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敏
河南中醫藥大學圖書館,河南 鄭州 450000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時代,數字化資源應用程度變得越來越深,并且所涉范圍也變得愈加寬泛,此時讀者的學習方式和文化知識的傳播路徑,也逐漸朝著數字化方向轉變。現如今,讀者的信息獲取渠道開始增多,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工作壓力,但大眾信息獲取需求也日趨多元化,很容易造成圖書館自身的服務和技術難以滿足大眾需求。
(一)豐富性特點。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不只是某一個人、某一機構的專屬權利,社會中的任何個體均可成為信息傳播者、信息發布者,并且信息內容覆蓋面尤為廣泛,具備著多元化和豐富性等顯著特征。新媒體平臺中的信息資源類型多樣,既有視頻和文字,又有圖片、音頻以及動漫等。
(二)即時性特點。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比,二者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前者具備著信息傳播即時性特征,而傳統媒體在發布信息的整個過程中,則需要對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傳統媒體的信息發布在時間上會有所滯后。步入新媒體時代后,社會中的任何個體都可使用新媒體去獲取信息、發布信息,如此便進一步加快了信息傳播效率,這同時也為廣大人民群眾快速獲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渠道。
(三)交互性特點。交互性是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性之一,社會中的每個個體,均可通過新媒體去瀏覽各種各樣的信息,再就是也可利用新媒體平臺去和他人進行線上交流互動。
在新媒體時代,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以及通信技術均得到了迅猛發展,進一步促進手機圖書館和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如此便使得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類型、內容變得更為豐富。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由紙質文獻朝著電子文獻方位發展,電子文獻便慢慢成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館藏形式。
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影響下,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傳播機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前多名讀者只對應一個信息源,現在多個信息源對應一個讀者。在使用數字化圖書館的整個過程中,受眾可使用現有的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基于個人興趣獲取自身所需的文獻資源,如此便可大幅度提升信息查詢效率。
通過應用新媒體技術之后,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的來源方式變得愈加廣泛,并且館藏內容也日漸增多,再就是在多學科交叉的作用下,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種類和數量持續增加,幾乎囊括了社會上的所有學科,其數據信息存儲量可見一斑。基于此,受眾的信息獲取目的、信息獲取方式均出現了巨大變化,最為常見的就是資源獲取目的由之前的參考,正式轉變為了現在的利用和研究等,而文獻獲取形態也由之前的紙質文獻轉變為了現在的電子文獻。
在新媒體時代,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日漸增多,并且對信息的需求量也比較大,如此便要求高校圖書館務必要為廣大讀者提供多種多樣的館藏資源,這樣才能滿足他們的多元化閱讀需求和個性化閱讀需求。縱觀現狀,很多高校圖書館在開展讀者服務工作時,通常情況下都以本館圖書資源為主,但館藏類型和信息資源都相對有限,不能更好地提升讀者滿意度。第一,高校圖書館數字化館藏并不多,圖書館進行網絡圖書平臺構建的主要對象即為校內圖書館館藏,而后還會受成本等因素限制,不能達成校內圖書數字化全覆蓋的目的;第二,高等院校因為和社會中的公共圖書館少有合作,其間未能實現兩館之間的資源共建共享,如此就極易導致高校圖書館網絡平臺中的館藏資源有限,這樣不僅難以滿足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后續還可能會大幅度降低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利用率;第三,在新媒體時代,若想真正做好讀者服務宣傳工作,應切實處理好信息資源的相關問題,唯有滿足讀者所需,才能激發出讀者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和傳統模式不同,我們要靈活應用先進科技,和讀者之間進行積極有效的互動,這樣才能基于廣大讀者的個性化需求,為之提供針對性的服務,不斷提升讀者滿意度。但一些高校圖書館在開展讀者服務工作時,仍舊單純地局限在圖書借閱層面,未能對讀者閱讀興趣進行深入性的調查和分析,同時也沒有利用新媒體平臺和讀者之間進行頻繁互動。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圖書館閱讀服務工作不能有條不紊的開展下去。為讀者提供精細化的閱讀推廣服務,這是高校圖書館的工作重點,若想達到此目標,就一定要和讀者之間進行頻繁且緊密互動,鼓勵讀者踴躍參與圖書館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久而久之,我們才能發現讀者服務工作中的不足之處,而后查漏補缺,不斷提升工作質量。
許多高校圖書館已經認識到在讀者服務工作中應用新媒體技術的重要性,與此同時也相應加大了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目前,一些高校圖書館尚存有宣傳模式單一、創新性不足等問題,導致讀者滿意度降低。
很多圖書館在開展新媒體服務時未能深入,此間未能加大新媒體閱讀推廣力度,絕大多數師生對新媒體服務不是特別了解,所以后續更談不上使用新媒體去參與圖書館的線上閱讀推廣活動。
很多圖書館在進行新媒體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時,宣傳方式都較為單一,基本上都是以高校圖書館官方網站為主,未能將讀者服務工作和新媒體合二為一,嚴重影響該項工作的深入進行。
