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英哲

“五育”并舉,德育為首。東莞市樟木頭鎮把小學生德育評價改革作為德育工作發展的重要引擎,納入鎮域教育發展總體規劃重點工作,確立了“評育融合、以評促養,評在當下,價在未來”的現代德育評價理念,統籌推進全鎮小學生德育評價改革工作。
樟木頭鎮設立專項評價工作辦公室,采用座談會、研討會等方式深入調研,先后查閱政策規章、綱要辦法和通知意見等各類文件資料116份,組織學習《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20多場次,進而確定重點評價小學生在理想信念、社會責任、身心發展、審美素養、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勞動習慣、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表現,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育人目標和各學科課程標準中的德育目標。
出臺《樟木頭鎮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方案》《樟木頭鎮深化小學生德育評價的指導意見》《樟木頭鎮小學生德育評價改革工作指南》《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家校協同育人工作制度》《社區教育工作制度》等文件,落實全員德育管理和評價制度,為達成評價工作的系統性、科學性和實效性做好制度設計。
樟木頭鎮轄區內有中心小學和實驗小學2所公辦小學,另有7所民辦小學。兩所公辦小學從2018年相繼開始了評價改革探索,2021年均入選廣東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試點項目。
鎮教育管理中心主任蔡麗芬介紹,樟木頭鎮實施以兩所公辦學校和一所龍頭民辦學校為引領的“2+1+6”推進模式,先行先試,并通過結對幫扶形式帶動其他民辦學校。各校積極探索評價主體多元化路徑,通過“評價+活動”一體化構建和設立評價專項課堂,做到評價內容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評育融合工作閉環。
以中心小學為例,2020年9月,學校凝煉了“香樟教育”的理念文化系統,頂層設計了同模異構的小學生德育評價體系,從初期7個班開始試行,至今覆蓋全校97個班。
中心小學校長鐘宋天介紹,香樟德育評價把“有根、有愛、有恒、有為”作為核心支架,制定了九類評價指標與多樣化評價方式,從學校生活、同伴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等各個渠道,特別是課程德育、學生活動中全面觀察和收集學生在各種場景中的道德行為表現,綜合考量各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進而建構立體交互、多元參與的德育評價體系。
“香樟德育評價堅持評價主體多元化,把班主任、任課教師、學生、家長、社區等作為評價主體,將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和社區評價相結合,創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評價體系。”中心小學德育主任張勇瀟說,“我們開設德育評價專項課,自建了每科一案、每節一滲、每周一講、每月一課、每期一匯、每年一總的德評模式。”
各校還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對學生品德發展的持續關注和大數據收集,多視角、多側面、多渠道采集并保存學生道德發展狀況的關鍵資料,采用“量化+寫實”方式進行綜合評價,構建匹配學校發展需要、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的德育成長管理生態系統。比如,中心小學構建了香樟德育多元可視化評價體系,實驗小學形成養正教育可視化評價體系。
通過探索實踐,全鎮各校圍繞獨特的辦學理念,厘清評價目標和評價內容,科學制定評價指標與多樣化評價方式,孕育了濃厚的德育評價文化氛圍,為全面推進德育改革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