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芳 龔紅艷
摘 ?要: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班主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特別是對后進生而言,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后進生在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上是滯后的。如果班主任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轉化工作,就能讓后進生的學習成績取得進步,行為習慣得到改善,整體素養得到全面提升。而后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必須結合工作實踐,找到轉化后進生的策略,才能幫助后進生樹立自信心,從而在學校能更好地表現自己。
關鍵詞:班主任;后進生;轉化策略
在一個班級中,個體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任何班級都有后進生,他們要么學習差,要么態度差,要么行為差等,往往會給班級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麻煩,總是讓教師頭疼不已。因此轉化后進生成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不僅是對班主任責任感的檢驗,也是衡量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轉化后進生的工作是一項艱巨的工程,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后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后進生的轉化成敗不僅取決于班主任老師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還取決于教師的教育技巧和方法。
一、明原因為先,鋪轉化之石
轉化后進生是一個讓很多教師頭疼的話題。后進生調皮搗蛋、不愛學習、不遵守紀律、不講文明、愛打架、愛玩網絡游戲、愛說臟話……常常讓教師束手無策,心力交瘁。
雖然后進生在一個班里只是少數,但他們的活動能量大,阻礙了良好班風的形成。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的靈魂、精神支柱,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要教育學生,管理班級,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研究學生。古人云:“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須先知人。”了解學生是走進學生領地的入口。因為學生成長在不同的環境,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受著不同的教育,所以,在后進生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也各不相同。只有深入后進生的心靈,尋找溝通心靈的紐帶,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松樹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就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每當接到一個新班后,教師應先摸清底細,了解后進生的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學習特點,然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地做好班級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二、做知心朋友,用愛去感化
后進生由于平時表現不好,學習成績差,經常受到教師的批評和班集體中同學的譴責。因此,在思想感情上容易與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產生距離、隔閡,甚至形成對立的情緒。這就為他們接受教育設置了一道心理屏障。這種障礙如不及時消除,教育就不可能取得成效,或是收效甚微。要消除這種障礙,班主任只有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使他們在內心深處真正接納班主任。這樣,他們才樂意接受班主任的指導和教育。俗話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說明了師愛在教育中的積極、主導作用。班主任要有同情心、愛心。
后進生很重感情,講義氣,對不信任他們的行為很敏感。經常鬧出一幕幕令班主任頭疼的“惡作劇”。因此,班主任應放下架子,誠懇地對待他們,信任他們,同他們交心談心,深入到他們中間去,洞悉他們的內心世界,做他們的朋友和知己,用真誠的愛去換取他們的信賴,使他們真正感受到班主任可親、可信、可敬。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情相通,則理可達。”師生之間情感障礙的消除,才能達到心理相容,學生那緊閉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師敞開。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給予他們更多的溫暖,更多的關懷,用師愛去融化他們的心靈,點燃他們心中自尊和進取的火花,引導他們一步步上進,最終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三、對癥下良藥,點燃心之火
后進生的形成原因是復雜的。有其外部原因,也有學生本身的原因。就其外部因素來講,主要來自家庭的不良影響。家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家庭環境對學生的成才與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每個學生所處的家庭環境不一樣,這對學生的性格、品行與學習等方面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形成學生獨特的性格。如有些家長對子女過于溺愛,什么事也不讓子女做,一切均由家長代替。學生獨立意識、自理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一旦走進學校,很難適應學校、班級這個大集體的學習與生活。還有許多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學生等,這些都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是造成學生后進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本身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性格懶惰、貪玩,有的是意志薄弱、害怕困難,有的是自制力差,總也管不住自己,有的是任性、執拗、古怪等。
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如同良醫用藥,首先要著手于“診斷”,班主任要深入實際,對后進生進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調查研究,從中找到后進生的癥結所在。再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做到藥到病除,重新點燃后進生的火種,使其獲得克服缺點的勇氣,真正達到“動情、曉理、導行、轉變”之效。
四、捕捉閃光點,樹立自信心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即使是廢鐵,也有可熔煉為鋼的成分;即使是木屑,也可燃起熊熊的火焰。人人都有優點,后進生也不例外。后進生的缺點是明顯的,而他們的“閃光點”往往是少而微,且不引人注目。這就需要班主任有敏銳的觀察能力,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當你與后進生接觸多了,感情加深時,你會發現他們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以前你沒察覺到,那是因為你缺少接觸,缺少了解。班主任要善于發現他們的內潛力,善于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常言道:“贊揚學生極其微小的進步,比嘲笑其顯著的劣跡高明。”因此班主任要抓住后進生的閃光點,用感情培育他們、用道理鞏固他們、用行動扶植他們,當他們做了一點好事或在學習上有點滴進步時,就應及時恰如其分地給予表揚,激起學生學習的斗志,鼓足學生前進的勇氣,讓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從而達到轉化后進生的目的。
