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英語校本作業是學生鞏固落實語言學習和提升文化素養與品格的主陣地。在高中英語校本作業中借助中國優秀文化主題、文化語境、文化資源、文化平臺有利于優化作業設計,有助于高中生學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
關鍵詞:中國優秀文化;高中英語;作業設計
作者簡介:陳可兵,廈門市海滄中學。
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是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更是為了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在經濟全球化發展中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因此立足中國優秀文化的教育實踐是歷史和時代的必然要求。將中國優秀文化融入英語作業設計中,與學生日常英語學習充分結合,不僅可以將英語本土化,而且可以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滲透傳播優秀文化的美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高中英語校本作業設計中融入中國優秀文化的必要性
新課標提出,文化意識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對優秀文化的認同,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跨文化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現行的各版本高中英語教材中,介紹中國文化內容的越來越多,包括歷史文化遺產、行為禮儀、人物故事、國學經典等,這有利于教師將中國優秀文化融入英語課堂, 使學生豐富、積累文化知識,形成正確的文化情感態度,養成恰當的文化實踐行為。但是僅靠有限的課堂時間學習文化知識是不夠的,也需在課前、課后對教材進行細化和拓展,通過精心的校本作業設計延伸課堂學習,以“打補丁”的方式繼續深入探究中國優秀文化主題意義。
筆者對兩個班級100名學生進行了關于中國優秀文化作業方面的訪談,主要內容是“你認為英語校本作業中有必要納入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內容嗎?你對目前接觸的關于中國優秀文化方面作業類型和形式滿意嗎?”。訪談結果顯示,90%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校本作業中加入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也表示這種內容的校本作業很實用,能用英語宣傳自己國家的優秀文化是一件非常自信和驕傲自豪的事情。 可以提升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對于對作業類型和形式是否滿意的問題,77%的學生提到高中英語教輔作業多數為高考題型,希望能在聽、說、讀、看、寫各類校本作業中都滲透中國優秀文化,并且改變固定的作業類型,嘗試創新性、多樣性、合作探究性作業。經過調查,目前匹配的教輔和作業練習中令人滿意的中國優秀文化元素作業設計確實較為欠缺,大部分作業類型和形式單一固定,如閱讀、完型、語法填空和應用文寫作等,內容選材也較為隨意,作業缺乏有趣的情境設計,學生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和體驗感不夠。
因此,在校本作業中如何引入中國優秀文化內容,如何選材,如何設計,如何采用文化體驗和實踐來創建平臺讓學生落實英語學習知識和如何進行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都是教師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基于以上問題,本文重點探討校本作業設計內容上與教材匹配的相關性與實用性,作業設計類型上兼顧基礎型、提升型、探究型、活動型和創新型等各類作業,以培養學生綜合全面的英語科學核心素養。本文基于高中英語校本作業設計視角,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為例,從四個方面闡述如何借助中國優秀文化優化高中英語校本作業設計實踐和學科育人。對接教材,設計與中國文化內容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在作業實踐中用英語感悟、理解和吸收中國優秀文化,提升語言能力和文化意識。
二、在高中英語校本作業設計中融入中國優秀文化的嘗試
(一)借助中國優秀文化主題,優化高中英語校本作業內容設計
體現中國優秀文化的主題很多,主要包括書法、茶文化、中醫、武術、戲曲、古建筑、剪紙藝術、相聲、儒家文化、陶瓷、絲綢等。書法、儒家文化、詩歌都進入了高中英語人教版教材,這些文化主題與教材單元主題相契合,相應的英語特色作業內容應納入設計中。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課堂實踐普遍可見,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屬于碎片化的教學,需要加強相關課程體系建設和長單元作業的系統設計,在歷史、地理、人文、科技等不同主題融入中國優秀文化。
圖1? ? “Morals and virtues”單元作業內容結構圖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第二單元“Morals and virtues”為例,該單元教材主題與品德文化和人文文化契合,該單元的作業內容設計則充分挖掘中國優秀人物的品德和中國國學經典中倡導的品德。比如設計欣賞經典國學《三字經》中的美德譯文,對比中西方美德共性與差異,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發現校園文化中美德標示語并嘗試翻譯釋義,從了解自己的學校文化和歷史著手,最后通過合作設計海報來倡導弘揚身邊人物的美德精神和美德故事。該單元整體單元作業內容設計結構圖如圖1。
(二)借助中國優秀文化語境,優化高中英語校本作業情境設計
