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蓉




【摘要】本文建議初中音樂教師充分利用“八桂教學通”開展初中音樂教學,以提升教師備課效度、發揮音樂課堂獨特魅力、讓學生多感官聯動,最終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
【關鍵詞】“八桂教學通” 初中音樂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5-0077-03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指出,要加快普及數字資源的教學,完善數字教育資源服務體系,實施教育大資源共享計劃,優化平臺教育服務模式。所謂教育大資源共享,主要指的是對數字教學資源的普及和運用,結合信息技術來開展課程教學。由此可見,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既是教育教學所需,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
“八桂教學通”是以多版本數字教材為核心,在教學課程組織工具、教學課件工具、資源庫、題庫、學科工具庫、課堂活動庫、授課工具庫等基礎模塊的支撐下為廣西中小學教師提供備課、授課及教學管理等功能,支持課堂教學場景應用的數字化教學平臺。它能幫助教師提升備課效率,優化教學過程。在運用“八桂教學通”開展初中音樂教學方面,筆者做了如下嘗試。
一、充分利用平臺資源,提升教師備課效度
(一)對平臺教學資源進行分類
教學資源是教師開展音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其質量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鞍斯鸾虒W通”可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為教師備課、上課提供便利。教師可按“個人整理—同校共享—群組分享”三步走原則,把教學資源按照課件、教案、微課、音視頻等類型分類。教師可在“八桂教學通”首頁的“資源中心”中的“我的資源”“教材配套”“共享資源”快速搜索到相關素材,為備課節省時間。教師也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把平臺上的教學資源進行個性化資源整合,為課堂增光添彩。
我校音樂組有計劃地建立本校平臺資源庫,每周按照“教學專題—學科互助—資源共享”的流程進行項目式集體備課。比如,在“資源共享”環節,對本校教師發起分享,并對“八桂教學通”的教學資源進行盤點優化,大大降低了教學資源的制作難度。學校還利用城區中小學音樂中心組開展數字教材與學科深度融合主題研討活動的契機,把每月展示的兩節優質課例,以及相關的教學設計、課件、配套音視頻資料等上傳至“八桂教學通”,通過“群組資源”實現本城區中小學音樂教學資源共享,形成本區優質音樂教學資源庫。
(二)利用平臺資源進行備課
音樂教師在備課時往往需要花大量精力和時間制作課件。雖然網上有很多音樂譜例,但是存在音調、節奏、歌詞、節拍不夠規范、譜例不夠清晰等問題,有的還可能存在知識性錯誤。在查找音視頻資料方面,雖然配套教參配備有光盤,但是教室里配置的新版電腦或一體機一般都沒有光盤驅動,使用起來存在各種麻煩。再加上通過網絡很難搜索到課本對應的相關音視頻,且多數視頻因版權原因往往需要付費下載,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經濟負擔。
而“八桂教學通”一大特點和優勢是電子教材和紙質教材同步,同時將教輔、教材、教參等各部分內容都進行了系統化整合,并且提供了多版本的數字教材,使不同版本的數字教材兼容,能夠為擁有不同信息化條件、不同操作水平的師生提供無差異的服務。平臺配套的圖文、音視頻等豐富優質教學資源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極大的備課便利,教師從平臺首頁“教材中心”添加數字教材后,可根據需要下載電子課本,以及內嵌的音頻、視頻、圖片等資源。這些數字資源可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在線播放,也可以選擇將整本教材或某課下載至本地,把數字教材作為課件使用;可以在平臺中新建課件,選用備課菜單工具欄中的文字、資源、圖形、圖表、動畫等進行個性化備課,提升備課效率,從而節省教師備課的時間和精力。“八桂教學通”獨特的教材備課、課件備課相結合的方式,實現了備授課一體化。
例如,在設計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下冊《梨園風采》——京劇片段《海島冰輪初轉騰》教學環節時,教師可利用“八桂教學通”平臺進行個性化備課(如圖1)。通過分析學情可知,八年級學生能初步掌握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對音樂課有一定的興趣,但由于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在參與活動方面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诖?,教師可運用“八桂教學通”新建課件,選用備課菜單工具欄中的文字、資源、圖形、圖表、動畫等工具進行個性化備課。教師可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該內容,即在備課工具欄中找到“思維導圖”,通過“自定義動畫”分批呈現所設計的問題。教師運用平臺中電子教材的內嵌音頻直接播放京劇片段,讓學生聆聽后思考梅蘭芳的扮演行當、表演形式、唱腔特點等,再運用“思維導圖”呈現思考結果。
二、合理使用菜單功能,發揮音樂課堂獨特魅力
在傳統音樂課中,教師的教學形式往往比較單一,既沒有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也缺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如果合理使用“八桂教學通”的授課菜單功能教唱歌曲,不僅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音樂課堂富有感染力,而且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師生、生生間的互動。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八桂教學通”的菜單功能,如“聚光燈”功能、“倒計時”功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教學,使學生沉浸在音樂中感受音樂的獨特魅力。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下冊《渴望春天》一課,介紹莫扎特的生平時,教師運用平臺授課環節“聚光燈”功能,把電子課本中的莫扎特簡介放大,突出學習重點,讓學生朗讀,提高學習注意力,以聚焦關鍵信息促進課堂交流互動;在教唱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下冊《小鳥小鳥》歌曲時,為了豐富歌曲的表現形式,教師可加入打擊樂器作為歌曲伴奏,運用平臺授課環節的“倒計時”功能(如圖2),讓學生把握時間,積極思考,提高學習效率;在欣賞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環球之旅——亞洲之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日本、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音樂的特點,教師可利用平臺的“課堂活動”設計“趣味分類”和“判斷對錯”等游戲。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走到講臺上面,通過手指觸屏拖動、點擊等操作交互白板屏幕,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三、巧妙融合信息技術與數字教材,達到多感官聯動效果