五、尊重后進生,激活樂學點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個人的第二生命。”對于后進生來說,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不允許別人有半點侵犯的。為此,班主任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要尊重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相信他們有轉化的能力和意志。教師要平等地對待他們,幫助后進生樹立信心,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改變后進生常被忽視、冷落,甚至受奚落和歧視的局面,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別人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教師還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不能把他們看成一成不變的人。在課堂上,后進生不能回答較難的問題,可以把朗讀的機會留給他們,適當正音,也是不錯的選擇。無形中也會提高后進生的自信心,增強了他們的表現欲。后進生會認為教師很重視自己,會對這個教師的課多一分興趣,激活了他們的樂學點,這種做法可謂一箭雙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加強教師合作,不離不棄
班主任是班集體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也是一個班中全體任課教師教學、教育工作的協調者。既擔負著班級“設計師”的使命,又擔負著“施工員”的重任,還擔負著紐帶傳輸的作用。班主任不可能全天觀察自己的學生,學生也不可能整天上班主任的課,所以,懂得跟科任教師合作很重要。與科任教師的合作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可以很容易找到需要個別輔導的后進生,進行查缺補漏。對后進生的個別輔導也不要急于一時。更不要輕言某個后進生“朽木難雕”“無藥可救”。俗話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后進生一點一滴地進步都非易事。但是只要持之以恒,不離不棄,水滴也會石穿。
七、尋求家長配合,同步教育
經常與家長聯系,使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更好地和教師配合,共同幫助后進生提高學習成績,也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只要使用得法,對于轉變后進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班主任對后進生的優點及好的表現可以濃墨重彩的宣揚,以此增添家長和學生的信心,并提出中肯的希望,有利于后進生的進步。后進生的轉化過程,是新與舊,破與立的矛盾斗爭的過程,因此,在轉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的現象。這個反復是前進中的反復,是后進生轉化中普遍存在的規律。班主任要允許后進生出現反復的現象,還要對后進生轉化過程的反復性有足夠的認識,要以冷靜的態度正確地對待后進生在進步中的反復,善于從反復中發現新問題,同時正確地加以引導,使他們在反復中取得進步,并最終得以轉化。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形成,非一日之寒,要改變它也非一朝一夕所能見實效。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要有耐心,要有理有節地進行教育。只要教師動之以情,勝似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當學生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之后,一定會有所轉變。教師就一定能牽著他們的手走出誤區。
八、言傳身教為本,轉化熱情不減
后進生的缺點、毛病是長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時半刻就能立即改好。他們有自尊心、上進心,也有改好的愿望,但是他們長期形成的拖拉、敷衍、不認真、不自律的毛病在不經意間就會露出頭來。這時教師要注意及時發現并加以提醒,幫助糾正。切忌一棍子打死,認為這個學生已不可救藥。要有耐心、恒心、細心,給他們時間,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們,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重新改正。不僅從思想上加以啟迪,給他們前進的動力,更要親歷親為的言傳身教,給予鏡面示范,加以引領。
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工作,班主任對創設良好的班集體,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學校里,班主任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開展的教育活動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在學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鏡子、一本書。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要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這種人。”為師者的以身作則實際上是無聲的命令,是最有效的引導。教師對學生要言教,更要身教,身教勝于言教。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應該做到,只有時時以身作則,處處率先垂范,才能真心落實行為規范,教育好學生。所以,在班級工作中,要求后進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如和后進生一起早到;和他們一起打掃衛生;一起分享考試的快樂和痛苦;在課間一起跑步做操;一起探討學習方法;一起背誦課文等。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在后進生中樹立榜樣,一日一總結,選出后進生身邊的榜樣,讓后進生去感受身邊的表率。一個學期下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在自由快樂中成長。
九、結語
總之,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復雜而辛勞工作,后進生的轉化也是一門教育藝術,它存在于真情交融的激勵時刻,存在于無言的感動中,存在于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假如班主任是一位彈奏師,班級就是一篇華麗的樂章,學生就是樂章中的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而彈奏師對于樂章上的每一個音符都必須一視同仁,唯有這樣才能奏出和諧優美的音調,譜寫出扣人心弦的樂曲。
參考文獻:
[1]葛明榮,王曉靜. 班主任工作藝術:從案例中學習[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李鎮西. 給老師的36條建議[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3]李鎮西. 愛心與教育[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21.
[4]李燕.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策略初探[J]. 新課程導學,2023(19):25-28.
[5]趙娟芳. 情感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 當代家庭教育,2023(13):204-206.
[6]唐慎鳳. 利用有效溝通,敲開學生的心門——論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溝通藝術[J]. 天津教育,2023(19):24-25.
[7]王定茂. 班主任班級管理中如何構建與學生的和諧關系研究[J]. 小學生:下旬刊,2023(05):16-18.
[8]段海燕. 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溝通藝術策略研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3(05):179-181.
[9]馮龍富. 想當好小學班主任,一定要掌握與家長溝通的技巧[J]. 家庭生活指南,2023,39(05):100-102.
[10] 王愛睿. 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工作與德育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探討[J]. 求知導刊,2023(03):116-118.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