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珊珊
【摘 要】在我國長期的抗戰歷史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紅色音樂文化,成為了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財富,具有較強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等特征。隨著新時代高等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在高校實現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承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為促進高校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奠定良好基礎。本文以紅色文化為主要著力點,結合江蘇紅色文化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與研究,以期為高校傳承好紅色音樂文化提出新路徑。
【關鍵詞】江蘇紅色文化;高校;傳承
【中圖分類號】J6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190—03
在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過程中,紅色音樂文化作為主要表現形式,主要形成于廣大人民的革命建設與斗爭過程,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具體較強的思想深刻、內容樸實等顯著特征,反映出革命戰爭年代人民日常生活等內容。江蘇留存的紅色文化資源數量位于全國前列,具有類型眾多、分布廣泛、聚集明顯等特征,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在高校教育中不斷傳承紅色音樂文化,這對于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具有重要價值與歷史意義。
一、江蘇紅色音樂文化
江蘇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開展革命活動的主要地區之一,擁有著較為豐富的紅色文化印記,在這片土地上孕育了以新四軍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戰役精神等為代表的偉大建黨精神,這些精神中都飽含著江蘇人民開拓進取、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在江蘇這片紅色土地上流傳著一大批紅色音樂,不僅記錄著江蘇人民的崢嶸歲月,也給予廣大軍民無限的精神力量。冼星海、賀綠汀、何士德、沈亞威等一批為代表的著名音樂家都在江蘇這片土地上寫下了重要的紅色音樂歌曲。其中在20世紀40年代誕生出一首新四軍革命歌曲《黃橋燒餅歌》,該首紅色音樂描繪了黃橋保衛戰時期,新四軍以不滿一萬的士兵戰勝了韓德勤十萬人馬的進攻,本次戰爭大獲全勝,在本次戰斗過程中黃橋老百姓熱愛新四軍、支援新四軍,這是一首為慶祝戰爭勝利凱旋而歸的紅色音樂。在革命戰爭年代,以新四軍紅色音樂作品為代表發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歌頌了新四軍英勇頑強的戰斗精神,也給廣大民眾帶來了生活的自信心,全面展現出當時文藝工作者的浪漫主義情懷。正是如此,該種紅色音樂歌曲在當時那個年代進行了廣泛傳播。新四軍歌曲全面記錄了中華兒女奮勇斗爭的精神,傳承紅色革命基因,凝聚革命戰斗精神,新形勢下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重新挖掘江蘇紅色音樂文化,這對于促進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價值與歷史意義。新時代高校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以課程思政建設為指引,加強紅色文化知識的傳播,這樣可以促進大學生對黨史、國情有著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感悟百年大黨的崢嶸歲月。
二、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的育人價值
(一)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價值觀
從我國當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來看,當前正處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也是社會轉型升級的黃金時期,這也導致當前的市場經濟、文化藝術等多個層面都出現顯著變化,對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尤其是思想層面的反應更為突出。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可以借助不同的信息化技術手段獲取更多知識內容。[1] 江蘇紅色音樂的歌詞及節奏都蘊含著革命堅定信念,引導社會大眾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及道德觀念,這也會促進大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擁有開拓進取的競爭意識。從一定層面來看,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渠道,點燃大學生的人生夢想,發揮自身的社會價值。
(二)政治教育價值
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倡導緬懷革命先烈,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行修為,其中所蘊含的價值及內容都可以有效幫助大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實現文化育人的真正作用,這也是高校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新形勢下,實現紅色音樂文化與思政教育進行全面融合,可以促進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獲取紅色文化的精神激勵,促進高校課程思政改革不斷提質增效,真正實現紅色音樂文化的政治教育價值。
