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了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具體要求,同時也提出要樹立學思結合體、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非常看重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狀態。在此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也要在日常教學中切實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形成主動學習意識,也能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去規劃英語學習計劃。本文將從四個角度,即利用導學案促進學生自主預習、通過設立核心任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組織課堂反思與總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與自我改進、通過設計學習評價活動培養學生的計劃性學習意識,闡述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如何在核心素養目標的引領下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英語;學習能力;策略探究
作者簡介:唐芳,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第四實驗學校。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經常會陷入被動消沉的低效層面,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因素很多。首先,從學生自身來說,很多學生都不適應英語這門語言的思維特點與表達方式,所以如果無法產生學習效能,也無法主動探究英語知識,由此產生負面、消沉的情緒,出現應付心理;其次,從教師的教學方式來說,有的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任務時會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而“滿堂灌”方式也直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產生了惰性思維,也致使不少學生一直處于“要我學”的不良學習狀態中。除此之外,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承受著一定的學習壓力,而“唯考試論”“唯分數論”思想的直接影響也導致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失去學習動力,長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應付差事。在這種狀態下,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也長期處于緩慢提升、停滯不前的不良狀態之中,難以實現終身學習。隨著核心素養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小學英語教師也要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體驗英語知識的生成、整合、應用等活動,使得學生能夠掌握英語學習策略,也能在個人成長中根據實際需求自主學習英語。
一、利用導學案組織預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便是要督促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英語知識,使得學生能夠積極遷移已有學習經驗,靈活應用各類學習策略,也能帶著明確的學習目的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由此增強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深刻性,切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對此,小學英語教師則應設計常態化的預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英語。其中,導學案是一種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案,教師可編寫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流程,也可設計具體的學習建議,使得學生能夠更有目的地預習英語知識。對此,小學英語教師便可利用導學案組織學生自主預習英語知識,切實優化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
比如,在“What time is it? ”單元教學中,筆者便編寫了導學案,明確了預習任務、學習準備、學習方式與環節等,還專門通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下載了優質的精品課,由此指導學生自主預習所學知識。在導學案中,學生能夠初步明確預習任務,即學習拼寫單詞、認讀詞組以及學習關于詢問時間及其回復的英語表達方式,通過精品課學習英語單詞的正確發音、詢問時間與相關回復的英語表達方式,進行思考與總結,嘗試自主使用英語句型描述時間和各個時段內所發生的各類活動。由此,學生便可在課前自主預習英語知識,且在精品課與導學案的雙重作用下,順利地內化本單元的重要知識,提升英語認知能力,也能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活動中主動探究本單元的重要內容,與教師對話、與同伴合作,展現出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小學生在課前能夠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積極遷移自身的英語學習經驗,可以順利地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通過后續的課堂檢測與觀察可以發現,經過了前期的預習準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高漲,也能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展開自主探索,可以比較順利地實現有意義學習。因此,小學英語教師不僅可在課前編寫導學案督促學生自主預習英語知識,也可通過必要的師生對話與交流了解學生的認知狀態、學習起點等,從學生視角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計劃,使得學生能夠順利積累有效的英語學習經驗。
二、圍繞核心任務開展小組合作,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相對來說,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經驗是比較單薄的,他們經常在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活動中陷入認知瓶頸而無法繼續進行英語探究。對于這一點,小學英語教師可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并根據學習小組的整體認知水平設計核心任務群,通過難度遞進、層次鮮明的任務群讓學生在主動探索、深度實踐、參與感知中慢慢形成自主學習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使其在小組內展開生生交流、互助互學。具體來說,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首先,設計核心任務,使得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開展合作學習,也要根據本組成員的個人智能優勢安排具體的學習分工,使得學生能夠順利實現有意義學習,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
其次,圍繞核心任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確保學生在課堂上能夠體驗英語知識的生成過程,也能在小組內一同進行合作交流,共同突破學習瓶頸,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實現有意義學習。
比如,在“My school”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為了順利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筆者便在課堂上設計了以下幾個核心任務:
任務一:能夠理解教材中的對話內容,并且能夠使用規范、標準的語音朗讀對話內容。
任務二:能夠在主題情境下使用本單元的單詞,以及“Where is the...”“It's on the first/ second foor”“Is this the... ”等句型詢問學校內各類設施或者建筑物的位置,也能使用英語進行回答。
