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蓮
(廣東工商職業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肇慶 526000)
肇慶作為具有豐富紅色文化資源的地區,擁有眾多紅色文化遺址和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等資源,其中紅色革命遺址分布為端州區15 個,鼎湖區15 個,高要區21 個,四會市27 個,廣寧縣61個,德慶縣35 個,封開縣53 個,懷集縣63 個,共計290 個。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分布為端州區11 個,鼎湖區5 個,高要區12 個,四會市9 個,廣寧縣23 個,德慶縣25 個,封開縣39 個,懷集縣35個,共計159 個。這些資源具有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技術的普及,肇慶紅色文化的傳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因此,如何在新媒體時代提升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新媒體在當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文化傳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新媒體以其高效、便捷、互動的特點,為文化傳播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可能性。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移動應用等新媒體平臺,信息的傳播速度和范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文化傳播的方式和模式,使文化信息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和參與性[1]。因此,新媒體成為提升肇慶紅色文化影響力的重要工具和平臺。
紅色文化是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民眾共同創造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價值。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承載著民族精神、時代記憶和社會價值。肇慶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擁有眾多紅色文化遺址、紅色旅游景點和紅色歷史事件,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影響力。通過宣傳和傳承肇慶紅色文化,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和實踐[2]。因此,提升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對于推動社會文化發展、增強民族認同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紅色文化是中國革命歷史和共產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紅色歷史、紅色遺址、紅色故事、紅色精神等。通過宣傳和傳承紅色文化,可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民族認同和凝聚力。
新媒體與紅色文化的結合具有一定的契合點。首先,新媒體的特點與紅色文化的表達方式相契合。新媒體平臺提供了多樣化的內容表達方式,如圖文并茂、視頻、音頻等,可以更好地展現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其次,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使紅色文化能夠更快地傳播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中,提升其影響力。再次,新媒體的互動性和個性化定制功能,能夠滿足用戶對紅色文化的參與和個性化需求[3]。最后,新媒體平臺的社交性和分享性使紅色文化能夠通過用戶的傳播和分享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選擇肇慶市內的紅色遺址和紅色旅游景點進行實地考察,包括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今閱江樓)、中共德慶地下黨小組駐地舊址(今斌山中學)、德慶“二·二八”武裝起義戰斗舊址(今羅陽李光裕堂)等,收集相關機構的歷史背景、展示內容和宣傳方式等信息。設計面向肇慶市民和游客的問卷調查,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收集公眾對肇慶紅色文化的認知水平、參與程度及對新媒體在紅色文化傳播中的作用評價等數據。
對肇慶紅色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和從業者進行半結構化訪談,探討他們對新媒體時代提升肇慶紅色文化影響力的看法和經驗,了解他們對新媒體平臺的利用情況及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筆者對實地調研和訪談數據進行內容分析,歸納總結出肇慶紅色文化相關機構的特點、展示方式及專家、學者和從業者的觀點和經驗。通過主題提取和綜合歸納,揭示新媒體在紅色文化傳播中的優勢和不足。
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和相關性分析。通過計算平均分、頻數分布等指標,了解公眾對肇慶紅色文化的認知水平、參與程度及對新媒體的評價,并通過相關性分析,探討不同因素對公眾參與紅色文化傳播的影響。
選擇肇慶市內的紅色文化相關機構作為研究樣本,包括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今閱江樓)、中共德慶地下黨小組駐地舊址(今斌山中學)、德慶“二·二八”武裝起義戰斗舊址等。此外,隨機抽取肇慶市民和游客作為問卷調查樣本,樣本規模為500 人。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和訪談,總結出肇慶紅色文化相關機構的歷史背景、展示內容和宣傳方式,以及公眾對肇慶紅色文化的認知水平、參與程度和對新媒體的評價。實地調研中共肇慶地下黨指揮部舊址展示內容包括展板、圖片、多媒體展示等;七七事變紀念館宣傳方式包括微博、微信公眾號、旅游網站等。
肇慶作為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包括紅色遺址、紅色旅游景點、紅色文物和紅色故事等[4]。例如: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今閱江樓)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內設有葉挺獨立團場景復原陳列、葉挺獨立團史跡陳列館,其中史跡陳列“鐵軍雄風”展覽分“肇慶建團”“軍政活動”“援助農運”“北伐先鋒”“武裝起義”“將星璀璨”6 個主題,通過歷史照片、文物、專題片等形式,再現葉挺獨立團的光輝戰斗歷程,這是一處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紅色遺址。