(三)思政育人價值
江蘇紅色音樂文化的內容及形式比較豐富,不論從音樂本身角度來看,還是音樂背后所蘊含的故事,都涵蓋著紅色革命的物質及精神層面。所以,高校要組織專業團隊對紅色音樂文化的具體內涵及實際價值進行不斷拓展與挖掘,通過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傳播,這樣可以全面激發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大學生形成較強的自主能力與奮斗意識,更好傳承老一輩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感悟到當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2]因此,高校要充分發揮好紅色音樂文化的育人價值,更好達到文化育人的具體成效。
三、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傳承存在的問題
(一)認知層面存在偏差
當代大學生主要以“00后”為主,他們出生在物質豐富、信息發達的時代,對于江蘇紅色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艱苦奮斗精神無法有效感受,對紅色音樂文化的認識往往停留在初步階段,還比較淺顯與片面,對紅色文化所處的時代背景、內涵價值與歷史意義等內容缺乏全面有效的認識與理解,無法充分感悟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品質與內在思想,無法實現心靈上及思想上的共鳴。
(二)教育實踐形式相對單一
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工作,在高校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具有重要作用與現實價值。結合當前具體的教學工作情況來看,紅色音樂文化在實際思政課堂教學工作中的融入程度比較薄弱,當前思政課堂往往還是以傳統的理論講授式教學為主,難以充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大學生無法有效認識與理解紅色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偉大建黨精神,進而在課堂教學工作中出現紅色音樂文化缺失、教育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
(三)校園紅色音樂文化建設缺失
當前,對于各大高校來說,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主要還是以學生社團建設為第二課堂,絕大多數學生社團往往都是由大學生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自發組織成立的,更趨向于娛樂性,大學生很少會主動參與紅色音樂文化相關的活動,該類活動一般只在七一建黨節等重要時間節點才會開展,日常開展有關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相對偏少。平時大學校園在紅色音樂文化宣傳過程中,主要依靠宣傳展板、午間廣播、校網平臺等渠道開展宣傳與建設工作,導致大學生接受到紅色音樂文化的渠道與途徑相對偏少。[3]
四、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路徑
(一)明確具體教學工作目標
在江蘇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過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這是實現紅色文化基因有效傳承的重要手段,高校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培養大學生樹立堅定的政治立場和良好的思想素質為主要著力點,明確江蘇紅色音樂文化的具體傳承教學工作目標,實現將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學各領域各方面,全面落實好“三全”育人工作。因此,高校要結合紅色音樂文化的特點與價值,有效調整與優化人才培養工作方案,及時修訂相關學科教育教學方案,通過組織思政教師、輔導員等開展研討交流與調研等方式,推動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教育工作模式不斷完善,持續優化高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體系。與此同時,高校還要注重邀請校內外的專家學者針對江蘇紅色音樂文化的傳承方式進行全面思考,引導思政專業教師在江蘇這片紅色革命土地上挖掘紅色資源,優先選擇富有地方特色的紅色音樂文化資源,并逐漸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工作中,還可以組織江蘇當地的一批紅色音樂創作者走進校園,為大學生群體帶來全新的感知體驗,引導廣大高校教師樹立傳承紅色音樂文化的教育工作理念。
(二)實現紅色音樂文化融入專業教學
結合當前高校的發展現狀來看,絕大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舞蹈、戲劇與音樂等相關學科專業,這對于有效弘揚與傳承紅色音樂文化顯得至關重要。對于該類專業學科來說,紅色音樂文化作為寶貴的教學資源,彼此之間相互成就,不斷培養大學生形成較強的審美素質及專業水平。如果高校在開展專業學科教學工作中有效融入紅色音樂文化,可以更加豐富專業教學具體內容,結合紅色音樂文化資源的特征,努力構建全新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專業學科素養具有較強作用。以音樂專業為例,高校可以充分結合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元素,努力挖掘一些實際可用的紅色故事與紅色歷史,實現與音樂課堂教育教學進行有效融合,在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梳理以后,努力打造具有江蘇地方特點的紅色音樂文化課程體系。例如,高校可以開設紅色音樂文化相關主題的課程,結合地方紅色音樂文化的豐富資源,在課上向大學生傳達并講授江蘇紅色音樂文化的本質及內涵,引導大學生主動了解與認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在聆聽地方紅色音樂文化作品過程中可以更加直觀加強自身認識,更好實現傳承教育的根本目標。對于各大高校來說,高校在進行課程開放過程中完全可以將此類紅色音樂文化作品應用進來,帶領大學生學習領悟紅色歌曲精神與內涵,深入分析與了解紅色歌曲作詞譜曲的優勢之處,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專業水平。此外,高校教師要注重實現紅色音樂文化教學與聲樂課程教學進行全面融合,在課程任務設計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大學生每年要完成固定的紅色音樂演奏任務,更要鼓勵大學生開設專場的紅色音樂演奏會。教師要引導大學生結合江蘇地區的紅色音樂文化進行改編與原創,不斷營造濃厚的紅色音樂文化教學課堂氛圍,大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科學習過程中,還可以更好傳承好地方紅色音樂文化。