語境即言語環境,狹義指書面語的上下文或口語的前言后語所形成的言語環境;廣義是指言語表達時的具體環境或者具體場合。通過合適的素材再現英語學科的場景和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是作業設計的關鍵。離開語境的語言學習無疑是枯燥無味的,借助“有趣”情境來包裝“有用”是作業設計的一條捷徑。中國優秀文化源遠流長,滲透到日常生活中,能夠利用這樣的語境設計有趣的作業情境,將學習內容內嵌于情境中,將情境盡量與實際生活聯系,將生活和文化情境引入實踐和活動型作業中能讓學生體驗生成感。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第三單元“Sports and fitness”為例,本單元的語境內容涉及中國優秀文化中的當代體壇名人。學習本單元的時候,恰逢學校運動會,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英語課堂中討論運動精神和身邊優秀運動員,并在課后作業中設計具體的情境,即給學生一個具體的任務:選擇體壇中你最喜歡的傳奇人物并制作海報;或選擇身邊具備優秀運動精神的同學并描述他們的故事。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第五單元 “Poems”單元主題為詩歌,本單元作業側重中國優秀詩人詩歌探索項目式作業情境設計。教師和學生共同搜索素材,學生分組對不同詩人和詩歌進行學習和研究,并用英文做最后項目匯報。其中對于杜甫的介紹英文讀本,選用英國廣播公司推出的時長將近一小時的紀錄片Dufu: China's iconic poet作為作業設計素材,旨在讓學生了解西方世界眼中的杜甫。 由于原文本語篇較長,進行適當改編和縮減后,先設計在課堂中聽音頻填單詞完成語篇并進行簡單文本閱讀任務。課后繼續選擇文學圈小組閱讀的方式實踐作業,即為學生選取文學圈的三種角色:Summarizer、Discussion leader和Character sketcher。三種角色的分工如下:1. Summarizer:用自己的語言簡述文本的內容;2. Discussion leader:組內成員根據本文內容提出三個開放性問題,討論答案并公開闡述對杜甫生平的感悟;3. Character sketcher:組內成員自行選擇能夠體現杜甫的性格特點的單詞,并從原文中找出佐證進行闡述。
(三)借助中國優秀文化資源,優化高中英語校本作業形式設計
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源豐富,很多原汁原味的外刊讀物都有對接,配套到英語教學和作業設計可選擇性多,比如Journey to the West(《西游記》)的影視和文本資源以及《你好,中國》視頻和文本資源。各類優秀的閱讀資源包括《中國文化(英文版)》《新國標英語分級閱讀》《繽紛中國:中國文化英語讀本》《中國文化嘗試(中英對照)》《英語暢談中國文化50主題》《牛津英語話中國》等,都可以用來為英語作業設計服務。其中《牛津英語話中國》系列圖書將中國文化和國際思維相結合,以中國文化為背景,介紹了中國文化及各地特色豐富內容,可用于聽說課程、閱讀課程和戲劇課程等校本作業設計素材。在豐富的作業資源輔助下,學生脫離題海中的固定高考題型,有了趣味作業的學習調味劑, 更能主動選擇作業量、作業難度、作業形式和反饋的方式。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第一單元“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為例,在學習完教材內容后,教師以端午節為主題,給學生提供端午節資源包,并根據地方節日特色進行作業設計。提供一項長單元作業,必做項目設計成閱讀原著“Dragons on the water”并完成閱讀筆記,這本書只有4章節的故事,難度不大,故事有趣,閱讀記錄單在學生參與下共同做成模版。選做作業為三選一:寫圖文并茂的電子書介紹端午節的起源和慶典儀式;拍攝家鄉端午節過節視頻并做解說;唱首節日應景歌曲并嘗試把歌詞翻譯成英文并介紹節日。這些作業形式多樣,極大提高做作業的興趣。
(四)借助中國優秀文化平臺,優化高中英語校本作業體驗設計
國際社交平臺致力于讓世界了解變化中的中國,有很多向世界展開的社交媒體提供了豐富的微觀和宏觀中國故事。耳熟能詳的是CGTN英語頻道網站和微信公眾號,China Daily微信公眾號和視頻號,人民日報英文客戶端和各種中英雙語學習App。比如優酷平臺上的視頻題材中,李子柒的視頻在文化輸出中占據一席之地,她把中國鄉村的日常生活、中華美食、時令節氣、傳統節日、古風物品等向全世界展示。又如卡塔爾世界杯中的“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各類短視頻平臺皆有介紹,教師可選擇優質文化傳播平臺,讓學生在這些平臺上觀看視頻和各種優質演講,而對于一些交流平臺相應的國際網友評價和來自全世界的后續反饋和新聞報道,學生愿意主動去了解和學習,這樣的作業并非一定要落實到書面,可以是簡單的口頭觀影反饋、錄音評論、配音,或者讓學生寫自己的反饋與評價,這樣可以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民族自豪感。
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三冊第三單元“Diverse cultures”為例,本單元內容涉及多元文化、多元民族,在listening and talking一課中談到中國的少數民族文化,向學生提供素材后,教師在課堂中給予學生交流展示平臺,讓學生進行對話表演、講故事、朗誦或者小話劇。但是由于內容較為生疏,學生用英語介紹難度較大。周末作業設計為借助英語趣配音App,以班級為單位設立配音小組群,提供鏈接對《鳥瞰中國》系列中的漢族和少數民族部分內容或者《風情中國》中的少數民族部分內容進行配音,每個小組選出最佳配音作品參與全班PK賽,學生對作業成果可以互相點評和點贊,極大地提高學生作業體驗和成就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作業設計和實踐的道路上,英語教師應繼續探索和追求更廣闊的與中國優秀文化相關的單元作業、合作型作業、體驗型作業、自主式作業、主題類作業、游戲類作業及跨學科作業。通過融入中國文化,優化校本作業設計和深挖作業背后的中國文化內涵,有利于培養具有中國烙印、厚植愛國情懷、蘊含文化底氣的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系廈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主題語境英文外刊閱讀校本作業開發研究”(立項課題編號:2006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才娟.藝術語言學芻議:兼論語言的張力與彈性[J].學習與探索,2013(7):141-144.
[2]蔡名照.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好中國聲音: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對外傳播,2013(11):4-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孫璐.高中英語課堂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探討[J].英語教師,2021(4):74-76,80.
[5]呂國征.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語境創設失當現象分析及對策[J].云南教育(中學教師),2018(3):23-25.
[6]王月芬.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