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在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實際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更加重視對詞匯、語法知識的講解,沒有深入解讀文本,也沒有指導學生“如何讀”,教學活動設計缺乏層次性,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緩慢。鑒于此,筆者提出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以多元支架指導“教”與“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思維品質,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支架式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龍念,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中學。
一、引言
結合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引導學生積累詞匯,掌握語法知識;二是鍛煉學生的分析能力及判斷能力;三是幫助學生理解語篇結構;四是引導學生挖掘語篇的文化內涵;五是提高學生的語篇鑒賞能力。高質量的閱讀教學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方案的設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按照“單詞—句型—篇章”的講解順序開展,許多教師將教學重心放在語法結構講解及語義翻譯上,沒有精心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有的教師設計了多元有趣的閱讀活動,但對學生文本解讀能力的要求較低,導致活動設計流于形式,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師沒有為學生搭建有效的閱讀學習支架,導致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刻,進而影響到語言的輸出。這不僅會影響學生能力的發展,也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嚴重不足,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發展緩慢,英語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難以提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新型閱讀教學模式,解決當前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高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效率。
二、支架式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
支架式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及“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基礎。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需要在一定的情境或背景支持下完成知識建構,教師要重視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積累新的知識?!白罱l展區”理論指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以其實際水平為基礎。支架理論正是基于這兩種理論提出的。支架指的是學生在解決超出自己能力及水平的問題時,教師給出的指導與幫助。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穿越“最近發展區”,高效解決問題,實現自我提升。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與教學需要來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把握搭建學習支架的契機,以支架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幫助學生完成知識建構,使其獲得各項能力的發展。
三、初中英語支架式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
(一)讀前階段
導入環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環節,教師應巧妙搭建學習支架,幫助學生做好閱讀前的心理準備及知識準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推動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1.搭建游戲支架,引發閱讀動機。高質量的課堂導入是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導入的主要目的為吸引學生參與閱讀學習,引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并為學生掃清閱讀障礙。為達到上述目的,教師需要設計有創意、有吸引力的導入,發揮好引導作用,讓學生產生閱讀興趣,并能有效理解文本內容。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9 Section B 2b的閱讀文本介紹了一種特殊職業——刑偵畫像師。通過閱讀文本,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意識到在生活中抓住人物典型特征的重要性,進而嘗試使用生動、具體的語言描繪人物形象。文本中,不同的目擊者對同一人物有著截然不同的描述,這可能會對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造成阻礙。鑒于此,教師可設計比眼力游戲,使用多媒體設備快速出示一張人物圖片,讓學生描述圖片中人物的形象。不難發現,學生對圖片中人物的描述存在較大差異,一些描述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最后,教師出示人物圖片,讓學生對比圖片與自己的描述,由此學生能夠明白記憶有時候也會“騙人”,對同一個人,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描述。比眼力游戲既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輕松開放的學習氛圍,又能掃清閱讀障礙,便于學生理解文本內容。
2.搭建視頻支架,引出重點知識。初中階段的學生會接觸到一些篇幅較長的文本,這些文本包含了較多詞匯,很多教師會在閱讀前講解詞匯知識,但過多的詞匯輸入可能會削弱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可借助視頻支架引入重點詞匯,以貼合文本主題的視頻內容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生詞,為后續的閱讀學習做好鋪墊。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Section B 2b 的閱讀文本中,重點詞匯有talent show、play a role、winner、be up to、have...in common、prize等。為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匯,教師可播放《中國好聲音》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匯的含義及用法,形成深刻的印象。上述重點詞匯中,talent show為核心詞匯,其余詞匯都與之相關,視頻的播放有助于學生建立以talent show為核心的語言知識體系。這樣,學生在后續的自主閱讀中能夠準確推斷文本大意,有效降低了閱讀難度。
3.搭建標題插圖支架,預測語篇內容。標題與插圖是學生感知文本寫作意圖的重要窗口,好的標題與插圖能夠反映語篇內容與主題語境,讓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期待。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搭建標題插圖支架,引導學生預測文本內容,使學生對文本有初步認知。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8 Section B 2b的閱讀文本標題為“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據此可以推斷文章是圍繞美國的感恩節展開的。教材中的插圖則呈現了火雞的制作過程,據此可以推斷文章講述了感恩節的特色食物火雞的制作過程。由此,學生在閱讀時能更快厘清文章的結構及邏輯聯系。
(二)讀中階段
閱讀是學生加工建構語篇的過程,也是學生內化語言知識的過程,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節。因此,在讀中階段,教師應精心設計多元學習支架,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大意,把握文本結構脈絡,感知文本的文化內涵,使學生有效完成語言知識的建構,為后續的語言輸出奠定基礎。