(三)加強紅色音樂文化社團建設
在當前高校校園內,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會比較熱衷于參加社團活動,社團建設往往均是由學生群體自發組織的,承擔著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使命。結合紅色音樂文化領域角度來看,當前高校存在著紅歌社團、紅色文化社團等,高校要結合地方紅色文化傳承教育的相關標準與要求,以團委、學工處等為主導牽頭成立紅色音樂文化相關社團。從傳承紅色音樂文化角度出發,高校可以圍繞社團建設角度出發,鼓勵大學生群體組建成立紅色音樂文化社團,學校相關部門可以派專業教師進行指導與教育。在組建成立紅色音樂文化社團以后,音樂教師可以以指導者身份加強對地方紅色音樂教育資源的不斷整合與梳理,帶領大學生組織開展社團實踐活動。例如可以組織開展不同高校社團之間的紅色音樂文化交流活動,聯合共同組織開展紅色音樂文化大賽,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如果紅色音樂文化社團各項活動開展比較良好,那么學校要加強支持與鼓勵的力度,牢固樹立紅色音樂文化品牌意識,結合紅色音樂文化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努力打造特色社團品牌建設,不斷提高紅色音樂文化在校園內部的知名度。
(四)打造紅色音樂校園文化建設
新形勢下,校園文化建設在文化宣傳與擴散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與校園內的師生之間保持著密切聯系。此外,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師生作為主體力量,從具體內容角度來看,主要包括管理、后勤、服務及活動等不同層面的內容,往往可以影響到廣大師生群體,具有較強的覆蓋面。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可以有效融入紅色音樂文化建設元素,在校園環境建設中也可以充分融入其中,例如學校可以給不同教學樓、宿舍樓進行命名,參考江蘇地區紅色文化特征,有效融入紅色音樂文化精神,這樣的名字更具有代表性與特色性。部分高校在校園建設中會設置一些具有紅色文化傳承的載體,可以制作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文化標識牌,也可以在校園宣傳欄展示地方紅色革命故事。對于“00”后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從出生開始就享受著優越的生活條件,從未經歷過艱苦奮斗的年代,不必為了生存需求而發愁,這也直接影響到當代大學生對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理念認識與領悟不夠深刻,這會導致大學生認為紅色文化精神與當下生活學習聯系不夠密切,進而導致紅色音樂文化中所蘊含的精神實質失去了真正價值。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融入紅色音樂文化元素,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在高校校園內要多組織開展系列紅色專題教育活動,鼓勵廣大學生與教師主動參與其中,開展講座、演出等不同專項教育,有效獲取江蘇地區紅色音樂文化資源,鼓勵大學生主動進行演唱與編排;二是高校要經常性組織開展紅色音樂文化演出活動,鼓勵大學生學會自主原創作品,特別是在器樂、歌劇等方面創新形式,全面激發大學生自主創新、自主設計的熱情,高校還可以結合廣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一些獎勵性項目,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個人與群體給予一定的表彰與獎勵,努力營造紅色音樂文化校園環境,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紅色力量。
五、結語
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高校在傳承過程中可以不斷強化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不同學生之間加強交流與合作,持續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水平。新形勢下,高校要加強地方紅色音樂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工作,教育引導“00后”大學生堅守初心,牢記使命,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大力弘揚紅色音樂文化精神,挖掘紅色音樂文化的精髓,優化校園建設環境,努力培養有道德、有素質、有理想的時代新人,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貢獻青春力量。
參考文獻:
[1]方冰.依托沂蒙紅色音樂對高校藝術專業學生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戲劇之家,2020(22).
[2]張婷.淺談紅色音樂在高校傳承的必要性[J].戲劇之家,2019(33).
[3]趙曉琳,曾艷.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教育學術月刊,2022(9).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202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江蘇紅色音樂文化在高校的傳承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22SJYB0842)。