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標
【摘要】本文以百色市樂業縣第一初級中學為例,從配齊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管理人員、配齊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硬件設施、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激勵和評價方式、強化教師數字資源應用能力等方面,探索構建邊遠山區學校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223”模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數字資源 規模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5-0047-03
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是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2020年9月,自治區教育廳啟動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數字資源及應用服務項目,為全區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提供基礎性數字資源規范化、常態化應用平臺。2021年9月,自治區教育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各地各校把國家課程數字資源(以下簡稱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作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主要抓手,幫助農村薄弱學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全區各地義務教育學校積極探索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有效舉措和方法。百色市樂業縣第一初級中學(以下簡稱樂業一中)作為邊遠山區學校,在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工作中立足實際、直面問題,從配齊管理人員、配齊硬件設施,轉變教師教育教學理念、轉變激勵和評價方式、強化教師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探索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有效方式方法,形成了邊遠山區學校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223”模式,有力提高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一、堅持兩個“配齊”,確保學校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工作有效推進
(一)配齊管理人員
配齊管理人員是有序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工作的重要保障。樂業一中把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成立了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分管信息化工作的副校長任副組長,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為主要管理員,學校電教站主任、科研處主任、教務處主任為協助管理員。組長、副組長牽頭抓好各項工作,就數字資源規模化、常態化應用工作做出周密部署,重點抓好教師思想認識工作,提高全校教師對數字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主要管理員、協助管理員落實數字資源規模化運用于課堂的管理措施,重點抓好數字資源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融合轉化的兩個關鍵環節,抓好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骨干教師隊伍培養。學校各學科教研組長、備課組長、骨干教師組成學校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骨干團隊,認真組織開展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教研活動,確保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工作有序推進。
(二)配齊硬件設施
《通知》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要“周周都用”數字資源,“人人都有”優質課,教師運用數字資源開展備課與授課,確保數字資源平臺覆蓋學科教材版本的教師使用率不低于90%,數字資源示范性學校力爭實現數字資源普遍用、堂堂用。要達到這一目標,配齊相應的硬件設施是關鍵。在啟動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數字資源及應用服務項目之前,樂業一中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硬件設施不完善,不利于全面推進數字資源應用工作。針對這一問題,我校主要做好兩方面工作。一方面,為教師提供查詢數字資源的便利。學校有針對性地訂閱相關報刊,并對相關的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資料進行留存,目前學校圖書館有關數字資源應用的書籍超過5 000冊;學校申請成為“21世紀教育網”“學科網”等專題網站會員,購買了中國知網、萬維數據等網站賬號,為教師便捷使用數字資源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配齊數字資源應用設備。學校主要領導多次與對口幫扶的廣東深圳市鹽田區實驗學校校長商討補全資金缺口的方法,同時向有關部門提交申請,爭取完善學校的教育信息化設施設備。經過多渠道籌資建設,目前學校建成了高清錄播室1間、網絡教室2間、電腦室3間,實現校園網絡班班通,教師人手一臺辦公電腦,為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做到兩個“轉變”,充分調動教師運用數字資源的積極性
(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
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邊遠山區學校仍有部分教師對運用數字資源持消極態度。《通知》明確要求,推廣數字資源應用,實現數字資源應用學校全覆蓋、班級全覆蓋、教學常態化,教師思想上要高度重視,行動上要馬上執行。樂業一中把提高教師思想認識作為重點,積極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導教師積極運用數字資源輔助教育教學工作。一方面,建立學校數字資源交流工作群。學校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領導小組把包括《通知》在內的有關文件發到工作群,要求全體教師認真閱讀,深刻領悟數字資源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實現教育現代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時校領導經常在工作群上對這些文件進行解讀,引導教師充分認識運用數字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斷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二是開展問卷調查。學校設計關于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知識調查表,要求全體教師參與問卷調查。針對問卷調查中分數達不到60分的教師,學校領導逐一約談,與其進一步解讀有關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提升這部分教師對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思想認識。
(二)轉變激勵和評價方式
