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開始并不知道工作室這個組織的職責是什么,我可以做什么,自己哪些方面會得到提升……后來丁老師制定了工作室的考核制度,明確了成員需要完成一些常規任務,如讀書打卡、微信群管理等。在一個個任務的驅動下,開啟了我一個新的學習征程。
周嶺在《認知覺醒》一書中寫道:“我一直很想知道,一個人覺醒的起點在哪兒?”當我讀此書看到上面的話時,我就想,自己覺醒的起點到底在哪里?仔細回想,這個起點應該是從工作室制作一次課程開始。
丁老師代表工作室與某機構簽約要制作一批課程,并且每個成員都要選擇至少一個主題。這時,一系列的問題擺在了我的面前:課程內容的設計、視頻錄制軟件的選擇、黑邊和噪音問題……在丁老師的幫助下,在多次失敗之后,終于錄制出了人生的第一個主題課程《微課程的設計與制作》,后來這個課程被中國教育電視臺作為教師全員培訓的課程。
人貴有自知之明,一個人的自知是一種不用揚鞭自奮蹄的發展動力。如何提升一個人的認知水平呢?工作室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每月共讀一本書、三年讀百本書、常規微課制作、主題微課制作、項目組活動的開展、個人成長積分系統、“三個一”任務、《教育漫話》抄書……每一個活動的開展,為不同的成員搭建了展示的平臺,實現了扁平化管理,體現了雁陣精神。
陳艷玲
河北省臨漳縣第二中學副校長,河北省骨干教師,臨漳縣信息技術名師工作室主持人,邯鄲市信息技術學科名師,河北省能力提升工程2.0專家組成員,邯鄲市能力提升工程2.0專家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