“八桂教學通”可以實現信息技術與電子教材的深度融合,兩者在授課時可以切換使用,操作方便、兼容性強。運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能讓原本比較專業的音樂術語和比較難理解的樂理知識變得富有趣味性、形象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八桂教學通”拉近了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距離。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巧妙融入信息技術,使學生把聽、看、唱、想、跳等感官聯動起來,獲得沉浸式學習體驗。
(一)利用課前推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預習可以讓學習變得輕松高效。音樂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布置適量的預習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利用釘釘平臺“班級群”、QQ群把微視頻、參考資料、預習單等推送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反復聆聽旋律、觀看樂曲微視頻,進而完成預習單上的問題,課前就掌握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和上課的基本內容。學生也可以對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問、重點、難點問題做好記錄,作為課堂探究的內容。教師在后臺根據大數據分析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精心設計教案、制作課件,以保障課堂教學效果。
以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上冊歌曲《西風的話》兩聲部教學為例。為了解決兩聲部教學難點,教師課前用鋼琴分開錄制兩個聲部的旋律音軌,通過課前推送,讓學生直觀聆聽各聲部的示范。上課時,教師播放其中一個聲部音頻,讓學生演唱另一個聲部旋律,使學生從中感受合唱的音響效果。這樣做,一改傳統的單一枯燥的教唱合唱方式,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再以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下冊歌曲《渴望春天》的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樂句結構,教師可在課前布置畫旋律線的任務(如圖3),然后通過授課平臺及時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并通過數據分析匯總得出結果,最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通過畫旋律線引導學生總結樂句間的聯系,并進行段落劃分,以加深學生對旋律的記憶。
(二)借助微課解決教學難點
微課時長一般為5—10分鐘。其以簡單明了的形式讓學生快速而準確地掌握主要學習內容,方便學生觀看,支持學生反復學習,有助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同時還能幫助學生很好地解決學習重難點,是當前課堂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
例如,在教唱人教版音樂七年級下冊歌曲《渴望春天》時,考慮到樂理知識點“#號記號——音高升高半音”對學生而言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果教師邊講解邊用鋼琴演示,學生未必能理解“#號記號”的含義。對此,筆者精心制作了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的微課,用卡通人物來進行課堂講解(如圖4),綜合利用圖像、圖形、聲音、動畫等技術,變抽象為形象,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生動、直觀地突破了“#號記號”樂理知識的學習難點。
(三)使用其他輔助工具增強課堂互動性
教師可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其他輔助工具的便捷性和“八桂教學通”的兼容性,把常見的美圖秀秀、剪輯師、完美鋼琴、打譜軟件等工具安裝在電腦或智能手機中,根據教學需要在課堂上使用,從而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性,創建和諧、高效的課堂。
以人教版音樂八年級上冊《青春舞曲》教學為例。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教一個動作、學生學一個動作方法,效果不理想。為了讓學生掌握新疆音樂節奏的特點,筆者在課堂上先播放新疆舞前點步和旁點步的舞蹈視頻,讓學生邊看視頻邊學跳新疆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舞蹈動作)。然后,筆者利用手機投屏,將學生的照片和視頻放在交互式白板上,實現手機和白板的畫面同步。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現在白板屏幕時,課堂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這時,筆者引導學生互相評價,使他們從中學習優點,發現不足,互相糾正。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音樂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充分運用“八桂教學通”的各種資源與功能,讓現代信息技術為音樂教學服務,使學生愛學、趣學、樂學,更好地發展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陳玲.新教育形勢下的高校教材建設方向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24):96-98.
[2]雷天勝.信息技術融入中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6):23-26.
[3]李奇蔓,潘麗琴.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新思考[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6):14-18.
[4]靳彥春.PPT頁面切換中的“平滑”在初中英語微課設計制作中的妙用:以《How many與How much的用法》為例[J].新課程,2021(45):24.
[5]王旭.寓教于樂,互聯共通:信息技術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7):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