很多圖書館在進行新媒體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時,沒有突出宣傳特色,其間未能精準化把控師生閱讀需求。盡管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閱讀推廣,效果并不顯著,甚至有時候參與人數還會持續減少。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宣傳,必然需要專業化的管理團隊做支撐。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00 后”,他們的整體信息素養高且接受能力極強,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在閱讀上也有著自己的選擇。就高校圖書館館員來說,一定要擁有良好的服務能力,要按照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其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尤其是要具備應用新媒體技術的能力。在高校圖書館中,很多館員的年齡較大,知識結構久未更新,這些館員對新媒體技術有些陌生,不能高效應用新媒體技術去進行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有的館員自身沒有熟練掌握數字化圖書館的管理技能,一些館員不愿學習新知識、新技能。還有,圖書館自身的管理理念比較落后,未能意識到應用新媒體技術對讀者服務工作宣傳的重要性,沒有對館員培訓教育工作重視起來。正因如此,很多館員的工作能力便難以滿足新媒體讀者服務工作宣傳的預期標準[1]。
在新媒體時代,電子資源備受大學生歡迎,目前針對館藏數字資源不足的現實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充實電子文獻內容的方式去處理。具體來說,需做到如下三點。
第一,豐富館藏資源。高校圖書館應對大學生群體的閱讀習慣進行全面調查,之后在此基礎上掌握學生們喜歡的圖書類型,例如期刊、論文以及小說等,再就是要廣泛調查大學生對于不同閱讀類型的閱讀方式,例如有的人喜歡紙質閱讀,有的人則喜歡電子閱讀,我們應該在全面統計的基礎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館藏建設方案。
第二,創建數字化圖書館。數字化圖書館是現階段諸多高校圖書館進行信息化建設和提供現代化服務的重要渠道。圖書館方面要集結人才,打造出數字圖書館軟件,師生通過下載并登錄,而后便可隨時隨地在線上檢索資源、閱讀文獻,繼而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此外,新時代的高校圖書館應切實做好移動數據拓展工作,并且還要加強館際合作,促進資源共建共享,進而才能全方位、多角度滿足讀者所需[2]。
第三,創新服務類型。高校圖書館在打造數字化圖書館軟件的基礎上,還要對其他類型的媒介工具予以充分利用,可以是微信,也可以是微博,還可以是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點燃讀者的參與熱情,并為廣大讀者提供高效的文獻信息服務。
在新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若想進行有效的讀者服務工作宣傳,就一定要和讀者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如此方可將讀者閱讀興趣徹底激發出來,使之踴躍參與到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活動中來。
圖書館在進行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時,可通過建立微信公眾平臺和微信群等方式,效仿“豆瓣、知乎、貓撲、百度貼吧”等的運營經驗,通過公眾討論去加強讀者服務工作的宣傳推廣力度。此外,高校圖書館方面還要適當增設一系列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和讀者之間進行互動,不斷提升宣傳效果。例如,圖書館可開設官方微博賬號,而后定期設置活動主題,可以是“閱讀使我快樂”,也可以是“閱讀讓我成長”,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興趣,讓更多人參與其中[3]。
圖書館在進行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時,要高效利用智能化互動軟件去提升和讀者之間的互動效果。廣大師生在獲取信息資訊時,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假如說總是到館去咨詢館員,那么必然會給館員增添不少負擔,對此我們可以應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互動軟件去為師生提供便利服務。在此期間,我們可以將服務信息和圖書借閱期限以及圖書搜索等十分常見的內容融入在內[4]。
高校圖書館應做到與時俱進,對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模式進行及時有效的創新,這樣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多元化閱讀需求。
第一,開發智能軟件。現階段,智能手機儼然成為大學生和高校教師的必備工具之一,實際上也為高校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提供了保障。所以,圖書館方面應以此為契機,切實做好智能軟件的開發、設計等工作。圖書館要和讀者服務工作現狀相結合,并且還要基于廣大讀者的基礎性閱讀需求,對閱讀界面進行有效設計,需適當降低軟件的使用難度,對操作流程予以簡化,繼而為讀者提供方便。再就是要嘗試融合自媒體工具,以多樣化的渠道去進行較為全面的閱讀推廣,通過建立數字化圖書館APP 客戶端,為廣大師生提供條碼掃描和微博分析等一系列服務,這樣便可打破服務局限,提升讀者滿意度。
第二,對宣傳體系予以完善。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師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此時的高校圖書館服務工作開展,或多或少都會被影響。基于上述,當務之急就是要打造一套立體化、常態化、正規化的宣傳體系,繼而推動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穩步開展。首當其沖便是要對宣傳方式進行創新,例如可在校內進行閱讀推廣,對宣傳墻等充分利用,讓廣大師生掌握新媒體閱讀的重要性,然后可將“讀書達人”“優秀閱讀人評選”作為主題去開展相關活動,之后營造出寬松、和諧的校園閱讀氛圍,這樣便可進一步提升讀者服務工作宣傳效果[5]。
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宣傳過程中應用新媒體技術是大勢所趨。圖書館一定要正視讀者服務工作宣傳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而后針對性予以處理,這樣才能最大限度上發揮出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平臺的優勢,在提升師生閱讀滿意度的同時,推動高校圖書館高質量服務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