1.搭建問題鏈支架,整體感知文本。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系列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問題,形成問題鏈支架,指引學生深入文本,感知文本大意及內涵。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Section B 2b的閱讀文本時,教師可讓學生自主閱讀文本,并拋出問題鏈,讓學生邊閱讀邊思考,得出問題的答案。筆者所設計的問題鏈如下:①Jane和誰一起去度假了?②他們早上到哪里了?③天氣怎么樣?④他們午餐吃了什么?他們喜歡嗎?⑤他們下午去哪兒了?⑥他們是怎么去那里的?⑦下午玩得開心嗎?⑧你如何看待他們的假期?上述問題相互關聯、層層遞進,且類型多樣,既有封閉式問題,又有發展式問題。在問題鏈的引導下,學生能夠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找出其中的關鍵信息,了解Jane的所見所聞所感,在頭腦中形成具體的畫面,高效完成閱讀任務。
2.搭建思維導圖支架,厘清文本邏輯聯系。思維導圖是一類較為常見的思維可視化工具。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支架有助于學生概括文本內容,把握文本中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語篇框架與語言知識框架,從而推動學生的思維由低階向高階發展,優化閱讀教學效果,為后續的語言輸出活動作鋪墊。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7 Section B 2b的閱讀文本介紹了機器人的由來、發展過程及發展趨勢,為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結構及其中重要的語言知識,教師可搭建思維導圖支架,讓學生加深印象,能夠快速準確地復述文本內容,形成個人獨特的見解與看法。
3.搭建圖表支架,形成語言知識語義場。在閱讀一些篇幅較長的文本時,要快速掌握文本的大意、結構有一定難度,此時教師可搭建圖表支架,以圖表清晰呈現文本內容,形成語言知識的語義場,幫助學生系統學習語言知識。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6 Section B 2b的閱讀文本篇幅較長,學生不易理解文本內容、厘清文本結構。教師可從文本中提煉出關鍵詞,制作成圖表,指導學生根據圖表給出的meaning、kinds、idea三個關鍵詞找出三個段落的主題句,圍繞主題句找出其他重要信息,有效建構文本的主要內容。
(三)讀后階段
語言輸出是語言學習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完成閱讀教學后,教師應開展語言輸出活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檢驗學生語用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情況。因此,在讀后階段,教師也要積極搭建學習支架,以復述支架、仿寫支架、情感支架等輔助學生完成語言的有效輸入與輸出,提升其英語核心素養。
1.搭建復述支架,鞏固所學知識。學生復述課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再次整合、轉換文本信息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掌握語言知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在讀后階段搭建復述支架,并使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本的大概框架,讓學生以框架為依據,結合自己的理解復述課文。若學生能準確復述課文,教師可撤銷支架,讓學生重新組織語言復述課文,以此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搭建仿寫支架,實現語言輸出。不同體裁的文本有著不同的框架,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不同體裁的特征,把握各類體裁對應的文本框架,為后續的寫作活動做好鋪墊。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教師應秉持讀寫結合理念,在閱讀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了解文本體裁特征,指導學生模仿文本框架進行寫作。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7 Section B 2b的文本為一則大甩賣廣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媒體課件呈現文本的基本框架,如title、beginning、body、ending,并給出各個部分對應的句子結構,如body部分的句子結構為“Do you like/need...?We have...for.../The...are...”。完成閱讀教學后,教師可再次展示文本框架與句子結構,讓學生據此設計一則店鋪廣告,店鋪類型可自由選擇,包括學習用品店、服裝店、運動用品店、快餐店等。有了閱讀環節的鋪墊,學生已形成一定的認知基礎,能夠積極主動參與仿寫活動,高效完成寫作任務。這樣既能同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搭建情感支架,培育人文素養。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發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在傳授閱讀方法、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社會技能,以情感支架引導學生認知自我、社會及自然世界。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深度挖掘文本內涵,把握其中的情感教育元素,讓學生圍繞啟發性問題展開思考。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5 Section B 2b的閱讀文本介紹了Micky Mouse這一美國卡通經典形象。對初中學生而言,卡通片、米老鼠是他們熟悉的事物,但學生對卡通片在美國文化中的地位以及米老鼠背后的故事了解不多。在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心灰意冷,感受不到生活的希望,Walt Disney創造了充滿正能量的米老鼠形象,希望能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樂趣與希望。教師可在基礎知識教學后為學生介紹Walt Disney的生平及其創造米老鼠形象的時代背景,自然滲透情感教育,以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我們在學習及生活中常會遭遇挫折與困難,當遭遇巨大的挫折時,你是心灰意冷、一蹶不振,還是積極解決困難,讓生活充滿希望?情感支架有助于深化學生對文本內涵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初中英語支架式閱讀教學的反思
(一)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學習支架的搭建應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依據,若支架難度過低,則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潛能,若支架難度過高,則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同時,教師應遵循梯度性原則搭建支架,基于學生的現有水平,以由易到難的支架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讓學生高效解決問題。
(二)把握支架搭建及撤銷的時機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搭建支架的時機,以環環相扣的支架促成學生思維能力的層層攀升,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靈活安排何時搭建支架。同時,教師要注意撤銷支架的時機。隨著學生認知水平的提升,教師可慢慢撤銷一些支架,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及素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支架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及實際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學習支架,把握支架搭建與撤銷的時機,讓學生在多元學習支架的輔助下掌握語言知識,理解文本內涵,獲得思維品質及情感態度的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宋小芳.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初探[J].海外英語,2022(23):170-172.
[2]孫明珠.淺析如何提升中學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性[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2(5):92-95.
[3]朱梅雪.支架式教學,建構英語高質量課堂[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2(26):64-66.
[4]劉悅.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J].英語廣場,2022(24):129-132.
[5]涂麗琴.以英語閱讀問題鏈? 鏈接正確思維路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