶貴思想和民族精神,通過發揮紅色音樂的德育功能,積極傳承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推動音樂課程的思政建設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紅色音樂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元素,在課程思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紅色文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處于關鍵位置。紅色音樂中包含延安精神、長征精神和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重要歷史寫照,紅色音樂是我國革命精神的傳承和記憶。
為了更好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應積極豐富思政教學內容,為學生發展提供良好的德育環境和文化氛圍。而紅色音樂自身所蘊含極強的民族精神和革命思想,作為重要的思政建設資源可以起到積極的育人效果。通過紅色音樂的滲透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革命先烈的不屈意志和中華民族的優秀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認知,強化學生的信念和理想,通過繼承和發揚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為社會主義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由于紅色文化的特殊歷史時期距今較遠,學生缺乏對應歷史時期的了解和認知,如果沒有思政教育的引導,今天的年輕一代很容易將失這段寶貴的民族精神和歷史文化遺忘。紅色文化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段特殊的歷史記憶,凝聚著重要的歷史情結、民族榮辱感,是中國人民革命精神和不屈意志的歷史縮影,值得每一代人認真學習和積極傳承。
紅色音樂對于學生的學習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紅色音樂背后所蘊含的艱苦奮斗精神、不屈意志等優秀品質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于抵制不良思潮的影響有積極作用。
音樂課程在思政建設中的素材選擇上需要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既要與時俱進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同時又要注意與學生審美水平相適應。如果在音樂作品的選擇上針對性不強,與教學目標契合度不高,就很難發揮紅色音樂的積極作用。同時在紅色音樂融入教學之前需要將音樂的創作背景、歷史文化及人文情懷等進行充分詳細的介紹,基于時代背景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通過紅色音樂更好地了解其背后的深刻思想內涵。比如通過歌曲《中國夢》進行紅色教育時,其旋律接近當代流行音樂,更貼近學生的審美。用這樣的紅色音樂作品融入教學,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時代認同和情感共鳴。
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思想共鳴,提升紅色音樂的育人效果,在紅色歌曲的選擇上需要利用經典歌曲的積極育人作用加深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同和理解。比如《黃河大合唱》《歌唱祖國》《延安頌》《我們的田野》等,將這些紅色歌曲的學習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相結合,通過紅色音樂作品感受文化的特殊感染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民族精神。
通過合理運用紅色音樂作品進行課程思政的探索,讓紅色音樂融入課程思政建設,紅色文化植根內心;紅色思想浸入身心并伴隨其健康成長。在運用和把握上要注意紅色音樂的素材選擇,既具有時代精神和教育意義,同時又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情結和愛國情懷。同時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實踐,結合歷史影音、視頻、生效等多種形式融入音樂作品的呈現,更好地推動音樂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同時發揮紅色音樂的德育作用。
紅色音樂作品中包含和豐富精神內涵及人文價值,是我國特殊歷史時期革命精神的真實寫照。通過紅色音樂作品鏗鏘有力、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節奏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背后的深刻文化價值,并讓學生產生情感認同和民族自信,是紅色音樂作品德育功能的重要體現。因此在學生的音樂課思政教育過程中,要重視深挖紅色歌曲背后的內在文化價值和寶貴的精神內涵。在實現紅色音樂作品育人作用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歷史使命感,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我國正處于歷史轉型的關鍵階段,在全球化發展格局下,學生被各種信息和價值觀包圍,如果不能及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則極易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和誤導。因此,教師需要重視深挖紅色歌曲背后的內在文化價值和寶貴的精神內涵,充分發揮紅色音樂作品的育人作用,通過不斷加強思政教育弘揚正氣、正能量、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從紅色歌曲中吸取紅色文化精神,完善自身的意志和德行。建立個人命運與國家息息相關的時代使命和融入感,將紅色文化教育的育人作用最大化。
學生的德育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努力和探索,結合時代精神文化背景以及學生特點進行不斷優化和創新。通過深挖紅色音樂作品的內涵將思政教育與紅色文化相融合,不斷融入時代內涵,新氣象,結合現在信息技術和多元教學模式開展積極的教學實踐和探索,與時俱進、敢于創新,用豐富多元的教學方法和音樂展現手段對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進行及時突破和調整,使得新的音樂教學方式更加滿足學生的興趣需求和音樂審美,從而更好地提升紅色音樂思政教學效果。
在紅色歌曲的學習過程中,通過歌曲與表演的結合,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讓學生更為深刻地體會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時代意義。此外,可以通過博物館、主題電影的學習對紅色教育的精神內涵進行有效延伸和拓展。充分利用已知的紅色教育資源組建“第二課堂”,讓學生更近距離地了解紅色文化體會其背后深刻的思想內涵。比如《十送紅軍》等作品都是特殊時期中華民族的英勇奮戰、顛沛流離、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寫照。這些歌曲兼具敘事性和藝術性,通過對歌曲的理解可以進一步體會到紅色音樂作品背后的思想價值和人文價值。
紅色音樂作品作為我國優秀民族精神的歷史寫照,其背后蘊含著豐富的精神財富和民族情感,是當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要教學素材和寶貴資源,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紅色音樂作品的積極運用,同時通過結合時代內涵和民族精神,轉變傳統音樂教學理念及思維,積極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多元化的音樂教學情境,利用紅色歌曲來弘揚正氣、正能量。挖掘其背后的真善美和精神價值,將紅色文化及紅色精神進行積極發揚和傳承,更好地發揮紅色音樂的育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