構建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激勵和評價機制,應從實際出發,緊密結合學校教情、師情,既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又要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當前,上級已將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納入市縣政府履職評價指標,但面對邊遠山區學校教師老齡化、信息技術運用水平不高的現狀,要做到教師課堂教學普遍用、堂堂用困難較大。樂業一中領導班子經研究后決定,進一步轉變激勵和評價方式,助推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工作長效推進。例如,學校對積極主動組織數字資源課題研究、參與數字資源課例展示并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給予一次2分的獎勵,分數計入教師績效考評,作為教師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的重要指標。學校制定“課堂教學信息化評價細則”,以學校課堂教學各項數據統計、學生評價為基礎,每學期對課堂教學數字資源應用成績突出的教師進行獎勵。同時,學校對消極使用、長期不用數字資源進行教學的教師進行批評教育,督促其積極運用數字資源進行教學。
三、重視三個“強化”,努力提升教師數字資源應用能力
(一)強化骨干教師應用能力提升
為推進數字資源在邊遠山區學校規模化應用,樂業一中高度重視骨干教師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能力提升工作,積極組織人員參加有關培訓。例如,2021年10月,學校按“老中青”搭配原則,組織各科組骨干教師前往南寧參加“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解讀”“廣西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等主題培訓。這些教師培訓后回校發揮表率作用,帶領全校教師共同參與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工作。
(二)強化學校教師全員培訓
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育教學工作,是信息化時代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為了提升全體教師數字資源應用能力,樂業一中邀請主管部門領導及本校外出培訓的骨干教師輪流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例如,2021年11月,學校舉辦了為期三天的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專項培訓班,培訓內容有數字資源理論知識和數字資源平臺基本操作、使用技巧、學科教學應用等。培訓課例從理論到實踐、從抽象到具體,讓教師了解數字資源的相關理論,明白數字資源平臺的優點,掌握運用數字資源的要領。通過培訓,教師學會“八桂教學通”、希沃5等數字資源平臺的登錄、注冊、備課、查資料、下載資料、使用資料等操作流程,并能結合學科特點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要求,將數字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了自身的應用水平,加快了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的進程。
(三)強化數字資源應用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是以學校課程實施過程和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專業研究人員為合作伙伴的實踐性研究活動。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提升,繼而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樂業一中將數字資源應用納入校本教研范疇,通過磨課、展課、賽課、評課、研討等多種形式,組織和引導教師積極參與數字資源應用常態化教研,持續提高教師運用數字資源的能力。
一是開展“同課異構”活動。為了進一步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促進學校課堂教學改革,樂業一中要求各教研組定時、定點、定內容開展“同課異構”活動。例如,學校語文教研組在某個星期四下午開展“同課異構”教學設計活動,由教研組長指定兩名語文教師分別針對記敘文專題“人物描寫作用”進行“同課異構”教學設計。活動前,兩名教師把自己的教學設計發到線上工作群,全組語文教師通過線上方式點擊查看,對這兩個課例的導入方式、教學方式、課堂組織形式等進行探討。活動中,組內教師代表展示各自收集的相應主題的數字資源教學素材,結合這兩份設計提出補充或參考建議,其他教師則積極參與討論,幫助兩名教師進一步修訂完善教學設計。活動后,全組語文教師觀看“人物描寫作用”優秀課例視頻及專家對此課例的點評視頻,結合本校教師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總結。這樣的教研活動克服了傳統教研活動存在的弊端,靈活運用數字資源進行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運用數字資源的能力。通過比較、探討,教師們充分認識到了不同的數字資源在課堂教學中有不同的應用,要學會合理運用數字資源優化自己的教學設計。
二是開展數字資源優質課例展示評比活動。按照《通知》精神,樂業一中在開展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培訓和示范學校建設的基礎上,努力為教師搭建展示教學技能的平臺。學校每學期舉行一次全校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課例展示評比,調動教師運用數字資源開展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例如,2021—2022學年度下學期,學校各教研組在4月舉行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課例展示,教研組全員參加,每組評選出2名教師代表參加全校的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優秀課例展示評比。這一常規評比活動有利于培養本校數字資源應用骨干教師,促進形成教師專業發展長效機制,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數字資源的能力。
三是以課題研究促進數字資源應用。開展課題研究是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樂業一中組建了一支數字資源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研究團隊,總結提煉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新理念、新舉措、新方法。教師通過數字資源課題研究和教學研討,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目前,我校的自治區級課題“‘雙減’政策背景下,邊遠山區單元作業分層設計實踐的研究——以九年級語文、物理等七個學科上冊為例”已順利結題,市級課題“‘雙減’背景下校本數字資源的建設與應用研究”“‘雙減’背景下偏遠山區初中教育質量提升與評價的策略”正在申報立項,校級課題“邊遠山區初中教學課堂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效果的研究”正在有序推進。
通過一系列扎實的舉措,樂業一中基本實現了數字資源規模化應用培訓、教學、教研全覆蓋,成為全區義務教育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試點示范校。通過規模化、常態化運用數字資源,學校教師逐漸改變了傳統、落后的教學方式,提高了參與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創造性,提升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在網絡班班通條件下,我校教師靈活運用數字資源構建高效課堂,對學生學習、理解、鞏固學科知識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下一步,樂業一中將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總結反思、積累經驗,持續推進數字資源規模化、常態化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同時進一步加強數字資源應用培訓、教研工作,建立完善激勵和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積極性,力求實現教師數字資源“人人會用,人人用好”,引導教師創設更有活力的高效課堂,賦能教師信息技術2.0應用能力提升,助推邊遠山區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巖杰,李莎,李鶴.跨文化視角下農村基礎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研究[J].2021(3):1-4.
[2]鄭長喜.信息技術視角下的教育均衡發展實現途徑探索[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32(7):8-13.
[3]單俊豪,閆寒冰.教育新基建賦能數字化教師培訓資源建設[J].現代教育技術,2022,33(3):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