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初中英語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吸收理解,又要注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英語教學并不單純為了讓學生掌握教材所涉及的英語知識點,而是希望學生通過英語課堂去了解不同的文化。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教學為例,結合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文化品格的培養現狀,探索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關鍵詞:文化品格;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徐蓓蓓(1993.05-),女,江蘇泰州人,常州市河海實驗學校,中小學二級教師 ,研究方向:英語閱讀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面臨著全新的挑戰。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主體,要將課堂歸還于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時,要真正地將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緊密地與學生文化品格培養聯系起來,讓學生深入了解不同的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運用所學英語知識,實現學以致用。
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重要性
文化品格是指對優秀文化的認同以及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是學生在全球化大背景之下所展現出的行為取向、知識素養與人文素養。文化品格在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它對學生身心全面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意義體現在拓寬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能夠具備長遠目光,從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因材施教,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趣味性,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文化品格培養意識
新課標強調,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掌握教材當中的知識點,還要重視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真正做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但就目前形勢而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仍然有部分教師缺乏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意識。最直接的原因是在長期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之下,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更加關注學生對于語法和詞匯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在素質教育逐步推行的背景下,雖然有一部分教師已經注意到了學生文化品格培養的重要性,卻沒有展開實際行動,而是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圍繞著詞匯、語法展開授課,對于閱讀課程當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粗略帶過。
這樣的教育模式只會讓學生枯燥乏味地吸收教材當中的知識,并沒有深入探索英語文化知識,無法在英語閱讀中深層次了解文本的文化內涵,更不用談應用相關知識展開跨文化交流活動。在這樣的教育模式影響之下,學生在利用英語展開交流時,會因為缺乏對相關文化知識的了解從而鬧出烏龍,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在英語閱讀課堂上提不起精神,從而跟不上教學進度,越是跟不上教學進度,對英語學習的信心越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二)忽視母語對學生文化品格培養的影響
初中英語閱讀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面較為寬廣,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偏向應試化教學,導致學生為了學習英語而學習英語,忽視了母語文化對文化品格培養的影響。同時,由于一部分教師只將目光聚集在英語教材上,認為學生學習英語就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高分,一切為考試讓路,長此以往,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形成固定思維。
例如,學生可以牢記代表外國節日、食物的單詞,也可以用簡短的語言展開介紹,卻無法用英語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就是沒有在母語與英語之間搭建好橋梁,在這樣的情境之下,會使學生的跨文化交流活動效果大打折扣。
三、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策略
(一)將文化品格培養滲透到日常教學當中
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逐步滲透文化內容,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過程當中一點點了解英語文化,積少成多,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對英語閱讀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讓學生對英語文化有更深入的認知。
例如,學習“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這一節內容時,文本介紹了西方諸多禮儀文化,如有的國家見面會“shake hands”,有的會“hug”,還有的會“kiss”等。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對中西方禮儀之間的差異與共同之處進行講解。例如,我國見面時主要以“shake hands”為主,而西方國家除了有“kiss”“hug”等禮儀之外,熟悉的親朋好友見面時還會有“faire la bise”,也就是貼面禮。這些禮儀對于很少接觸西方文化的初中學生來說十分新鮮,他們會在腦海中想象這種場景,從而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加深文化知識學習。
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文化知識,會讓學生在腦海中對西方文化形成初步的認知,從而有助于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
(二)深入挖掘教材內容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在某種程度上與語文學科有著一定的相似之處。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無論是語文還是英語,都將培養學生文化品格作為重要教學內容。但語文與英語在教學過程之中有著根本的不同,我們的母語是漢語,語文是在母語的文化氛圍之中開展的教學。而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國內大部分中學無法為學生提供英語語言學習環境,這就無形之中增加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開展難度,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以及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十分不利,對于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也是一大阻礙。因此,為了降低沒有英語語言學習環境缺乏對教學開展帶來的負面影響,初中英語教師應積極地利用周圍一切便利條件,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語言學習環境。
