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該文件明確了研學旅行的定義,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2021年,我國教育部頒發《在中小學組織開展“從小學黨史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拉開“尋訪紅色足跡”的研學旅行序幕,習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指示,給紅色文化賦予特殊的時代價值,我們要根據教育的時代要求,好好利用廣州的紅色文化資源。
一、根植紅色文化厚土,深挖研學旅行資源
作為中國的“南大門”,廣州占據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前哨陣地和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作為廣州高年級的小學生,開展暑假紅色文化研學旅行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重溫革命歷史 賡續紅色血脈。廣州的紅色文化基地眾多,各學校可根據這些場館距離學校的遠近來選擇研學旅行的地點。如中共“三大”會址、青年團一大會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陵園、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館、洪秀全故居、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中山紀念堂、廣州起義紀念館等眾多革命史跡,這些地方都是了解廣州歷史最好的教科書。
(二)探尋烈士足跡 感悟革命精神。如參觀位于越秀區越華路116號楊匏安舊居,通過展館里的語錄、照片、錄像,學生們可了解革命先驅楊匏安的生平事跡,展示了他的革命歷史功績,再現了他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相信楊匏安堅定不移的革命信仰、寧死不屈的崇高革命精神、安貧樂道的優秀品質一定會深深地感染著在場研學旅行的學生。
二、研學前精心策劃,有備而來
(一)倡導家校合作,研學無縫銜接。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的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升,需要校內外各方協力做好紅色文化教育思想的準備、合作與人才的培養。中小學生具有“向師性”的發展特點,因此教師紅色文化知識的教育同樣必不可少,教人者先教己,研學前,教師要對研學場館有深入了解,才能增加教育教學的感染力與說服力。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生離不開自己父母思想上、行為上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可在暑假前的家長會中滲透紅色教育,或者學校組織的其他少先隊活動中邀請家長參加,在活動中對家長進行紅色文化知識的熏陶,激發家長對黨、國家、人民的認同和熱愛,從而激發他們參與紅色研學旅行的熱情。
(二)巧用互聯網資源,創新研學模式。1.召開班級云會議,分好小隊。在暑假初,每班學生在班主任的組織下,利用騰訊會議召開暑假紅色文化研學旅行動員會,在這次會議上按學生居住地組建4個左右小隊,選好隊長和家長代表,每個小隊成員商議給自己小隊起一個隊名,如“閃閃紅星小隊”“星火燎原小隊”“星辰小隊”“星光小隊”等。2.召開小隊云會議,確定主題,制定計劃。在小隊云會議上,可邀請家長和老師參加,確定好研學主題,充分考慮學生體驗、教育價值、實踐過程、真實場景、趣味性、安全性和學生認知能力等確定好研學基地。3.創新內容載體,增強紅色資源的吸引力。研學前,我們要充分發揮廣州紅色研學資源的優勢,適當地豐富紅色內容,增強紅色資源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吸引力。學生利用網絡搜索紅色景點的有關資料在微信群或QQ群共享,如去廣州起義紀念館,可以搜集館內外的有關圖片,英雄人物和故事,推薦有關視頻如《刑場上的婚禮》等,讓學生還沒去就有所感悟:我們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們灑熱血、犧牲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從而營造濃郁的紅色氛圍,激發學生的研學興趣。
三、研學中,場域實踐感悟紅色精神
考慮到研學旅游的教育性,在研學旅行的設計中要有一定的主題性,確保個體的出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能力、知識的提升。在研學中,學生要圍繞研學主題先進行思考和探究。如去中共“三大”會址,老師在準備階段與學生共同確立了以下研究內容: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出席大會代表有多少名、主要有誰、大會中心議題是什么、會議通過哪些決議案、這次會議的歷史意義等。進行實地研學時,老師或家長在一旁指引學生,圍繞研究內容可以采訪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在場館內的有關資料介紹中獲取答案,在筆記本中做好記錄。也可以采訪游客或同學,讓他們談談參觀感受。對這個景點有過深入了解甚至已經參觀過的學生,可以讓他做導游,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介紹,整個研學過程中,負責拍照的同學們要拍多一些研學照片分享到群里。
四、研學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一)講好紅色故事,堅定理想信念。楊匏安、彭湃、張太雷、蕭楚女等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我們不能忘記,他們一直在感染和教育一代又一代的廣州人。老師鼓勵學生到書店、圖書館或在紅色景點中搜集一些廣州的英雄人物故事,在小隊云會議上與同學們分享好的故事。學生在搜集有關故事的過程中,不但點燃了閱讀的興趣,更點燃了孩子對愛國英雄的敬意。
(二)唱響紅色歌曲,傳承革命精神。紅歌不僅可以凈化學生的靈魂,而且也鼓舞了學生好學向上的感覺,熱愛生活的憧憬。在小隊云會議上,可以傳唱《紅星歌》《團結就是力量》《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啊,親愛的媽媽》《大中國》等學生喜愛的歌曲,讓他們的精神受到鼓舞。
(三)寫讀書筆記,談心得體會。在暑假,還可以布置學生閱讀紅色書籍,如學生喜愛的《小英雄雨來》《嘎子新傳》等等,紅色研學旅行后,開展“紅色讀書筆記”評比活動,同學們通過寫筆記,把自己的讀書心得及體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同學們之間可以進行交流和分享。在筆記上,可以配上精美的貼畫。
(四)做主題手抄報,陶冶道德情操。進行“紅色研學”手抄報活動,學生閱讀有關的革命書籍,收集相關資料并摘抄下來,并寫一寫研學旅行的感受。制作手抄報這個活動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教育,再次得到革命的洗禮。
五、尊重差異,科學評價
《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要求:“學校要在充分尊重個性差異、鼓勵多元發展的前提下,對學生參加研學旅行的情況和成效進行科學評價,并將評價結果逐步納入學生學分管理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紅色研學活動結束后,老師要組織學生對這次活動進行科學評價,內容包含調查采訪、團隊合作、探究學習、收獲反思等。老師對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鼓勵,并設置一些獎項進行頒獎,起到激勵作用。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