任務三:能夠掌握字母組合er的發音規則,也能在具體的語境下填補句子、短語等,積極遷移所學知識,拓展語言儲備。
圍繞上述幾個核心任務,小學生便可參加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語音能力較好的學生負責幫助本小組成員規范英語發音、認讀單詞;英語理解能力較高的學生則負責幫助其他成員梳理對話內容、短文意思等,在閱讀積累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英語認知能力;英語知識儲備比較豐富的學生則可與同組成員分享語言材料,進行英語知識探索等。確定好成員分工之后,各個學習小組便可自主參與到英語探究活動中,共同圍繞核心任務去整理英語學習資料、進行語音練習、編寫主題對話等等,積極建構英語知識體系,切實拓展現有知識儲備。由此,小學生便可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在活躍的思維狀態下認真聽講、進行交流并回答問題。
在上述案例中,學生能夠在學習小組內分享自身的學習經驗,順利實現智能互補,也能由此積累有效的英語學習經驗。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單元的教學實踐中,小學生普遍能夠內化單元知識,也能在豐富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進行探索、拓展、實踐,也相互借鑒了彼此的學習方法、學習計劃等。這樣一來,則可逐步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認知水平,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設計課堂反思總結活動,引導學生自主調整學習策略
善于學習的學生往往能夠在英語學習活動中主動反思、積極總結學習經驗,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調整學習計劃、方法等,在長期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都能保持自主意識,不會輕易受教師和同學思維、看法的限制,普遍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則可在課堂上設計課堂反思、學習總結活動,引導學生獨立分析、感知、質疑,自主總結學習得失、成敗,也能根據反思結論積極調整英語學習策略,也能由此判斷自身的英語認知水平,在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顯現出能動性。
比如,在“My favorite season”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本班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自主學習了季節的英語表達方式,也能利用單元知識去談論自己喜歡的季節并說明原因。在本節課上,筆者設計了課堂總結與反思活動,即要求學生反思自己對于本單元知識的認知狀態、理解程度,以及在主題對話活動中的英語表達能力、語音水平,同時要將學習效益與具體的學習行為對照起來進行綜合分析。舉例來說,如果學生在學習反思活動中表示自己能夠真正理解、內化單元知識,那么便要說明自己所選擇的學習策略、方法手段等,思考自己取得學習成功的影響因素。同理,如果學生認為自己的學習效益不佳,那么便要說清楚為何會產生不良的學習行為、學習態度等。在這種反思活動中,學生普遍能總結學習經驗,揚長避短,自覺優化學習策略和學習行為,也能自我改進英語學習計劃。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能悅納自己,總結有效的英語學習經驗,他們也因此發現了當自己處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狀態下時往往能夠有效內化英語知識,但是當自己變得消極被動、選擇死記硬背方法時,也就無法順利實現有意義思考,難以內化相應的英語知識。這樣一來,學生便可自覺端正學習態度,調整英語學習策略與學習計劃,在英語學習活動中顯現出能動性,也能主動探究英語知識。因此,小學英語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實踐中設計常態化的學習反思、課堂總結活動,不斷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使得學生能夠在反思活動中自我改進、自我教育。
四、組織學習評價反饋活動,鍛煉學生的計劃性學習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英語教師應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其目的便是要通過教學評價檢驗學生的學習效益,客觀分析學生的學習行為與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過程性學習表現,使得學生能夠在實時且客觀的評價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計劃性、反思性學習能力,也能根據評價結果改進學習計劃與策略。客觀來講,學習評價是一種高階學習能力,所以小學英語教師也要在日常教學中設計學習評價活動,并且要在課堂上及時反饋評價結論,以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的學、優化學生的學,有效培養學生的計劃性學習意識。
首先,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客觀評價自身的學習能力水平,評估學習策略的有效性。
其次,采取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法,使得小學生能夠清楚、明確地了解英語學習計劃的完成度、學習目標的達成情況,以及每一種學習策略與方法所產生的實際影響。由此,則可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比如,在“Whose dog is it”這個單元的教學中,筆者便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講結合的方式自主探究了物主代詞的類型及使用方法,以及詢問并回答物品歸屬的相關句型,在英語課堂上鍛煉了學生的英語語音能力,重構了師生關系。筆者鼓勵本班學生參與到自評和互評活動中,評價自己對于物主代詞、詢問并回答物品歸屬的句型的掌握程度,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在課堂問答活動中與教師進行對話、聽講效益,也要評價自己是否具備良好的英語語音能力與表達能力等。在自評互評活動中,學生能夠在自評中自我監控學習行為,也能在互評活動中借鑒其他同學的有效學習經驗、反思自身不足,揚長避短、查漏補缺,掌握更多元化的英語學習策略。為了及時反饋評價結論,筆者鼓勵學生自主撰寫學習評語,搜集單元探究活動中所使用的導學案、習題檢測等等,在豐富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順利實現有意義學習。
除了常規的、臨時性的課堂評價之外,筆者還會鼓勵本班學生使用“成長記錄袋”個人英語學習資料與個人學習成就反饋,在評價反饋與記錄活動中認可自己、總結不足,并據此調整下一階段的英語學習計劃與學習策略,循序漸進地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切實提升其英語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為此,小學英語教師則可引導學生在課前利用導學案自主預習英語知識,使其嘗試設計課堂學習計劃,也要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組織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中,積極總結并反思課堂學習效益,通過實時的學習評價反饋去優化學生的計劃性學習意識,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促使學生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丁丁草.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思維能力[J].當代家庭教育,2023(8):229-231.
[2]劉佩佩.依托高段教材故事 提升語言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思維品質:以牛津上海版小學英語教材Read a story板塊為例[J].校園英語,2023(12):94-96.
[3]楊益新.自主學習,引領發展: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學苑教育,2023(5):87-88,91.
[4]趙小蘭.小學英語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J].校園英語,2022(20):181-183.
[5]廖如娟.如何在小學英語語音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Unit 6 Let's spell為例[J].英語教師,2021(6):170-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