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深入探究教材內容,認真分析教材當中所體現出的關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容,以達到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目的。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為例,教材當中配備了許多形象的插圖,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這些插圖為突破口,去搜索更多更形象的插圖,并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環境氛圍。以“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教學為例,文本講的是在下雨天每個人都在做什么。英語教師可以選擇在下雨天開展這一節英語閱讀課,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或者搜索更多相關的插畫,幫助學生閱讀這一篇文章。教材中還涉及了有關美國歷史的文本,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將教材當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整理分類,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對于西方歷史有初步了解,為培養學生文化品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從單詞入手,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
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然而英語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更是將這一差異體現得淋漓盡致,具體體現在日常見面問候、感情表達等方面。如果忽視這些語言上的文化差異就會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出現烏龍事件。
例如,“自由女神像”正確的表達是“Statue of Liberty”,若是按照字面翻譯為“Free woman picture”,不但會引起非常大的誤會,還會讓西方國家的人覺得很沒有禮貌。再比如“Green”可以代表綠色,也可以用作姓氏,例如“Mr. Green”,我們就不能稱為“綠先生”,而是應該稱呼為“格林先生”。再比如一些英語當中的俗語,如“black tea”,大家都知道black代表黑色,tea是茶的意思,若按字面理解,則會翻譯成“黑茶”。然而事實上“black tea”代表的并不是黑茶,茶的品種當中也并沒有黑茶這一種,它的真正含義是“紅茶”。再比如經常會在英語電影當中聽到的“lucky dog”,若直接按照字面翻譯,就是“幸運的狗”的意思,但實際上它的意思是“幸運兒”。學生在之前并沒有接觸過這些俗語,很容易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從而會在溝通交流當中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所以初中英語教師在介紹西方文化的過程當中,應當從單詞入手,更深入地探索中西方文化在詞匯方面的不同。
若想真正做到對中西方文化深入了解,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投入更大的精力,保證備課內容更加細致全面。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識儲備,以更好地將文化知識傳遞給學生,為學生打開通往文化知識海洋的大門,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文化品格的培養。
(四)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
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牢牢掌握課堂知識。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英語教師要有意避開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不要以“填鴨式”的方式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要引入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在較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索。
例如,教學“Can you play the guitar?”這一單元內容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以趣味性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后續的教學奠定基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樂器以英語的形式介紹給大家。學生都有展示的欲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的展示欲望得到滿足,同時與英語教學相融合。這其中涉及諸多樂器,有西方樂器和東方樂器,教師可以通過對比樂器的不同,為學生講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從而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對于培養學生文化品格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還可以帶領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展實踐活動,例如,學習“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提前與學生約好時間,帶領學生對城市的某一角落開展綠化活動。在綠化的同時讓英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張貼宣傳標語的同時配以英文注釋。教師指導學生對“volunteer in”“come up with”“put up”“clean up”等詞組學以致用。這一活動讓學生知道,學習英語不單單是在課堂中被動聽著教師講解,還可以通過這樣豐富多彩的形式展開學習,減少中西方文化差異對學生學習英語文化帶來的阻礙,從而促進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英語閱讀教學活動,學生更愿意參與到活動當中來,當學生真正成為課堂 的“主人”后,會更加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從而對英語課程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閱讀學習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顯,為進一步開展高質量的教學工作,教師需要不斷滲透文化教育,注重對學生的文化品格進行培養。在目前逐步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已經成了目前英語教學的重點任務之一。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針對性地對文化內容進行全面滲透,采用新穎有趣的模式開展英語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對中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進而不斷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與質量,讓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活學活用,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推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良好的文化品格。
參考文獻:
[1]黃奎.初中英語群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文化品格的培養策略[J].教育界,2021(37):50-51.
[2]徐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的實踐研究[J].名師在線,2021(20):60,62.
[3]郭晨蕊.基于高中生視角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校園英語,2018(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