在新媒體時代,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呈現出積極的增長趨勢。通過新媒體平臺,肇慶紅色文化得以廣泛傳播和展示,吸引了更多的關注和參與。紅色文化作為肇慶的獨特文化符號,不僅凝聚了肇慶市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吸引了游客的興趣并獲得了好評,進一步提升了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在新媒體平臺的推廣下,肇慶紅色文化的信息能夠快速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人們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的肇慶紅色文化體驗,與其他人進行交流和互動,進一步擴大了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肇慶紅色文化的廣泛傳播和參與互動使得肇慶市民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充滿自豪感和歸屬感[5]。同時,肇慶紅色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資源,也吸引了眾多游客的興趣并獲得了好評。通過新媒體平臺的推廣和宣傳,游客可以提前了解肇慶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特點和相關旅游景點,從而激發他們對肇慶的旅游興趣,進一步推動了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影響力擴大。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受訪者表示對肇慶紅色文化有一定了解,其中45%表示曾參觀過肇慶的紅色遺址和紅色旅游景點;80%的受訪者認為新媒體在紅色文化傳播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其中60%的人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獲取了紅色文化相關信息。通過專家訪談,了解到在新媒體時代肇慶紅色文化需要更加注重內容創新和多樣化呈現方式,以吸引年輕人的關注。從業者分享了他們在新媒體平臺上開展紅色文化推廣的經驗,包括與網紅合作、制作短視頻等。
當前肇慶紅色文化宣傳的影響因子是影響其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之一,肇慶紅色文化宣傳影響因子有多個方面。
首先,政府的支持是推動肇慶紅色文化宣傳的重要因素。政府投入資金、制定政策和規劃,支持紅色文化景點的建設和管理。政府還組織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并通過官方媒體渠道傳播紅色文化信息。政府的積極參與和支持可以為肇慶紅色文化宣傳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資源保障。媒體的報道對于提升肇慶紅色文化影響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聞媒體、電視臺、網絡媒體等通過報道肇慶紅色文化的歷史背景、紅色旅游景點、紅色文化活動等,向公眾傳遞相關信息。媒體的廣泛報道可以擴大肇慶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更多人關注和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其次,公眾的積極參與是推動肇慶紅色文化宣傳的重要因素。社會組織、志愿者團隊、學校等積極組織紅色文化宣傳活動,吸引公眾參與。公眾的參與可以增加紅色文化宣傳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同時也可以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再次,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程度也是影響肇慶紅色文化宣傳的重要因素。肇慶擁有眾多具有紅色歷史意義的地標性建筑、紅色旅游景點和紅色教育基地等,這些資源為紅色文化宣傳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場景。資源的豐富程度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觀眾,提升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最后,教育培訓的力度和質量也影響紅色文化宣傳。學校、培訓機構等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培訓,通過課程設置和教育活動,向學生和公眾傳授紅色文化知識和價值觀。教育培訓的開展可以增強公眾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紅色文化的傳承者和志愿者,進一步推動肇慶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傳播。
肇慶在新媒體時代積極開展紅色文化宣傳,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肇慶在紅色文化景點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永固宿安革命紀念館、江美村等得到了有效開發和管理,吸引了大量游客和觀光者。這些景點通過展覽、陳列、多媒體展示等方式,生動展現了肇慶的紅色歷史和文化,提升了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肇慶舉辦了一系列紅色文化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系列活動、紅色革命傳統教育活動、紅色文化節等。這些活動通過座談會、演講、展覽、演出等形式,向公眾傳遞紅色文化的核心價值和時代精神內涵,增強了公眾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肇慶在紅色文化傳媒渠道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通過建設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紅色文化App 等新媒體平臺,肇慶有效傳播了紅色文化的信息和故事。這些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多媒體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形式,使紅色文化更加生動、易于傳播,擴大了紅色文化的影響范圍。肇慶在紅色文化教育培訓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等加大了紅色文化教育的力度,開設相關課程和活動。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培養了一批紅色文化傳承者和志愿者,推動了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教育培訓還向公眾普及了紅色文化知識,提高了社會大眾對紅色文化的認知度。
肇慶在紅色文化影視作品創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通過拍攝紅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等作品,生動展現了肇慶的紅色歷史和英雄人物。這些作品通過新媒體渠道廣泛傳播,增強了公眾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提升了紅色文化的影響力。
在新媒體時代,肇慶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新媒體平臺,肇慶紅色文化得以快速傳播和推廣。這些新媒體平臺具有廣泛的用戶基礎和強大的傳播能力,能夠將紅色文化的信息迅速傳遞給廣大受眾[6]。
然而,紅色文化傳播也面臨一些困境。首先,信息過載是一個挑戰。在新媒體時代,人們每天會接收大量的信息和內容,紅色文化需要在眾多信息中脫穎而出,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因此,傳播者需要針對目標受眾進行精準定位并選擇有效的傳播策略,以確保紅色文化能夠得到廣泛傳播。其次,內容同質化也是一個問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參與紅色文化的傳播,可能出現內容雷同、缺乏創新的情況。為了應對這個問題,傳播者需要注重內容創新,挖掘紅色文化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吸引受眾的興趣和關注。最后,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相對較低也是一個挑戰。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和新媒體的興起,年輕人更加關注當下的時尚和流行,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相對較少。為了吸引年輕人關注紅色文化,傳播者可以采用創新方式,如結合音樂、藝術、互動體驗等元素,使紅色文化更加富有活力和現代感[7]。
肇慶紅色文化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精神價值,肇慶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斗爭、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等方面。傳承紅色文化需要重視其歷史性、思想性和感召力,通過宣傳弘揚紅色文化的特點和功能,如激發民族自豪感、凝聚社會共識、引發情感共鳴等[8],進一步提升其影響力。
為了提升肇慶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呈現文化內容,如紅色文化展覽、紅色文化演藝、紅色文化主題活動等,以吸引更多的受眾參與和關注。同時,結合新媒體平臺的特點,創新宣傳方式,如短視頻、直播等,增加互動性和娛樂性,提高受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提升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需要充足的資金和信息技術支持。政府和相關機構應加大對紅色文化宣傳的投入,用于場館建設、設備更新、內容創作等方面。同時,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提升宣傳效果和體驗感。
培養專業化、多元化的人才隊伍對于肇慶紅色文化宣傳至關重要。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升其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同時,鼓勵學校和文化機構開展相關專業的培養和研究[9],為紅色文化宣傳提供人才支持。
在宣傳肇慶紅色文化時,應充分利用多種新媒體傳播方式,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通過精心策劃的內容和創新的形式,吸引不同受眾群體的關注和參與。此外,結合線上線下的傳播模式,如線上推廣線下活動、線下引導線上互動等,形成互動閉環,擴大宣傳影響力。
為了優化肇慶紅色文化的新媒體傳播環境,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政策和法規,保障信息安全和版權保護。同時,加強監管和引導,提高新媒體內容的質量和可信度,防止虛假信息和低俗內容對紅色文化宣傳造成負面影響。此外,也需要鼓勵新媒體平臺與文化機構、旅游機構[10]等合作,共同推動肇慶紅色文化的傳播和推廣。
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宣傳,肇慶紅色文化的傳播覆蓋范圍得到了顯著擴大。不僅在本地區域內得到了廣泛傳播,還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國際范圍內的關注和參與。新媒體的廣泛傳播渠道和互動性,使更多人了解和感知到肇慶紅色文化的重要性和價值。
新媒體的宣傳方式和創新手段,使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得到了提升。通過精心策劃和呈現的內容,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得以展現,激發了受眾的情感共鳴和參與熱情。肇慶紅色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成為吸引游客和投資的重要文化品牌。
新媒體平臺的受眾群體多樣化,不同年齡、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受眾對紅色文化的接受度和需求存在差異。因此,如何精準定位受眾群體,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活動,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新媒體時代,選擇合適的新媒體平臺是提升肇慶紅色文化影響力的關鍵。應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的廣泛傳播渠道和互動性,通過精心策劃的內容和形式,吸引受眾的關注和參與。為了在競爭激烈的新媒體環境中脫穎而出,需要創新宣傳手段和形式。例如,可以結合虛擬現實、直播、短視頻等技術,打造沉浸式的體驗,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和參與度。
提升肇慶紅色文化影響力的關鍵在于內容的質量和創意。應加強內容創作和策劃,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的歷史內涵和獨特之處,通過精彩的故事和獨特的形象傳遞給受眾,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和參與熱情。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的需求和偏好,應采用多元化的宣傳形式和互動方式。例如,可以組織線上線下結合的活動,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展覽、講座、互動體驗等,增加受眾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綜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提升肇慶紅色文化影響力的研究中,可以得出通過合理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宣傳手段和形式,加強內容創作和策劃,并采用多元化的宣傳形式和互動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肇慶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并在新媒體時代取得更好的宣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